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願生心不退直到臨終
問:請師父開示,如何保持願生心不退轉,直到臨命終時。
弟子真怕自己關鍵時刻掉鍊子,臨終竟生了退心,畢竟凡夫有自欺欺人的一面。助念中也曾見到這樣的情況,平時很精進,臨終反而退心了。
懇請師父解惑,該怎麼做,除去我心中的恐懼。
這個問題還比較普遍,常常有人擔心。接下來的問題也一樣:
我想問:我平生專念名號,現在也願意去極樂世界,可是我怕臨終的時候對這個世界的人或者事眷戀,一時糊塗,佛來接我,我沒跟著走,怎麼辦?
我不相信自己的心,怕到時候控制不住自己,自己犯糊塗。
答:應該說兩位都是很虔誠、很懇切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大家思想觀念上有些模糊的地方。也就是這個問題本來是不存在的,但是因為聽到了一些說法,然後頭上安頭,格外生出了擔心。
下面我來分幾方面說明。
第一,這個願生心退和不退,主要看你是不是真的願往生,真的願往生,你就不用擔心它會退;因為真實的東西就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你要反觀,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願往生呢?真的願往生怎麼會退呢?你真的願往生,年紀越大,越靠近臨命終,你就越願意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解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即是」代表「南無」兩個字當體的意義就是歸命;歸命的本身內涵,包含了另外一層含義——發願迴向。
所以,發願迴向是從歸命所生發出來的;如果沒有前面的「即是歸命」,那你這個發願迴向就有自己造作的成分。這樣很可能不是真的願生心,這樣就有可能退轉。
所以,你要好好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歸命阿彌陀佛,我是不是真的願往生?」你真的願往生,怎麼會退啊?就好像一個人,「想活命嗎?」沒有一個人想活命的心會退下來的,這是人本能的追求。
當然,你說世間人想自殺,那是一種煩惱,另外一種說法。
我們歸命阿彌陀佛,是想獲得佛性的生命,而這個不受煩惱的障礙,
它是清淨的,是消除煩惱的。所以,沒有任何煩惱可以擋住這種歸命,這種真的願往生心。
再比如,商人想發財,他怎麼會不想發財呢?因為這是他的本能決定的。有情人希望結合在一起,這是他們的情感、心理、本能決定的。
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像人要活命,商人要發財,情人想聚在一起一樣,甚至比這個還要堅固、牢靠億萬倍不止。
這不僅是我們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也是阿彌陀佛慈悲的熏染和感動。所以,願生心從我們這邊看,是自己發的心;從佛那邊看,就是佛的慈悲徹入眾生的心中。
所以,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裡,就把白道一方面說為眾生的願生心;另一方面就說為佛的願力。那怎麼會退呢?佛的願力會退嗎?佛的願力不會退。這種願力構成的願生心,又怎麼會退呢?
所以,這個願生心沒有所謂的保持不保持;你如果有所謂的保持不保持,就麻煩了,那都是虛假的,都是自己在想一套。
佛在經中也沒有讓我們怎樣保持願生心。
《阿彌陀經》就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無量壽經》也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阿彌陀經》又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你已經發願了,就已經不退轉了,也已經得往生;現在發願的,現在就不退轉;將來發願,將來不退轉。不是說得很清楚嗎?這怎麼能退下來呢?這是一個總的答案。
第二,為什麼就變成了大家口口相傳,要保持願生心不退轉呢?
