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愛語(一)
一、佛法說愛
(一)愛憎一體
愛,又作愛支。十二因緣之一。意為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基督教向來被視為愛的宗教;佛教中則以「慈悲」為中心,而不直言「愛」字。佛陀曾喻示:有關愛者,增支部經典即謂:「愛可生愛,亦可生憎;憎能生愛,亦能生憎。」故佛教言愛、言憎,恰若手心、手背,為一體之兩面,愛之愈深,則憎怨之可能愈大。
(二)自愛為本
於南傳之《法句經》二一二偈中有言:「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繼於同偈之中,又從「愛」轉變,而依次列出親愛、欲樂、愛慾、渴愛等四種。
所謂愛,乃指對與自己有親族血緣關係之情愛而言;
所謂親愛,乃對他人之友情;
所謂欲樂,則是對某一特定人物之愛情;
所謂愛慾,專指建立於性關係之情愛;
所謂渴愛,指因過分執著、以致於癡病之愛情。
此五階段皆屬人類之愛。其本質皆以自愛為前提,由自愛出發而至性愛,更甚者,以自愛為主而形成變態情愛乃至於渴愛,此中層次逐漸加深,而未曾更變其型態。渴愛乃人類之愛的本體,由此種愛乃產生苦惱,更由此苦惱而生悲,悲之原意即為痛苦。
(三)慈悲大愛
人類不僅能感受自己之痛苦,亦能感受他人之苦惱,若對所有苦惱之人,皆以親切、友情待之,則可稱為慈,而慈乃由「友」演變而來者,其意即含深刻之友情,故慈悲實為愛之代名詞。慈悲之極致為「無緣大慈」,意指吾人於毫無條件、毫無意識下,而能予任何人幸福。此亦稱大愛,為佛教待人態度之最高表現。(《雜阿毗曇心論》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三、《成唯識論述記》卷八)
(四)貪煩惱愛
愛結之略稱。九結之一。又作隨順結。即指於境染著之貪煩惱。
《大毗婆沙論》卷五十(大二七·二五八上):「云何愛結?謂三界貪。然三界貪於九結中總立愛結,七隨眠中立二隨眠,謂欲界貪,名欲貪隨眠;色、無色界貪,名有貪隨眠。於餘經中,立為三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是以三界之貪,總稱為愛結。
又《集異門足論》卷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等三愛,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欲愛;於諸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色愛;於無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無色愛。又謂欲愛、有愛、無有愛之三愛,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欲愛;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有愛;欣無有者於無有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無有愛。
此外,《勝鬘經一乘章》說,五住地惑中,亦舉出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等三名。《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三謂:四諦中之集諦為愛,而有二種、三種、四種、五種等之別,凡此種種,皆以貪名為愛。
(五)不染污愛
即以不染污心,愛樂法或愛師長之謂。《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謂:愛有二種,染污謂貪,不染污謂信。《俱捨論》卷四(大二九·二一上):「愛謂愛樂,體即是信,然愛有二,一有染污,二無染污。有染謂貪,如愛妻子等;無染謂信,如愛師長等。」此明不染污之愛,其體是信。(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順正理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六)
二、愛與情
愛是仁愛、慈愛,情是情執、情慾。
愛是昇華的力量,情是墮落的根源。
愛是佛,情是魔。
愛是靈,情是肉。
愛無私,情自私。
愛永恆,情短暫。
愛以奉獻為快樂,情以佔有為滿足。
愛是平和,情是波動。
愛是清淨,情是染污。
愛是光明,情是陰暗。
愛是幸福,情是痛苦。
愛是解脫,情是纏縛。
愛做主,自利利他;情做主,自害害人。
三、愛不容易
情是洶湧的大海,愛是海底深處的神珠。要想獲得神珠,必須戰勝大海,但很少人不葬身魚腹。
情是盤踞洞穴的毒龍,愛是毒龍頂上的額珠。要想得到龍珠,必須降服毒龍,但很少人不被毒龍所吞。
四、愛的短語
愛很好,情不好。
情惹是生非,卻讓愛來背黑鍋。
愛接近真理,達於真理。
擁有愛的人,擁有真理;明悟真理的人,懂得愛。
真愛平等,平和,平靜,平淡,平常,平安。
即使我們不能給被愛的人任何現實的幫助,但至少有一顆愛心。
空空的愛心,有用嗎?那要看你怎麼看。
要感恩那讓我們愛的,她讓我們保持一顆不滅的愛心。
心中無愛,如嚴冬屋中沒有暖氣。而所愛的人,就是煤,我們不過用愛火來點燃而已。如果沒有所愛的人,就沒有了煤。
愛無法拒絕,也不需要同意。如虛空。
物化精,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合道。愛是道,最虛最靈,無形無相。切忌將愛物化,雖然愛不拒物。
愛不需要太多的語言。
愛的交流,通暢無礙。
心與心,不需要媒介。
摒棄物質,摒棄身體,摒棄語言,摒棄情緒,讓心單純。
單純的心,即是愛心。
愛同質、相吸、無間,單純的心自然合一。
大愛無言。天地默而生萬物。
向佛訴說一千句,佛連一句也不回答,但憂傷的心卻舒緩了。
阿彌陀佛,愛的宗教。以愛為宗,以愛為教。
阿彌陀佛,是愛的呼喚;念佛法門,是愛的法門。
心中有佛,世界充滿愛。
彌陀的愛如虛空,我們的心能承受多少呢?不過如器具、房屋,各隨其量,切割自己的一份。
是阿彌陀佛無限的愛心力量,把我們吸引到淨土。
愛一個人,要把她愛到淨土。
愛若能離苦,此愛有利益;愛若不離苦,此愛無利益。
願汝能念佛,願汝生淨土;願汝得安樂,願汝得離苦。
並非想愛,願意愛,就會愛,甚至就是愛。
父母沒有說不愛孩子的;但我們常常會看到,少年被父母的「愛」逼得要麼自殺,要麼殺了父母。熱戀中的人,認為自己愛對方要瘋了,但卻演出許多情殺。雖然是極端的例子,卻讓人寒心,讓人思考──到底什麼是愛?
上面所說的愛,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情障。情其實是自私的,而愛是無私的,雖然它們的本質完全不同;但情與愛,人們往往分不清,把情當作愛。再也沒有情與愛之間更讓人魚目混珠的了。
愛必須突破情障,沒有智慧勘破情的迷霧,「愛」只會讓人痛苦。但要突破情,談何容易。首先是自己這一關過不去,會被自己的情所迷;其次,被愛的人也未必能理解、接受。所以愛需要勇氣,甚至孤獨與不解。但愛的力量在於,無論如何地孤獨,也不會覺得孤獨,因為愛自身是圓滿的,是生命的本體。
愛有時只是一份祝福,一份時時會牽動的掛礙。大約如夜晚天空中遙遠而黯淡的小星,它在你的頭頂,對你有什麼作用嗎?一點也沒有,一點也感受不到;不過,它卻從來沒有間斷它的關注,如此而已。
我能為我所愛的人做什麼嗎?什麼也做不了。所以我要把他們都托給阿彌陀佛。人生是苦的。真愛一個人,就是為他念佛,勸他念佛。並不是以念佛來否定人生其餘的價值,而是念佛可以莊嚴人生,給人生以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可以斷然地說,不念佛是沒有前途的,沒有究竟的意義──轉眼成空,歸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