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部分

  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彌陀經》要旨(二)
  4. 《阿彌陀經》要旨(一)
  5. 《阿彌陀經》之目標與方法
  6. 《阿彌陀經》大意
  7. 《觀經》大意、宗體、隱顯、廢立
  8. 《觀經》要旨
  9. 《觀經》正意
  10. 《觀經》眼目
  11. 《觀經》構造
  12. 《無量壽經》摘要(二)
  13. 《無量壽經》摘要(一)

祖論部分

  1. 難易二道
  2. 五念門
  3. 《小經》要文善導釋
  4.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5. 善導信願行之側重
  6. 善導大師「讚佛偈」補充講義
  7. 善導大師「讚佛偈」
  8. 善導大師解釋念佛之殊勝利益(略鈔)
  9. 緣佛願力速成佛
  10. 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綱
  12. 《易行品》「本願釋」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願

  1. 第十八願善導釋
  2. 《大經》第十七、十八願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願之白話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圖表
  4. 第十八願善導釋之「補充講義」
  5. 淨土宗祖師解釋本願
  6. 第十八願之義(三)
  7. 第十八願之義(二)
  8. 第十八願之義(一)

經證.祖語

  1. 門餘大道
  2. 現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證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處
  5. 「彌陀名體相即不離不二」之經文與祖語
  6. 念佛超度三塗眾生
  7. 厭穢欣淨,切願往生
  8. 光明攝護 念佛眾生
  9. 彌陀本願是凡夫為本、現生不退
  10. 念佛諸行比較
  11. 助念開示之經證
  12. 專念彌陀之根據(經文、祖語)
  13. 「但念彌陀,必生極樂」之經證祖傳
  14. 念佛能滅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無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聖護念讚歎之文
  17. 極樂依正莊嚴之文
  18. 彌陀是本師本佛之經證

淨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彌陀以名號度生(講義)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淨土五觀 (淨土三觀二信)
  6. 阿彌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種深信
  8. 往生與預知時至
  9. 五逆往生 為顯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諸善
  11.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摘要
  12. 彌陀悲願 天性自然
  13. 念佛與佛 機法一體
  14. 念佛生極樂 脫出三界獄
  15. 一虛一實
  16. 六字釋
  17. 一代聖教六字全收
  18.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19. 淨宗指要
  20. 彌陀與眾生的關係
  21. 淨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對比勸善,彰往生益
  24. 彌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願?
  25.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一)
  28. 名號度生
  29. 凡夫入報問答
  30. 彌陀救度眾生(二)
  31. 增上緣(二)
  32. 彌陀救度眾生(一)
  33. 增上緣(一)
  34. 三重選擇 淨宗口訣
  35. 第二十二願略解
  36. 正行與雜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淨土五觀 (淨土三觀二信)

  修學淨土法門,要有五個觀念。

  一、因果觀,二、生死觀,三、無常觀,四、罪惡觀,五、救度觀。

一、因果觀。因果是佛教的基礎,不信因果非佛教徒。

  因果三柱:(一)善因善果;(二)惡因惡果;(三)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即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因果通三世,佛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報應分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二、生死觀。世上無不死之人。人生惡多善少,死後必墮惡道,雖有少數生為人天,但難以生生世世皆生人天。所謂「一息不追,千古永往」、「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故學佛修行目的,在於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之苦。
  生死不了,危險太大;輪迴未出,難免墮落。因此,今生就要了脫生死大事。

三、無常觀。所謂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命無常有三根本、九原因:

  (一)必定會死。因為:不論身分;壽命只減不增;時間短修行少。
  (二)死期不定。因為:無常比明天先到;生緣少死緣多;命脆弱,小刺可奪命。
  (三)唯佛可救。因為:死時學問無力;智慧無力;修行無力。一切無力可助。

  因此,現在就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不等明天或未來。

四、罪惡觀,即是機深信。此罪惡觀非一般罪惡觀,是機深信之罪惡觀。

五、救度觀,即是法深信。唯信佛念佛生彌陀淨土,方可出輪迴成佛道。

  這五個觀,前三觀是佛教各宗各派都必須具備,無此三觀非佛教修行人。
  前三觀為基礎,加上後二觀(二信),就是淨土宗的信者;無此五觀,難稱淨土宗人。

 

略引佛言祖語

  《大經》「獨生獨死」文(110、107頁):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地藏經》第五品「歧路各別」文: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法華經》「三界火宅」文: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地藏經》「天人墮惡」文:

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涅槃經》「天人墮惡」文:

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正法念處經》「從天生地獄」文:

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四十二章經》說:「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

  《大乘起信論》說:「經一萬劫,信心成就。

  一萬劫才得大乘信心成就,其難如是,況佛果乎!

  窺基大師《法華玄讚》說:

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
若佛像法,唯有教行,無證果者;
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並無。

  《經》言:「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無量壽經》「過火往生」文(133頁):

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小經》「殷勤三勸發願」文(8頁):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實功德」文(239頁):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善導大師《觀經疏》「諸佛勸生」文(574頁):

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
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
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印光大師「善業不出輪迴」文:

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印光大師「毒荼罪藪」文: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
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
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
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印光大師「生死不了,危險太大」文:

修行用功,原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險太大;
輪迴未出,難免墮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印光大師「必墮惡道」文: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印光大師「先須自利」文:

欲利他,先須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眾生?
自己在苦海中未能出,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印光大師「只怕不成佛」文:

求生西方,方能宏法利生,任運度眾,自在無礙。
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會說法度眾生。
如神龍一滴水,即可遍灑天下。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