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第三篇    正宗分

第二項    正 報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① 阿僧祇    梵語音譯。為印度數目之一,無量數或極大數之意。譯解不可算計,或無量數、無央數。

②     為不可計算之長大年月,故經論中多以譬喻故事喻顯之。

 

【文科】

       從此文起是讚歎正報。分成對教主阿彌陀佛的讚歎,與對聖眾的讚歎。這裏是對教主阿彌陀佛的讚歎。

 

【譯解】

       舍利弗啊!你認為如何呢?你知道那尊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佛嗎?

 

       舍利弗啊!這是因為那尊佛的光明沒有限量,能夠遍照十方一切國土,救度利益十方一切眾生,沒有任何障礙;所以才號「阿彌陀」,也就是無量光的意思。

 

       還有,舍利弗啊!同時因為那尊佛的壽命永恆無量,而且利益他的人民,壽命都是永恆無量,涅槃常住,不生不滅;所以才得名「阿彌陀」,也就是無量壽的意思。

 

       舍利弗啊!阿彌陀佛這樣一尊以無量光壽名號救度眾生的佛,成佛以來,已經有十劫了。在這長時間裏,以憐憫眾生的心,迫切地等待一切眾生往生。

 

【辯義】

1. 依正次第

       前面釋尊讚歎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說這些功德莊嚴,阿彌陀佛都已經成就了,有勸我們應該發願往生的意思,但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如果只是這樣靜態地成就在十萬億佛土之外,那對現處五濁惡世的我們也不能有所利益,更不能成為我們的所有物。如同諸佛的淨土也都成就了功德莊嚴,但與我們並無密切關係,釋尊也不偏勸我們往生。

 

       釋尊之所以勸我們願生極樂淨土,固然是因為極樂國土依報環境清淨莊嚴,往生之後無苦純樂,更重要的是極樂國主阿彌陀佛功德超勝,其無量光壽名號能夠無所障礙地救度利益十方眾生,攝歸淨土。所以讚歎依報之後,接著讚歎極樂國主阿彌陀佛的功德。

 

       對依正二報的廣讚,是前面略讚「世界名極樂、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的展開,次序也相同。目標,往生極樂;方法,稱念佛名;利益,入聖聞法。如是次第。

 

 

2. 正報次第

廣讚正報,先讚彌陀,後讚聖眾。

讚彌陀,先釋名義,後結成佛。

釋名義,先釋光德,後釋壽德。

讚聖眾,先讚聲聞,後讚菩薩。

 

1) 問:為何先讚彌陀,後讚聖眾?

答:彌陀為主,聖眾為從;彌陀是能度,聖眾是所度。使知:從彌陀出生聖眾故。

 

2) 問:為何先釋名義,後說成佛?

答:使知:名成即佛成,佛成即名成。名實一體,依德立名,名能攝德;欲令眾生,稱彼佛名,如實修行相應故。

 

3) 問:為何只讚光壽二無量之德?

答:光遍十方,壽窮來際;壽命為體,光明為用。使知:彌陀名號,橫豎交徹,體用周足,總攝萬德故。

 

4) 問:壽命為體,由體生用,為什麼先讚光德?

答:體用相依,先後無妨。然先讚光者,使知:彌陀大悲利他為本,急救苦機故。先以光施安樂,後令壽命永遠。又,前讚國土明十萬億之遙,今讚光明遍照十方,言次相順,彌合十萬億之距離,使知:此佛救度無處不遍,西方雖遙,一念即到故。

 

5) 問:聲聞自利,菩薩利他,聲聞為小,菩薩為大。為什麼先讚聲聞?

