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念佛感應
一個宗派,理論再如何的圓滿高妙,如果缺少事證,終究沒有生命力。
自古以來,讀誦《法華》尤其《普門品》十分盛行,然多數非理解智者大師《法華玄義》之妙理,而因感應之靈妙流行。四大佛山之形成,也多賴感應之顯著。若非感應而攝廣大眾生,恐信仰的佛教在中國不存矣。
淨土法門,指方立相,於事理二門中屬事相門,於普攝三根中以下劣凡夫為本位,故種種念佛感應之事證,更顯重要。
古今所載感應,似阿彌陀佛功德利益僅局於往生,而種種現世利益則多由觀音、地藏、藥師所掌,即使往生一門也非專念阿彌陀佛,又被諸佛菩薩、經、咒所分。如此事蹟之流傳與善導大師之專念彌陀思想,可說事理分張,全然二轍,此種局面若無引導,如何能突出念佛之廣大利益,而令眾生安心於念佛一門。故專修念佛之感應錄為必不可少,而其事例必然含蓋往生及種種現世利益。
往生一類自不必說,現世利益類之價值,不僅能攝引廣大初機,為種善根,實際上對專修念佛也有很大的助益。
凡佛法之弘傳,無有善根者令種,此則多為現世利益類;已種善根者令增長,此則由現世利益轉而願求往生;已增長者令成熟,此則由雜歸專;成熟者令度脫,此則專念必生淨土。
如農人種田,收成的同時還要播種,沒有只收不種者。今時所勸信念佛往生者,皆過去諸佛菩薩所播之種,今時成熟;今時信種種念佛現世利益者,或有轉入求往生者,即使現世未能皆轉為求往生,也種下未來得度因緣。若漠視現世利益,則久久之後,縱佛菩薩再來也無人可度至西方,因未結緣之故。故知,念佛現世利益類,正是阿彌陀佛第二十願以名號與眾生結緣,必使繫念果遂的慈悲。
感應事蹟,前提是真實可信,以文筆精簡者為佳。一則感應事蹟,如同一尊佛像,雖有做工精粗之別,但總之還是佛像。念佛感應事蹟,不可僅視為凡夫所述之故事,如同佛像不可僅視為手工作品一樣,其中「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實的生命。所以一則念佛感應,便是一尊化佛,是活的佛。既是佛,佛自己會鑒機,會說話,會度眾生。若此感應真實不虛,則是真佛,不是假佛,不必過慮佛會誤導眾生。即便是現世利益類,所念之南無阿彌陀佛仍然是救度往生之佛,而非僅佑現世之佛,決不會增加眾生唯求現世利益之執著。且何等眾生,過去於佛所種何善根,今生當聞當遇何種法門,見聞何等經論、感應,實屬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唯佛知之,唯眾生之心自然趨向之。於此不可思議中,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二點:一、這是真實的念佛感應。二、將此清楚地表達出來。其餘則交給阿彌陀佛與眾生靈妙之心。所以編者所要甄別者:首先是事蹟真實可信,明顯,不致於可這樣解釋,也可那樣解釋者,為佳。其次則是文筆處理,精簡直到者為佳。
眾生根性各有不同,重理性,知識分子,多注重於教理,不太重視感應事例;重感性,文化程度淺者,多注重於感應,而對教理少興趣。前者影響力大而人數少,後者影響力小而人數眾。若從信仰的角度,二類人彼此彼此,難說上下,不過一者偏理,一者偏事而已。皆是彌陀救度的對象。故弘法須二者兼顧,理事並顯為得宜。但求說理有據,說事可徵,自然各得其宜,其餘過慮不如不慮,因過慮難免人為,不慮自顯天真。
弘願寺之弘法布教,以教理宣導為主,輔之以各類感應實證,理事並顯。感應類,以往生淨土為主,現世利益為助;總以 上人所寫感應錄序言為教理上的引導,別則各各事例或加以按語。
附:答問
問:念佛時看見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雖能啟發信心,但也可能誤導蓮友追求見佛、見光,現在各地小組有這種情況。是否刪節?
答:主要是看感應事蹟本身之價值。若如所說,怕誤導蓮友追求見佛、見光即刪之,則古往今來此類事例多多,經中盛說念佛見佛見光之事,是否一律刪之。否則僅刪此一例,其在別處見之,也受誤導。故知,若所記如實,符合教理,則只有增信之益,斷無誘誤之說,所言誤者,乃誤者自誤耳。既誤者自誤,雖千萬防範,亦防不勝防,何必費此心思。又此類人,如其誤在普通鬼神,不如誤在佛菩薩,為種善根,畢竟度脫。何況佛菩薩有不思議悲智,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或有看似有誤而實以此度脫彼等,我等凡夫豈能定斷某人一定受誤不受誤。還是看是否合於教理而已。
又,念佛之人願求見佛見光,乃屬正常,本身並非有誤。所言誤者,或涵養不夠,或知見不正,以躁妄心、邪慢心求之,或發致病招魔等事,則誤。故知病根在知見與涵養,應病與藥,當導正其知見,增益其涵養,僅以刪節感應事例以為防誤之舉,可謂錯下藥方,因噎廢食。
我們弘揚念佛,並非單一宣染感應,而有豐富之教理依據,其篇乃巨,亦是正途,但眾生根性不一,故須理事並彰,以理導事,以事證理,是為允當。此是大端,若各人具體之狀況,則具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