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大安法師 

--恭讀《往生論註》的幾點體會

       淨土法門素稱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難信的緣由甚多,然根本性的原因乃是:淨土事理因果通體建立在佛地果覺層面,彰顯涅槃之常樂我淨。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是故古往今來能夠弘揚淨宗的祖師大德,悉是自行功深,開佛知見,冥契彌陀願心,悲智惠安群萌的佛門巨擘。所謂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佛事。

       曇鸞大師(以下簡稱曇公)正是這種非常之人。他從出家披剃到注經弘法的始終,充滿著諸多神奇的瑞應。北魏靜孝帝重之,號為「神鸞」,下敕令住並州大嚴寺,後移住石壁玄中寺。梁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能感得人主如是的推崇,曇公的潛德幽光不可測度。在中國淨宗教理史上,曇公以恢宏的氣度,悲心與睿智,完成了一件上承古印淨土教義,下開震旦淨宗教理先聲的德業。其《往生論註》(以下簡稱《論註》)繼往開來,妙理精義,如走盤珠,誠如印光大師所讚譽:「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1)自東漢以來,淨土典籍次第迻譯,經由二百餘年的淨土實踐(如廬山慧遠大師啟建東林蓮社)、講經、研討等,到佛教在國主扶助下極為隆盛時,系統地闡述淨土宗理論體系的時節因緣漸次醞釀成熟。以淨土聖言量為基準,圓攝古印傳繼的淨土思想(馬鳴、龍樹、天親等),並契合震旦國人根機的理論闡發勢在必行。風雲際會,適逢天竺三藏法師菩提留支新譯天親菩薩造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簡稱《往生論》),曇公便以詮釋這部論的機緣。賡續龍樹天親一系的淨土思想,將淨宗不思議的奧藏徹底顯彰,衍生出諸多關於淨宗理念框架的基本思想。千載之下,捧讀此《論註》,迴腸盪氣,恍若劫外之音。茲略述幾點體會,就正於諸位大德同仁。

 

一、師法龍樹  專精淨業

       縱觀曇公一生修學的心路過程,與龍樹菩薩有著甚深的法緣。曇公早年修學四論宗(中觀、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而龍樹菩薩正是古印對佛陀中觀思想的顯揚者。古往今來具有般若性空靈慧者,易於對淨土妙有產生信心。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愈有愈空,愈空愈有。是故,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啟信不難。龍樹菩薩以難行道與易行道判釋一代時教,突顯淨土法門在獲致阿惟越致(不退轉地)的殊勝。偈云:「西方善世界,佛號無量明。身光智慧明,所照無邊際。其有聞名者,即得不退轉。」(2)龍樹菩薩如是信解,並身體力行,以極樂世界寄寓自己的終極關懷。釋尊於經中懸記龍樹菩薩攝初地聖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3)

       曇公亦有相似的修學軌跡。曇公曾一度沉湎於仙經,欲修長生不老術,然後再來弘揚佛法。咨詢天竺三藏菩提留支(4),得蒙開示:「夫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以十六觀經授之曰:「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盈虛消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為壽也,河沙劫量,莫能比也。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曇公可謂深具淨土善根,一聞之下,驟起深信,精修淨業。面對時人的呵責,不改素志,答云:「吾既凡夫,智慧淺短,為入不退轉地,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曇公信願真切,修持功深。一夕,曇公正持誦,一梵僧軒昂而來,入其室曰:「吾龍樹也,久居淨土,以汝同志,故來相見。」曇公因知往生時至,集眾垂示,在大眾念佛聲中,西向瞑目頓顙而往生。是時,幡華幢蓋自西而來,管弦絲竹之聲,良久乃寂。

