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觀經》第七華座觀一開始說:「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
釋尊在這裡說到要為大家解說消除苦惱的方法時,馬上就有阿彌陀佛來現,阿彌陀佛消失之後,釋尊是接著繼續講華座觀法。那麼所說的「除苦惱法」,到底指的是什麼?是指阿彌陀佛現身所表示的弘願念佛法?或是指華座觀法?這是一個疑問。從經的顯文看,所指的是華座觀法,但是從佛的密意(內心的意旨、意願)來說,指的是阿彌陀佛所示現的念佛的弘願法。
先從經文來看,苦惱就是經文所說的「五萬億劫生死之罪」,而消除的方法就是華座觀法。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定善義》中註釋說「但能住心緣念,罪苦得除」。「住心緣念」是住心於華座一境加以觀想的意思;而「罪苦得除」就是除去五萬億劫生死苦惱的罪障。所以從經文的表面看,除苦惱法指的是「華座觀」的觀法。
但從佛的密意來說,住立空中的佛身,才是「除苦惱法」。因為當釋尊說要「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時,話剛說完,阿彌陀佛就現身了。善導大師《定善義》解釋說:「娑婆化主為物故,住想西方;安樂慈尊知情故,則影臨東域。斯乃二尊許應無異。」道理就在這裡。釋尊一答應(許)要解說「除苦惱法」,阿彌陀佛就應聲(應)而現。如果深一層思考,就能知道二尊的意旨是一致的,就是要以弘願念佛救度苦惱群萌。所以說從佛之密意、內心的意願而說,「除苦惱法」所指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本身。
南無阿彌陀佛本身涵蓋佛的力量、佛的願力、佛的功德力、佛的無礙光明、救度十方念佛眾生的力量,有這一種含義。阿彌陀佛不會隨隨便便顯現,他顯現一定有目的,一定有內容,那內容就是阿彌陀佛的平等、無差別、無障礙的救度眾生。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除苦惱法」講的是「教法」,所以相對的,阿彌陀佛也應該以教法來與之呼應。然而經文中,與「除苦惱法」相呼應的,卻是住立空中的「佛身」,這不能不說是身法不應,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疑問看來確實是個問題。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不衝突。因為住立空中的阿彌陀佛就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阿彌陀經》就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阿彌陀佛遍照十方、無所障礙的光明,就顯示出阿彌陀佛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有無礙光,乃至十二光。阿彌陀佛從哪裡來?最根本可以說是從第十八願成就所顯現的;第十八願所成就的是什麼呢?成就一句名號。
當然,第十八願成就佛身,所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要能夠使十方眾生往生,才能夠成為這樣的一尊佛,可是第十八願成就的內容,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就是三心,三心也就是「南無」的意思。「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行」,就是「南無」(信、願)和「阿彌陀佛」(行)。
「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行」,我們往生的功德,以及在極樂世界成佛的功德,都在這四個字裡面,要給「南無」的眾生。只要眾生「南無」了,也就是「信」和「願」了,當下就擁有阿彌陀佛的功德了。
好像水要用杯來承載,飯要用碗來承載,阿彌陀佛的功德我們要用什麼心來承載呢?要用「信心」來承載。
我們要信彌陀的救度,我們要願生彌陀的淨土,這個就是在「南無」。既然我們有「南無」的杯子,阿彌陀佛功德大寶海的甘露水就在裡面了;我們只要把碗端出去,阿彌陀佛讓我們成佛的功德佳餚也在碗裡面了。
所以,第十八願成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要「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也就是攝取信佛念佛的人。
因此,住立在空中的阿彌陀佛本身,豈不就是名號的要法嗎?「佛身」既然是名號的「要法」,則可說就是回應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除苦惱法」的教法所涵蓋的相應法,毫無衝突或不通的地方。
同時,佛體與佛名是一體的,阿彌陀佛本身就是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本身,是一體不分,而且互相交融在一起的,這就是「名體一如」。阿彌陀佛本身就是無量的功德,因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無量光、無量壽,涵蓋所有無量,如此說來名號不也同樣具有無量功德,這是「名體一如」的另一層深意。
再來,第九觀的經文也說:
以見佛身故,亦見佛心。
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也就是說,當韋提希夫人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也曉得阿彌陀佛的心,因為看到佛身就看到佛心;那佛的心是什麼?佛的心整體就是大慈悲。什麼是大慈悲呢?大慈悲是平等的、不講條件的、沒有選擇對象的,平等普遍地要救度任何眾生。所以看到佛身,就看到佛心,看到佛心,就知道阿彌陀佛的佛心是以大悲的名號普遍的廣度眾生,就像第十八願成就文所講的: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所謂「聞名信喜」,聽到他的名號而信心歡喜,就「即得往生」,當下獲得往生的身分。
所以韋提希夫人看到阿彌陀佛出現的當下,可以說也隱隱約約地聽到阿彌陀佛對她說:「韋提希呀!我要救你呀!你就這樣來,我保護你,你不要害怕。」阿彌陀佛對韋提希夫人這樣講,同樣阿彌陀佛也對我們這樣講,如果我們有聽到的話,我們的苦惱就會消除,心就會柔軟,就會信心歡喜。阿彌陀佛是無聲的說法,所謂無聲勝有聲。
另外,華座觀後面說的「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是表示所有罪的本體,與數字無關,所以在《觀無量壽經》往往也講到「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或除無數劫生死之罪,或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如同「五百」,在古印度是形容很多的意思,像韋提希夫人就有五百侍女,難道她真的有五百位侍者嗎?不是的,是指一個國家的太夫人侍者很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