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部分

  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彌陀經》要旨(二)
  4. 《阿彌陀經》要旨(一)
  5. 《阿彌陀經》之目標與方法
  6. 《阿彌陀經》大意
  7. 《觀經》大意、宗體、隱顯、廢立
  8. 《觀經》要旨
  9. 《觀經》正意
  10. 《觀經》眼目
  11. 《觀經》構造
  12. 《無量壽經》摘要(二)
  13. 《無量壽經》摘要(一)

祖論部分

  1. 難易二道
  2. 五念門
  3. 《小經》要文善導釋
  4.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5. 善導信願行之側重
  6. 善導大師「讚佛偈」補充講義
  7. 善導大師「讚佛偈」
  8. 善導大師解釋念佛之殊勝利益(略鈔)
  9. 緣佛願力速成佛
  10. 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綱
  12. 《易行品》「本願釋」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願

  1. 第十八願善導釋
  2. 《大經》第十七、十八願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願之白話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圖表
  4. 第十八願善導釋之「補充講義」
  5. 淨土宗祖師解釋本願
  6. 第十八願之義(三)
  7. 第十八願之義(二)
  8. 第十八願之義(一)

經證.祖語

  1. 門餘大道
  2. 現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證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處
  5. 「彌陀名體相即不離不二」之經文與祖語
  6. 念佛超度三塗眾生
  7. 厭穢欣淨,切願往生
  8. 光明攝護 念佛眾生
  9. 彌陀本願是凡夫為本、現生不退
  10. 念佛諸行比較
  11. 助念開示之經證
  12. 專念彌陀之根據(經文、祖語)
  13. 「但念彌陀,必生極樂」之經證祖傳
  14. 念佛能滅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無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聖護念讚歎之文
  17. 極樂依正莊嚴之文
  18. 彌陀是本師本佛之經證

淨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彌陀以名號度生(講義)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淨土五觀 (淨土三觀二信)
  6. 阿彌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種深信
  8. 往生與預知時至
  9. 五逆往生 為顯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諸善
  11.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摘要
  12. 彌陀悲願 天性自然
  13. 念佛與佛 機法一體
  14. 念佛生極樂 脫出三界獄
  15. 一虛一實
  16. 六字釋
  17. 一代聖教六字全收
  18.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19. 淨宗指要
  20. 彌陀與眾生的關係
  21. 淨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對比勸善,彰往生益
  24. 彌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願?
  25.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一)
  28. 名號度生
  29. 凡夫入報問答
  30. 彌陀救度眾生(二)
  31. 增上緣(二)
  32. 彌陀救度眾生(一)
  33. 增上緣(一)
  34. 三重選擇 淨宗口訣
  35. 第二十二願略解
  36. 正行與雜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彌陀以名號度生(講義)

一、名號度生

  道綽大師《安樂集》(淨土宗聖教集362頁)說:

諸佛出世,有四種法度眾生。何等為四?
一者口說十二部經,即是法施度眾生;
二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光明相好,一切眾生但能繫心觀察,無不獲益,是即身業度眾生;
三者有無量德用、神通道力、種種變化,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若總若別,其有眾生,繫心稱念,莫不除障獲益,皆生佛前,即是名號度眾生。

 

佛以四法度眾生。
第一種,相好度眾生,是以身業度眾生。
第二種,說法度眾生,是以語業度眾生。
第三種,神通度眾生,是以意業度眾生。
第四種,名號度眾生,是以願力功德度眾生。

 

二、彌陀以名號度生的經文

01.17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02.18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03.20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04.34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05.35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06.36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07.37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08.41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09.42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0.43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1.44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2.45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3.47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14.48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15.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16.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17.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18.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由上列所引《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之中,有固定的定型句「聞我名字,……」,總共出現十一願之多,而「聞我名號」或「聞其名號」及與「稱念佛名」的相關願文與經文也有七句之多,共十八句。

  此外,《莊嚴經》說: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觀經》「流通分•付囑文」說: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善導大師《觀經疏》解釋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小經》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善導大師《法事讚》解釋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說:

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般舟三昧經》說:

