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小常識

  1. 五種難
  2. 因果的分類
  3. 持經持佛
  4. 除苦惱法
  5. 引業與滿業
  6. 紫磨金色身
  7. 佛後普賢
  8. 自力不退與佛力不退
  9. 十力佛名
  10. 法藏志願
  11. 十方眾生
  12. 真正、絕對的「三好」
  13. 臨終三隨
  14. 三在釋
  15. 「唯除逆謗」之義
  16. 實相身、為物身
  17. 三重念佛
  18. 念佛人的自覺
  19. 救度凡夫的念佛法門
  20. 凡夫的意義
  21. 阿彌陀佛光壽關係
  22. 《阿彌陀經》名義
  23. 極樂之立名
  24. 「五德瑞現」文略解
  25. 無量壽光的體性力用
  26. 「迴向偈」之意
  27. 迴向有二
  28. 念觀音聖號往生,仍不出彌陀願力
  29. 往生成佛因果三願
  30. 三橫超
  31. 彌陀名體之關係
  32. 佛門分宗的理由
  33. 對比勸善,彰往生益
  34. 一願意三願意
  35. 淨土宗的極致
  36. 十劫久遠
  37. 指方立相論
  38. 無欲的世界
  39. 淨土泛論
  40. 極樂淨土之真相
  41. 門餘大道
  42. 方便與真實
  43. 三種自然
  44. 圓融至德嘉號
  45. 門餘大道
  46. 蓮花五德
  47. 二種深信(二)
  48. 二種深信(一)
  49. 他力往生
  50. 二種迴向(二)
  51. 他力迴向
  52. 名體不二
  53. 二種迴向(一)
  54. 二種法身
  55. 二種深信
  56. 無量壽佛
  57. 南無阿彌陀佛
  58. 阿彌陀佛
  59. 歸命
  60. 南無
  61. 一代結經
  62. 一代化前
  63. 淨土最上根
  64. 順他意與順自意
  65. 彌陀本願之行
  66. 乃至
  67. 具足三心
  68. 下品下生的折與攝
  69. 念佛即是乘佛願
  70. 懺喜念佛
  71. 念佛超越諸善萬行
  72. 專稱彌陀佛名即是念佛三昧
  73. 念觀廢立
  74. 別意弘願之佛
  75. 六字名號如摩尼寶珠
  76. 靜默往生人
  77. 金剛信
  78. 略安心
  79. 一生輕鬆成佛
  80. 一分鐘教你認識「淨土宗」
  81. 隨順佛教、佛意、佛願
  82. 信以客觀為據
  83. 無需印證
  84. 成佛度生之極則
  85. 厭穢欣淨
  86. 圖久當生西
  87. 至親路各別
  88. 身獨不相代
  89. 一切無可樂
  90. 悉令如佛
  91. 泥洹無雙
  92. 快樂安穩
  93. 為作大安
  94. 速生我剎
  95. 罪惡觀、救度觀
  96. 過火聞佛名
  97. 三界如火宅
  98. 彌陀救度的特點
  99. 必信之法
  100. 必說之法
  101. 謗法
  102. 五逆
  103. 三福田
  104. 光號攝化
  105. 入正定聚
  106. 現當二益
  107. 名體一如
  108. 特留此經
  109. 第三世怨
  110. 不苦不樂受
  111. 常沒眾生
  112. 樂受
  113. 正、像、末三時
  114. 苦受
  115. 五濁
  116. 萬行結晶
  117. 強緣
  118. 天人五衰
  119. 他力迴向
  120. 三界相狀
  121. 輕毛
  122. 十方眾生
  123. 真實之利
  124. 他作自受
  125. 無為自然
  126. 願力自然
  127. 業力自然
  128. 萬德洪名
  129. 臨終機相
  130. 眾生機相
  131. 取意文
  132. 機法一體
  133. 大慈大悲
  134. 攝生三願
  135. 光號攝化
  136. 釋尊本懷
  137. 胎生
  138. 化生
  139. 三輩
  140. 九品
  141. 三福
  142. 凡夫入報
  143. 佛身土報化
  144. 五增上緣
  145. 三緣
  146. 四修
  147. 學律方知自己罪
  148. 五念門
  149. 專雜得失
  150. 五種正行
  151. 入正定聚
  152. 正助二業
  153. 正雜二行
  154. 現當二益
  155. 名體一如
  156. 三心
  157. 迴向發願心
  158. 深心
  159. 至誠心
  160. 厭欣心
  161. 菩提心
  162. 安心
  163. 宗祖
  164. 初祖
  165. 相承論釋
  166. 《觀經疏》
  167. 五部九卷
  168. 《安樂集》
  169. 《往生論註》
  170. 《易行品》
  171. 《往生論》
  172. 《佛說阿彌陀經》
  17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74. 淨土宗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小常識
top

