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2008年11月5日講於重慶
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我們的法門,是屬於佛教宗派中的淨土宗,而且是純正專一的淨土宗。
淨土宗這個宗名自古以來就有,可是名與實卻不是很符合。怎麼說呢?因為,既然講淨土宗,就必須要有專屬淨土宗的教理、專屬淨土宗修行的方法,才堪稱為純正的、專一的淨土宗。可是自古以來,不管在教理方面,或者是行持方面,淨土宗都是比較兼雜,既不專一,也不純正。譬如以天台宗的教理思想來解釋淨土宗,這樣在行持方面就難免兼雜到天台宗的行持方式;另有的以禪的思想來解釋淨土宗,所行持的方法也難免攙雜到禪的觀念;以華嚴、密宗立場來解釋淨土宗,情形也一樣。
為什麼會導致這樣呢?這是因為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在歷史中長時間在我們中國失傳了。可是近百年來,善導大師的思想、著作已重回到中國,並且逐漸有人重視、研究、發揚,讓修習念佛法門的人,如撥雲見日一般,豁然了解往生淨土之正因、彌陀名號度生之真義。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所以淨土宗的特色,簡單來講就是「易」,修行方法如果不合乎「易」的話,那就不成淨土宗了。
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淨土宗,是真正合乎易行道的,怎麼講呢?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只有一個,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正因是只有這個,沒有兩個,如果有兩個以上的話,就不是正因。「因」跟「果」是互相對應的,有什麼因自自然然會顯現什麼果,就如種瓜必得瓜,不可能種瓜不成瓜,種豆不成豆,種瓜反而成豆,種豆反而成瓜。
為什麼往生的正因,就是「專稱彌陀佛名」呢?因為專稱彌陀佛名,是順應阿彌陀佛的根本的誓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每一願都是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誓願,但是在這些誓願當中,必定有一條是根本性的,這個叫做「本願」──根本之願,那這根本之願是哪一願呢?就在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在呼喚我們,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呼喚我們十方眾生──不管聖人凡夫,不管善人惡人,不管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智愚賢不肖。呼喚這些眾生,無論如何,要把握今生今世,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等來世了。「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悲心懇切對我們十方眾生的呼喚,就好像一國的長者,他在這個國家很有地位,很有道德,而且很富貴,可是他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卻從小就走失了,遠離父母,遠離家庭,在外面獨自流浪,沒得住、沒得吃、沒得穿,到處流浪,到處乞討,那父母怎麼辦呢?失散之後,就一直在尋找,尋找到的時候就呼喚他,而且要迎接他回來。同樣的情景,十方眾生每個人阿彌陀佛都視為獨子,阿彌陀佛曠劫以來,都在呼喚我們,而且要迎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只要願生彼國,願生彌陀淨土的任何眾生,現生阿彌陀佛就先以光明來攝取他(光明攝取是保護的意思),臨終就親自顯現來迎接他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第十八願說「欲生我國」,站在彌陀的立場,是彌陀悲心的呼喚,保證要迎接我們到極樂世界,保證念佛的人,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所以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如是因,必得如是果。
站在我們眾生的立場來講,聽聞到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為我們累積功德,呼喚我們接受他的救度,讓我們知道,只要專稱他的名號,願生他的極樂淨土,就可以到極樂世界成佛,那麼我們就順阿彌陀佛的願,願生他的極樂世界而念佛。我們要好好想一想,以我們的根機、能力如果不願生極樂世界的話,難道還有別的法門可以讓我們解脫生死輪迴嗎?還有別的法門讓我們這樣愚鈍、障重的眾生今生今世順利的、安然的往生極樂世界嗎?沒有!因此我們就順著彌陀的第十八願,彌陀說你要「欲生我國」,那我們就「願生彼國」,這樣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就一致、相應了,在阿彌陀佛的願力跟功能之下,眾生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有願必生」。
「欲生我國」那接下來呢,此後我們就「專稱彌陀佛名」就可以了,這個也就是第十八願所講的:「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是阿彌陀佛最徹底的慈悲的顯現,顯示彌陀救度眾生不用任何的條件,而且對任何的眾生都平等的救度,「乃至」臨終,躺在病床上,僅剩還有「十念」的時間才接觸到這個法門、才聽聞到彌陀的救度,才想要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時候他念佛只能念十聲,十聲念完他就斷氣了,當下就往生了。乃至這種眾生,彌陀都要救度他了,何況其他的眾生豈會願生而不能得度呢!所以,「乃至十念」這四字確實的顯示了彌陀慈悲徹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