       曇公往生日期由龍樹菩薩現身預告,亦是感應道交法爾自然之事。曇公始終推尊龍樹菩薩為本師,曾至誠懇切地表白:「譬如龍動雲必隨,閻浮提放百卉舒。南無慈悲龍樹尊,至心歸命頭面禮。」(5)昔善導大師撰述《觀經四帖疏》,曾誦經念佛,標心結願,請求靈驗。至誠所感,每夜夢中,常有一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完成玄義章後,更不復見。由此證知,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的章句義理,等同佛說。「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6)與此相似,曇公在精神理念上,皈投龍樹菩薩。在撰述《往生論註》時,亦必定仰禱龍樹菩薩加持。經由深層心性的感應渠道,將聖言量的真實義、古印純正淨土教,以及安樂世界菩薩的教示,透過《論註》的章句如實地傳達給震旦國人。為中國淨土宗的弘揚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曇公留下這部堪稱末法慧炬的《論註》,想必亦是一位淨土菩薩回入娑婆所留下的一顆摩尼寶珠。

 

二、觀察依正  信解佛心

       《論註》開示五念門修法,其中第三觀察門,乃是通過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信解佛心,欣慕願生彼土。所觀之境有三類:一者觀察阿彌陀佛國土莊嚴功德(凡十七種),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凡八種),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此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成就,即是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之願心莊嚴成就。乃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阿彌陀佛因地契證空性理體(第一義諦),由悲願引生安樂淨剎的種種莊嚴(妙境界相)。真空—悲願—妙有的模式乃是阿彌陀佛莊嚴佛國的心行因果歷程。是故西方淨土全體依正莊嚴悉是大不可思議的境界。誠如《論註》所述:「西方淨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慈悲心—註)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心土不二,依正一如。是故觀察淨土境相即是悟解佛心。感知淨土不可思議功德即是體會阿彌陀佛不思議的果地功德。茲略標數種以證。

 

1.清淨功德。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7)

清淨功德是安樂剎土的總相功德。餘十六種功德屬別相功德。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因地-註),觀察十方三界眾生顛倒不淨、輪轉不休,油興悲願,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對苦難眾生來說,安樂是神往的歸境,法藏菩薩恒順眾生,由慈悲正觀衍生安樂,由阿彌陀佛如來神力本願總現惠施安樂。諸如:十方眾生煩惑未斷,但能信願持名,即可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橫超三界,往生安養。無量劫來繫縛三界的業力債務,畢竟不能阻擋。生到彼土,身相光明、神通妙用、辯才智慧,乃至資生用具與佛菩薩平等無二。「不斷煩惱得涅槃分」(8)(未斷見思惑而得獲致涅槃常樂我淨法身功德的部分受用)。這是一切教網義門所未曾有過的大不思議境界。是阿彌陀佛惠予眾生大安樂的悲智所現。

 

2.水功德。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9)

極樂世界八功德水,隨人意欲,妙德難思。《無量壽經》述云:彼諸菩薩及聲聞,若入七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聞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為安樂。水是無情之物,而能一一滿人之願,並能講經說法。此水誠乃佛水,或云水佛。法藏菩薩「一切皆成佛」的大願,真實不虛。水為佛事,安可思議。

 

3.地功德。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10)

極樂世界的地面,曠闊坦夷,無有偏陂。地由黃金及眾寶和合而成。地上聳立著無數的宮殿樓觀,棟宇相承,窗闥交映。一切皆以妙寶莊嚴。宮殿內外的壁屏簷柱,光瑩如鏡,隨人意欲,悉能顯現十方剎土的淨穢境相、善惡業緣。高大的寶樹亦如一大彩色屏幕,能應念映現無量世界的境況。猶如明鏡睹其面相那樣的清晰。見到他方世界善妙勝事,見賢思齊,策進道業;見到他方國土惡劣弊事,回光自省,力免覆敗。如是任運成就止惡修善的淨業。此影為佛事,安可思議。

 

4.功德成就。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11)

