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哲學所 張哲挺、龍華科技大學 張耀輝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眾生如何透過願力自然脫離業力自然而進入無為自然之捷徑。佛教所說的「自然」可歸納為業力自然、願力自然與無為自然三種。本文首先以佛教經論中有關「自然」的例子以瞭解三種自然,其中業力自然是依善惡之業因自然生起良窳苦樂的果報;願力自然係指阿彌陀佛本願力之作用,凡是受阿彌陀佛救度而往生極樂國土,都是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而自然往生;無為自然是指法性真如,所有的有為法是由因緣力所造作出來的,而法性真如之理是脫離因緣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的。接著,本文探討業力自然牽引不但使眾生有苦樂果報而且還會生死輪迴, 若能依靠願力自然就能快速穩當達到無為自然之境界,就能夠真正究竟離苦得樂。最後,本文進一步探究透過願力自然脫離業力自然以進入無為自然之原因與捷徑,得知那個捷徑就是「信受阿彌陀佛救度,願生極樂國土,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總之,現代繁忙社會不論工作或休閒都可行持念佛法門,可以說是當今最契機法門。
關鍵字: 阿彌陀佛、淨土、業力自然、願力自然、無為自然
壹、前言
一般認為不必假藉人為的、人為不能改變的,稱為自然。古代之印度有「自然外道」一派,提倡萬物是自然生起,並非有原因而生起,此外道的自然是無視因果法則的自然;而佛
教所說的自然並非無視因果的自然,在諸經論中使用自然的例子中可歸納為業力自然、願力自然與無為自然等三種1。
學者張哲挺與張耀輝(2010)曾在〈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2一文中提出眾生可經由願力自然脫離業力自然而得無為自然為是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重要原由之一,並指出三種自然間之關係。
依佛在《地藏經》上說:「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可知娑婆世界之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若不依願力自然進入無為自然的極樂國土,將會很難有脫離生死輪迴之緣而且自然地接受痛苦的果報。
為了探究眾生如何經由願力自然脫離業力自然而得無為自然,本文先以佛教經論中有關「自然」例子的描述以瞭解三種自然,進而探討透過願力自然脫離業力自然以進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貳、詮釋三種自然的例子
一、業力自然
業力自然係依善惡之業因自然生起良窳苦樂的果報。如《無量壽經》所說:
則一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卒暴應至,善惡之道,會當歸之。」
這裡指出: 天地間善惡報應,雖不是馬上,但也會很快速。
則二
「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復為惡,天神剋識,別其名籍,壽終神逝, 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 痛不可言!」
這裡表示: 前世不信道德,不但不作善事反而為惡,來世自然下入三惡道受無量苦。而且世世輪迴無有出期。
則三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 無誰代者。數之自然,應其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捨。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
按:行善自然得善報,作惡自然受苦果,而且自作自受他人無法替代。
則四
「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 求生不得。」
這裡更指出: 造作諸惡,不行善積德,都會自然下入三惡道。不一定等來世,或者今生就會有現世報。
綜括以上所述,筆者要說:業力自然是指眾生所作的業,如果他因地行善的話,就自自然然的,將來會得到善的果報;如果他因地作惡的話,也必定地、自然地,未來會受痛苦的惡果,這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所以稱為業力自然。因此,娑婆世界之眾生若無脫離業力自然法則支配,還是要受無量苦惱的。
二、無為自然
無為自然是指法性真如,所有的有為法是由因緣力所造作出來的,而法性真如之理是脫離因緣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的。《無量壽經》就說了許多無為自然的例子如下所示: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
「一切眾寶,自然合成。」
「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
「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
「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
「若欲食時,七寶鉢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 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繒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
「即時四方,自然風起,普吹寶樹,出五音聲。雨無量妙華,隨風周遍。自然供養, 如是不絕。」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 極樂國土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極樂國土依無為自然法則,不但國土中一切萬物皆自然顯現,而且無有諸苦,只有微妙快樂。極樂國土是「無為自然的涅槃境界」,一旦往生,不須假藉有為地造作、功用,而自然地證悟涅槃之境界,就可達到究竟離苦得樂。
善導大師(613-681)亦曾在《法事讚》說:
「從佛逍遙歸自然,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
可知:善導大師指出極樂國土是與法性真如妙理一致的境界,其所有萬物不待造作,自然顯現,故謂自然。
極樂國土真是令人欣羨之國土。如果十方眾生要脫離業力自然,進入無為自然境界,以達成究竟離苦得樂之目的,那就要透過快速穩當的願力自然了!
