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玉
在山西呂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特別是淨土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淨土法門初傳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曇鸞、道綽、善導三位祖師集眾念佛,弘宣法化,使淨土一系發揚光大,蔚為一宗。玄中寺成為中國佛教淨土宗橫流中華大地之濫觴。日僧法然、親鸞依善導一系更創日本淨土宗和淨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為中日兩國佛教徒共同崇奉的淨土宗祖庭。述說玄中寺就不能不論及中日淨土宗交流,而談玄中寺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自然又不能不說到趙樸初老人。今年適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趙樸初會長逝世兩周年,特撰此文,以志紀念。
玄中寺成為中日淨土宗祖庭的緣由
玄中寺創於北魏延興年間,《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跡考》載:「在郊城縣西北二十里石壁山,地最幽勝,延興二年建,名石壁玄中寺。」延興為北魏文帝的年號,可知寺創建於西元472年。玄中寺現存唐穆宗長慶三年所立「特賜寺莊山林地土四至記碑」中亦載:「時大魏第六主孝文帝延興二年,石壁峪曇鸞祖師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寺方就。」由此碑記可知寺創於延興二年,而落成于承明元年,即西元476年。曇鸞大師于洛陽遇菩提流支獲《觀無量壽經》返回後,先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玄中寺,著《往生論註》,研修淨土法門,提出二道二力說,從此奠定玄中寺祖庭百世不拔之基業。
隋大業五年(609)道綽大師至玄中寺,見到寺內記載曇鸞念佛往生種種瑞應的碑文,極為感動,遂皈信淨土,修習淨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道綽住持石壁玄中寺三十餘年,傳承、弘布並豐富發展了曇鸞所宣導的教理和教義,力倡聖道門和淨土門,著述了傳世經典《安樂集》,使玄中寺規模漸大,影響日遠。在此期間,曇鸞宣導的念佛法門在道綽的大力推廣下,迅速在民間信眾中傳播開來。佛教史籍中記載道綽弘宣淨土、勸化眾生的場面,十分壯觀。講經之日,十里石壁山谷,人山人海,到處是手持念珠的信徒;散席之時,佛號陣陣,響徹山野。
善導大師(613—681)曾慕東晉慧遠結社念佛之高風,往廬山尋訪遺範。後周遊各地,遍訪參學。聽說西河有道綽盛弘淨業,即於貞觀十五年(641),赴石壁玄中寺相訪。其時正值嚴冬季節,一路備嘗艱辛。年屆八旬的道綽念其心誠,且遠道來投,便授以《觀無量壽經》奧義。善導於此見九品道場,讚歎說:「此真入佛之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從此,畢生傾心於弘揚淨土法門。善導遺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計為《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往生禮讚偈》一卷、《觀念法門》一卷、《淨土法事讚》二卷、《般舟讚》一卷。善導進一步光大曇鸞、道綽以來宣導的「他力本願」思想,力主凡夫往生報土之說。他認為,三輩九品皆是五濁凡夫,乘佛之大悲願力乃得往生。若唯依自力精勤修學,以期斷惑證真,則雖二乘聖者及地前菩薩,亦不得生報土見報佛。
然若在淨土門中,依託阿彌陀佛之本願他力,雖一毫煩惱未斷之凡夫,亦能與地上菩薩,同入真實無漏的報土而見報佛。這裏強調九品往生者皆為凡夫,必賴阿彌陀佛本願力而往生。這是淨土一系圓滿的他力往生說。其次,他確立了安心、起行、作業的淨土往生法。善導認為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三心是成就淨業的必要條件。起行是將身口意三業分為正行與雜行,正行乃是淨土經典中所示行業,即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在這五種正行中又分為正定行與助行兩種,稱名為正定行,其餘四種為助行。凡在正定行和助行之外的一切諸善萬行均為雜行。善導要人們舍雜行而歸正行,於正行中也要專修稱名念佛,方可成就往生。這更加突出了稱名念佛的獨特意義。
作業是遵守四修之法來鞭策自己日常的修行實踐。四修法是:恭敬修(虔誠禮拜法)、無餘修(專修稱名,不雜餘行)、無間修(心行相續無間斷)、長時修(畢生常恒不退)。第三,善導除對淨土教理的建設外,還有一大功績,就是他根據淨土法門實踐性的特點,針對淨土法事活動的不同場合楷定了與之相應的淨土儀軌。淨土法門至善導時教理已漸完備,但行儀軌則卻不配套,善導大師為此確立了轉經行道、六時禮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觀念法門等儀軌,使淨土宗具備了完備的宗教形態。中國淨土宗的幾種具有鮮明教派特徵的行儀都是定型於善導之手。「善導可嗟今已往,化來老少皆歸向。」這是淨土宗人對善導大師的讚頌。善導大弘淨業,對淨土宗貢獻很大,被認為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宗者。
在漫長的歲月中,正是由曇鸞、道綽開創,善導集大成的稱名念佛法門修持方法的簡便易行,從而使局限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佛教,廣泛地普及到一般民眾之中,為中國佛教史寫下了輝煌燦爛的篇章!