極樂世界日夜六時,常雨種種寶衣、寶華、幢幡寶蓋等種種供養之具。以雨為比喻,雨適時則無洪滔之患,表安樂剎土種種供具、資生之物,隨念而至,並無累情之物。《無量壽經》云: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煒曄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蓮華是依報、諸佛是正報。蓮華現佛(依報現正報),佛放光度眾生。依正相即,蓮華諸佛一如。此亦大不可議。

 

5.主功德。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12)

阿彌陀佛自證的聖功德,諸如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能為普度九法界眾生往生淨土疾速成佛提供保證。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無央數世界,攝受念佛人往生淨土。其光明亦直透阿鼻地獄最底層,令有緣的地獄眾生蒙光照觸攝受,徑生西方。「度盡阿鼻苦眾生」,(13) 阿彌陀佛的悲願,無以言表。阿彌陀佛亦以光明願力住持西方淨土。若人一生到安樂淨土,意願回入生死稠林度化有緣眾生,阿彌陀佛加持這類往生者,捨淨土命,隨願得生他方世界。雖然生到五濁惡世貪瞋水火中,其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朽。雖然在濁惡極盛的世界投生,自己不明了自己的來處,然臨終亦有勝緣,令其念佛往生淨土。何以故?經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功不唐捐故。

 

6.不動應化德。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14)

極樂世界菩薩隨順阿彌陀佛的教敕,亦有著深廣的普度眾生的大慈悲心。他們於安樂本土報身不動搖,而遍十方世界,示現種種應化身。紹隆三寶,開顯眾生煩惱淤泥中的正覺蓮華。古往今來,極樂世界佛菩薩於娑婆穢土的示現,或隱或顯,現種種身,種種神通,種種說法,皆以本願力起。諸如善導、豐幹、永明、蓮池、覺明妙行、印光等,有證據表明乃安養佛菩薩示跡。誠如覺明妙行菩薩示偈云:「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15)極樂佛菩薩以悲心願力,導引有緣眾生,至安樂處。

由上可見,觀察西方不可思議的依正莊嚴,能生真實淨信。由信啟願,由願導行,必定得生彼安樂佛土。由觀啟信的緣由有三:其一,依據依正不二的理則,觀察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功德,能夠了達阿彌陀佛的悲願,深契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由生佛同體的立場生起對阿彌陀佛決定救度我等的信心。其二,由兩土淨穢鮮明對比,引發厭欣心。淨土經典對西方清淨妙嚴、自在快樂的描述,為吾人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以此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完美境界作參照系,便能深刻地認識到娑婆世界的污穢、殘缺與苦難。以安養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然深切;如離廁坑,如出牢獄。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厭離娑婆欣慕極樂的願心懇切,自然感應彌陀願力加持,得遂往生。其三,淨土法門乃大不可思議的圓頓大法。透過西方淨土不可思議功德的觀察,有助於吾人從不可思議的本位契入對淨宗不可思議事理因果的信解。從中領略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全德立名的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吾人自性功德不可思議,能信願持名求往生者不可思議,所得功德不可思議。超情離見,絕待圓融。但能全身心靠倒,自然一了百了。證知:天親菩薩對安樂淨土三類二十九種莊嚴的概述,以及曇公慧心獨運的妙釋,對末法眾生的啟信生願,厥功甚偉。

 

三、名號即實相   妙德難思

       按唯識五法三自性的詮釋,名、相屬偏計所執性,是虛妄計度。從表相上看,所稱佛號屬名,所對佛身屬相,憶念彼佛屬妄想。然究實而論,阿彌陀佛名號當體即是正智如如,屬圓成實性。天親菩薩表述為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乃實相內涵的詮顯)。曇鸞賡續這一理路,將阿彌陀佛名號的體(性體)、相(性量)、用(性具)作了更深廣的詮釋,閃爍著般若智慧的光華。茲略述如下:

 