淨土小常識

淨土泛論

淨土宗編輯部

       佛教的利他關切是以眾生的根性、利益和需要為前提而方便施設法要,其精神是隨順眾生的。這就是說,在某一時空內適合一類眾生所需之法,佛即以種種方便用不同的姿態而施與之,如果時間和環境變了,說法的方式亦必須加以修正或改變,除勝義諦的道理如空性、佛性、唯心等萬古常恆之理不可改變外,其他的教法則隨眾生機,應眾生需而行各種方便的適應。「佛無定法可說」之義亦可作如是會。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我們就可以解答許多淨土宗教之質難了。美國大學生學到淨土宗的課程時,通常都有下列的疑問:

       (一)淨土經中所描寫的極樂情況,例如黃金為地、寶樹寶池、天樂法音等等,今天我們看來並沒有什麼可樂之處呀?如果遍地都是黃金和七寶則毫不稀奇,無甚價值了。再者,黃金的大地哪有綠茵的草原來的可愛呢?七寶行樹也沒有天然的樹木和花草清新宜人呀!

       (二)四十八願中之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這兩個願充分主張「男性優越論」蔑視女人實在不應該。

       (三)淨土中人皆是三十二大丈夫相,當然都是男人,具足男根,但淨土中無女人,這不但在生物學上講不通,在哲學的目的論上亦很難自圓其說,如果沒有女人則男相究竟有何用處?有何意義?

       解答這三個問題之前,我想首先提醒讀者,有關佛教聖賢說法之幾項原則:

       (一)佛無定法可說,是應眾生機,隨眾生需而施設法教的。

       (二)因施教之原則在「隨順眾生」,故隨環境及需要而施設種種權巧方便之說。

       (三)某一方便之效果發揮盡致後,必然會演進至衰敝之階段而喪失其原始作用,此時則必須有新的解釋來激發再生之作用,新的方便於焉產生。

       (四)佛之境界非人類所能臆測,佛必須要犧牲其全體、無限及深邃無涯之廣大見解來將就人之有限愚蒙意識。佛必須要順眾生心,順眾生業,順眾生機,順眾生執來說法,這樣,所說之法就必然會受到種種限制和有所偏向,不能將真理之全體顯露出來,此為佛教聖賢之苦衷及其不得已處,吾人在批評佛法時,應常常牢記此點。

       基於以上四點認識,我們對現代人所提出之種種質難,就可以作較公正的解答了。

       淨土三經中,所描寫的極樂情況,乃對當時印度人所憧憬之「極樂」而來。黃金、七寶、天華、妙香、八功德水這一套皆印度人所極端喜愛者。因為隨順聽眾之喜愛所以講了一大堆他們理想中的極樂和妙寶。遍地黃金和到處七寶今天我們看來誠然有「略嫌俗氣」的感覺,遠不及富有自然生命的青樹、綠草、鮮花來得清麗宜人。但不要忘記,往生西方的人,他們感覺及審美的官能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呢?他們所見到的七寶、欄杆、香華等與我們的黃金、七寶可能完全是兩回事!焉知他們的黃金和七寶等不是宇宙美妙之極品,亦能生起無盡之生命活力及美感呢?其實黃金、瑪瑙、硨磲……這一套名詞只是形容其貴重及美妙而已,豈能硬指人間之實物?!極樂世界之瑰麗莊嚴難可思議不易形容,經中一再說之,如第二十七願說: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云: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

       局於語言及境界之限制,說法人很難對聽法人清楚地形容淨土之美和樂。我們的境界與淨土的境界畢竟是不相稱的,難以比擬的(incommensurable),因此經中對淨土之美和樂的描述,只有用一種權巧的,不得已的描述,掛一漏萬自是難免,所以我們讀淨土三經時宜活讀而不宜死讀。

