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9.阿彌陀:

(1)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

 

(2)依正、主伴、能持所持、能度所度、能贊所贊、能護所護,總卷三字。經中詳釋。

 

10.經:

(1)法門。

 

(2)註:

經者,常也。言安樂國土,佛及菩薩清淨莊嚴功德、國土清淨莊嚴功德,能與眾生作大饒益,可常行於世,故名曰經。

 

(3)疏:

言「經」者,經也。經能持緯,得成匹丈,有其丈用。經能持法,理事相應,定散隨機,義不零落。能令修趣之者,必藉教行之緣因,乘願往生,證彼無為之法樂。既生彼國,更無所畏;長時起行,果極菩提;法身常住,比若虛空。能招此益,故曰為經。

 

第二章、譯 者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① 姚秦    東晉時代符堅(三三八~三五八)統一大半天下,國號大秦。姚萇(三三○~三九三)滅符堅建國,也號大秦。史家稱前者為符秦或前秦,後者為姚秦或後秦。此經是奉姚秦第二世姚興(約四○○)之請,於弘始四年(四○二)二月譯畢。

 

       ② 三藏    精通佛教經、律、論,明瞭印度、中國兩國語言者的稱號。

 

       ③ 法師    依佛法修清淨行,能引導世人的出家人。

 

       ④ 鳩摩羅什    也稱羅什三藏。譯為童壽,龜茲國人。姚秦弘始三年(四○一)來長安,翻譯許多經論。東晉義熙九年(四一三)入寂。所譯經論為數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另一說為七十四部三八四卷。

 

【譯解】

       姚秦弘始四年(西元四○二年),鳩摩羅什三藏法師,奉國主姚興王的詔請所翻譯。

 

【辯義】

       1.佛典之類型、來源與稱謂。

經、律、論非本土所有,自印度傳來,譯。

經,多為佛說,少數由聖弟子說,經佛認定。律,唯佛制。論,弟子所造,申明佛經。

本土大德著作,撰、述、記、集,稱注、疏、解、義、記、鈔。

 

第三章、組 織

      一部佛經,通常都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個部分,這是道安大師(三一四~三八五)以來的古例。

 

      「序分」是表明開說此經前後過程狀況的部分。「正宗分」是說明本經主要教義的部分。而「流通分」則是為了使本經廣布流通而付囑弟子之結文。

 

       觀經疏:

然化必有由,故先明序;
由序既興,正陳所說,次明正宗;
為說既周,欲以所說傳持末代,歎勝勸學,後明流通。

 

      本經從一開始「如是我聞」到「諸天大眾俱」是序分。從「爾時」到「是為甚難」,是正宗分。從「佛說此經已」到「作禮而去」是流通分。另,《要解》別判。

 

本經組織如下:

 

 

第二篇    序 分

【大意】

      說明某一時,釋尊在祇樹給孤獨園(即祇園精舍),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諸大菩薩以及無量天人大眾在一起時,未經任何人發問,以舍利弗為對告眾,開演此經。阿難尊者親耳所聞。

 

第一章    六成就之一(前五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① 如是    聽到佛的真實語,一點沒錯的意思。

 

       ②     阿難尊者自稱之語,此為「流布語」,只是用以分別他人,故稱自己叫做「我」,而不是指具有「常、一、主、宰」的「自在我」;是與別人相對的我,不是對無我所說的我。阿難尊者是釋尊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釋尊入滅後四個月,參加在王舍城附近畢缽羅窟,即七葉窟,以大迦葉尊者為上首第一次集結經、律,把所聞的經說背誦出來的人。本經之序分及流通分,即是阿難尊者所說。

 

       ③     恭聽。

 

       ④ 一時    當時。

 

       ⑤ 舍衛國    梵語Sravasti,譯為聞者城、聞物城,是中印度拘薩羅國首都。拘薩羅國是位於摩伽陀國北方、迦毗城之西的大國,舍衛城在其中拉布提河畔。釋尊在世時,波斯匿王建都於此,其子祇太子也住在這裏。現在宇陀爾、普拉底須州的莎黑都、馬黑都之地都有其遺跡。

 

       ⑥ 祗樹給孤獨園    位於舍衛國之南,約一里地方。「祇樹」是祇陀太子樹,「給孤獨」是須達多的譯名。此園原是祇陀太子所有,須達長者欲為釋尊建精舍,而向太子購此園。太子回答說,如能以黃金鋪滿此園就賣。須達長者果真照辦,太子為其真誠感動,把園地賣給長者,同時還把地面所長的樹木獻給釋尊。「祇樹給孤獨園」的名字由來如此,在此建立的寺就是「祇樹給孤獨精舍」,即「祇園精舍」。長者之名為「給孤獨」,是因為長者常佈施錢財,給孤獨的人。

 

【文科】

      依例,證信序有六成就,此為前五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

 

【譯解】

      如下尊貴的教法,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絕無虛妄,希望眾等如實仰信。當時釋尊正在舍衛國之南的祇園精舍。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