答:順此間情,聲聞儀相同佛,常隨佛故。為表淨土法門,先獲自利,後施利他;先要不離彌陀,後能廣供諸佛故。

 

 

3. 名號深義

       從經文義理的內在關係來說,這一段關於彌陀得名的經文是承接一開始「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的展開,同時又是下面「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的核心依據。就這一段經文,需要討論的要點很多。

 

       首先是這一段經文的重要性。阿彌陀佛是以名號度眾生的佛,關於彼佛名號實在有至深無量的含義,而這完全是阿彌陀佛本身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切眾生,下自悠悠凡夫,上至等覺菩薩,盲然無知;這裏釋尊對於阿彌陀佛名號的解釋,也就成為我們理解《阿彌陀經》、整個淨土法門,乃至全部佛法秘髓的關鍵。

 

4. 光壽形態

       前面雖然讚歎了極樂國土的莊嚴,令我們嚮往,但仍然有一種靜態的十萬億佛土之外的距離感,這樣的國土與我們是什麼關係?屬不屬於我們?我們心裏還沒底。這裏通過讚歎阿彌陀佛無量光壽之德,顯示一種動態的救度,顯示佛與眾生一體不離的關係,空間上佛救眾生沒有距離,時間上眾生當下即可契入阿彌陀佛的清淨生命,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度,讓我們自然從心中產生一種歸命感,而極樂淨土也就由此成為我們所屬。

 

一、 無量光動態救度

       既然說「彼佛光明照十方國」,那就從極樂一直延伸,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覺得十萬億程並不遙遠。好像再遠的兩地,中間如果有直達航線的話,就覺得很近。娑婆極樂雖隔十萬億佛土,但有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相連,就覺得隔而不隔,分而不分。以此之故,《觀經》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稱性光明遍法界,實無遠近,亦無去來。

 

       既然說「彼佛光明無所障礙」,那就有摧破一切罪障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被此光明吸攝,業報一謝即歸極樂的強大力量,對於我們這樣罪障深重的眾生,格外有一種安慰感。

 

二、 無量壽一體不分

       既然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顯示佛與眾生是生命共同體,佛的壽命成為其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如樹幹、樹枝一體,樹幹永遠長青,樹枝也永遠長青。佛如樹幹,其人民如樹枝,阿彌陀佛無量壽,人民也是無量壽。

 

 

5. 光明無量

       讚歎無量光之德,先讚德,後結名。讚德有三句:

       第一句,「彼佛光明無量」,這是總的讚歎。接下來讚歎是怎樣的光明無量。

       第二句,「照十方國」,這尊佛的光明能普遍照耀十方一切國土,空間上沒有限量。

       第三句,「無所障礙」,這尊佛的光明不受一切宇宙星雲、山河大地有形物礙,同時不受眾生罪業煩惱無形之礙,能普遍救度十方國土的眾生,能力上沒有限量。

 

       如果只能照耀部分國土,還有部分國土不能照到,就是有量,不是無量。照耀十方國土的目的,是為了救度利益十方國土裏的眾生。雖然能遍照十方國土,如果不能救度十方國土裏的人民,那就沒有意義;雖然能救度十方國土的人民,如果只能救度少數善根深厚、罪障輕微的人民,而不能救度善根淺薄、罪障深重的人民,也就是說,如果這種光明救度的能力會被眾生的罪業所障礙的話,那就是有所限量,還不是無限量,是有量,不是無量。

 

       只有這種光明同時具備了「照耀十方國土--空間上沒有限量,救度十方眾生--能力上無所障礙」這兩個特點,才是真正的光明無量。

 

       最後一句「是故號為阿彌陀」,依德立名;所謂實至名歸,有此實德,才能獲此德稱。因為這尊佛的光明,空間上普照十方國土無處不遍,能力上救度十方眾生無所障礙,所以得號「阿彌陀」,也就是「無量光」的意思。

 

 

6. 依光立名

       光代表安樂、希望、智慧。有吸引、照導、破暗、除怖的作用。

 

       負面人生則形容:臉色灰暗無光,心中無光,生活不陽光,前途一片黑暗。反之則說:滿面紅光,生活陽光,前途光明。

 

       生命本能趨光,依光立名,正為照導一切眾生向其光明,除其恐怖,施以安樂。

 

       經言: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故稱「南無阿彌陀佛」,論說「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7. 光明德用