       關於淨土之「樂」,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寶樹、寶池、天樂、妙香那一套。淨土中真正的「樂」乃是法樂而非聲色之樂。法樂除了由聽聞法要而產生之悅樂外,還有一個更深入的超越世間一切喜樂之「極樂」,此即第三十九願所明者: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漏盡比丘所享之樂,乃證入涅槃性所生起之解脫妙樂,其樂超絕言思及分別境界,乃原始佛教所追尋之目標,具有宗教之究極價值及意義,這一點常被學人所忽略了。

       關於第二個質難:淨土中盡是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厭棄女身等,亦是因當時印度之社會及習俗環境而起。人類的社會一向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固不論其道德是非究竟如何,男性中心為人類歷史之主流實為不爭之事實,在男性中心之社會中,女性所受之欺淩及歧視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深觀世法皆苦的佛教當然不會忽略此極為普遍的大痛苦。因此,「女身」就成為必須要解脫的對象。我想佛陀如果對1980年代的美國人說法就不會採用這種方式了。再者,許多大乘佛經都一反原始佛教的傳統看法,極力讚揚女人,女人剎那成佛的例子,及女勝於男的故事到處皆是,在密宗裡,女性之地位更是優越,幾乎有超勝男性的趨勢。

       至於淨土中人皆是具有三十二相的男子,我想亦無非是說大家皆形貌端正而已,三十二相是印度美男子的典型,於是就這樣套用上了。其實,在思想上更有意義的是第三和第四願,第三願說:國中人天,悉皆金色。這是沒有種族和色類的差別,大家一律平等,因此,淨土中就絕不會有種族歧視的現象。第願則進一步說:大家的形色相同沒有好醜,因此消除了許多不快和煩惱之因。根據此二願去推理,淨土中人應該是無男女相的,魏譯《無量壽經》卷上明顯的說: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無量壽經》第十願說: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更說明了其國中人對身體根本無貪計之想念,身體的事情連想都不想它,還有什麼貪執、分別、男相、女相呢?

       我們如果拋棄一切傳統的成見,用客觀諒解的眼光來檢討淨土三經對極樂世界的描寫,就可清楚地看出,說法人只是想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修行的好處所而已。那兒具足各種便利修行的優勝條件,而沒有任何人間的違緣和障礙,是一個安穩舒逸的理想修行道場。例如:

       男女色欲為眾苦之源,為修行之主要障礙困擾,因此就說極樂世界中沒有女人(這樣當然所謂的男相亦失去意義了)。

       娑婆世界的眾生,為了衣食終日辛苦互相殘害,因此就說極樂世界中衣食隨念而至。娑婆世界中,求法不易,入道無門,因此極樂世界中的樹木花草都時時在流布法音,「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

       娑婆世界中邪師和庸師滿天飛,到處誤人,所以極樂國中盡是大德聖賢,還有許多一生補處菩薩可以時常親近往來。

       娑婆界的眾生為了錢財爭鬥搶殺,因此極樂世界到處是黃金和七寶,財寶因此失去了爭搶的價值。

       娑婆世界的眾生限於業力,其行動非常不自由,所接觸的教法及宇宙亦極其有限和渺小,因此極樂國的眾生就有「於一念頃能遍遊十方世界,朝禮十方諸佛的神通和便利……」。

       這樣把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兩相對比,就知道淨土的德相都是針對著我們的缺憾和苦痛來說的,只要能把握這個大原則,吾人就能夠瞭解佛陀說法之苦衷,不必死執文句去斤斤較量其他細目了。

       還有一個小問題,此處應順便一提:

       東西南北之方向乃根據地球繞日或依北極為定準而來,這種定向的準則亦是相對的,美國到底在中國之東邊或西邊都可以說得通,太空中更難肯定一個絕對的「東、西、南、北」,因此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二字,又是一種順眾生心和順眾生執的方便說。

       但是,宗教行持又不能沒有一定之準向,因此就標唱西方,這樣才能使眾生心有所專。

       西方又是落日的方向,象徵著休息和歸宿,看看西方的落日使人有一種歇處和歸處的感覺。

       在痛苦的娑婆掙扎了一輩子,看見落日自然就會生起遊子歸去的感懷,這也是標唱西方的另一主要原因吧!

(摘自張澄基《淨土今說》)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