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往生咒?
問:
往生咒全稱叫「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有人說它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就是「拔一切業障根本」,第二種功能是「得生淨土」。而我們一般稱的往生咒注重的是第二種功能,把第一種功能忽視了,所以現在應當轉而重視它這種「拔一切業障根本」的功能。這種解釋正確嗎?
答:
這種解釋大體來講是可以的,但是這也是對機說法。
往生咒在善導大師的時代還沒有翻譯過來,所以祖師沒有論到這一方面。如果就它的內容,按照祖師的教義來判斷,它可以屬於五種正行當中的讀誦正行,也就是說算一種助業。因為它的目標是往生極樂淨土,沒有改變;它的內容也和阿彌陀佛的名號相關,裡面反覆說「阿彌利哆」,這就是有彌陀名號的作用在當中。
那麼它的功能呢?就像剛才說的,可以消業和往生。我們要知道這兩種功能是同時存在的,並不是先消業後往生,而是在消業的當下就達成往生;更不是說單念彌陀名號不能消業往生,要念往生咒拔除一切業障根本之後才能達成往生,如果這樣理解就錯誤了。
《無量壽經》說「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拔諸生死勤苦之本」就是「拔一切業障根本」。
「業障」是講因,「勤苦」是講果。「業障根本」也好,「勤苦之本」也好,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生死,只要還存在生死輪迴,這就是業障根本,也就是根本業障。在生死輪迴當中,不管是在三惡道,還是在人天道,在哪一道裡面,各受怎樣的苦,或者還有哪些樂,這些具體的細微差別就屬於枝末。
所以,我們看《無量壽經》就知道,「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法藏比丘要成為正覺的阿彌陀佛,也就是這句名號成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所以,名號本身就有這兩種功能——拔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這種功能如果以咒的形式顯現,就成為「往生咒」,但並不是說名號不夠,還要念往生咒來補助,不是這樣的。
同時,在《觀經》裡面,《觀經》有兩個經名:一種就是《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是說觀佛三昧;第二個經名叫作《淨除業障生諸佛前》,這是說念佛三昧。你看看「淨除業障」和「拔一切業障根本」,這不是一樣嗎?「得生淨土」和「生諸佛前」,這也一模一樣。
念這句名號,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就是「拔一切業障根本」;一聲、十聲往生淨土,這就是「得生淨土」。所以,念一聲名號的當下,即時拔除業障根本,也是得生淨土。所以,消業、往生同時達成。
所謂「消業」,可以側重於現世的利益,本來就是在現世嘛;往生是臨終的利益。但是這兩個也不分開,在現世消業的時候,往生之業已經達成;臨終往生,正是因為業障消除。
所以,這個往生咒畢竟也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中,專修念佛之人未必還要另外去加念往生咒,更不可以認為「我業障還沒有拔掉,先念往生咒消除業障根本,再往生」,這樣就把活的佛法變成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