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來生。
佛言:專念故得往生

  《大集經》說(取意):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以上所舉「彌陀以名號度生」的經文,其內涵顯示:阿彌陀佛以其名號利益、救度一切眾生,任何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今生能獲得種種利益,將來能往生彌陀淨土,因為彌陀名號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正如《稱讚淨土經》所說:「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三、阿彌陀佛之名號,是淨土三經之本體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

  良忠上人《往生論註記》言:「今經所詮,專在名號故也。所言體者,即是彼佛修生顯得三身萬德、總別功德,皆是佛體,則以此體,攝在名號。今經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為經體。」能莊嚴安樂國之阿彌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體,其所有功德攝在於阿彌陀佛之名號中,此是淨土三經所說結歸之處。

 

四、三經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善導大師《觀經疏》說: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此《經》(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五、彌陀無量壽光的體性力用

  第十二願說: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說: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我將來成佛的時候,光明如果有限量,最低限度達不到照徹無量百千億億佛國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我將來成佛的時候,壽命如果有限量,最低限度達不到超過無量百千億億劫,而有窮盡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具有無量之德,而此處卻只誓了光明與壽命無量,為什麼?這可從阿彌陀佛二利圓滿一事去理解:

  一、就「自利圓滿」而言:大乘佛教以光明無量與壽命無量為報身佛之特色。在許多經文中,有關佛之報身果體,常以光壽之德做說明。

  「無量光」是智慧相,代表「報身」和「化身」,屬於「力用」,指證得無限之正智,覺悟究竟之真理,在空間上是超越空間,無所不在。

  「無量壽」是涅槃德,代表「法身」,屬於「體性」,指證得常住不變之佛身,永遠離於生老病死,在時間上是超越時間永恆存在。

  所以,在自利之德中,再無有勝於此二德者。

  二、就「利他圓滿」而言:光明無量之願,橫的在於空間上普遍救度十方眾生;壽命無量之願,豎的在於時間上久遠救度三世眾生。所以在利他之德中,也無有勝於此二德者。

  如上所述,正是因為光壽二種無量,不論是在自利的層面還是在利他的層面上,都超勝於其他功德,所以才以這二種無量來指代其他功德。可見,光壽二種無量不僅是阿彌陀佛自證之妙果,同時也是其救度十方眾生的大根大本,故法然上人說:「光明壽命之誓願,為大悲之本」

  蕅益大師說: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
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印光大師說:

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

  法然上人說:

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阿彌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餘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

 

六、名即法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說彌陀名號就是彌陀本體:

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
「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
「名異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曇鸞大師解釋為「名即法」,由其所解釋的內容,可看出此名即法的涵義有二:

  (一)名即法之故,彌陀依自己之名號實現自己。

  曇鸞大師解釋彌陀名號就是彌陀自己,是「實相法」,圓具真實功德。

  彌陀自己修行成果,並將其果德成為彌陀名號,依自己之名號實現自己。

  彌陀佛名既是彌陀自己,也可說彌陀之名與彌陀之體是「名即體」「名體不離」「名體一如」「名體不二」。亦即名即佛,佛即名,名外無佛,佛外無名。

  故彌陀名號乃是「實相法」,實相法即是佛之真實功德。而此「真實」,曇鸞大師解釋為「不顛倒」與「不虛偽」。不顛倒指真如法性,亦即法性法身之實相身;不虛偽指妙相功用,亦即方便法身之為物身。因此,彌陀名號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從真理界(佛界)垂示現象界(眾生界)。因此,彌陀名號具足彌陀本身所有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之功德。

  (二)名即法之故,彌陀名號能使眾生破闇滿願。

  曇鸞大師於《論註》說:「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即是彌陀名號是自體清淨,同時也圓具因地萬行與果地萬德,故彌陀名號就是本願成就的果號,並具足常行攝取不捨的大悲。

  以上二種涵義,可以歸納為二點:

  一、彌陀自己修行成果—–故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本願成就的果號。

  二、彌陀將自己之果德迴施給眾生—–阿彌陀佛依其名號回施自己的全德給眾生。

  一言以蔽之:

