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小常識

  1. 五種難
  2. 因果的分類
  3. 持經持佛
  4. 除苦惱法
  5. 引業與滿業
  6. 紫磨金色身
  7. 佛後普賢
  8. 自力不退與佛力不退
  9. 十力佛名
  10. 法藏志願
  11. 十方眾生
  12. 真正、絕對的「三好」
  13. 臨終三隨
  14. 三在釋
  15. 「唯除逆謗」之義
  16. 實相身、為物身
  17. 三重念佛
  18. 念佛人的自覺
  19. 救度凡夫的念佛法門
  20. 凡夫的意義
  21. 阿彌陀佛光壽關係
  22. 《阿彌陀經》名義
  23. 極樂之立名
  24. 「五德瑞現」文略解
  25. 無量壽光的體性力用
  26. 「迴向偈」之意
  27. 迴向有二
  28. 念觀音聖號往生,仍不出彌陀願力
  29. 往生成佛因果三願
  30. 三橫超
  31. 彌陀名體之關係
  32. 佛門分宗的理由
  33. 對比勸善,彰往生益
  34. 一願意三願意
  35. 淨土宗的極致
  36. 十劫久遠
  37. 指方立相論
  38. 無欲的世界
  39. 淨土泛論
  40. 極樂淨土之真相
  41. 門餘大道
  42. 方便與真實
  43. 三種自然
  44. 圓融至德嘉號
  45. 門餘大道
  46. 蓮花五德
  47. 二種深信(二)
  48. 二種深信(一)
  49. 他力往生
  50. 二種迴向(二)
  51. 他力迴向
  52. 名體不二
  53. 二種迴向(一)
  54. 二種法身
  55. 二種深信
  56. 無量壽佛
  57. 南無阿彌陀佛
  58. 阿彌陀佛
  59. 歸命
  60. 南無
  61. 一代結經
  62. 一代化前
  63. 淨土最上根
  64. 順他意與順自意
  65. 彌陀本願之行
  66. 乃至
  67. 具足三心
  68. 下品下生的折與攝
  69. 念佛即是乘佛願
  70. 懺喜念佛
  71. 念佛超越諸善萬行
  72. 專稱彌陀佛名即是念佛三昧
  73. 念觀廢立
  74. 別意弘願之佛
  75. 六字名號如摩尼寶珠
  76. 靜默往生人
  77. 金剛信
  78. 略安心
  79. 一生輕鬆成佛
  80. 一分鐘教你認識「淨土宗」
  81. 隨順佛教、佛意、佛願
  82. 信以客觀為據
  83. 無需印證
  84. 成佛度生之極則
  85. 厭穢欣淨
  86. 圖久當生西
  87. 至親路各別
  88. 身獨不相代
  89. 一切無可樂
  90. 悉令如佛
  91. 泥洹無雙
  92. 快樂安穩
  93. 為作大安
  94. 速生我剎
  95. 罪惡觀、救度觀
  96. 過火聞佛名
  97. 三界如火宅
  98. 彌陀救度的特點
  99. 必信之法
  100. 必說之法
  101. 謗法
  102. 五逆
  103. 三福田
  104. 光號攝化
  105. 入正定聚
  106. 現當二益
  107. 名體一如
  108. 特留此經
  109. 第三世怨
  110. 不苦不樂受
  111. 常沒眾生
  112. 樂受
  113. 正、像、末三時
  114. 苦受
  115. 五濁
  116. 萬行結晶
  117. 強緣
  118. 天人五衰
  119. 他力迴向
  120. 三界相狀
  121. 輕毛
  122. 十方眾生
  123. 真實之利
  124. 他作自受
  125. 無為自然
  126. 願力自然
  127. 業力自然
  128. 萬德洪名
  129. 臨終機相
  130. 眾生機相
  131. 取意文
  132. 機法一體
  133. 大慈大悲
  134. 攝生三願
  135. 光號攝化
  136. 釋尊本懷
  137. 胎生
  138. 化生
  139. 三輩
  140. 九品
  141. 三福
  142. 凡夫入報
  143. 佛身土報化
  144. 五增上緣
  145. 三緣
  146. 四修
  147. 學律方知自己罪
  148. 五念門
  149. 專雜得失
  150. 五種正行
  151. 入正定聚
  152. 正助二業
  153. 正雜二行
  154. 現當二益
  155. 名體一如
  156. 三心
  157. 迴向發願心
  158. 深心
  159. 至誠心
  160. 厭欣心
  161. 菩提心
  162. 安心
  163. 宗祖
  164. 初祖
  165. 相承論釋
  166. 《觀經疏》
  167. 五部九卷
  168. 《安樂集》
  169. 《往生論註》
  170. 《易行品》
  171. 《往生論》
  172. 《佛說阿彌陀經》
  17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74. 淨土宗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小常識
top

淨土小常識

六字名號如摩尼寶珠

淨土宗編輯部

● 摩尼寶珠是什麼?  