隨著淨土法門的發揚光大,隨著中國佛教的廣泛傳播,由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所開創的淨土念佛道場玄中寺不僅成為中國淨土宗的發祥地,也成為日本佛教淨土系的祖庭。
早在唐朝時,中國佛教的興盛,就深深吸引了日本僧人和佛教學者。貞觀五年(631),日本便向中國派出了第一個遣唐使團,他們不辭辛苦,來到中國學習。從西元631年到838年,日本派到中國來的「遣唐使團」就有12個。這些學問僧、請益僧把唐代的文化、包括佛教各宗思想先後傳回日本,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成為日本佛教各宗的創立者和開山鼻祖。隨著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大量的淨土宗典籍也傳入日本。日本奈良正倉院文書天平十六年(774)的《經書解》中有這樣的記載:「觀經正宗分四卷,沙門善道師撰,七十六紙。」這說明遠在8世紀,中國淨土宗大師的著作就已傳入日本。日本高僧源空,正是根據中國玄中寺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的「稱名念佛」所闡明的教理和儀軌,創立了日本淨土宗。
源空(1133—1212),號法然,在比睿山延曆寺學習時,第一次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便認為是「西方指南」,並說「西方行人,必須珍敬矣!」尤其對「稱名念佛」十分信服,他據此創立的淨土宗,在日本朝野影響很大。法然對善導的崇敬真切地體現在「二祖對面」的傳說中。據說,法然一日念佛困倦,不覺入夢,見一老人駕雲而至,問及方知是唐朝善導大師,因淨土當興於日本,特來造訪。法然聞聽,當下領悟。醒時夢境宛然,特請一著名畫師畫出,留存寺內,取名為「二祖對面」圖,現已成為日本國寶。其弟子親鸞又創立了日本淨土宗的一個新支,即淨土真宗。此後的數百年間,與玄中寺一脈相承的淨土教義廣為流傳,日本又有許多淨土支派產生。日本淨土真宗並將印度龍樹、世親,中國曇鸞、道綽、善導,日本源信、源空,尊奉為淨土宗的「三國七祖」。
日本佛教淨土系信眾十分感念中國玄中寺三祖師的恩德,但長期以來,許多信徒並不知道玄中寺到底在中國什麼地方。1920年日本佛教淨土宗僧人常盤大定來中國踏訪佛教遺跡時,在山西郊城縣石壁山中終於找到了玄中寺,並寫下一詩來紀念:「石壁山深一徑通,幽溪窮處是玄中;鴟啼月蝕空廣夜,讚仰鸞綽二祖風。」玄中寺的再次發現,引起海內外的關注,特別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瞻仰、朝拜祖庭的熱潮。玄中寺遂成為中日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基地,成為聯結兩國人民友誼的黃金紐帶。
1942年,正是中國人民遭受日本軍國主義蹂躪的歲月,常盤大定率領一個日本佛教代表團來到玄中寺,同中國佛教徒一道,聯合舉行了盛大的嚴修曇鸞大師圓寂1400周年及玄中寺奉讚大法會,並寫詩紀之:「不堪廿五年前思,重到汾西悲昔遊。菩薩余光猶可仰,溪聲山色自悠悠。」常盤大定是這次法會的導師,副導師便是他的道弟,後來為中日淨土教的友好往來作出畢生貢獻的菅原惠慶長老。也是在這個戰火紛飛、令人難忘的秋日,玄中寺的棗熟了。菅原惠慶長老懷著對中國人民的真摯情意、對淨土祖庭的崇高敬意,從玄中寺帶回一把紅棗並種植在自己住持的東京運行寺,還把運行寺改名為「棗寺」。他為了使無盡的法緣流布于四方,當棗樹初長成時,特邀日本著名畫家橫山大觀,把這株棗樹畫出,並請常盤大定博士述其因緣。博士為題一偈:「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枝一葉,皆是念佛。」並跋云:「此是一小樹,象徵日中佛教之友好關係。他年枝葉繁茂之時,日中佛教徒之傳統友誼,必當增深壘厚,願刮目以待之。」這一份良好的祝願成為日後中日佛教界踐履的現實。
趙樸初與玄中寺的中日友好交流
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歷史上殿宇巍峨、香火興旺、海會雲集、信眾彌谷的玄中寺早已灰飛煙滅,中軸線上的四座佛殿,僅存一座斷壁殘垣的天王殿。整座寺院荒草萋萋,滿目蒼涼,一片瓦礫。日本佛教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分關注玄中寺的現狀,菅原惠慶長老曾專門致信周恩來總理,信中表明,日本淨土宗三千多萬信徒無限嚮往祖庭玄中寺,他們反對軍國主義,衷心希望日中永遠和平友好,熱切希望新中國政府領導人支持這一願望,將祖庭玄中寺加以修復。我國政府為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和維護中日友好關係,十分重視玄中寺的修復工作。1954年1月,國務院指示山西省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玄中寺。趙樸老在一篇講話中回顧說:「1953年初,菅原長老曾寫信向我國周恩來總理,建議對淨土宗的祖庭玄中寺予以修復。
