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八高僧簡介
龍樹菩薩
西元三世紀頃,南印度人,譽稱「八宗共祖」;撰《易行品》判釋尊一代教為「難易二道」,指歸彌陀本願之稱名,喻如水上乘船,易行安樂。
《易行品》五要文
一、「難易二道判」之文: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二、「稱名念佛,此身不退」之文: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三、「本願稱名,現生不退」之文: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四、「本願稱名,現生不退」之偈: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五、「信疑得失」之偈:
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
天親菩薩
西元四五世紀頃,北印度人,譽稱「千部論師」;總攝淨土三經義理,造《往生論》,宣說一心之願,五念之行,往生安樂,速得菩提。
《往生論》四要偈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曇鸞大師
西元四七六至五四二,南北朝時代山西雁門人,時譽「神鸞」;雙承龍樹、天親法脈,造《往生論註》,揭示《往生論》奧義,以「自他二力」,釋難易二道,顯明彌陀本願、他力速得之旨。
《往生論註》五要文
一、「難易二道、自他二力」之文:
難行道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譬如陸路,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二、「一切凡夫,皆得往生」之文: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但令不誹謗正法,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願往生者,皆得往生。
三、「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之文:
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四、「不斷得證」之文: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
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五、「他力速得」之文: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今的取三願(第十八願、第十一願、第二十二願),用證義意。
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
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道綽大師
西元五六二至六四五,隋唐時代山西汶水人;私淑曇鸞大師,撰《安樂集》,判「聖淨二門」,順時應機,勸歸淨土。
《安樂集》一要文
「聖淨二門判」之文: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
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
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
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善導大師
西元六一三至六八一,唐代山東臨淄人,中國淨土宗的實際創立者,世稱「彌陀化身」;為道綽大師面授弟子,撰《觀經疏》、《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等「五部九卷」,楷定古今,完備淨宗教門及行儀;以彌陀本願稱名,為往生淨土正定之業。由茲,淨土一宗卓然獨立,稱名一行騰耀古今。
一、「要弘二門判」之文
二、正定業之文
三、「要弘廢立」之文
四、四十八字本願釋之文
蓮池大師
名袾宏,西元一五三二至一六一二,明代杭州仁和人,淨土宗第八祖;針對時弊,力主淨土,痛斥狂禪。《阿彌陀經疏鈔》是其淨土思想的代表作。
法語摘要
一、「名號萬德」之文:
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矣。
二、「持名最勝」之文: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
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
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餘。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蕅益大師
名智旭,西元一五九九至一六五五,明代吳縣木瀆人,淨土宗第九祖;綜合禪教律而會歸淨土,《阿彌陀經要解》是其淨土思想的代表作。
法語摘要
一、「持名勝易」之文: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
二、「持名同佛」之文: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三、「凡夫成佛」之文:
凡夫例登補處,超盡四十一因位,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方是極樂淨宗。
四、「平生業成」之文:
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
印光大師
名聖量,西元一八六二至一九四○,陝西合陽人,淨土宗第十三祖;一生專修專弘淨土,以一代佛法有「通別二門」,信願念佛,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為特別法門,亦即善導大師所謂「別意弘願」。有《印光法師文鈔》風行於世。
法語摘要
一、「法門不同」之文: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二、「全是佛力」之文: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餘,方可了生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三、「念佛必生」之文: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