《阿彌陀經》講的,不是你怎麼保持,它就是一個結論: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只要願往生,各個都不退轉,這是以佛的名號功德所發起來的。現在有的人在擔心,像兩位這樣問,這就是不善學,或者不善聽。
善知識對有一類眾生,他們的願生心不懇切、不真實,然後促動他、提醒他、鞭策他說「你要保持願生心啊,你不能退呀」,這是一個方便說法,對某種根機的方便說;對於我們專修念佛、歸命阿彌陀佛的人,這個不存在。
對那些根機尚不成熟,還在半路上搖晃的人,是鞭策、引導、激勵他的一種話。
像坐船一樣,這個人對坐船很擔心,怕浪之類的,「你得抓緊啊,你得把這個欄杆抱好了」。那麼,對於另外一種,他坐在艙位裡面,坐在椅子上,很安心的人,你也跟他說「你把這個抓緊了」——沒有必要;也不是說聽到有人告訴另外一個人要把欄杆抓緊了,你就嚇得趕緊把椅子給抱得緊緊的。
所以,安心各有不同,對於不同安心的人,善知識給予不同的激勵,我們要了解他是針對哪種人說的,不能把這個帽子往自己頭上一扣,然後嚇得晚上睡不著覺,這就屬於「頭上安頭」。
已經歸命阿彌陀佛了,這願生心自己就知道,「我是肯定願意往生的」。但聽到這樣的說辭,腦子又想了,「我怎麼能保持願生心呢?」這有一個術語,叫「教壞」,就是不聽到這樣的說法,思想還單純、質樸;一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漿糊了,給教壞了。
死在某種概念之下,叫「死於句下」,這個觀念、概念沒有清晰地理解是對機說法,然後自己嚇唬自己。
你看那些無知無識的農村老太,從來沒有這種想法,「我要如何保持願生心啊?」這種說法都不會存在,她也沒聽說過別人這樣講。所以,她要不就說「那我不願意去往生,叫我死,我不幹」,她說得很直白;一旦知道了,「那我願意去」,她不會問「那我怎麼保持到臨終啊?」
這種話說起來都覺得很矯揉,沒有那種真正的生命力,不是站在生命的立場上來感受六字名號,完全作為一種概念的推理。這個了解之後,就把他的觀念導正。
「二河白道喻」裡說要「正念直來」,「直」就是直接的,不加掩飾的,不拐彎的,也沒有那些彎彎繞繞,囉哩囉嗦的東西。
「那我看到有人臨終遇到這種情況啊?」有人有這種情況,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是他沒有歸命,沒有真的願意往生,平時看上去很精進,「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這樣的人到臨終的時候當然要退心了,「哎呀,完了,功夫沒達到,哎呦,完了完了。」他平時都不安心,沒有靠倒在彌陀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救度,他隨時可能退心。
其實平常就沒有發起真正的願生心,但是平常飾於眼目,人前不好意思,「我一個佛弟子,怎麼能說我退心呢?那我努力呀。」通過外表的行為來掩飾內心的不安,不斷地去努力造作,但臨終的時候這一切都沒有作用,所以真相暴露,他就退心了。
當然,如果臨終能遇到很好的善知識來引導他,他也可能一個「鯉魚打挺」「鷂子翻身」,反而發起真實願往生心,這也有可能,就看他的緣分、福報。
那麼,一個凡夫,對這個世間有某種程度的眷戀,這是正常的。至於說佛來接,跟不跟著走,還是看你是不是有真的願生心。所以,我覺得不要自己這樣嚇唬自己,被影子嚇到了,你不存在這個問題。
你非常關心這個問題,說明你這個願往生心是非常真切的,只是有一些理論,有一些名詞、概念不懂,纏繞進去了,不要纏進去。
像下面說的「我不相信自己的心」啊,「我怕到時候控制不了自己」啊,你還到時候控制不了自己,你現在就控制不了。
所以,不是到臨終的時候交給阿彌陀佛,而是現在就交給阿彌陀佛,現在都不要相信這個心。
善導大師說:「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那就說「我念佛,彌陀救度沒有任何問題,我念佛一定往生」。
所以,不要在自己這邊想,「我要如何保持願生心,到時候念佛才能往生」——非也。就這樣相信彌陀,念佛,「相信我稱念名號,彌陀誓願不虛假,一定往生」。願往生心也在這當中,真實願往生心也是如此,不要另外又加一個「願往生心」。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普及,而且也比較纏繞,相對來講,裡面有些細微的東西,所以我就多講幾句,希望聽的人能正確地分辨,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的祖師,比如善導大師,他也有說到,比如「畢命為期」「誓不退轉」「唯以淨土為期」,這些話都是很激烈的。
就是你聽到了當下就這樣,難道我們願往生的心不是一輩子的嗎?現在發起就是一輩子。沒有說「我這個願生心到明天早上再說吧,今天我是願往生的,明天早上起來再看看,明早起來再發一次」——不是的。
就是現在發,這一輩子就到頂了,這話說到就完成了,這個心一發起就是貫徹一輩子的。
真要保持的話,倒也有,就是我們念佛相續,念念稱名相續不斷。就行立信,不是離開稱名之外,另外要如何保持願生心,那都是空話,沒用。
願生心一念發起,貫徹一輩子;稱名之行念念相續,這一天盡量多念佛,從早到晚,想起來就念佛。
這樣的念佛之行,也都是從那一念發起的願生心相續延伸出來的,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保持願生心的方法。
真實的願生心和相續稱名號,內在的心和外在的行為,互相感染、互相增上,直到臨命終時隨順佛願,往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