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定善比散善殊勝
問:我不理解為什麼定善比散善更殊勝?散善五戒十善孝養父母,其他眾生還能從中受益;但是定善是一個人在禪定觀想當中,其他眾生怎麼能從中受益呢?
答:問得還真不錯。意思是說「定善是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也沒給別人什麼利益,那還不如散善,給別人一袋米,或孝養父母,或修五戒十善,這不都挺好嗎?」
我們先從一個人的自身說起,比如說一個精神病患者,或者心緒狂亂,或者被其他生命附體,那麼這樣的心理狀態和正常人來比,哪一個好呢?我想誰都知道,那還是正常人好。
正常人當中也有那種心氣比較浮躁的,還有心情比較平靜,能夠靜定的,這當中哪一個好呢?那肯定是心情平靜,煩惱相對較少的好。
心情平靜的人還不能入定,如果跟入定的比,那他還算是煩躁的。
這入定的人如果跟阿羅漢比,那還是差太遠。
所以,就我們的身心感受就知道,「定」一定是比「散」好;那麼,定善也一定是超過散善的。
比如說一個人衣食不保,當然需要一些東西,給衣給食,能解決他的問題。但如果有人給你帶來心靈的平靜與安詳,那麼給你的這種利益,就不是一件衣服和一碗飯的利益了。所以,經中說「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
那麼原因在哪裡呢?是因為我們散動的時候,心散亂,它是和道相背離的,它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這個世界之所以混亂不堪,都是因為散亂煩惱。
在散亂心的情況下,一個人不可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以及世界,所以彼此都紛爭對立。像一盆水,如果總是動盪不寧,它不可能清澈地映照周圍的景物。
心水如果是散亂的,你見到的是這樣,他見的是那樣,各人又以自己為正確,為中心,為標準,那互相之間不是鬥亂不停了嗎?所以,你想這個散亂帶來多大的危害。
如果我們的心靜定,像古井中的水,波瀾不起,那就會清澈地明見周圍的事物。佛常在這種大定當中,所以佛的心猶如大圓鏡,能夠如實觀照世界一切萬象。
我們像佛那樣定不可能,可是這個定是通向解脫的一個必然階段、一種可能性,由定發慧。而散亂的人不可能有如實智慧。
所以,可以講定更合於事實,它對事實的判斷更準確,也更能減少煩惱,更能開悟智慧,證悟無上覺道。這就是定超過散的根本原因。
至於說定善利益別人,它是無形當中的。因為我們的心念跟一切眾生的心念都像電波一樣,隨時互相有影響的作用。如果在定當中,我們所發出來的心念是喜悅,是穩定的,它在無形當中自自然然地對所有的眾生都有利益,只是說你感受不到而已。
就好像在大街上,大家都在吵:有人敲鑼,有人打鼓,有人吹笛子,有人掘地,有人亂嚎嚎……吵得不得了,都感到很難過;那如果有一個人不出聲音,這好像對別人沒有什麼明顯的利益,其實他不出聲音,他安靜,就是對大家都有好處。
這個世界每個眾生的心念都紛亂不堪,紛紛擾擾,才形成這個雜亂紛爭的世界。所以,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入定的話,那真是了不得,對整個世界都有利益,不要說對哪一個人了。
散亂心中給別人一袋米、一件衣服,這是散亂心生的,它的價值非常有限。而且本身也可能會產生很多的過失:比如接受你財物的人,或許會產生感恩的心,或許會產生貪染的心;而布施的人,或許認為「他沒有報答我」,可能還起種種不平的心。但如果禪定,就沒有這些現象,沒有這些副作用。
而且並不是說禪定的人就不做這些世間善事,在禪定心當中,或者有禪定經驗的人,他來行五戒十善,也比以散亂心做得更加透徹。所以,就佛法講的持戒來講,也有所謂「道共戒、定共戒」,這更加殊勝。
做好事就要把它做好,比如五戒十善是好事,你要想把它做好,最好是有定的心境和覺受,那會更加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