1) 世間光

光是波、能量。

① 光是地球生命的來源之一。

② 光是人類生活的依據。

③ 光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工具。

④ 光是資訊的理想載體或傳播媒質。

 

據統計,人類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總資訊中,至少90%以上通過眼。

 

光之用途:能源(清潔能源)、電子(電腦、電視、投影儀等)、通信(光纖)、醫療保健(γ光刀、B超儀、光波房、光波發汗房、X光機)等。

 

然有負作用,如核輻射、強烈紫外線、光污染、剌眼、灼傷、殺傷等。

 

2) 佛法光

光是心念、心性、佛菩薩救度眾生的力量。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明心見性。心性明於百千日。

 

佛光有色光、心光。然心物不二,無礙圓通。

 

就佛光之作用而論,佛之光明具有不可思議之作用,故稱神光;佛光富於恩惠,故稱慈光;同時佛光代表智慧之相貌,故稱光明智相。此外,從佛之光明而受到利益者,稱光益;由光明而帶來之幸福,稱光瑞;光明能普遍照耀全世界,廣大如海,故稱光明廣海。

 

① 滅惡生善。滅愚生智。滅罪增福。

② 拔苦與樂。破迷開悟。

③ 施安樂。離恐怖。化冤對。

④ 平生護念。臨終來迎。

 

3) 世光佛光比類:

① 破暗--破癡

② 暖身--暖心

③ 益身命--益慧命

④ 生種芽花果--生覺芽道果

⑤ 覺睡夢--覺生死

⑥ 熟飲食,便於消化--熟法食,滋肥法身。

⑦ 殺菌消毒--殺煩惱菌 消貪瞋癡

⑧ 除濕氣易保存--除疑情保善根

⑨ 化冰成水--滅罪成德。消融罪冰成功德水。

⑩ 清潔能源--神足通,不動本際,遍供諸佛。

⑪ 電子電腦電視投影儀--影現十方佛國。

⑫ 通信光纖--他心通,遍知一切眾生心。

⑬ 醫療保健--念佛癒病。感應錄所載多多。不費財,不費力,無痛苦,無負作用。乃至淨土金剛身,皆賴淨光保健之力。

 

4) 世光佛光不同:

① 無記    除癡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復頂背日光,而為愚癡所闇。

 

是故願言:使我國土所有光明,能除癡闇,入佛智慧,不為無記之事。亦云安樂國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故能除世闇冥。經言:「或有佛土,以光明為佛事。」即是此也。故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此云何不思議?彼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觸之者,無明黑闇,終必消除。

 

光明非慧,能為慧用,焉可思議!

 

② 耀事    耀心

無垢光焰熾,明淨耀世間。83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優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願我國土,光焰熾盛,第一無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奪者。……

 

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故。安樂淨土,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法王所領,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是故言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


此云何不思議?其光曜事,則映徹表裏;其光曜心,則終盡無明。

 

光為佛事,焉可思議!

 

③ 傷膚    美容

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此云何不思議?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響也。一得生彼,無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絕,蓋淨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為心行之事,焉可思議!

 

④ 不滿    滿足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週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

 

以是故起滿淨光明願: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彼安樂淨土,雖復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故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⑤ 有影    無影

⑥ 有礙    無礙    影暢表裏

⑦ 無形    可形    光台    光雲    光座

⑧ 有害    純善

⑨ 違情    如意

⑩ 直線    旋環    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63

⑪ 有速    無速    遍一切處無去來    不動一時遍至59    104

⑫ 萬物出光,光出萬物,自由轉換,大作佛事。光變成台,成樓閣、華幢、寶樂之音,出清風,光化旙蓋內現三千及十方淨土。

 

 

8. 阿彌陀佛光明

1) 大經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是故無量壽佛,號:

 

1 無量光佛
2 無邊光佛
3 無礙光佛
4 無對光佛
5 炎王光佛
6 清淨光佛
7 歡喜光佛
8 智慧光佛
9 不斷光佛
10 難思光佛
11 無稱光佛
12 超日月光佛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歎譽,亦復如是。