三、願力自然
願力自然係指阿彌陀佛本願力所作用,凡是被阿彌陀佛救度而往生極樂淨土,都是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而自然往生的。如《無量壽經》云:
「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其意指:信阿彌陀佛本願念佛之眾生,必被本願力自然的牽引而決定往生淨土,亦即進入無量光明國土。故本願念佛之眾生,不用自身之力,而是名號之功用自然成佛,可以說「念佛成佛是自然」。
曇鸞祖師(476-542)也說: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也就是說:凡是往生到極樂國土的眾生,以及已經往生到極樂國土的菩薩,這些菩薩所做的救度眾生的事情,都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使然。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 信順阿彌陀佛救度而念佛願生之眾生,在阿彌陀佛本願力之自然中,亦即在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中,自然離六道(業力自然)入淨土證佛果(無為自然),所謂佛力加持。
關於透過願力自然念佛成佛之道理為何?可以用「碳素因緣」的譬喻來瞭解。炭是因, 如果接受的緣是一般的溫度、一般的壓力,它還是一般的「炭」;如果接受二千度的溫度、五萬五千氣壓的話,就會變成為「鑽石」。由於緣不同,果就不同,而且天差地別,無法相比。我們是生死流轉之凡夫,如果依照我們各自所接觸的雜緣去修行的話,還是很難脫離生死;如果能夠信願稱名念佛的話,我們就能夠快速成佛。所以,念佛眾生是因,佛力加持是緣,成佛是果。
參、依靠願力自然之方法
上節曾提及信順阿彌陀佛救度而念佛願生之眾生,在阿彌陀佛本願力之自然中,自然離六道(業力自然)入淨土證佛果(無為自然)。說明眾生若依願力自然,便能橫超業力自然,而證悟無為自然,就能變化十方,自在逍遙。有關依靠願力自然,以證悟無為自然之方法,將引經論詳細說明於下:
《無量壽經》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第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對十方眾生「稱名必定往生」的約定,眾生若能信願稱名就能依靠願力自然,往生極樂國土。
《無量壽經》又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其意指: 由於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力量,聽到了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而願生極樂國土,從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話,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通通都能夠到極樂國土,而且從現在開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轉了。
又《阿彌陀經》云: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意思是說: 一向專念不雜行雜修的執持名號的念佛人,因念佛而多善根、多福德,不但一生當中受著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的攝取保護,而且臨命終時,祂自然就會帶著蓮花,率領著清淨大海聖眾,來到他的面前慈悲加佑,令其心不顛倒,接引他到極樂國土去。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中對本願解釋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善導大師意思是說: 如果我成佛,就能使願生極樂國土,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十方眾生,即使臨終之機稱名十聲,也能仰仗本願力自然往生。
善導大師又在《觀經疏》解釋六字名號說: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大師這段法語的意思是說: 「南無」本身,就是歸命的意思,也就是「信」;「亦是發願迴向之義」,就是「願」;「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行」。可說這六字名號裏面,「信、願、行」通通具足,因為有這個道理的緣故,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定能仰賴佛的願力自然往生。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中說: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大師的意思是說: 阿彌陀佛依本願,以光明六字名號,攝取十方眾生。只要眾生從知道信願稱名之念佛法,就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至臨命終從不改變,甚至知道念佛法才開始稱念十聲、一聲就命終,都一定能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而自然往生。
龍樹菩薩(約150-250)在《易行品》中云: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這裡指出: 十方眾生若能信受阿彌陀佛救度,願生極樂國土,專稱阿彌陀佛佛名,必能當生因願力自然進入必定成佛絕不退轉之地位。依靠願力自然是眾生今生就可以成就之捷徑,而憶佛、念佛是眾生依靠願力自然之方法。
肆、選擇依靠願力自然之原因
依據《無量壽經》云: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阿彌陀佛說,祂從無量劫以來,都要做一個大施主。祂平等地救度十方眾生的貧苦。眾生是在肉體存在的這個世間,受盡種種的貧乏困苦,死後還會輪迴六道,苦不堪言。眾生只要念佛乘佛願力,就可自然往生極樂國土。
《觀無量壽佛經》云: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若引用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解釋說: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以下,正明付囑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可知善導大師慧眼看出《觀無量壽佛經》中雖然說明許多關於定善與散善之利益,但釋迦牟尼佛的本意是希望眾生一向專稱阿彌陀佛名就能依靠願力自然。
眾生疑心很重,單單釋迦牟尼佛所說,或許還不能相信,於是在《阿彌陀經》中宣說六方諸佛都伸出了廣長舌殷勤懇切地證誠此事:
如《阿彌陀經》云: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善導大師亦在《觀念法門》裏面,對六方諸佛來讚揚、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實不虛:
「六方等佛舒舌,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已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大師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念佛而不能依靠願力自然往生極樂國土,那就表示六方諸佛所證誠的也是虛假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現在六方諸佛的舌頭都要爛掉。大師憐憫眾生為了讓眾生相信念佛依靠願力自然有不可思議之功德,於是說了如此讓眾生印象深刻而不得不相信的法語。