接下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樣的眾生,如果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他不成佛,他不夠資格成佛,他沒有力量成佛,必須使任何「乃至十念」的眾生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才成就,才有資格成為「南無阿彌陀佛」。
為了使「十方眾生」,「乃至十念」也能往生,阿彌陀佛經過了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無量的德行,才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如果阿彌陀佛沒有成佛的話,我們就沒有名號可以稱念,我們再怎麼樣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如果還沒有成佛,表示還沒有極樂世界,同時也還沒有成就這句萬德的名號。而如今,「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成就了我們的往生,「我們往生的功能」成就在「阿彌陀佛的成佛」之上,所以「若不生者」,若十方眾生稱念彌陀佛名而不能往生的話,阿彌陀佛就不成佛,可說他的成佛,是依靠我們念佛而能往生的功德之上;而我們的往生,也依靠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功能成就之上,所以阿彌陀佛發這個第十八願,是把我們眾生跟他結合在一起,綁在一起發願的,我們不能往生,他不能成佛,他不能成佛,我們就不能往生。
四十八願當中,「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八個字只有第十八願才有,第十九願沒有,第二十願也沒有,所以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根本,也唯有第十八願,是淨土宗專一純粹之所在,也是淨土宗的根本。因為若沒有第十八願,就沒有十方眾生之往生,若沒有第十八願,也不能建立起淨土宗根本的教理。
既然他已經成佛了,表示我們只要隨順彌陀的本願,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當然,如果有人,他的念佛不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而是為了下輩子再當人,享受人間的富貴,或者想生天,享受生天的福報,如果是這樣,當然就不能往生,因為他根本沒有願生之心。如果有願生之心,此後都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說「十個人,十個人往生;百個人,百個人往生」,真正符合「易行道」,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人修,萬人去」。
歷代以來,闡釋這種教理的,只有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其他的祖師大德,從他們的著作中並看不出有這種闡釋、發揮。不過,這也因為長期以來善導大師的著作思想失傳於我們中國,所以一千多年來,祖師大德們就無法接觸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所以就沒有這一種思想,這是比較可惜的。反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有緣逢遇善導大師這個法門,可說是歷史的寵兒,福報特別大。
善導大師對淨土法門最終的結論就是「專稱彌陀佛名」。因為佛教是實踐的宗教、修行的宗教,道理講的再多、再高深玄妙,目的就是要行持,那淨土法門的修行在哪裡?就是專稱彌陀佛名,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簡單不簡單?很簡單,他只有六個字,不像其他咒語,音節比較難念,字數比較多;也不像誦經,經文很多;也不像深入經藏,要有智慧;也不像參禪打坐,很困難,也不必到深山去閉關修行,就這麼簡單,六個字而已,甚至連老了,躺在病床上了,念四個字也可以。可是如果只有簡單卻不容易做到的話,那也不是易行道,然而淨土法門是既簡單又容易,只要有嘴巴,會講話,就能夠念,即使啞巴,只要他有心,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那你說容易不容易呢?非常容易!
淨土宗、淨土法門必須要合乎這個容易性,才堪稱為淨土宗。因為阿彌陀佛他對我們十方眾生的救度,是只要我們「願生彌陀淨土」,此後「專稱彌陀佛名」,就乘上他的願力了,如果不是這樣,還要有很多的條件,那阿彌陀佛的慈悲就有限,而不是無限了。所以念佛的本身不是靠我們凡夫的功夫,也不是靠我們凡夫的功德往生極樂世界,是因為這一句彌陀佛名,有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往生功能在,所以凡夫念佛的本身,就已經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契應阿彌陀佛的願力了。
所以念念都是靠彌陀的願力,不是靠我們的功力,如果必須靠我們的功力,那就要強調心清不清淨,有沒有妄想雜念,有沒有功夫成片……等等,可是純正的淨土宗不是這樣的。念佛的本身就已經靠上了彌陀願力,念佛的本身就已經在領受彌陀的功德,你只要念佛,念佛的本身就已經獲得了彌陀的救度,就這麼簡單!沒有其他高深玄妙、奇特、奇異、不尋常的,都沒有。如果要高深玄妙,或者要有什麼境界的話,那就不是易行道了,這樣的法門就不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人修萬人去了。
今生,我們有緣逢遇這樣的教理,希望大家就盡形壽、獻身命的專門弘揚這個法門,把其他不純粹的先擱在旁邊,唯有弘揚這個法門,讓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往生的希望,都能百分之百的解脫,才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所在。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這四句偈語是「淨土宗宗旨」。淨土宗是講「彌陀救度」的法門,彌陀主動為我們發願,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主動呼喚我們接受他的救度,接受他的接引到極樂世界,所以在《無量壽經》就說:「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法王」就是佛,「救世」是救度世間所有眾生。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要成為能救度世間任何眾生的一尊佛,所以阿彌陀佛是一位救度眾生的佛,因此才稱為「救世法王」。經典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已經把救度世間眾生的涵義顯現出來了。