 

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① 最尊第一。
② 十二光名。
③ 滅惡生善。
④ 拔苦與樂。
⑤ 十方普聞。
⑥ 佛聖咸歎。
⑦ 光攝往生。
⑧ 光號一體。
⑨ 因光成佛。
⑩ 佛讚不盡。

 

2) 大阿彌陀經

佛稱譽阿彌陀佛光明極善,善中明好,甚快無比,殊絕無極也。

 

諸佛光明中之極明也,光明中之極好也,光明中之極雄傑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光明中之最明無極也。

 

極善,極明,極好,極雄傑,極尊。

 

殊絕,無比,無極。

 

佛中之王,光中極尊。

 

3) 觀經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4) 讚阿彌陀佛偈

①智慧光明不可量  故佛又號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  是故稽首真實明

②解脫光輪無限齊  故佛又號無邊光  蒙光觸者離有無  是故稽首平等覺

③光雲無礙如虛空  故佛又號無礙光  一切有礙蒙光澤  是故頂禮難思議

④清淨光明無有對  故佛又號無對光  遇斯光者業繫除  是故稽首畢竟依

⑤佛光照耀最第一  故佛又號光炎王  三塗黑闇蒙光啟  是故頂禮大應供

⑥道光明朗色超絕  故佛又號清淨光  一蒙光照罪垢除  皆得解脫故頂禮

⑦慈光遐被施安樂  故佛又號歡喜光  光所至處得法喜  稽首頂禮大安慰

⑧佛光能破無明闇  故佛又號智慧光  一切諸佛三乘眾  咸共歎譽故稽首

⑨光明一切時普照  故佛又號不斷光  聞光力故心不斷  皆得往生故頂禮

⑩其光除佛莫能測  故佛又號難思光  十方諸佛歎往生  稱其功德故稽首

⑪神光離相不可名  故佛又號無稱光  因光成佛光赫然  諸佛所歎故頂禮

⑫光明照耀過日月  故佛號超日月光  釋迦佛歎尚不盡  故我稽首無等等

 

5) 十二光現益

佛光乃心性之光,故有心用。眾生雖愚,佛性不失,故遇佛光,有感即通,不隔纖塵。

 

① 無量光,開闊心量,乃至發菩提心。量大福大。彼國土量,能成眾生心行量。

② 無邊光,全面不片面,中道不極端,理性不情緒。

③ 無礙光,達觀無累,諸事順利。

④ 無對光,除冤對,解業繫,人事和順。

⑤ 光炎王,燒煩惱薪,離三塗暗。眾人中心,名聲高顯。

⑥ 清淨光,滅罪增福,少煩少惱,心得清淨。不受污染毒害。無傳染疾病。除貪。

⑦ 歡喜光,遠離憂苦,熄滅瞋恨,心多歡喜,人見喜樂。無橫險。除瞋。

⑧ 智慧光,破愚開慧。明於事理。除癡。

⑨ 不斷光,日夜得守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事業持續發展。

⑩ 難思光,人所不測,不能為害。

⑪ 無稱光,人所稱歎,恭敬尊重。

⑫ 超日月光,獲種種世出世利益。

 

       雖言十二,實則無量,又總攝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但稱佛名,蒙十二光益。

異譯:

① 無著光,心離執著,不計較。

② 端嚴光,端正莊嚴,形體美。

③ 愛光,佛之愛心光明,蒙佛愛人愛,對人有愛心。

④ 不空光,遇無空過,佛德熏心。

⑤ 利益光,施種種勝妙利益。

⑥ 愛樂光,有愛心,得安樂。

⑦ 安隱光,出入平安,遠離憂恐。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⑧ 解脫光,設有官司陷害,一切不受,安然解脫。

 

 

9. 唯攝念佛

1)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482

2)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343

3) 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205

4)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528

5)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576

6)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義:

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

 

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問:佛心平等,為何光明唯攝念佛,不攝餘行?

