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來就是極樂世界的人
《般舟讚》云「一到彌陀安養國,元來是我法王家」。此明生已,是本來生。本來生故,生即無生。
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到極樂彌陀安養國,「原來這是我的本家啊」。「元來」就是本來,「元」是最根本的,最初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到了淨土以後,就開悟自己的本來佛性。往生並沒有生不生的問題,你本來就是極樂世界的人,這本來就是你的家鄉。
這裡講的「生即無生」,就是說明「往生即成佛」的意思。一旦往生,就回歸到我們的本覺佛性,究竟圓滿,朗然大覺。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能成佛,是因為被煩惱、業障擋在這裡。到了極樂世界,一切煩惱盡消除,怎麼不成佛呢?在娑婆世界修行,到不同的階段證得不同的果報,也是因為你的煩惱、業繫、障礙不同程度地消除了。但是到了極樂世界,這一切障礙通通消除,你的佛性自然完全顯現。
如始覺滿,還同本覺。同本覺故,覺即無覺。
「本覺」就是我們的本有佛性,「佛」就是「覺」的意思。我們本有的佛性就是無量光壽,無量光明的智慧覺照一切。可是本有佛性——本覺迷失了,所以才談「始覺」。「始覺」就是開始覺悟。這也是相對迷了,才講始覺。始覺一開始,你不可能一下子達到「究竟覺」,不可能一下子就圓滿了,你還在穢土,所以得慢慢覺悟。等你的始覺圓滿之後,你的本覺才完全恢復,所以說「始覺滿,還同本覺」。
「同本覺故,覺即無覺」,你本來就應該這樣,佛性本身就是這樣的,又談什麼覺悟呢?《心經》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就好像一個人的錢丟了,他自己以為丟了,找不到了。突然有一天找到了,他說「我發大財了!」發什麼財?本來就是你的,只是一下子不知道錢去哪裡了,找不到了,自己以為丟了。所以,這不是得無所得嗎?
我們也是一樣的。我們成佛的大法財,本來就在我們的佛性功德裡具足,可是我們迷失了。所以,當我們始覺圓滿的時候才發現同於本覺。
這一段當中的詞句都是對稱的,他是要說明往生就是成佛的意思,「生即無生」「覺即無覺」。「覺即無覺」的狀態就是究竟圓滿,所以說「始覺滿,還同本覺」,這才叫「覺即無覺」。
《圓覺經》云「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這十六個字讀起來真是很爽啊!等你成佛的時候,才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在成佛之前,才談生死、涅槃,才談一定要了生死證涅槃,這都是在迷茫階段講的話;一旦覺悟了,就發現講生死、講涅槃都像昨夜之夢,都是夢中說夢話而已。
有人說「講生死是在說夢話,講涅槃怎麼也是夢話呢?」真正成佛了,就不談生死涅槃了,生死即涅槃,生死也是夢,涅槃也是夢。
古德有兩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到了淨土,會對娑婆世界流轉的生命作怎樣的回顧呢?肯定是兩個字——冤枉。本來成佛,何苦跑去做了一場大夢呢,而且在裡面輪迴、痛苦、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搞出一大堆事。當然,我們現在還在夢裡,所以還是要用這些詞。等我們醒了,才說「往生不往生都是昨夜之夢」這樣的話,「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現在我們仍然要稱念彌陀名號,念這句名號,聲聲喚醒夢中人。
—— 摘自《觀經疏楷定記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