1.名號之體

曇公開篇便睿智地開示《無量壽經》的經體即是阿彌陀佛名號。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換言之,阿彌陀佛名號即是實相。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具言之,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真實智慧乃無量光(自性照),無為法身乃無量壽(自性寂),寂照不二,光壽交融,是即實相。是故彌陀名號之實相性體,含攝著法界深廣的奧藏秘髓,與九法界眾生的一念心性同構對應。離卻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性德,便不會有阿彌陀佛名號的安立;而棄離阿彌陀佛名號,亦無由顯發本具的無量光壽。是故,法藏菩薩(阿彌陀佛的因地),建立無量壽名號廣度眾生,實乃至極悲智的結晶。

 

2.名號之相

天親菩薩開篇建言: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經中釋尊解阿彌陀如來名號。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阿彌陀。又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可見,阿彌陀佛名號光明之性量,廣大如虛空,究竟無邊際。從空間層面來看,橫遍十方世界,無有障礙。從時間維度來看,豎徹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有窮盡。全德立名,名外無德。上述安樂淨土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全體含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中。廣略相入互即,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為略,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乃至由之衍生的無盡功德為廣。廣則彌綸法界(光明無量故),略則退藏於密(以略攝廣故),廣略互即,自利利他,妙合天然。

 

3.名號之用

名號性具阿彌陀佛全體的自證功德,由阿彌陀佛一切為度眾生的悲願故,阿彌陀佛全體果德當下便成為饒益九界眾生的威神妙用。是故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身(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同時即是為物身(惠以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的真實大利)。如是體用相即,能顯彰名號不可思議的德用。茲略標三種。

A.名號能消重罪

淨業行人依止無上信心,執持阿彌陀佛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能滅極重惡業。譬如有人被毒箭所射中,截筋破骨,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16)是故《觀經》云:至心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譬如淨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佛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水,念念之中,罪滅心淨,即得往生。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滅種種重罪。是故念佛三昧又稱寶王三昧。

B.名號救拔地獄眾生

一切罪惡中,五逆罪最重(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若造五逆,入阿鼻地獄如箭射。一切通途法門無能救拔。然念佛法門卻能除去這類罪惡眾生的恐懼,令得安樂。《觀經》云:有人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無量苦。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樂淨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畢竟不退,與三途諸苦永隔。證知下凡惡業凡夫,但令不誹謗正法,信願持名,皆得往生。阿彌陀名號如活命神丹,入口即活,勢能救拔地獄眾生。名號妙德,何可思議!

C.名號開發智慧   暗合道妙

無量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因無量光即般若智慧故。阿彌陀佛正遍知海,經由名號的媒介,漸顯在念佛人的心想中。淨業行人執持名號,全攝阿彌陀佛智德為自智德,轉生滅妄見為無生智。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德用無窮。

古往今來,念佛開智慧得往生的事例不勝枚舉。茲舉一例為證。清代王癡頭道士,極愚,親亡乏食,困臥敝廬,無所為計。或與之錢,莫辨多寡。陳道人收為徒。令日掃地拾柴,晚課佛號數百,禮拜一炷香為度。王癡頭誦佛不成韻,每昏沉欲睡,陳道人以長竿擊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進耶?」如是者三年。一夕,王癡頭呵呵大笑,陳道人復擊之,王曰:「今日打我不得矣。」詰其故。曰:「師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實禮念,早生西方見佛矣。」陳道人奇之,而莫測所謂。翌日,王癡頭登峭崖,西面合掌立化。闍維,得舍利二。(17)彌陀名號轉極愚為上智,瀟灑往生安樂淨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豈虛言哉!

