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具足信願只念十聲佛,臨終是否也能蒙佛接引
問:南無阿彌陀佛。請問法師,彌陀四十八大願當中的「十念必生願」,是不是既指平時亦指臨終?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只要我們平時具足信願,稱念十聲佛號,哪怕只有一次,臨終亦可蒙佛接引往生淨土?
答:不是這樣的。這樣理解有所不足,需要詳細分析。
首先,第十八願的願名,如果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稱之為「念佛必生願」,而不是「十念必生願」。因為願名的不同,致使理解也不一樣。如果十念必生,可能會導出一個結論說:「我平時念了十聲,就不再念佛了,過了三年、五年、八年、十年,我是不是也一定往生呢?」不一定。
「我信願具足,不是具足信願就能往生嗎?」
這是因為對願的內涵理解不一樣,對願的名稱、命名也就不一樣,所以讓人家聽到之後產生誤解。
依善導大師的思想,是「念佛必生願」。「念佛必生願」講的「乃至十念」通平時和臨終,這倒是對的。善導大師對「乃至十念」怎麼解釋呢?他解釋為「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等」。「乃至十念」是一輩子念佛。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上品上生釋當中,就說到修行時節,怎麼說呢?有三句話:「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第一句說從多向少:「上盡一形」先按多的說,心中的目標是準備念一輩子,叫「上盡一形」;但是可能壽命長短不一樣,或者念了三年,或念了三天,或念一天,所以說「下至一日」,或者只念一個小時,或者一念——「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就打定主意念一輩子,可是人生無常,到這個時間壽命就完了。
第二句從少向多:「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現在念佛,當下就打定主意要往生,今天就準備死了,無常觀特別強;但是今天沒死,沒死就延到一天,一天沒死就延到一年,延到一輩子。這是從少向多。
第三句「大意」,就是綜合起來說:「一發心以後」,一發心求生淨土以後;「誓畢此生」,總之這一輩子不改變了,「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念念之間都是要求生淨土的,發心的意樂是這樣的,並不是說我們別的事都不做了,啥也別想,凡夫做不到那樣。
這段文雖然說在上品上生當中,其實它是對淨土、念佛或者其他修業一個總的說法。善導大師在解釋第十八願願文「乃至十念」的時候,也經常用這樣的句式,「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等」。所以,善導大師所講的念佛,都是指一輩子念佛。「正定業之文」也是這麼說的,「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這樣不能理解為「我就念了十聲,不再念了」,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學習教理,一定要有傳承。我們對願名的理解、認識,以及對於願文當中講的「乃至十念」到底是什麼內涵,要依相承祖師的解釋,這樣比較圓滿。
下面接著來說「我平常就念十聲,不念了,臨終就不能往生嗎?」
這不一定。為什麼說不一定呢?分成兩個層面來說,一個從法體,一個從機行。
「法體」就是從這句名號,名號是救度之法,就它的本體、本身來說,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和作用。「機行」就是從我們眾生——機這邊的做法、作為得的利益。
從法這邊來說,這句名號不要說念十聲,即便是念一聲,它當下也具足救度我們往生的功能。就算沒有念,在十劫之前,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這句名號當中也圓滿具足眾生往生的一切功德。也因為如此,我們信,我們念,才可以得救。所以,名號的法體本身是圓滿的,不在於說念十聲、念一聲還是念一輩子。
接下來談眾生的「機行」,就是我們「機」這邊的行持。如果跟這個法相應的話,叫「具足三心」,就是有信心。有信心、具足三心,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相狀呢?就是「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剛才講的這一段話,它是必然的。「具足三心」,不可能說「我念了十聲佛,放下不念了,該幹嘛幹嘛,該打麻將打麻將,該看電影看電影,該遛狗遛狗,然後過了八年、十年,這就往生了」,不是那回事,這樣的話,你根本就不具足信願。
具足信願一定會念念不捨、念念相續。
現在過大年了,你想回家,你有這個回家的願望,想一下就算了嗎?心心念念都想著要回去,然後一定要把票買好,這才安心,到時候就回去,這就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事。
念佛到極樂世界,解決三界輪迴、曠劫流轉這麼件大事,說「我就念十聲,放那」,不可能這樣。
「切事繫心」——「我最關切,對我影響最大最深的,心中總是繫念著它」。像在家人,兒子有什麼事,心裡總是掛著,「某某人,聽說你兒子出車禍了呀?怎麼樣沒撞壞吧?」都慌神了,心心念念掛著兒子,趕緊往醫院跑。我們願生極樂,如果真正具足信願,不可能只念十聲佛號就不念了,它會自然相續。這是一種狀況。
還有一種狀況:
他信願不是很具足,這個時候也需要「上盡一形,下至十聲」,這樣的念佛能夠幫助他信願具足。所以,善導大師才說「五門相續助三因」,「五門」就是五念門,就是我們相續念佛,這句名號會調攝、調化,讓我們的心受名號功德熏染,漸漸相應,漸漸建立信心。這有佛力的作用在當中,所謂「就行立信」,就會有這種效果。
這樣理解,在念佛當中既不懈怠、放逸,也不至於那麼緊張、擔心,就我們根機能做到的,一心念佛,今天、明天,相續不斷。
「平時念過十聲佛,哪怕一次,臨終是否一定往生?」
剛才說了,不定的,多數是不定的,因為他不具足信願。
為什麼說不定,還有可能性呢?因為他畢竟在佛法當中結了緣,如果臨終有善知識提醒,或者他遇到苦緣,突然想起來,這個時候又生起念佛心而懇切歸投,那還是可能往生的,只不過這種狀況的概率很稀少。
所以,我們不能這樣來理解,要養成念佛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