  彌陀名號就是彌陀自己,

  彌陀名號就是本願成就的果號,

  彌陀名號就是攝取眾生不捨的大悲。

 

七、善導大師四段法語、四首偈

  《阿彌陀經》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一)四段法語

  一、《往生禮讚》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二、《觀經疏》說:「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

  三、《觀念法門》說:「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四、《往生禮讚》說:「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二)四首偈

  一、《法事讚》說: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二、《往生禮讚》說: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三、《般舟讚》說: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四、又說:

一一光明相續照,照覓念佛往生人,
欲比十方諸佛國,極樂安身實是精。

 

八、阿彌陀佛之「名」與「體」的關係

  (一)名號

  顯體為名,名彰於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名與號其體是一。

  此名號之目,雖通於諸佛諸菩薩;然通常是指彌陀之名號,即南無阿彌陀佛。

  (二)名體

  呼召實體的是名,名是能詮釋的,能夠詮釋顯明他的本體;體,是所詮釋的,就是事物的本體,被名所詮釋的實物為體。

  由於「名」是詮表事物之一種方便設施,而非事物的本體,所以世間一切事物,名不即於體,體不即於名,是名體各別,叫做「名體互為客」。

  然而諸佛菩薩的名號、真言、陀羅尼等,除了表顯諸佛菩薩的真如體性之外,更蘊含著諸佛菩薩廣大的願力與功德,所以諸佛菩薩的名號、真言等,與本體不二,名即於體,體即於名,叫做「名體不離」,又叫做「名體相即」、「名體不二」。

  彌陀名號與彌陀佛體,此名之與體,並非各別,兩者有相即、不離、不二的關係。亦即彌陀名號本身,非離彌陀實體而孤然別存,如水與冰,兩者相即不離不二。可謂「名即體,體即名」;「名外無體,體外無名」;「名號是有聲佛體,佛體是無聲名號」。何以故?因為佛體所有功德能力與名號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沒有差別,彌陀佛名等同彌陀佛體,本身具備彌陀所有之全德全力,故名「名體相即」「名體不離」「名體不二」。以名體不離故,阿彌陀佛之名號,即等同阿彌陀佛之法體。

  (三)名義

  指名稱與義理。如說「諸行無常」,則諸行是「名」,無常是「義」。呼召表顯諸法之本體,叫做名;而諸法本體的真實義,叫做義;由於名能夠詮釋顯現法體的真實義,所以叫做「名義」。然而名是假立施設的,雖然能夠詮釋義理,卻非諸法的本體,故名與義二者有相即、不即的二種關係。就相即而言,如諸佛菩薩之名號、真言、咒語等皆是,這是諸佛菩薩之名號中,蘊含廣大不可思議的願力及功德,故其名號與其法體的實義不二,名即是義,義即是名,稱為名義不離、名義相即、名義不二;與「名體不二」同義。若就不即而言,如說火時,無熱之用,即是名義不相即。

  (四)名義不離、名義相即、名義不二

  世間一切之事法,雖皆名義乖離,而諸佛菩薩之名號及陀羅尼等,則皆名義不離。又謂之名體不二。如阿彌陀佛,以阿彌陀為名,以光明為義、為體、為法。此名與義,相即不二,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即已蒙彌陀光明攝取不捨,已是平生業成,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五)名體不二

  名體不二,主要在於說明南無彌陀佛名號與阿彌陀佛之實體間,存在著相即不二的關係。

  《往生論註》卷下說「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實體謂之法),有名異法。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說明由於彌陀名號就是法之故,所以眾生如果信受此名號而稱念之,則能破滅一切無明,滿足一切志願。《安樂集》卷上第二大門之「第三廣施問答」所說之內容也與這相同。

  又法位法師於《無量壽經義疏》也說:「諸佛皆德施名,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滅罪。

  以上諸文都是在說明名與法相即不二的道理。

  在阿彌陀佛的實體與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兩者之間存在不離不二的關係。因為彌陀名號並非離開彌陀的實體而獨立存在,故謂之「名體不離」;又因為阿彌陀佛的實體與阿彌陀佛的名號,恰如冰與水之不二,故謂之「名體不二」。因為彌陀佛體所有之功德能力與彌陀名號所具之功德能力完全同一、無有差別,故謂之不二。