1954年,廖承志先生訪問日本,在本願寺會見大谷光暢法主時,明確表示中國政府準備撥款修復玄中寺。」1956年10月,修建二期工程竣工,中國佛教協會致函全日本佛教會,邀請日方參加玄中寺修復慶典法會。1957年9月,沉默了多年的古剎玄中寺又熱鬧起來,以全日本佛教會會長高階瓏仙為團長,以菅原惠慶、竹村教智和塚本善隆為副團長的日本佛教友好使節訪華團一行16人,在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居士、巨讚法師、周叔迦居士等的陪同下,同玄中寺僧眾一起舉行了慶祝淨土古剎修復慶典和為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像開光大法會。這在玄中寺的歷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則更具特殊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採取敵視中國的政策,中日關係處於不正常狀態。此次交流活動的圓滿成功,對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淨土古剎玄中寺的對外交流事業中,我們要特別感念尊敬的已故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他曾多次親臨玄中寺指導工作,題寫「淨土古剎玄中寺」牌匾,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對玄中寺的復興、對中日淨土教的交流所作出的貢獻和所付出的心血可與日月同輝,共天地長存。在此,謹以玄中寺中日友好往來為主線來回顧他老人家對玄中寺的關懷。
1957年9月,趙樸老陪同日本佛教友好使節訪華團來到玄中寺,參加了慶祝淨土古剎修復慶典和三祖師像開光大法會。在這次法會後,他寫下了《禮玄中寺歸途有作.調寄雲淡秋空》:「千古玄中,一天涼月,四壁蒼松。透破禪關,雲封石鎖,樓閣重重。回首白塔高峰,心會處風來一鐘,揮別名山,幾生忘得如此秋容。」後註:「一九五七年九月,日本佛教訪華親善使團朝禮淨土宗祖庭玄中寺,與中國佛教協會同人共修法會,賓主唱酬,極一時之盛。爰此真石,永志勝緣。」並寫有《玄中寺敬和高階瓏仙長老》詩:「火聚風輪幾環空,相逢無恙道猶崇。東西豈有微塵隔,自是雲仍一脈通。」「念佛聲中二諦融,玄中石壁十方通,禪師滄海浮天到,般若田中樂歲豐。」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趙樸初老人很早就意識到玄中寺的重要性。
早在1955年8月他訪問日本時,就拜訪了運行寺,並為菅原長老題詞:「念佛法門,玄中一脈。東土西方,微塵不隔。」在這次法會上,菅原惠慶長老帶來一根棗木禪杖,贈與當時玄中寺住持象離法師。這根禪杖正是他從十五年前由玄中寺帶回的棗實、後來在運行寺長成的那棵棗樹上取下做成的。禪杖頂端雕刻著佛像,杖身刻有「日中一心,萬善同歸」八個字。這根禪杖由粗細兩枝長成,十分神奇,至今仍供在玄中寺祖師殿裏,體現著「玄中一脈」的精神。他還帶來由日本幾個大的淨土宗寺院繪製的三祖師畫像,如今也一直供在祖師殿,見證著中日兩國佛教徒的友好往來。菅原惠慶長老懷著對祖庭的無比敬仰之情,回日本後不久便寫出《玄中寺與曇鸞大師》一書。為了使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菅原惠慶長老特意將兩個孫女、一個孫子取名為菅原玄子、菅原中子和菅原寺,表達了對祖庭玄中寺無比深厚的感情。
這位德高望重的日本淨土高僧,對祖庭無比虔誠,終生為中日友好而奔波操勞。1964年7月,菅原惠慶長老偕夫人來玄中寺朝拜時,將自己和夫人的落齒各一枚,埋在了祖庭的祖師殿門前,上立一通小碑,請樸老題詞:「俱會一處」。為此,樸老專門寫了《玄中雙齒銘》:「億年石壁千年寺,樹蔭花環一雙齒。誰其藏之菅原氏,翁兮姬兮兩聞士。浮天蒼海輕萬里,來禮祖庭敦友誼。心地開花一彈指,歡喜踴躍淚不止。分身此土情何極,平生志業良有以。保衛和平護真理,力制修羅真佛子。備曆艱難善始終,子子孫孫毋忘此。兩邦人民手足比,千秋萬代相依倚。共為眾生增福祉,人間淨土看興起。玄中佳話傳青史,和風花雨無時已。」樸老還贈詩一首:「吾愛菅原老,年高道益尊。玄中承一脈,白日證同心。棗寺傳芳訊,靈岩記勝因。新詩頌新歲,大張海潮音。」
1976年5月22日,趙樸老陪同以日中友好佛教協會會長道端良秀為團長、武邑尚邦為副團長、松本大圓為副團長兼秘書長的訪華團一行18人,來到玄中寺,在大雄寶殿舉行了法會。