又善導大師於《法事讚》中讚曰: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是善導大師以讚偈的形式解釋《阿彌陀經》的要義,這四句話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釋《阿彌陀經》中有關「少善根不得往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等之真意。大師認為極樂國土是報土、無為涅槃的境界,像這麼高妙的佛土境界,我們凡夫的隨緣雜善3,恐怕不能往生涅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選要法,祂為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所選取的「要法」,是什麼?就是教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專,還要再專。
印光大師(1861-1940)曾說:
「不生淨土,必墮地獄。」
大師此一開示,給予學佛而不依靠願力自然往生者,應深切以此為誡。人或以為以自己之修行,不生極樂國土,也不至於墮地獄。然而,一世二世,或可不墮,誰能永保不墮?娑婆修行,若未至不退轉地,欲生生增上,大多可望而不可及。生於末法之時,只會一世不如一世而已4。
就如大師所說:
「既不能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
又說:
「若來生得人天福報,則福報即成禍本。福報愈大,則造業愈大。造業愈大,則受苦愈大。」
由大師上述開示可知: 眾生不依靠願力自然往生,會繼續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六道輪迴之緣。
另外,由學者釋淨宗(2006)撰〈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對建設和諧世界的作用〉5 一文中可看出: 若能行淨土念佛依靠願力自然,感受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大慈大悲,欣羨極樂國土之依正莊嚴,願得無量億劫之身心自在,則將看淡世間之名聞利養,人心自然淨化。
伍、結論
眾生隨業力自然輪迴六道,自然受苦樂果報,故現今所見的大自然是凡夫共業使然,尚在三界火宅,應當遠離。信順阿彌陀佛救度而念佛願生之人,在阿彌陀佛本願力之自然中,亦即在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中,自自然然脫離業力自然而入無為自然。阿彌陀佛憶念十方眾生, 但唯有信願專稱佛名之念佛人,蒙佛心光攝取,而未信者只蒙光照,未被攝取,故不能依靠祂本願力自然往生。眾生若能依靠願力自然,便能橫超業力自然,而證悟無為自然,便能變化十方,自在逍遙,乘願再來。
因此,道綽大師(562-645)在《安樂集》中勸末法眾生說:
「若欲於斯進趣,勝果難階;唯有淨土一門,可以情悕趣入。」
又說: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大師直接了當指出在五濁惡世,末法無佛之時,三學六度等通途教法漸次難行難証;唯有仰蒙阿彌陀佛大願力,方能趣入無為自然。亦即依靠願力自然之念佛法門才是當今末法之時,生成佛之捷徑。現代繁忙社會不論工作或休閒都可行持念佛法門,可以說是當今最契機法門,廣欽老和尚曾開示說:
「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菜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陸、注釋
1 釋慧淨著,《第十八願講話》,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09 年6 月初版,頁40-41
2 張哲挺、張耀輝撰,〈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第八屆師法自然淨化人心研討會論文集,2010 年12 月,頁91-101。
3 各人隨他自己的緣份就叫隨緣。譬如說:親近密宗,以學密的善行來迴向往生,這就是學密宗的緣;若是學禪的,就以禪的境界迴向往生;跟隨天台的,以一心三觀迴向往生;從華嚴的,以一念十法界觀迴向往生;是唯識的,以五重唯識觀迴向往生。你隨各宗各派所學的種種法都是「雜」,因為各種各不一樣所以叫做雜,這都叫「隨緣雜善」。(釋慧淨著,《念佛一門深入》,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09 年11 月初版,頁10-11。)
4 釋智隨著,《印光大師法要》,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 年7 月初版,頁379-380
5 釋淨宗撰,〈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對建設和諧世界的作用〉,《法音》第4 期,2006 年。(此篇論文曾獲得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精進獎)
* 張耀輝老師 ,現為龍華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專任副教授兼經營分析與決策組組長。 E-mail:yhc1366@mail.lhu.edu.tw
* 本文原發表於「2011年 第四屆工作與休閒學術與實務研討會」第109–118 頁
柒、參考文獻
1.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大正藏》第12 冊。
2. 劉宋,三藏畺良耶舍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正藏》第12 冊。
3. 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大正藏》第12 冊。
4.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第13 冊,頁783c。
5. 龍樹菩薩造,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十住毘婆沙論》,《大正藏》第26 冊。
6. 北魏,曇鸞撰,《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大正藏》第40 冊。
7. 北齊,道綽撰,《安樂集》,《大正藏》第47 冊。
8. 唐,善導撰,《觀無量壽佛經疏》,《大正藏》第37 冊。
9. 唐,善導撰,《往生禮讚偈》,《大正藏》第47 冊。
10. 唐,善導撰,《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讚》,《大正藏》第47 冊。
11. 承天禪寺編著,《廣公上人合刊》,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2004 年12 月,行持語錄頁34。
12. 釋慧淨著,《第十八願講話》,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09 年6 月初版,頁40-41。
13. 釋慧淨著,《念佛一門深入》,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09 年11 月初版,頁10-11。
14. 釋智隨著,《印光大師法要》,臺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 年7 月初版,頁379-380。
15. 釋淨宗撰,〈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對建設和諧世界的作用〉,《法音》第4 期,2006 年。
16. 張哲挺、張耀輝撰,〈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第八屆師法自然淨化人心研討會論文集,2010 年12 月,頁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