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淨土感言

張澄基

  淨土宗在中國佛教中,可算是一個最普及、最實用亦最具影響力的宗派了。淨土宗的道理似淺實深,其行持似顯實密,其成果似遲緩實疾速;其目的雖像是死後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卻是現享法樂和濟世益人的二利莊嚴。中國淨土宗的歷史有力的證實了這幾點。

 

  經過幾乎半世紀的「學佛」生涯,回顧以往,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惆悵。我的感想是:在菩提道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得到成佛作祖的成就,又有幾人呢?無論你如何努力,但限於天分及共業,今天你在菩提道上所能得到的成就多半是極有限的。這種學道不成的苦痛實百千倍於世事之挫敗,亦惟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深知其痛的。

 

  求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此自古皆然,亦何足怪?在世事上失敗了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到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敗了的人,卻又如之何呢?幸虧有一個淨土宗,因為任何人都能在淨土宗裏找到他最後的希望和憑仗!

 

  站在佛教的立場來看,淨土宗的重要性在多方面都超過其他各宗,因為它是一個淺顯、易行,不論稟賦環境和教育程度,人人皆能行持的教法。

 

  大乘佛法中,能實際派上用場,可以實際起修的宗派實在不多。歷史證明只有禪、密、淨三宗能開花結果。但禪宗和密宗都需要過人的稟賦才行,明師、機緣和充足的福慧資糧準備,缺一不可,所以皆是「難行道」,而不是像淨土般的「易行道」。大乘正軌的菩薩道亦是難行道而非易行道。

 

  就迫切的宗教需要來看,人命在呼吸間,隨時可死,沒有得到生死自在和明知去處的人,對死亡之一關,云何處理?此心云何安排?有大勇氣大擔當的菩薩們可以不懼娑婆之惡濁和痛苦,乘願再來,為眾生服務。對這種人來說,當然也沒有什麼需要安排的,一切乘願而已。但身受娑婆種種極苦,深知自己「受不了」和「不夠格」的人,則必須要安排一個去處,對這些人來說,那裏還有比淨土宗更好的呢?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能行通「難行道」的人都十分稀少,在今天這樣一個混亂、緊張、忙迫的工業社會中,除了淨土的「易行道」尚能為多數人實修外,其他大乘的各種「難行道」豈非比以往更是難上加難麼?對大多數人來說,淨土之方便易行道才是實際能派上用場的。

 

  淨土宗的基本貢獻,我想有四個重點:

  一、對人生之去處及歸宿提出了回歸淨土的明確指示。

  二、在宗教的修持上,提出了「依佛力」和「自他共願力」的教法。

  三、以「易行道」來解決一切宗教問題,不依顯密二教之常軌,因此擺脫了種種困難,以方便道而直超覺地。

  四、生前修大乘悲智之教為眾生服務,死後則期生淨土,伴上聖學而究竟菩提,因此是一個現、未皆能圓滿的教法。

 

  (摘自《淨土今說》)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