1977年5月11日,趙樸初會長再謁玄中寺。7月26日,趙樸初會長陪同由團長佐滕密雄、秘書長菅原鈞帶領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第二次訪華團一行17人,來玄中寺參訪。
同年,趙樸初會長應玄中寺僧眾所託,書寫「玄中一脈」橫幅贈送日本棗寺。並寫有一段話:「玄中寺為震旦淨土道場,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相繼宣導念佛於此。扶桑法然上人專依善導創立日本淨土宗,親鸞上人繼創淨土真宗,尊奉曇鸞、善導遺教為指歸。菅原惠慶長老具彌陀之宏願,護像教於劫波,眷戀祖庭,因緣深厚,曾將寺中棗實移植東瀛,改運行寺名棗寺,以寓一脈相承之義。長老數十年來,致力中日人民友好事業,精進不懈,久而彌篤,真精誠意,感人至深。余受玄中寺諸大德之託,謹書『玄中一脈』四字,以誌玄中寺與棗寺千秋萬世法乳交流之誼。」
1977年,中國剛剛結束十年浩劫,已是八十高齡的菅原惠慶長老又一次來華朝禮了玄中寺,樸老聯想起1964年埋齒之事,便又寫下《題石壁玄中寺》:「億年石壁千年寺,佳話新添,樹蔭花環,雙齒三生共一函。分身此土情何極,片石誠堅,滄海能填,子子孫孫不盡緣。」並有註說:「菅原惠慶長老致力中日人民友好事業,難行能行,久而益篤。一九六四年夏,偕夫人來禮郊城石壁山玄中寺,以其落齒各一埋于祖師堂前,感其情意深摯,曾為長詩。今復作此詞,以誌殊勝。」
1978年10月10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剛締結不久,趙樸初會長、正果法師、聖泉法師陪同以日本淨土宗宗務總長、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會長稻崗覺順為團長,日本淨土宗教學局局長、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副會長古屋道雄和日本淨土宗大本山代表金田明進為副團長,日本淨土宗社會局局長飯田信中為秘書長,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理事長、淨土宗教學院研究所所長?本善隆為顧問的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第一次淨土宗代表友好訪問團,參訪玄中寺,並為三祖師舉行法會。其時正值祖師殿開工擴建,為了表達日本淨土信眾對祖庭的眷念,代表團一行宿於寺中。次日清晨,代表團僧眾做完早課,與趙樸初會長及玄中寺僧眾一道揮鍬掘土,為祖師殿奠基。
1979年,菅原惠慶長老依照朴老的題辭創辦了《玄中一脈》雜誌,受到中日佛教界的高度讚揚。他特地將創刊號寄贈趙朴老,樸老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1979年4月9日,樸老訪問日本時,書贈菅原惠慶長老七絕一首:「櫻花時節又逢君,一笑如同骨肉親。棗寺玄中塵不隔,祝翁杖履四時春。」1981年3月為賀《玄中一脈》出版三周年,樸老又寫一詩:「玄中一脈萬年傳,賴大人心志願堅。三載友聲歡兩岸,待聽彌滿有情天。」
1982年菅原惠慶長老逝世。次年3月31日,其子菅原鈞遵遺囑將長老的骨灰送回祖庭安奉,玄中寺舉行了隆重的安放儀式,趙樸初會長專程陪同前來,山西省佛協根通副會長、明達法師等均參加了安放儀式。如今寺內有掩映在綠蔭中的三座墓塔,其中之一便是菅原惠慶長老的靈骨塔。趙樸初會長為墓塔題寫了塔名和碑銘。塔名為「日本國菅原惠慶長老之墓塔」,碑銘為:「秉如來教,宏闡真宗。敦兩邦好,行願無盡。傳燈棗寺,歸骨玄中。神鸞一脈,永耀西東。」
一處偏僻的山區小寺院能夠擁有這樣一位世紀老人的頻繁惠顧,這是三祖師的恩德所感召,也是玄中寺僧眾的福氣。朴老雖然走了,玄中寺的對外友好交流將繼續沿著樸老開創的道路前進。
2000年5月9日,千年淨土古剎又迎來了140多位日本淨土真宗東本願寺的參拜團員,他們是來參加大谷瑩潤顯彰碑落成法會的。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刀述仁、副秘書長張琳、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楊同祥、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周新玉、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玄中寺方丈根通法師、監院悟證法師一同參加了法會。
新中國誕生後,在日本最早積極從事中日友好活動的就是菅原惠慶、大谷瑩潤等佛教友人。1953年1月,在日中友好協會的倡議下,主要由日本宗教界人士成立了「中國在日殉難者慰靈執行委員會」。大谷瑩潤便是委員長,菅原惠慶任事務局長。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些為中日友好作出過貢獻的人們,玄中寺也不會忘記為兩國淨土文化交流付出心血的人們。
