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祖传

  1. 《阿弥陀经》以十方众生为对象
  2. 必得超绝去之义
  3. 《小经》要文三译对照
  4. 人身难得之喻
  5. 圣净二门判
  6. 《往生论注》要点
  7. 《小经》要文善导释
  8.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9. 皈依即是求救护
  10. 弥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12.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称名念佛」 的经证与祖传
  14. 弥陀「本愿」二字之根据(抄要)

净土宗教理

  1. 机法深信浅说( 五 )
  2. 机法深信浅说( 四 )
  3. 机法深信浅说( 三 )
  4. 机法深信浅说( 二 )
  5.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6. 昙鸾大师之弥陀佛身观
  7. 净土宗义略说(下)
  8. 净土宗义略说(上)
  9. 净宗原理:二愿和合
  10.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11. 南无阿弥陀佛之简释
  12.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13. 净土宗是弥陀之回向
  14. 往生极乐的条件
  15. 弥陀名号
  16. 弥陀净土之相
  17. 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极乐优劣比较
  19.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
  20. 「忆念」之义
  21. 「念」之义
  22. 弥陀净土的特性----超
  23. 阿弥陀佛愿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论注》「赞叹门」解释
  25. 弥陀愿心的根源——《无量寿经》「赞佛偈」
  26. 四十八愿分类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29. 「见佛」论
  30. 认真去做时
  31. 大慈悲五要点
  32. 净土起信
  33. 弥陀梦中显明摄取之义(唯莲房典故)
  34.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35. 往生要关
  36. 弥陀.本愿.净土
  37. 譬喻
  38. 本愿之念佛

规约 

  1. 手机的规范
  2. 善待老人
  3. 净土宗教团僧众共住规约
  4. 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
  5. 杜氏家庙念佛超荐仪轨
  6. 僧诫
  7. 净土宗念佛会共修须知
  8. 念佛超荐仪轨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编述
top

编述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目录

一、机法深信浅说
二、凡夫的属性
三、弥陀的救度
四、弥陀救度与上帝救赎有何不同

 

一、机法深信浅说

  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深心」之意说: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

  大师解释深心为深信之心,并将深信之心的内容分成二种,就是所谓的二种深信。大师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就是净土宗的根本,是有名的「机法二种深信」。

  净土宗的信心内容即是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讲的「机法二种深信」,有此「深信」就是决定往生,往生决定,就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由此可知此「二种深信」是何等重要。

  一、信机,机深信:就是觉悟自己是具足烦恼、罪恶不善之身,无始劫来一直流转在生死的六道轮回,迷没於众苦的三界火宅,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任何可能性,也就是深信自己是将来必定会堕落地狱的人,这就是机深信。

  二、信法,法深信:就是深信阿弥陀佛的悲愿,正是要救度这种罪恶苦恼会堕落地狱的众生。我们苦恼的众生,毫无怀疑,也不加思虑或顾虑,深信即使是这样的罪恶不善的我,会堕落地狱的我,因为弥陀本愿力的缘故,十声、一声的念佛也必定往生。也就是深信罪恶不善的自己,只要念佛就必定会蒙受弥陀救度,往生弥陀净土。简而言之,确信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救度,这就是法深信。

  信心本来就是一心一向的相信阿弥陀佛,应该不会有两种内容才对,但是就信受佛力救度的信心加以深入探讨,其中就有二种现象,也就是:一是痛感自己的罪恶,二是被阿弥陀佛的悲心救度所触动,因此全身性命归命在阿弥陀佛本愿力的绝对救度之上。

  因此,虽说是二种深信,但也是对一种深心的说明,并无别心,只不过是对一种深心的两个方面的解释而已。

  总结起来就是,深信毫无自力出离轮回的我,乘上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必能得到救度,这就是他力信心的信相。机如石头,法如船,无论石头多小,入水必沉,这是石头的性质。但是无论多大的石头,只要被运载在坚固的大船上,都必定能被运到对岸。即使载在船上,石头沉水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但靠船力仍能被运到对岸。同样的,深信罪恶深重的自己,乘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必定能到净土彼岸。凡夫以凡夫本来的样子被救,这就是他力信心的内容。因为阿弥陀佛的悲愿,本来就是为了救度具足烦恼业障深重的众生之故。

