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慧淨法師於《念佛超薦儀軌》開篇偈頌云:
彌陀救度法筵開,
清淨海眾降臨來,
廣度眾生生極樂,
諸佛歡喜暢本懷。
這四句偈,簡潔而深刻地總攝了淨土法門的核心精神: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聖眾的護念接引,以及十方諸佛的共同讚歎,也體現了大乘佛教「普度眾生」的究竟理想。
一、「彌陀救度法筵開」——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法筵」原指佛陀說法的盛會,此處比喻彌陀救度之門,如無盡盛宴,普開十方,不拒一人。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願,其中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最為根本:「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只要眾生信佛念佛,便必得接引,無一遺漏。因此,「法筵開」表徵:
1.全憑佛力:徹底仰仗彌陀願力救度,不依自力修行功夫。
2.平等普攝:無論貴賤、智愚、善惡,只要願生淨土,皆得往生。
二、「清淨海眾降臨來」—— 極樂聖眾的慈悲護念
「清淨海眾」指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如觀音、勢至,以及無量清淨海會聖眾。他們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常隨阿彌陀佛出現,護念念佛眾生。
《阿彌陀經》云:「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此句顯示:
1.佛菩薩現前:彌陀與聖眾必定現前,消除恐懼與業障。
2.同行善友:極樂菩薩不僅臨終相迎,更是學佛路上的良師益友,導引念佛行人共趣佛果。
三、「廣度眾生生極樂」——淨土法門的普世價值
阿彌陀佛的本願,為度盡一切眾生往生淨土、脫離六道。此句強調「廣度」,即不限宗教、不論根器,只要信佛念佛,皆可得度。
極樂世界為何殊勝?
1.無有眾苦:遠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2.但受諸樂:境界清淨,六塵皆說法,自然增進菩提。
3.成佛捷徑:無須三大阿僧祇劫的苦行,即能圓成佛道。
淨土法門的易行與殊勝,正在於它讓凡夫藉佛力橫超三界,速得解脫。
四、「諸佛歡喜暢本懷」——十方如來的共同讚歎
「暢本懷」,即實現諸佛的根本願心。諸佛出世,無非為令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而唯有淨土法門,能令下根眾生也得解脫,故十方諸佛無不歡喜讚歎。
《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言:「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後,佛又連續說到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的諸佛,也同樣於各自國土出廣長舌相,宣說相同的誠實之言。
此說明:
1.諸佛共證:淨土法門是十方諸佛同聲讚歎、共同證誠與勸信的法門。
2.暢佛本懷:淨土法門能令一切眾生究竟成佛,圓滿諸佛度生之本懷,最能彰顯諸佛無盡的智慧、慈悲與願力。
總結:橫超生死,登上普度大船
此四句偈從彌陀救度、聖眾護念、廣度眾生、諸佛共讚,層層鋪展,顯示出淨土法門的殊勝圓滿與無邊慈力:
彌陀救度法筵開:彌陀早已普開法筵,只待眾生信受。
清淨海眾降臨來:聖眾慈悲護念,念佛人永不孤單。
廣度眾生生極樂:不論根器、善惡,萬類皆得往生。
諸佛歡喜暢本懷:十方諸佛同聲讚歎,印可此法門為度生最勝之道。
這不是凡夫自力、苦苦摸索的修行小徑,而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成、十方諸佛共同證信的「普度大船」。只要願意稱名念佛,便已登上這條通往極樂的光明航道——不再漂泊、不再迷失,生死大事、成佛大業,從此終於有了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