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某人舉某大德有關本願之疑難
推薦有人求問,略答如下:
一、 「只帶宿業,不帶現行」。若做方便慈悲,抑止眾生造惡來理解,則可;若據為實義,則不可。何以故?眾生念念造業,雖念佛,仍然如是。不是善業,即是惡業,業起於心故,善少而惡多,則無人能往生。又有農民、漁民、獵人,屠沽之類,生活所迫,雖念佛一生不免惡業,豈非定不得往生!則彌陀救度十方眾生之願,全成虛設。又就眾生來說,不要說惡業,即是善業,未達體性空寂,仍是輪迴之縛。是故不論善惡,凡夫往生全在佛之願力。
二、 既然「第十八願裏面,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則「依第十八願,即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怎麼可能出現「只依第十八願,其他四十七願不要」的情況?
三、 「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圓滿含攝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此。」此從法藏發願角度來說,即無過;雖然如是,並非四十八願沒有本末主次,正依第十八願為主,餘願從之。若從眾生得救一邊作此說,即成漫無頭緒,缺無宗旨,如第一國無三惡道願雖也含餘四十七願之慈悲,但只宣此願,而不說第十八願念佛往生,眾生仍不得往生。
四、 「四十七願落空,第十八願也落空了。」此是無義語。若從法藏一邊,法藏已成佛,願願落實故。若從眾生一邊,當作「第十八願落實,四十七願皆落實」。只要依第十八願念佛往生,則雖「身皆金色」、「無有好醜」諸願不聞不知,到彼也自然皆是金色之身,不可能黃白諸色而有好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