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現生不退論

       總體來說,龍樹菩薩《易行品》以現生此土不退為立場,而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以往生彼土不退為目標,然而這二者並非敵對,而正可以互相發明。

 

       首先龍樹菩薩為何以此土不退為立場?這是為了與聖道法門相對比,以顯出彌陀本願稱名之易行超勝。然則既然此土已臻不退,往生彼土不退更不待言。又所謂此土稱名不退,正是以往生彼土為背景,因稱名願生故,順彼佛本願,被彼佛光明攝取不捨,獲「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之益,往生之業事成辦,現生住於正定之聚。因此,《易行品》雖以此土不退為立論,仍以往生彼土為歸趣,故於〈彌陀章〉之讚偈中盛談往生彼土之事。

 

       而曇鸞大師站在淨土門本有的立場,以凡夫處此濁染世界,無佛力住持,總為退墮敗壞之所,提倡稱佛名號,乘佛願力,往生彼清淨安樂國,即證不退,速疾成佛。然而這並不是說,稱名願生之人此土現生仍有退轉,反而是因為於此土已植不退因,獲不退身份,往生彼土即證不退果。故彼土不退實以此土不退為前提。比較而說,龍樹菩薩所說不退為此土、凡夫、因位之不退;曇鸞大師所說為彼土、聖者、證果之不退。因必致果,果必由因故,二者不違。

 

       推曇鸞大師本意,亦以稱名願生之人,現生即入不退。

 

       一由尊龍樹為本師,自不可違龍樹菩薩之教故。

 

       二由淨土經證明顯故。如《無量壽經》有聞名得忍、聞名不退之願,《觀經》有攝取不捨、二聖為友之文,《阿彌陀經》說欲生彼國皆得不退轉,皆得往生。

 

       三由因果相續道理。穢土假名人,淨土假名人,不得決定一,不得決定異。彼土克證不退果,實由此土現種不退因。

 

       四由平生業成道理。既然平生之時往生之業事已經成辦,而往生必定成佛,則此土不退菩提自在其中。

 

       五由佛力住持道理。稱名願生之人,順彼佛本願,蒙彼佛光明攝取,即乘彼佛願力,即受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論註》言:

彼安樂國土,莫非是彼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花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乎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以穢土念佛之人與安樂菩薩同稱兄弟,則此土不退菩提為顯然。

 

       然為遮止止住此土不求往生之妄,故一部《論註》專從往生彼土不退一面立說。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