  如果自己有能力出离六道生死轮回,就不一定要仰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正是因为自己无力出离轮回,才必需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在这个意义上,机深信与法深信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只是说法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人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罪恶,就不会发起归命阿弥陀佛的心。但是,如果只有罪恶感,而对阿弥陀佛没有信顺归命,这样就等同只有烦闷而不是真实的安心。换句话说,罪恶感与归命感相分离的时候,绝不会有真实的信仰。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说,把这层意思说得非常清楚。

  如果只是罪恶感就不是机的深信,必须是信受弥陀救度,才是机的深信,有这机法两种深信,就会生起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充满法喜的感觉。

  归命弥陀本愿力的法深信,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在我们身上所引起的结果。譬如子女之所以知道父母的心,是因为父母的爱心彻入子女的心;同样的,我们之所以相信阿弥陀佛之心,是因为阿弥陀佛救度罪恶众生的真实悲愿,彻入我们的心。

  念佛人对往生极乐没信心,往往是没接触到纯正的净土法门,故不知自己,也不知弥陀。不知自己是个必堕恶道的众生,也不知弥陀是一尊无条件救度任何众生的佛。因此要有罪恶观的「机深信」与救度观的「法深信」,也就是要有善导大师所讲的「机法二种深信」,这是很重要的。

  罪恶观:对自己的认知,即是机深信。此罪恶观非一般罪恶观,是机深信之罪恶观。

  救度观:对弥陀的认知,即是法深信。唯信佛念佛生弥陀净土,方可出轮回成佛道。

  「机法二种深信」是净土宗的核心、根本,净土宗信的内涵就是这两种深信。

  机法二种深信,第一种是信机,第二种是信法;虽有一者二者,但并不是说信心有两种,只不过是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机」是指我们十方众生,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都称为机;「法」就是指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信机,就能够放舍自力,信法就能够完全归顺他力。所以,纯正净土宗之信心俨然具足「舍自力,归他力」这二种内涵,这也是净土法门所谓「信」的内容、信的现象。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度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机法一体,生佛不离。若无机深信,则无法深信;若无机法深信,则非净土宗之真实信心。

  一般所讲的信愿行是深信、切愿、力行,深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切愿往生极乐,然後修正行与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即是念佛以外的其他杂行,如持咒、诵经、拜忏、放生、朝山等等。而且在正行的念佛上,复又认为念佛功夫要达到某种程度,如禅定上的一心不乱的功夫,没有禅定上一心不乱的功夫,至少也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以期望临命终时能够正念现前,同时又要加上种种的助行(帮助的法门),累积这一些正助二行的功德才能够往生,一般所讲的信是这样的信。这样的信是不正确的,也就是信不具足,信不圆满,所以不是真正的信。

  净土宗的信很简单,只有两个:信自己,还有信弥陀。

  信自己并不是信自己根机很锐利,很贤善、很精进,很能够修正行助行与任何杂行,很会修戒定慧,能禅定功高,能断烦恼破无明,能开发佛的智慧,不是这样的相信。反而要如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讲的「机深信」: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机深信之文可以分成四个小节:一、总信;二、信现在机相;三、信过去机相;四、信未来机相。此机深信是就自己之三世皆恶而言。

  「一者,决定深信」,此是总信,总地机深信。确信自己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与未来,皆是罪恶众生,以罪恶为因,以轮回为果,在六道流转,而且常沉没於三恶道者多。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这是指今生今世。「自身」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现」就是指今天现在,深信我们今生今世的现在,自己今生从发心修行以来,一直到今天现在,依然是个罪恶生死凡夫。

