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句阿彌陀佛包含一切諸佛
問: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念這句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到一切諸佛,念到三藏十二部一切經法?
答:是這樣的。
很多人看不起念佛法門,認為只不過是空空蕩蕩地念一句阿彌陀佛,他不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高超。確實,念一句佛,等於念了一切佛、一切法;一切經、一切咒、一切修行,都含在當中。
至於說為什麼是這樣,那是諸佛的境界,我們不過根據佛法的教理,來作自己有限的理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成佛,這個「佛」代表什麼呢?佛就是「覺」的意思,但不是一般的「覺」,而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覺有三個位:自覺——阿羅漢;覺他——菩薩;覺行窮滿——佛。
覺行窮滿,或者說覺行圓滿,就是說覺悟和修行都達到了徹底圓滿的境界,沒有一法是成佛還沒有覺悟的,也沒有一行是成佛還沒有修行圓滿的。
所以,覺行圓滿所成的佛,那當然包含了一切功德、一切法門、一切智慧、一切修行。
所以,不僅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諸佛的名號也都包含了一切諸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一切法門。
甚至推廣到從諸法平等的角度來說,不要說諸佛的名號,即便是一片樹葉、一朵花、一粒沙子,也包含了宇宙一切萬象、一切佛剎;而且諸佛淨土都含在這一粒沙子當中,那當然諸佛也在這裡面。一切經教、修行法門,一切因果 、緣起都在這一粒沙子裡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法平等,本來寂滅。寂滅、平等就是諸法的本來相狀,這當中不增不減、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一粒沙子、一片樹葉也包含了一切。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念這一粒沙子,也不念這一片樹葉呢?諸佛的名號也包含了一切諸佛的功德,一切經教、法門,那我們為什麼不念其他佛的名號,而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呢?
雖然說萬法平等,「一沙一世界」,一粒沙塵包含著一切,但這是從理論上說的,在佛的境界,當然毫無問題,是這樣;可是從凡夫的事修角度來看,對我們完全不適用。
諸佛的名號雖然是諸佛經過累劫修行,有了事修而成就的無上功德名號,但是這只是諸佛自我所證悟的,若要究竟利益我們凡夫眾生,那還要看諸佛各各不同的別願。
就是說,諸佛不同的願力,決定了他們度眾生的方法。
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當中,特別發了一個別願——特別的願望:「眾生只要稱念我的名號,那麼我所有功德為他所有,他必定往生我的淨土來成佛。」
所以善導大師就說「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易得往生」,所以諸佛、釋迦牟尼佛都勸我們眾生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我們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不管從佛法的教理方面,還是從我們眾生事修方面,這兩方面都是非常穩妥的。
《觀經》的第九觀也說「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也就是以阿彌陀佛的名號作為十方一切諸佛名號的代表,也以阿彌陀佛作為一切諸佛的代表,所以又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在四十八願中,特別有一條願,「我若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都要稱讚我的名號」,就是第十七願。
在《阿彌陀經》裡也說,六方恆河沙諸佛都共同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我們今天能信這句名號,能念這句名號,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緣的,是大智慧、大福報、大修行,這也是無修而修。
在凡夫這一邊絲毫談不上修行,不過是上嘴唇下嘴唇這麼一碰,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可是佛那一邊歷劫修行的無量功德都為眾生所有,所以《無量壽經》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說是「大利、無上功德」,只是歡喜一念就具足圓滿了。《往生論》裡說「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對此法門不敢相信,不能當下承擔,只能說他的善根福德因緣還不夠,智慧也不夠,心量也不夠。
那我們這些凡夫、愚夫愚婦之流,我們能相信這句名號,我們的智慧超過那些看起來都是大修行人、大智慧的人、開悟的人,超過他們了嗎?
以我們自己來和他們比,當然無法相比;但是如果以累劫善根來說,能夠相信這個法門,那就是緣分,它的效果利益確實超過自力修行的太多。
所以,能夠專修念佛,專修、專念、專信不疑,應該自我慶幸;當然,也不會自我驕慢,認為「你看,我多有智慧」。如果這樣的話,反而是跟這個法不相應的。既慶幸、安慰、歡喜,又自覺罪業深重,這就是機法兩種深信。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