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勸念佛往生
(二)證誠勸信
2.他證
【大意】
釋尊這樣自證自勸過後,還不放心,還怕我們有疑慮,接著又進一步舉出六方恒河沙諸佛來證明,說:「不僅我一人讚歎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勸你們念佛往生,六方恒河沙諸佛也都像我一樣,現在他們各自的國土,出廣長舌相,一致讚歎阿彌陀佛,勸眾生往生,你們要相信我和諸佛所說,發願往生啊!」
【經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
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1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本佛與聖眾的功德,眾生所受利益等的總稱。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2 阿閦鞞 譯為無動,唐譯為不動。
3 須彌相 唐譯為山幢。
4 大須彌 唐譯為大山。
5 須彌光 唐譯為山光。
6 妙音 唐譯為妙幢。
7 恒河 河流名,流經印度的北喜馬拉雅山與卡拉可爾姆山脈之間,下印度國土五百里,注入孟加拉灣。其流域一帶即為恒河平原,是印度文明的中心地。佛教即產生於此。
8 廣長舌相 三十二相之一,舌辯銳利。
9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本經經名,以下第三項中,有世尊自問自答之解釋。
【文科】
前面釋尊已自行證誠,以下引用六方諸佛證誠,故本段叫做「六方段」。這裏是其中第一,東方諸佛證誠。
【譯解】
舍利弗啊!像我現在這樣,讚歎阿彌陀佛名號具有不可思議功德,能讓稱念的人獲得必定往生成佛的大利益,東方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等無量諸佛,都各自在自己的國土,也正同時同心,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真語實語地說:我國的眾生啊!阿彌陀佛名號具有不可思議功德,釋尊讚說:「一切凡夫,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絕無虛妄!你們都應當相信這一部《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辯義】
1.諸佛證誠
以下六方諸佛證誠,是阿彌陀佛第十七願──諸佛稱揚願的實現。
在我們這個世界,釋尊宣說《阿彌陀經》,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同時六方恒河沙無量諸佛也都在他們各自的國土,宣揚讚歎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勸其本國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作證明。所以,這一部《阿彌陀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宣說、共同讚歎、共同證誠、共同勸信,同心同德,共同宣揚的經典,是十方世界無一例外、普遍流行的法門。佛教經典雖多、法門雖廣,沒有哪一個法門能夠像《阿彌陀經》念佛法門一樣,獲得諸佛一致的宣揚讚歎、證誠勸信。可知《阿彌陀經》是登峰造極的經典;念佛法門為最高無上的法門。
第十七願: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成就文:
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五會法事讚》言:
1 萬行之中為急要,迅速無過淨土門;
不但本師金口說,十方諸佛共傳證。
2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2.諸佛證誠本為疑惑不信之人
法然上人言:
良以於一佛所說有信、有不信者,故諸佛證誠也。
若於前所說念佛往生法,敬信無疑者,何用證誠?
今此六方諸佛證誠,偏為疑惑不信者也。疑惑之相,其類非一。
外道之輩,於佛教法,都不信之,況於念佛往生法乎?
又佛法中,如小乘人,尚不信有他方佛土,況念佛往生之法乎?
又雖學大乘有信者,而於五逆、十惡、破戒之徒往生,或亦不信。
又疑縱雖善人,如何具縛凡夫,僅以一日七日念佛、一念十念念佛之力,
直離三界穢惡,入淨土不退境?
言凡夫往生者,或是誘引之言乎?或是別時意趣乎?
今為如是疑惑不信之人,有此證誠也。
又五逆十惡罪人,自於其身為疑。謂:
「我是十惡五逆罪人,業障年深,設修念佛,如何得生極樂?」
如是自疑,敢不信往生,是故有此證也。
又疑謂:「往生極樂者,當以讀誦大乘等種種勝行,
何由稱名念佛一行而得往生?」
如是疑故,用此證誠也。
凡夫有疑,本屬自然。
既聞證誠,應當生信。
3.善導大師釋諸佛證誠
《觀經疏》言:
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以後,定生彼國者,
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
何以故?
同體大悲故。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種種莊嚴,
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次下文云:
「十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
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
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即其證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
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讚、所證: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是故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
(1)釋顯《小經》核心要義,言簡意賅,容量極大。
(2)一切凡夫:釋善男女。等含善惡。以凡為本。
(3)盡此一身:釋「若一日……若七日……」。
(4)專修專念: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5)定生彼國:統以臨終佛迎、心不顛倒、隨佛往生為修因之果益,即定來迎、定不顛倒、定往生。
(6)本經「六方」、《大經》「十方」,詳簡不同。
(7)同讚彌陀名號,同勸稱名願生,同證凡夫得生。
(8)一佛一切佛:一佛為釋迦,一切佛為十方證誠諸佛。此親文。又一佛為彌陀,一切佛為釋迦及諸佛。此從義。
(9)五濁眾生七惡之相。
(10)勸七惡眾生稱念必生,為釋尊所為甚難稀有之事、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11)諸佛無恐畏,而獨恐畏眾生不信此法。
(12)六同:同心,同時,同讚,同勸,同證,同體大悲。
(13)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護念,皆指「凡夫專念,定得往生」。
(14)不問:不論、不管、無視眾生罪福善惡,平等救度。罪福多少:或罪多福少,或罪少福多,或純罪無福,絕無純福無罪者,故亦說「一切造罪凡夫」;即觀經三福九品。
(15)不問時節久近:不論修業長短,根性勤怠,工夫深淺,但只上盡一形,下至一聲,一心專念。
(16)既然此土救拔,不問罪福、時節,豈往生彼國之後反而問此前事?