《大智度論》說:

摩尼寶珠來源於龍王的腦。如果能得到寶珠,則毒不能侵害,火不能焚燒,功德不可思議。有人說:「是帝釋使用金剛與阿修羅戰鬥時,碎片落入閻浮提而成為這種寶珠。」另有人說:「是過去久遠的佛舍利,儘管法已經滅盡,但是舍利變成寶珠,以便賜予眾生利益。」還有人說:「因為眾生的福德因緣,自然有寶珠。譬如業感報應,在地獄中,自然有治罪的刑具。」

摩尼寶珠又稱為「如意珠」,因為沒有固定的顏色,清澈、輕妙,能夠照見在須彌山週邊的四天下之物;常能湧出一切寶物,不論衣服、飲食,都能隨心所欲,給予眾生。另外也能破除衰老、煩惱、病苦等。

寶珠有兩種:有天上如意寶,有人間如意寶。因為諸天福德淳厚,珠德具足;人間福德微薄,珠德不具足。而且寶珠放在房舍、箱子中,置放的地方也有威德。

般若智慧也具有這樣的功德。如意寶珠,能賜予在家人今世富樂,隨意所求都能如意;般若智慧,能賜予出家求道人三乘解脫樂,隨意所願悉得滿足。在置放如意寶珠的地方,鬼神之類無機可乘;般若智慧也是這樣,修行人的心與之相應,惡邪、惡鬼不能入其心中,毀壞修行人的道心、奪取他的慧命。

● 六字洪名即是摩尼寶珠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說:

淨摩尼珠有一種功能,無論水再怎樣染污、渾濁,再怎樣有毒、不清淨,把淨摩尼珠往裡一放,水立即清淨。水本身是濁染的、有毒的、有害的,裡面充滿了種種毒害物質,但是只要把淨摩尼珠一放進去,水即清淨, 所以完全是淨摩尼珠的力量。

所有造作五逆謗法的罪惡眾生下下品人,聽聞阿彌陀佛至極無生清淨的名號,念念之中罪濁就被滅。眾生罪惡的心如渾濁的汙水,六字名號如淨摩尼珠,摩尼寶珠投入濁水,濁水就自然清淨了。

摩尼寶珠放到眾生心中,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念念之中,罪滅心淨,這是無作意的、自然的,因為是靠名號寶珠的力量。

所以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念念之中都在 滅罪,罪滅心淨。即便深重如五逆十惡等諸不善業,當下都能滅除,讓我們能夠產生真實的清淨信心,即得往生。

又,這個摩尼珠,用各種顏色的絲織品把它裹起來,投到水裡。用黑色的布包上,放到水裡,水就顯示黑色。用黃色的布一裹,放到水裡,水就是 黃色的……。不管用什麼布、什麼織錦包裹,水都隨其顏色而變。這是個比喻。阿彌陀佛的無量莊嚴功德是以名號寶珠為體,用無量莊嚴功德成就的各種顏色的絲織品作為外包裝,投之於眾生的心水當中。

因為阿彌陀佛無量莊嚴功德成就的絲織品是「無生」的顏色,具有無生的功能,所以一放在往生者心水裡,眾生執著有相的邪見當下為彌陀功德所轉,成為無生之智。

這個轉,有明轉,有暗轉。像韋提希夫人,現生證無生忍,這就是明轉。還有更多的人,他心裡不知道,但是無論知道不知道,心都被轉了,這就是暗轉。就像摩尼珠以黑色或黃色絲織品裹住投入水中,即使他不知道怎麼回事,水的顏色也變成黑、黃色了。

名號用無量莊嚴功德成就的布帛裹上,正念著佛的人,或者眼睛一閉打瞌睡了,或者到一邊做事去了,他自己都沒看見,但是罪濁也被轉了,這叫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附原文

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燒,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釋所執金剛,用與阿修羅鬥時,碎落閻浮提。」有人言:「諸過去久遠佛舍利,法既滅盡,舍利變成此珠,以益眾生。」有人言:「眾生福德因緣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緣故,地獄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此寶名如意,無有定色,清澈輕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現。如意珠義,如先說。是寶常能出一切寶物,衣服、飲食,隨意所欲,盡能與之,亦能除諸衰惱病苦等,是寶珠有二種:有天上如意寶,有人間如意寶。諸天福德厚故,珠德具足。人福德薄故,珠德不具足。是珠所著房舍、函篋之中,其處亦有威德。般若波羅蜜亦如是者,如,如意寶珠,能與在家人今世富樂,隨意所欲。般若波羅蜜,能與出家求道人三乘解脫樂,隨意所願。如意寶珠在所著處,非人不得其便。般若波羅蜜亦如是,行者心與相應,惡邪羅不能入其心中,沮壞道意,奪智慧命。」

(《大智度論‧釋舍利品》)

 

譬如淨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心,念念之中,罪滅心淨,即得往生。

又,是摩尼珠,以玄黃幣裹,投之於水,水即玄黃,一如物色。彼清淨佛土,有阿彌陀如來無上寶珠,以無量莊嚴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於所往生者心水,豈不能轉生見為無生智乎!

(《往生論註》)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