答:佛心平等,故普欲度脫一切眾生,乃由平等大悲所催,建立別願因緣,光明唯攝念佛。禮讚: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問:何不攝念佛,亦攝餘行?

答:餘行無親近增上三緣,若攝餘行不應理故。若無別願因緣,可攝餘行,也可攝惡行,則以惡行為因悉生淨土,豈有此理。

 

 

問:經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今說有三緣而蒙光攝,豈非矛盾?

答:以無緣慈,興大悲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與佛有親近增上三緣,蒙光攝取。無緣者,從佛心平等而說,為度眾生,不預設任何條件;並非眾生與佛無緣而能得度。三緣者,明眾生本無得度因緣,由念佛故,眾生與佛機感相應,有親、近、增上緣,因而蒙光攝取;恰恰是佛施得度之緣,並非佛預設條件。二者不可相混。

 

 

10. 念佛放光

1) 光明和尚。念佛出佛。念佛感應錄。手指識字實驗。手掌書。

2) 一向稱名外,不別求見光。

3) 凡助念及諸感應事例證明,專修念佛,其光強盛,易得往生。考之科學道理,也頗相符。

 

       普通光:一般情況下,光由許多光子組成,在螢光(普通的太陽光、燈光、燭光等)中,光子與光子之間,毫無關聯,即波長不一樣、相位不一樣,偏振方向不一樣、傳播方向不一樣,就像是一支無組織、無紀律的光子部隊,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動一致。

 

       鐳射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關聯的,即它們的頻率(或波長)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傳播方向一致。鐳射就好像是一支紀律嚴明的光子部隊,行動一致,因而有著極強的戰鬥力。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事情鐳射能做,而陽光、燈光、燭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阿彌陀佛光明唯攝念佛,如鐳射;諸佛菩薩光明如普通光。

 

       一向專念,信力願力念力,如同鐳射;隨緣雜善,如普通光。

 

 

11. 壽命無量

       讚歎無量壽之德,先讚德,後結名。讚德有三句:

       第一句,「彼佛壽命」,是說阿彌陀佛本身的壽命;

       第二句,「及其人民」,是說阿彌陀佛的壽命利益他的弟子人民;

       第三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彌陀佛本身的壽命,以及利益其弟子人民的壽命,兩者都是無量。

 

       最後一句,「故名阿彌陀」,依德立名。

 

       壽命是生命的本體,「彼佛壽命及其人民」就是說阿彌陀佛與他的弟子人民,生命一體,都是無量壽,這樣才稱為阿彌陀。如果分而為二,佛雖然壽命無量,而弟子人民壽命有量,就不能叫做阿彌陀。

 

 

12. 依壽立名

       一切眾生無不貪生惜命,然眾生之壽皆是無常染汙,罪命苦命,故說「命濁」。此無常染汙罪苦命濁眾生,若歸命阿彌陀如來清淨無量壽命,則壽命無限,品質同佛,常樂我淨。如滴水入海,同海深廣,同海一味,同海清淨;乃至騰雲致雨,潮湧不息。以壽立名,正為呼招眾生歸命,故稱「南無阿彌陀佛」,釋為「歸命無量壽覺」。

       大經: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涅槃經:

一切人中天上、地及虛空壽命大河,悉入如來壽命海中,是故如來壽命無量。

 

 

13. 壽及人民

       「及其人民」的「及」,作連詞即是「和」,全句為「彼佛壽命,及其人民壽命」;又作動詞,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眾生本來佛性不生不滅,為無量壽,但自無始迷背真性以來,幻生幻滅,遂背捨本來無量壽,向著佛壽相反的方向,趣入無常輪迴。阿彌陀佛成佛,徹證眾生本具無量壽之覺體,以大悲願力,不捨眾生,用其光明名號,將眾生從輪迴路上拉回,歸入佛命;如同從眾生背後追趕將其抓住,故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觀經》說「光明遍照十念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光照十方乃為追趕輪迴眾生,攝取不捨即抓住不放。實則稱性光明遍法界,當處即是,若有去來、速度,皆非無量。

 

       問:什麼樣的人稱為阿彌陀佛的人民呢?