  「凡夫」前面没有好的形容词,总是说「烦恼凡夫」、「乱想凡夫」、「颠倒凡夫」、「罪障凡夫」、「苦恼凡夫」、「杂念纷飞的凡夫」。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不是「福善生死凡夫」。「罪恶」是因,「生死」是果。起恶造罪,所以生死流转,常没在三恶道。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这是指过去世。深信我们的过去世,从过去的旷劫,一直到今生今世,我自己都是「常没常流转」,否则早已解脱,不至於流转出生於此五浊恶世成为罪恶之苦恼凡夫了。

  「常没」,多数时间在三恶道,少数时间在人天道。「常流转」就是常在六道当中翻滚,从来没有出离过三界六道轮回。

  「常没」,就像在水里一样,沉没下去了,好不容易探出头来,喘一口气,还没喘过来,又沉下去了,如此重复来回,其苦无比。

  「无有出离之缘」,这是指我们的未来世。深信我们的未来世,也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尽未来际也不可能有好机缘以出离六道轮回。

  善导大师斩钉截铁地说,未来啊,我们未来也没有出离之缘,既没有出离生死的自力,也没有出离生死的外缘,任何可能性都没有!「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们听到之後,心就惊醒了,就觉悟了!

  一般学佛的人都很自信,我这一辈子精进修行,即使这一辈子没有断烦恼、解脱轮回,下一辈子会再度生而为人,会再度有机会修行,下一辈子或许会解脱,如还没有解脱,下下一辈子,不然在下下下……辈子,总有某一生某一世会断除烦恼,会解脱生死轮回。但善导大师要我们自觉而且深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我们要这样的、决定性的自觉、深信,切莫误认为自己是一个贤善、锐利的根机,认为这一辈子不能成就,下辈子、未来生生世世不断精进不懈,总会有成就愿望、断烦恼、出轮回、成佛道的一天。善导大师说,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痴心妄想,不要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无知。这个就是机的深信。

  这三句话是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说明我们本身的状况,也是所信的内容。「决定深信」是能信的心态。就是说,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对这个事实,如实地认识它,称为「决定深信」。

  机深信非常重要!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机。善导大师很慈悲,替我们画一张真实形像,同时拿一面镜子给我们对照,说:「你就是这个样子!你看清楚,就是这个样子!」

  讲深信,讲浅信,其实是相对於还没有相信来讲的。比如说我叫释慧净,我并不会说:「我决定深信,我叫作释慧净。」会这样讲吗?不会的!如果别人对我说:「我决定深信你就是释慧净!」这样说就很滑稽,我自身就是释慧净,怎麽还要你来提醒我决定深信?

  因为我们愚痴又骄慢,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貌,所以善导大师以这一段机深信的法语说:「你要决定深信,你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一旦落实,就「是」了,就不谈信跟疑,也不讲决定不决定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只是我们懵懂无知而已。

  善导大师《观经疏》「机法二种深信」,第二「法深信」说: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法深信」就是救度观,对弥陀(法)的认知。

  这法深信之文可以分成五个小节:一、总信;二、信弥陀救度;三、无疑相无虑相;四、乘彼愿力;五、定得往生。

  「二者,决定深信」,此是总信,总地法深信。确信阿弥陀佛是一尊大慈大悲救度罪恶凡夫的佛,罪恶凡夫唯有信佛念佛,才能出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能往生弥陀净土,才能快速成就佛道。

  「彼阿弥陀佛」,「彼」之一字,与「自身」相对应,「彼」是佛,「自」是凡夫。「彼」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自」是「罪恶凡夫,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彼阿弥陀佛」是要摄受(救度) 「罪恶凡夫」,「罪恶凡夫」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罪恶凡夫」没有「阿弥陀佛」的救度,则「无有出离之缘」;「阿弥陀佛」不能救度「罪恶凡夫」,则「不成正觉」之誓言,就不能成立。「罪恶凡夫」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也需要救度「罪恶凡夫」。「彼」与「自」,「自」与「彼」,两者如共命鸟,互相依靠,「机法一体,佛凡不离」。

