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部分

  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彌陀經》要旨(二)
  4. 《阿彌陀經》要旨(一)
  5. 《阿彌陀經》之目標與方法
  6. 《阿彌陀經》大意
  7. 《觀經》大意、宗體、隱顯、廢立
  8. 《觀經》要旨
  9. 《觀經》正意
  10. 《觀經》眼目
  11. 《觀經》構造
  12. 《無量壽經》摘要(二)
  13. 《無量壽經》摘要(一)

祖論部分

  1. 難易二道
  2. 五念門
  3. 《小經》要文善導釋
  4.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5. 善導信願行之側重
  6. 善導大師「讚佛偈」補充講義
  7. 善導大師「讚佛偈」
  8. 善導大師解釋念佛之殊勝利益(略鈔)
  9. 緣佛願力速成佛
  10. 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綱
  12. 《易行品》「本願釋」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願

  1. 第十八願善導釋
  2. 《大經》第十七、十八願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願之白話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圖表
  4. 第十八願善導釋之「補充講義」
  5. 淨土宗祖師解釋本願
  6. 第十八願之義(三)
  7. 第十八願之義(二)
  8. 第十八願之義(一)

經證.祖語

  1. 門餘大道
  2. 現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證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處
  5. 「彌陀名體相即不離不二」之經文與祖語
  6. 念佛超度三塗眾生
  7. 厭穢欣淨,切願往生
  8. 光明攝護 念佛眾生
  9. 彌陀本願是凡夫為本、現生不退
  10. 念佛諸行比較
  11. 助念開示之經證
  12. 專念彌陀之根據(經文、祖語)
  13. 「但念彌陀,必生極樂」之經證祖傳
  14. 念佛能滅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無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聖護念讚歎之文
  17. 極樂依正莊嚴之文
  18. 彌陀是本師本佛之經證

淨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彌陀以名號度生(講義)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淨土五觀 (淨土三觀二信)
  6. 阿彌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種深信
  8. 往生與預知時至
  9. 五逆往生 為顯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諸善
  11.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摘要
  12. 彌陀悲願 天性自然
  13. 念佛與佛 機法一體
  14. 念佛生極樂 脫出三界獄
  15. 一虛一實
  16. 六字釋
  17. 一代聖教六字全收
  18.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19. 淨宗指要
  20. 彌陀與眾生的關係
  21. 淨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對比勸善,彰往生益
  24. 彌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願?
  25.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一)
  28. 名號度生
  29. 凡夫入報問答
  30. 彌陀救度眾生(二)
  31. 增上緣(二)
  32. 彌陀救度眾生(一)
  33. 增上緣(一)
  34. 三重選擇 淨宗口訣
  35. 第二十二願略解
  36. 正行與雜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摘要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經要解略註》第一頁)

 

2.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第一頁)

 

3.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第一頁)

 

4.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
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第二四頁)

 

5.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第五十頁)

 

6.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第五二頁)

 

7.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
一生補處,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
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
宗教之士,如何勿思。(第六六頁)

 

8.阿伽陀葯,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第七三頁)

 

9.淨土法門,三根普被,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第一二二頁)

 

10.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第一三三頁)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第一四二頁))

 

11.持名善根福德同佛。(第一六○頁)

 

12.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第一七一頁)

 

13.彌陀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
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第二一一頁)

 

14.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
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第二三二頁)

 

15.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證四土,圓受諸樂,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勝異絕妙。(第一六○、二五三頁)

 

16.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第二五八頁)

 

17.凡夫例登補處,同盡無明,同登妙覺,超盡四十一因位。(第二五八、二六六頁)
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第二六六頁)

     

      18.深信發願,即是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第二六九頁)

 

19.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
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第二七三頁)

 

20.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
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第二八一頁)

 

21.「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是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第二八八頁)

 

22.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第二九五頁)

 

23.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嘆其難信也。(第三○四頁)

 

24.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
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第三四○頁)

 

25.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第三七八頁)

 

26.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第三八四頁)

 

27.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三九○頁)

 

28.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第三九○頁)

 

29.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第四三四頁)

 

30.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第四四二頁)

 

31.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第四四八頁)

 

32.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第四八五頁)
蓮池《彌陀疏鈔》言: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