對於彌陀救度的法門我們要「信受」,「信」就是相信不要懷疑,可是如果不了解道理的話,要我們不懷疑是不可能的,因為所謂的「信」,是信客觀的事實。我們道理了解了,自自然然會在心中形成「信」,而不是要我們自己去起這個信、勉強發這個信。那要如何信呢?就是多看我們出版的這一套書,多聽我們出版的光碟,這樣你不去求信,也沒有勉強自己信,自自然然的信就在我們的心中了。信了之後,就自然會去受持,所以「信」是相信,「受」是受持,也就是相信彌陀的救度,受持彌陀的救度。
如何受持彌陀的救度呢?我們這個法門是易行道,沒有什麼高深玄妙、達不到、做不來的,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專一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在接受彌陀的救度,就是在領受彌陀的功德,就擁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身份。
如果是修諸雜行,迴向往生,那就不是完全接受彌陀的救度,沒有完全領受彌陀的功德,也可以說,是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有所懷疑,所以才在念佛之外,還要加上這個功課,加上那個修行,加上那個功德,然後再綁在一起做迴向,認為這樣往生才可靠,認為這樣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力量才夠,否則恐怕彌陀的力量不夠救度我,如果這樣的話,就是不了解彌陀救度眾生的這個道理,沒有完全信受彌陀的救度。
一個人如果真正了解淨土宗的道理,真正信受彌陀的救度,他的行持是非常專一單純不繁雜的,是「簡而不繁」的(簡單不繁雜),是「易而不難」的(容易而不困難),是「淺而不深」的(淺顯易懂不深奧),是「明而不昧」的(明確而不模糊),是不模稜兩可的。也就是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往生就決定了,就往生有份了,也就是說,已經給彌陀救到了。
因為我們專稱彌陀佛名是順著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說,你要「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所以我們就「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因此我們宗旨才提綱契領,開宗明義,就提出「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那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境界啊?是彌陀的報土,這報土是無上涅槃的境界,所以善導大師就解釋說「極樂無為涅槃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所謂「無為」就是不需經過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這個叫「無為」。如果到了極樂世界,還要經過多少的時間,還要修種種的法門才能成佛,那就是有為而不是無為了。
「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也就是沒有品位階級、沒有高下。既然無為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無為,所以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夠到達涅槃無為的彌陀淨土,就能快速成佛;那快速成佛會怎麼樣呢,就能「廣度十方眾生」。沒有說成佛不度眾生的,成佛自自然然就有佛的大慈大悲,有佛的大智大慧,有佛的大願大力,有佛的大神通,所以自自然然、不用勉強的就能夠到十方世界度眾生。因此我們淨土宗的宗旨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總之,淨土法門是既殊勝又容易的,可是這樣的意思並不是表示念佛人只要念佛就好了,能夠持守的戒定慧都不去持守,不是的。正確的意思是:就往生的正因來講,只要稱名念佛就圓滿具足了;但是我們是學佛的人,佛教的基本教理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夠持守的善業當然要盡量去持守奉行,而盡心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慈心不殺本來就是做人的本份,否則就稱不上是學佛的人了。因此,每一個念佛人都應該站在他士農工商的身份上,儘量去做他所能做的、應該做的人倫道德。
其實,一個念佛人對自己機根的不堪應是更甚於其他人的,比如以孝順父母而言,我們檢討自己,我有沒有孝順父母?如果真心要去孝順父母的話,就會發現我們並沒有百分之百的在孝順父母,當嚴格要求自己要孝順父母的時候,會發現我們達不到那個標準,這時候,一個念佛人的心情會怎麼樣呢?他會跪在佛前感恩、懺悔:南無阿彌陀佛啊,如果沒有您的救度,我連孝順父母都達不到,更何況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以自己的功夫、功德,怎麼可能脫離三界六道輪迴呢?那這輩子豈不是註定要墮落地獄嗎?所以就以慚愧的心、感恩的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對自己慚愧,對彌陀感恩。
因此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自勉,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善盡責任義務,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奉公守法,為世良民,而來念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