  「彼」之一字,也显示「指方立相」之意。即是,我们在此东方的娑婆世界,「彼阿弥陀佛」在彼西方的极乐世界。指出西方有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乡,让我们十方众生有目标有方向;立出佛相,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犹如我们的慈父悲母,他在呼唤我们,他要救度我们回家,这让我们十方众生有依靠不旁徨。所以「彼」这一个字,给我们人生有目标有方向不旁徨,给我们生命有依靠不恐惧不忧虑。

  「彼」之一字,也说明净土法门是有此有彼、有来有去、有取有舍,跟禅宗或其他圣道门的各宗各派都不一样。圣道门尤其是禅宗,是以自力修行,领悟般若空性,体证真如实相为目标,因此,强调无彼无此,无人无我,无来无去,无取无舍,乃至无善无恶,无业无报,无修无证,无凡无圣,无能无所,无主无客,一切空相,无二无别。然而,净土门是指方立相,就有彼此取舍的分别,就分别出「彼阿弥陀佛」。

  「彼」之一字,还有拣择的意思,就是:十方诸佛虽然很多,但不是指药师佛,也不是指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光明王佛,而是特指这尊阿弥陀佛。所谓「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是把我们的目光先从我们自身引开,然後在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法门里面,聚焦到阿弥陀佛一佛身上: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唯一一尊阿弥陀佛,唯此一尊佛,无二亦无三!

  「四十八愿」,彼阿弥陀佛的什麽让我们深信呢?为什麽决定深信这尊佛呢?因为唯有这尊佛为我们发了「四十八愿」。没有第二尊佛为我们发如此的四十八愿,或为我们建立如此的极乐净土,及呼唤我们回归极乐家园。所以,我们「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作什麽呢?就是下文所讲的「摄受众生」

  「摄受众生」「摄受」就是保护与救度,「众生」是什麽样的众生呢?就是前面「机深信」所说的「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的凡夫众生。这样的众生,十方诸佛、通途的教法不能救度。但是阿弥陀佛一个也不遗漏,发了四十八愿,把我们全部救度起来。所以说「摄受众生」。

  深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有了这个自觉,肯定会去寻找合乎自己根器的法门,总有一天就会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晓得阿弥陀四十八愿,是为了摄受救度任何的众生,尤其是如我这般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才是阿弥陀主要的对象。

  「无疑、无虑」,对阿弥陀佛四十八的救度,无疑相,无虑相,没有这两种现象—–没有怀疑,也没有顾虑踌躇。「无疑」「无虑」这两种心态,在前面的「机深信」当中就已经给我们解决了。怎麽这样讲呢?因为我们既然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现在遇到了阿弥陀佛的救度,难道还会怀疑,还会心存顾虑,还会有其他的选择吗?就不会了。没有出离之缘的人,就没有疑虑的余地,也没有选择的资格,我们再怎样怀疑、顾虑,都没有第二条路,都无有出离之缘。所以反而能破釜沉舟,通身放下,舍自归他,彻底靠倒。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样无疑无虑信佛愿力救度,结果怎麽样?「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所信决定,才有能信决定。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决定要救度我们,决定救得了我们,能信的心再怎麽样也决定不了。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不乘彼愿力,决定不能往生。「乘」是乘托依靠之意,如何乘托依靠弥陀愿力?善导大师很恳切地劝导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个理论,下文《往生礼赞》的机法深信之文会解释到。

  「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摄受」就是救度、保护的意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愿每一愿都为了救度众生,但是这段「法深信」之文,善导大师所说的是指第十八愿。「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三句,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无疑无虑」就是第十八愿「至心信乐」的意思。「无疑」就是无疑相——无怀疑,「无虑」就是无虑相——无顾虑。若没有怀疑,自然就没有顾虑,这是指第十八愿的「信」。

  「乘彼愿力」是指第十八愿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也就是说,愿往生极乐世界要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怎麽靠?念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反之,没有念佛,就没有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往生愿和念佛行,就是「乘彼愿力」的意思。

  「定得往生」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能使十方众生往生,阿弥陀佛就没有力量与资格成佛;而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因此念佛人决定可以往生。(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