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生活與念佛?
問:如何平衡自己平時的生活和念佛?我總是分不清主次。因為年輕,所以總是被一些外在的事情干擾,信願不堅定。如何讓青年人堅定信願地念佛求往生?
答:這就是「生活與生死」的問題。生死的問題當然是最根本、最重大的問題,但是我們一般人天天活著,好像生死離我們很遙遠;反而覺得怎麼生活下去,這好像是更重大的問題。
所以,道理上雖然明白,往生淨土,解決生死,這是大事。但是一般人並沒有那麼深的無常感、罪惡感,所以還會在日常生活當中汲汲營求,尤其是人還年輕、身體還壯實的時候。所以,年輕的時候有非常強烈的無常觀,這是不容易的,那就是宿善,千萬人中難得一二。
這些讓別人告訴可能效果也不大,因為正如所問的,雖然道理都明白,但是遇到工作的事、學習的事、婚姻的事、掙錢等等,就把生死的事情丟到腦後去了。
在實際的操作層面:第一,要聞熏佛法;第二,要有人生的歷練。
聞熏佛法,建立佛法牢固的知見、正知正見,對世間事情的看法,你就能主次分明了,輕重緩急就很清楚。
再來,通過在生活當中歷練,就知道為什麼老年人念佛,心性能夠穩定下來。如果把他們放在年輕的時候,他們也不行。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人生閱歷,知道原來那些花花世界、恩愛情仇沒什麼意思,心已經歸於平淡了。
你現在年輕,總是會好奇,要去嘗試,或者是撞到南牆了,才知道要回頭。
比如覺得愛情很美好,一下子給你甩到冰天雪地裡,你就涼了吧;覺得做生意掙錢很好,結果一下子背一身債務,你這下又累了吧;還覺得當個小官,被別人擁簇很好,結果突然因為一件什麼事被搞下台了,「門前冷落鞍馬稀」,這下就涼了吧……
這所有的,挫折來挫折去,後來就知道要老老實實的,還是一句佛號好;其他的,跟別人結個緣就行了,結個善緣,能過日子就可以了,就是人生歸於平淡。
那麼通過這些,把我們的生命重心放在念佛這一方面,念佛成為我們的生命,念佛成為我們的呼吸,所謂「本命元辰」。其他的都像衣服一樣,都像傢俱一樣,是身外之物,錢財、感情、名利、地位,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念佛最重要。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身體也沒有比念佛更重要。
這樣就把自己當一個死人,牢牢地以出世心,以往生心,回到世間做事。這個時候,你的心是很清涼的,你跟大家都結善緣。
一旦掉到這個世間裡,把自己當作世間的一個活人,那就很難跳出來,就一定跟別人有對錯、好壞,然後在裡面起情緒的波動。
我也一樣,我只要把自己當死人一下跳出來,就感到清涼;一旦掉進去了,也是在那裡做事。
其實,地球上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這都是那些賴在這裡長久不願出去的人,是他們的事,你在那裡瞎操心幹什麼呢?但是你掉進去了,就容易被迷惑。
所以,隨時要拔得出來,因為念佛法門,一句佛號起來,你就是作往生想,作已死想,作是極樂世界人想——咱就不是娑婆世界的,是來這裡做客、旅遊的。
好,我希望大家都好;不好,也抱著一份同情心、哀憫心,而不是在這裡搞一個你對我錯,這樣輕鬆無掛礙。
總之,這裡跟我們沒多大關係,我們來這個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多勸幾個人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是他們的。好,也就那麼長,它能好到哪裡去?三界火宅。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才是我們的家,才是真正好的地方。
在這個世界是要學習,但是學習能學得怎麼樣呢?不就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嗎?如果把我們的時間精力大把地放在所謂知識的學習、積累這一方面,除非你想在這裡輪迴,那你就去辦;作為一個往生西方淨土的人,這一方面適可而止,略知則足。
就好像白天鵝,誤成了醜小鴨,牠在小鴨堆裡面,牠有必要學鴨子的行為模式嗎?怎麼到河裡去抓螺螄,怎麼晃著個大肚子,學鴨子怎麼去叫。這都是鴨子要學的知識,對這隻白天鵝來說,並不需要,牠將來就要衝天一飛。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要衝天一飛,往生極樂;人要學的知識,還是讓給他們去學吧。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