《觀念法門》言:
六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
「若佛在世,若佛滅後,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
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
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敬白一切往生人等:
若聞此語,即應聲悲雨淚,連劫累劫,粉身碎骨,報謝佛恩。
由來稱本心,豈敢更有毛髮憚之心。
又白諸行人等:
一切罪惡凡夫,尚蒙罪滅,證攝得生;
何況聖人願生,而不得去也!
證在當世,何論滅後?
(1)顯法利益,等及三時。二顯佛慈悲,特留念佛。三特為未來增長信心,處此五濁,時在滅後,機是罪凡,餘行雖難,念佛即易。
(2)但:顯易,顯勝,簡他。
(3)回心:由聞說阿彌陀佛,回罪向福,回世間向出世,回聖道向淨土,回自力向他力。以回願心,攝至誠心、深心,釋經文一心。
(4)由一心不亂,故一形專念;由一形專念,故一心不亂。心行前後,經釋互顯。
(5)命欲終時以下,結明利益。有二,佛自來迎,即得往生。
(6)自:親自來迎,顯報非化。自動來迎,由大願故,不請自來。自然,名體一如,感應道交故。
(7)定為凡夫作證,定為滅後凡夫作證,定為滅後造罪凡夫作證,定為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作證。雖是凡夫,未免造罪,生在末法,豈獨漏我一人!
(8)罪滅得生,與帶業往生。一為佛說,一為人師之釋。
(9)若疑:罪人念佛恐不得生。是即割諸佛之舌,見其壞爛。
(10)聲悲雨淚等者,我等曠劫廣行諸罪,不信佛語,壞爛佛舌,今日聞知,何其痛悔!
(11)由來稱本心:本心正求:「有何法門,能令我罪人,一行難修之人,今生定得解脫,得免三塗極苦?」雖聞彌陀,一切經中未聞此說,一切法門悉不相類,小心小智,突遇驚惶,豈敢信受。真耶?否耶?何人能為我證明此耶?今聞諸佛作證,豈不正稱我意,極快愚心。從今往後,更不敢有一毛髮憚怕之心。
(12)舉凡攝聖。本為凡夫,兼為聖人。
4.淨土三經皆明專念,為何唯今經有諸佛證誠,《大》《觀》二經不見證誠?
答有二義:
(1)三經念佛一味故,證誠今經,即同證《大》《觀》二經。
(2)《大》《觀》二經,念佛以外兼說餘行,不如今經純說念佛。諸佛證誠,唯在念佛,不在餘行,所以只說在今經。
5.《彌陀要解》判諸佛證誠以下為流通分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
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豎,約自力斷證,圓收;橫,約他力帶惑,圓超。
唯佛可流通,明法門之高。
自信教他,代佛傳化,仗他力故,同佛大悲,明法門之淺。
至深至淺,不可思議。
《大悲經》言:
若能輾轉相勸行念佛者,當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6.《彌陀要解》言: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
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
(1)五句略作一句:「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2)彌陀自利利他。
(3)諸佛釋迦以阿彌為本,功德雖等,而利在阿彌。
7.彌陀與諸佛之關係。
(1)能讚所讚
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大阿彌陀經》言:
光明中之極尊也,諸佛中之王也。
(2)能出所出
《無量壽經》言: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楞伽經》言:
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3)能念所念
《般舟三昧經》言:
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
8.《法事讚》言:
願往生,願往生。
釋迦如來常讚歎,東方恒沙等覺尊。
大悲同化心無二,一佛施功多亦然。
為斷凡夫疑見執,皆舒舌相覆三千。
共證七日稱名號,又表釋迦言說真。
終時正意念彌陀,見佛慈光來照身。
乘此彌陀本願力,一念之間入寶堂。
寶堂莊嚴無限極,化佛聖眾坐思量。
心性明於百千日,悲智雙行法爾常。
我今既到無為處,普願含靈歸此方。
眾等傾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
(1)同讚彌陀,以化眾生,為諸佛大悲。
(2)彌陀一佛為本。
(3)此土明心見性如何能比。
(4)真發菩提心。出到菩提心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