想到.說到.做到
先在心中有一個良好的願望,這是「想到」。
繼而細細思維,反覆醞釀,使此願望成型、清晰,並宣之於口、筆之於文,是「說到」。
既已宣達於外,明白聲明,即自斷退路,受眾督促,步步向著目標邁進,能行一分行一分,能行二分行二分,最終到達目的地,是「做到」。
說愛,說慈悲,也是這樣。
慈悲的境界太高,不要說大慈大悲,連小慈小悲也難企及,故降下一格說「愛」,但愛也不是說到就能做到。
被彌陀救度,我們理應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世人,可我們還是習氣深重、人我分別,故當以彌陀的愛心時時洗滌自己、對照自己、溫暖自己,並汲取能量去愛他人。
先有愛心,再有愛語,最後落實為愛的行為。
其中愛語是介於心行之間的連結,雖一時做不到,或不能做圓滿,也不妨勇敢宣說出來,說了不算完,說了才開始,接下來去做。
這一切都是被彌陀救度俗諦門的展現,並非難行道,也不以此為標準判斷人,只是個人發心,理應如此。
如木被火燒,木即為火。凡夫煩惱柴被彌陀慈悲火燒,也會連火帶煙地燃起來。若以機法深信來說,火永是佛,木永是我,木火永不分離,佛凡一體,是為念佛人世間之生活,並非全火、全木。
一般學佛人常說「發菩提心」,這比「愛」超過億萬倍,做得到嗎?做不到。但仍不妨日日思維,日日誦說,藉以警醒、激勵自己。
念佛人被彌陀所救,感受、領受、享受彌陀的慈愛,時時活在彌陀的光裏,以彌陀的愛愛自己、愛他人,實是理所當然、勢所必然、法爾自然之事。
而一旦我們忘記了彌陀的愛,凡夫的秉性便會冒出來,張牙舞爪,任性胡為,反客為主,故當常思、常說、常宣、常讚彌陀的愛,讓彌陀的愛成為我們的血液、個性,讓彌陀真正在我們心中活起來,成為我心的主人。彌陀做主,他說的話句句都是愛語。
凡夫沒有愛,彌陀有愛,凡夫領受彌陀的愛,也就有了愛。學習、模仿、使用彌陀的愛,愛自己、愛他人,永無止境。今生除此還能做什麼,還需要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