由上面名號體、相、用的詮釋可見,阿彌陀佛名號內具法界甚深秘藏,具有普度九法界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的大勢力用。曇公和盤托出阿彌陀佛名號真實不可思議之功德,對後世持名念佛的弘揚與普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力。作如來使,報彌陀恩。為末法眾生抉擇勝妙法門,欲令法界眾生同生安樂淨土。這亦是曇公無上菩提心使然。

 

四、緣佛願力  速證菩提

       淨土法門是橫超速證的捷徑法門。凡是往生彼安樂土,及彼土菩薩人天披弘誓鎧,分身他方世界所起上求下化之諸大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得以成就。令十方眾生速往淨土,令淨土諸往生者疾成佛道,此乃阿彌陀佛因地大願之綱宗。茲取四十八願中的三願,用作證明。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眾生,信願持名,緣佛願力,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輪轉之事。無輪轉故,所以得速。

       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生到安養佛國,得彌陀願力加持,即入大乘正定聚,直趨大乘佛果,中間無有退轉、滯抑,以及取證偏空之陷阱。所以得速。

       第二十二願:菩薩一生補處。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淨土人天中,即下凡帶業往生者,一生彼國,緣佛願力,圓證三不退,於念不退中,即能超盡四十一因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一生必補佛職,非凡非聖,即凡即聖。絕待圓融,不可思議。以超出常倫諸地行故,所以得速。

       由上三願例證可知:淨宗圓超速證的勝妙,全賴佛力為增上緣。這與通途自力法門有著本質的不同。通途法門的自力相是: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禪定;以禪定故,修習神通;以神通故,能遊四天下,如是等名自力,又稱豎出法門。淨宗特別法門的他力相乃是: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聖王的輪寶行,便乘虛空,遊四天下無所障礙。如是等名為他力,又名橫超法門。吾輩眾生,由俱生我執我慢故,每常高推自力,輕慢他力。須知,生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悉是煩惑厚重、福薄慧淺之人。此時欲於當生了辦生死大事,捨淨土「他力果覺」法門,將何以堪?!吾等淨業行人,聞阿彌陀佛大願船可乘,應當生慶倖難遭之想,當仁不讓,賈勇爭先。歸投彌陀願海,直入極樂故鄉。他年淨土華開處,記取娑婆念佛時。娑婆世界這一期的業報身,乃是生命昇華的跳板。往生淨土便是轉凡成聖,佛果非遙。吾人切勿封拙懷迷,畫地自牢,唐喪往生之大利。

       綜上所述:曇公《論註》,上承古印龍樹天親淨宗之遺響,下開道綽善導淨土思想之先河。實乃繼往聖開來學的經典力作。其理念之高蹈,思路之縝密,宗教情懷之深厚,千載之下,亦能動人心懷,催生善根。不測之人方可撰述不測之《論註》,將淨宗不測的事理因果性相和盤托出,將阿彌陀佛不測的慈悲願力徹底圓彰。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這部《論註》不僅含攝彰顯淨宗之奧藏秘髓,亦詮釋著釋尊一代時教的綱宗法要。吾人能有幸捧讀《論註》,當生稀有難遭之想。進而依教奉行,尤為人中芬陀利華。伏冀諸仁者,各自勉旃。

(江西廬山東林寺)

 

【註釋】

(1)《印光法師文鈔》

(2)《十住毗婆沙論》(龍樹菩薩造)

(3)《楞嚴經》云:「大慧汝當知,善逝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4)《續高僧傳》載:菩提留支,北天竺人,遍通三藏,妙入總持。志在弘法,廣流視聽。來我國二十餘年中,迻譯經典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其中有《大寶集經·無量壽如來會》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二部重要的淨土典籍。可見菩提留支對淨土法門有著深切的信仰,並能點化曇公專修淨業,足證菩提留支攝化眾生的道德甚大。

(5)《讚阿彌陀佛偈》(曇鸞大師撰)

(6)《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集記)

(7)(8)(9)(10)(11)(12)(14)《往生論註》(曇鸞大師撰)

(13)《佛說無量壽經》(康本)

(15)《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述)

(16)《首楞嚴經》云:譬如有藥,名曰滅除。若鬥戰時,用以塗鼓,聞鼓聲者,箭出毒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聞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出。

(17)《淨土聖賢錄》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