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無量壽經》第十九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
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的修因,不是第十八願的稱念佛名、直乘佛力,而是聖道門的靠自力「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迴向此功德求生極樂。這樣的眾生臨終時,佛以此願保證與聖眾現前接引。這是隨順眾生根機,方便引導聖道門行者歸入淨土門。因為自力所修功德若與六字名號功德相比,是「少善根福德因緣」,與極樂果德不匹配,不可為往生憑據。故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說: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是故名不實功德。
善導大師《法事讚》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唯有稱佛名號、領納名號功德,方可資糧具足。
行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味靠自力所修功德去往生,若願生心徹至臨終,雖也蒙佛接引,但由於內心不靠佛力、不信佛智之故,胎生邊地,五百歲不見三寶;平生的修功迴向,也難免心有不安,不知何時功德圓滿,直到佛聖來迎,方知功不唐捐。
行者今生若能明信佛智,了知極樂與名號的施設本末,自能被佛的悲心調柔,歸入第十八願,歡喜稱名,靜待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