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怎樣積極利世
問:念佛人怎樣才能做到積極利世?
答:這個問題很大,每個人的回答也不一樣。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定義什麼是「世間」,什麼是「利益」。
如果對利益世間有不同的看法,那當然選擇不一樣。
比如有的人覺得「建一個大公司,能發財,能為社會創造稅收,創造就業機會」,這就是一般人講的給社會的利益。這方面當然也是一部分利益。
但如果從佛法來看,這不是究竟的利益,也不是在根本處著力,這些事情往往是有利有弊,都是短暫的,比較浮淺的。
這個社會是人和人共同組成的,當然,每個人的利益訴求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就比較側重於物質的豐富、經濟的繁榮,有的人可能側重於文化藝術。
總之,能夠促成這個社會祥和、人民安樂,這都有利於社會。
但我覺得我們念佛人或許有更好的層面來利益社會,一般人追蹤不到,一般人也做不來,但反而能更加幽密、更加根本地利益社會,利益所有眾生。
那就是我們盡量保持一顆愛心,保持從阿彌陀佛那裡感受到的良好的生命狀態,以這種生命的愛心,對待周圍的一切人事,傳遞這份愛心,增加這份愛心。
它雖然不能即時產生經濟效益、物質財富,但其實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的。現在整個世界,物質很發達,並不缺物質,但每個人的心中都缺乏愛。
所以,我們雖然平凡地活著,但能源源不斷地釋放彌陀給我們的清淨、慈悲的愛心,我認為這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而且這也是非常隱秘的,也沒有拋頭露面,也不會引起他人的忌恨,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也不需要更多力所不能及的付出。
我們保持一顆愛心,即使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睡覺,也可以為社會、為世界祝福;即使我們年老,體弱多病,躺在病床上,仍然可以微笑面對人生,仍然可以讓愛心的火爐不斷地舒放熱量。
第二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信教人信」,自己念佛,也教別人念佛,這是對一切有緣眾生最大的利益。
菩薩本來就是自利利他,當然,這也是從愛心出發,並不矛盾。
反面來講,一個人盡量少一些不平、憤恨等負面的情緒,這就是對社會做的最有力的貢獻。
如果你雖然創造很多工作價值,每天在努力地工作,但內心焦慮、恐懼、不安,也給周圍的人帶來這些情緒;自己身體也不好,情緒也不好,甚至又抑鬱,讓別人為你擔心;又在攀比,誰好誰壞,整個心情七上八下。
那你說你發了財,你做這些事情恐怕還是資不抵債。
絕大多數人可能對這個社會並沒有正面的加分,反而是一輩子活下來欠的債更多。那這樣講利益,能有多少利益呢?當然,這些都是各人的價值觀念不同,對利益理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