 

       答:有二種。一是已經往生極樂國土的眾生。一是雖然還沒有往生,但歸命於阿彌陀佛,決定要往生的眾生。這二種人都是阿彌陀佛的人民,也都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壽的清淨生命。

       

       觀經疏:

現在彼眾,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論註:

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乎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要解:

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

 

       印光大師: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問:還沒有往生淨土的人,世壽只有幾十年,怎麼說得到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呢?

       答:所謂無量壽,就是徹證佛性不生不滅,不受時間長短這樣相對觀念的限制,這才是真正無量壽,與在此世活多久沒有關係。這裏千萬億年都是無常、染汙、不淨,不是阿彌陀佛的清淨無量壽。在此界歸命阿彌陀佛的人,雖然現在還沒有證悟,但此身業報一謝就必定往生,必定證悟佛性,必定成佛,依果說因,所以說現在就已經獲得無量壽。如同胎兒雖然是出生之後才計年齡,實際上是在母胎裏就已經獲得做人的生命了。

 

 

       問:人民壽命等佛,光明等否?

       答:壽命為自證之體,光明乃外化之用。極樂人民皆本師光明所攝化,亦承佛威神廣度眾生,既存主伴,亦為推功,內證雖等,外顯差別。大經:

       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為第一,威神光明,普照 三千大千世界。

 

       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

 

       偈言:

獲彼光明身,如佛普照耀。

 

 

14. 光壽關係

       阿彌陀佛本身具有無量的功德,但釋尊用「光明無量」和「壽命無量」這二種就完全概括了。光明無量,空間上救度任何世界的眾生;壽命無量,時間上救度盡未來際的眾生。

 

       壽命之德是一切功德依存的根本,壽命消失,則一切皆失。所以光明無量,必然要求壽命無量。再是照十方國的光明,一段時劫之後就沒有了,那就是有量,時間上有限量。又壽命為生命之能量,壽命無量,則其生命力必然遍存活動於法界,而成光明無量。

 

       壽命為體,光明為用,二者不分。好像人以壽命為體,而有種種的運動作為;種種運動作為,才反映出他的生命力。光明所照之處,壽必隨之;壽命延續之時,光必隨之。如此遍十方、盡未來,盡在彼佛無量光壽攝取網中;阿彌陀佛即以此光壽二無量,遍十方、盡未來地救度任何眾生,無一遺漏。

 

       經文「又」字,說明壽德與光德之間的密切關係,互不可分,互不可少,如此才能稱為「阿彌陀」。

       既光壽同具,有十二光德,亦有十二壽德。即無量光壽、無邊光壽、無礙光壽……超日月光壽。若此間命濁之壽,無佛光明之德,即是苦難、染汙之命,壽越久,苦越深,如地獄眾生。

 

 

15. 光壽與名號

       無量光,是心性清淨的本然智慧;無量壽,是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按照一般的修行方法,只有當眾生悟得自性清淨智慧,證入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才能與佛的心光相交集,契入佛的壽命;而處於雜染不淨、生滅無常的罪障眾生,也就永遠隔離於佛的光明壽命之外。

 

       阿彌陀佛這尊佛,為了讓生滅染汙的眾生也能接觸到佛的無量光與無量壽,便將其本身所證的無量光明與無量壽命的清淨功德,凝聚在「阿彌陀」名號當中,這樣,無形的功德成為有形的名號,名號便在無量光壽與眾生之間起了橋樑的作用,也就是:無量光壽--名號--眾生。

 

       要解:

       當知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復次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1) 光壽即名號,名號即光壽,故稱光壽名號。

2) 本於眾生,為了眾生。

3) 持名光壽同佛。

4) 光壽名號本來即眾生心體,故熾然稱名求生,不違唯心大道理。此破他唯心不求生。

5) 若不稱名即生,心體無由得證,唯心恰成空餅。此立自,正該稱名求生。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