  我們人類的名字都是為了稱呼實體而假立的符號,其名本身並不具有能力和作用,因此無法名體相即不二。可是阿彌陀佛之佛體與名號是相即不二的,其名號也具足其佛體所具之全部功德與能力,因此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才能夠給予眾生大利益。

  總而言之,因為佛證悟了萬象無礙圓通之理,所以其名與體才可以不二。

  不過雖然佛名體不二,但佛體是觀念的對象,而名號是信仰的對象,兩者的區別不能夠混淆。詳細來說,佛體是觀念之對象,而非信仰之對象,也就是說佛體不是通過信仰、而是需要通過凝神觀想才能夠接觸得到。同時,觀念佛體之人則可以通過觀念佛體得到佛體所具之功德,但佛體的功德卻無法通過信仰得到。

  正因如此,聖者才可以通過凝神觀想直接與佛體相接觸而獲得廣大之功德,但凡夫就無能為力了。阿彌陀佛為了讓不堪修觀的亂想凡夫只要信仰、稱念佛的名號便可以獲得佛的廣大功德,故而成就圓具佛體全部功德、能力之名號。

  名號即佛體,佛體即名號;佛體是無聲之名號,名號是有聲之佛體,兩者不二。但不二並不等於唯一,所以在涉及到對所歸之體的討論時最好不要妄下定論。以淨土宗來說,是以第十八願及第十八願成就文為依據,確定所歸之法為名號的。

  (六)彌陀名號是彌陀全德全力的表象。

  南無阿彌陀佛之佛名與我等人類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別之異。

  呼召本體的就是名,名稱所詮釋的實物就是體。世間一切之事物,所有人類之名稱,只是為了各自區別,或為了稱呼對方而給予的符號,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其名不即於體,體不即於名,名體各別,是曰名體互為客。

  若佛菩薩之名號及真言陀羅尼等,名即於體,體即於名,這叫做名體不離。

  彌陀佛名不只是與他佛區別,或為了稱呼某一佛而已,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立名的。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涵蓋阿彌陀佛因位所發大願、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種種功德。簡而言之,是阿彌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綜合阿彌陀佛因位之大願大行與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絕大價值體。故法然上人《選擇集》說:

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
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
及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彼佛名號之中。

  (七)彌陀名號是彌陀救度眾生的方法。

  彌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號,換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結晶體的名號,其目的乃是為了容易救度罪惡生死凡夫,以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作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醫生用藥救療病者。元照大師說:「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

  彌陀名號如上所述,具備絕大功德,有使眾生轉迷開悟之作用故。彌陀以名號作為救度眾生的方法,故其名號平等施予一切眾生,恰如醫生以藥物作為療治病者的方法,將藥物給予病者飲用。亦即彌陀白白的、無條件的將名號之功德大寶施予一切眾生飲用。此亦稱為「名號之迴向」。

  (八)彌陀本體與名號的作用

  佛證悟萬象無礙圓融之理,故得名與體有不離不二的關係。佛體與名號的關係,不過是本體與作用之異。

  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與阿彌陀佛之佛體,兩者有相即不離不二的關係,略作說明。

  一、名體相即:「名」者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體」者阿彌陀佛之法體,名所指之實體,「即」者不異。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等同阿彌陀佛之佛體,本身具備阿彌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與體,其作用不異,謂之「名體相即」。

  二、名體不離:彌陀名號與彌陀佛體,此名之與體,並非各別,可謂「名外無體,體外無名」,兩者關係彼此不離,亦即佛之名號本身,並非離開佛的實體而孤然別存單獨存在,是一體不離的,所以名為「名體不離」,也說「名體相即」「名體不二」。

  三、名體不二:佛的實體與佛的名號,如水與冰之不二,此謂「名體不二」。什麼理由呢?因為佛體所有功德能力與名號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無差別,故說不二。