刀述仁副會長在致辭中回顧了大谷瑩潤長老在日本發起「日中不戰之誓」簽名運動和送還中國勞工遺骨的義舉,以及為增進中日兩國友誼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說:「顯彰碑是中日兩國人民和佛教徒友好的象徵,是中日兩國淨土信徒友好進程的新起點,它將成為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刀述仁副會長特意從北京帶來了當年大西良慶長老等在街頭募集「日中不戰之誓」簽名運動的簽名薄,並向兩國淨土信眾展示了這一珍貴的歷史資料。
日本代表團團長、真宗大谷派宗務總長木越樹對日本在戰爭期間的侵略行徑深感懺悔,並宣讀了《表白文》:「我們對過去的罪責深感愧疚。今後將以大谷瑩潤師為榜樣,以貴國的名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自誡,正確認識歷史,決不重蹈舊轍。我們將遵循以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為首的淨土七高僧傳承弘揚下來的本願念佛的教誨,超越國家、民族、語言、思想的差異,與全世界人民攜手,沿著真正的和平友好大道堅定不移地大步前進。」
顯彰碑由中國佛教協會和日本真宗大谷派所立,「大谷瑩潤顯彰之碑」由趙樸老題額。其碑文為:
「大谷瑩潤長老,日本佛教界著名人士。生於一八九○年,一九七三年去世,生前曾任日本真宗大谷派宗務總長,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談會名譽會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採取敵視中國的政策,中日關係處於不正常狀態。出於對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苦難的懺悔,同時為了表達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促進兩國關係的改善,大谷瑩潤長老在日本佛教界中,發起中日兩國永不再戰的運動,受到日本佛教界的積極回應。一九五三年七月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大谷瑩潤長老頂著壓力先後九次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日本死難的中國勞工遺骨送還中國。大谷瑩潤長老的正義行動,不僅在日本產生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在中國人民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尊敬,受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高度評價。大谷瑩潤長老所作的事業,有力地促進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在郊城玄中寺為大谷瑩潤長老建立顯彰碑,就是緬懷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人士,教育後人繼承他們的遺志,弘揚他們的精神,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出不懈的努力!」
肅穆的石碑默默地訴說著大谷瑩潤長老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的積極貢獻。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些為人類幸福、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們。
我們說,儘管中日兩國淨土宗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並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風格,但是卻有著共同的祖師和共同的祖庭!中日兩國的淨土信眾是同祖同宗的佛門兄弟!過去,淨土教義曾把兩個偉大民族的子孫聯繫在一起;今天,佛教文化將在新的世紀裏,進一步發展中日兩國人民早已結成的一衣帶水的友誼!
玄中寺將永遠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流的黃金紐帶!
(轉載自《法音》,2002年第5期 (總第213期)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