  四、名號破滿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說「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之理由而說:「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

  由於彌陀佛名即是彌陀佛體之故,彌陀佛名本身具備阿彌陀佛所有的全德全力,信而稱念,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足眾生一切志願。專稱彌陀佛名,可消除罪障、災難,往生彌陀淨土。

  五、名號不思議

  彌陀之名號,是聖凡善惡,乃至阿鼻眾生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謂之名號不思議。以其功德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稱名號不思議。

 

九、祖師大德法語略舉

  龍樹菩薩《易行品》言:

  •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天親菩薩《往生論》言:

  •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

  • 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 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
  • 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
  • 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道綽大師《安樂集》言:

  • 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 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善導大師《觀經疏》言:

  •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 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
  •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言:

  •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 一切造罪凡夫,但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 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
    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
    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言:

  •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 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善導大師《法事讚》言:

  •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善導大師《般舟讚》言:

  •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 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

  法然上人〈大原談義〉言:

  • 至極大乘意者,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恒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大願業力所構出,令萬德讓與行者;
    他力難思巧方便,令一稱超過眾善。
    知識廣讚,猛火為涼風;善友教稱,金蓮如杲日。
    名號大利無上功德也。

  法然上人〈逆修說法〉言:

  •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攝在此名號中,是故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無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決》曰:
    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眾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

  法然上人〈天台宗人之問答〉:

  • 彌陀因位時,代一切眾生,於兆載永劫之間,修六度萬行、諸波羅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納於六字名號故,萬行萬善、諸波羅蜜、三世十方之諸佛功德,六字名號無有遺漏,是故名之為「極善最上之法」。

  法然上人〈念佛略記〉言:

  • 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內證外用、依報正報、恒沙塵數無邊法門、十方三世諸佛功德,皆悉攝於六字之中,是故稱名功德無盡。
    最後臨終,一心稱念,生死之罪速即消滅,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圓滿上求下化之大願。

  法然上人〈三部經大意〉言:

  • 夫三字之名號雖少,如來所有內證外用之功德,萬德恆沙甚深之法門,皆悉攝在其中,誰可測量之乎?

  法然上人於《選擇集》第三章言:

  • 念佛易故,通於一切;諸行難故,不通諸機。

  源信上人《往生要集》第八念佛證據門言:

  • 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
    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永觀上人《往生十因》言:

  • 彌陀名號之中,即彼如來從初發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萬行萬德,皆悉具足,無有缺減。非唯彌陀一佛功德,亦攝十方諸佛功德。
    今此佛號文字雖少,具足眾德。如如意珠,形體雖少,雨無量財。

  珍海上人《菩提心集》言:

  • 應念阿彌陀佛名,此名攝無量無邊功德。
    稱念此名,無量功德,來集我身,無始至今,煩惱惡業,皆悉消除。

  親鸞上人《教行信證》言:

  • 此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法位大師《大經義疏》言:

  • 諸佛皆德施名,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

  元照律師《彌陀經義》言:

  • 一乘極唱,終歸咸指於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
  • 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
    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言:

  • 極樂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 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 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故。
  •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藕益大師《彌陀要解》言:

  •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

  印光大師《文鈔》言:

  • 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諸佛功德,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
    如帝網珠,千珠攝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舉一全收,無欠無餘。
  •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
    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
    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
    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
  • 但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往生一事,如操左券。
    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
    如人習射,以地為的,發無不中。
  •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熟,成佛有餘,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注腳。
  •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做佛事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
  • 祇園始經營,天界宮殿已現;
    佛念才發起,淨土蓮花即生。
  • 莫訝一稱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古崑法師言:

  •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果得持名無異念,聲聲露出紫金容。

  古德言:

  •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十、阿彌陀佛為何要以名號度生?

  有二:易與勝。

  易:因為名號人人可稱念,無有限制禁忌。

  如源信上人《往生要集》所說:「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勝:名以召德。彌陀佛號是阿彌陀佛萬德之總集。

  如法然上人《選擇集》說:「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阿彌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餘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

  故彌陀名號功德甚深殊勝,超出十方三世諸佛名號功德。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