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法深信浅说( 一 )
目录
一、机法深信浅说
二、凡夫的属性
三、弥陀的救度
四、弥陀救度与上帝救赎有何不同
一、机法深信浅说
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深心」之意说: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
大师解释深心为深信之心,并将深信之心的内容分成二种,就是所谓的二种深信。大师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就是净土宗的根本,是有名的「机法二种深信」。
净土宗的信心内容即是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讲的「机法二种深信」,有此「深信」就是决定往生,往生决定,就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由此可知此「二种深信」是何等重要。
一、信机,机深信:就是觉悟自己是具足烦恼、罪恶不善之身,无始劫来一直流转在生死的六道轮回,迷没於众苦的三界火宅,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任何可能性,也就是深信自己是将来必定会堕落地狱的人,这就是机深信。
二、信法,法深信:就是深信阿弥陀佛的悲愿,正是要救度这种罪恶苦恼会堕落地狱的众生。我们苦恼的众生,毫无怀疑,也不加思虑或顾虑,深信即使是这样的罪恶不善的我,会堕落地狱的我,因为弥陀本愿力的缘故,十声、一声的念佛也必定往生。也就是深信罪恶不善的自己,只要念佛就必定会蒙受弥陀救度,往生弥陀净土。简而言之,确信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救度,这就是法深信。
信心本来就是一心一向的相信阿弥陀佛,应该不会有两种内容才对,但是就信受佛力救度的信心加以深入探讨,其中就有二种现象,也就是:一是痛感自己的罪恶,二是被阿弥陀佛的悲心救度所触动,因此全身性命归命在阿弥陀佛本愿力的绝对救度之上。
因此,虽说是二种深信,但也是对一种深心的说明,并无别心,只不过是对一种深心的两个方面的解释而已。
总结起来就是,深信毫无自力出离轮回的我,乘上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必能得到救度,这就是他力信心的信相。机如石头,法如船,无论石头多小,入水必沉,这是石头的性质。但是无论多大的石头,只要被运载在坚固的大船上,都必定能被运到对岸。即使载在船上,石头沉水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但靠船力仍能被运到对岸。同样的,深信罪恶深重的自己,乘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必定能到净土彼岸。凡夫以凡夫本来的样子被救,这就是他力信心的内容。因为阿弥陀佛的悲愿,本来就是为了救度具足烦恼业障深重的众生之故。
如果自己有能力出离六道生死轮回,就不一定要仰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正是因为自己无力出离轮回,才必需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在这个意义上,机深信与法深信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只是说法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人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罪恶,就不会发起归命阿弥陀佛的心。但是,如果只有罪恶感,而对阿弥陀佛没有信顺归命,这样就等同只有烦闷而不是真实的安心。换句话说,罪恶感与归命感相分离的时候,绝不会有真实的信仰。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说,把这层意思说得非常清楚。
如果只是罪恶感就不是机的深信,必须是信受弥陀救度,才是机的深信,有这机法两种深信,就会生起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充满法喜的感觉。
归命弥陀本愿力的法深信,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在我们身上所引起的结果。譬如子女之所以知道父母的心,是因为父母的爱心彻入子女的心;同样的,我们之所以相信阿弥陀佛之心,是因为阿弥陀佛救度罪恶众生的真实悲愿,彻入我们的心。
念佛人对往生极乐没信心,往往是没接触到纯正的净土法门,故不知自己,也不知弥陀。不知自己是个必堕恶道的众生,也不知弥陀是一尊无条件救度任何众生的佛。因此要有罪恶观的「机深信」与救度观的「法深信」,也就是要有善导大师所讲的「机法二种深信」,这是很重要的。
罪恶观:对自己的认知,即是机深信。此罪恶观非一般罪恶观,是机深信之罪恶观。
救度观:对弥陀的认知,即是法深信。唯信佛念佛生弥陀净土,方可出轮回成佛道。
「机法二种深信」是净土宗的核心、根本,净土宗信的内涵就是这两种深信。
机法二种深信,第一种是信机,第二种是信法;虽有一者二者,但并不是说信心有两种,只不过是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机」是指我们十方众生,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都称为机;「法」就是指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信机,就能够放舍自力,信法就能够完全归顺他力。所以,纯正净土宗之信心俨然具足「舍自力,归他力」这二种内涵,这也是净土法门所谓「信」的内容、信的现象。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度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机法一体,生佛不离。若无机深信,则无法深信;若无机法深信,则非净土宗之真实信心。
一般所讲的信愿行是深信、切愿、力行,深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切愿往生极乐,然後修正行与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即是念佛以外的其他杂行,如持咒、诵经、拜忏、放生、朝山等等。而且在正行的念佛上,复又认为念佛功夫要达到某种程度,如禅定上的一心不乱的功夫,没有禅定上一心不乱的功夫,至少也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以期望临命终时能够正念现前,同时又要加上种种的助行(帮助的法门),累积这一些正助二行的功德才能够往生,一般所讲的信是这样的信。这样的信是不正确的,也就是信不具足,信不圆满,所以不是真正的信。
净土宗的信很简单,只有两个:信自己,还有信弥陀。
信自己并不是信自己根机很锐利,很贤善、很精进,很能够修正行助行与任何杂行,很会修戒定慧,能禅定功高,能断烦恼破无明,能开发佛的智慧,不是这样的相信。反而要如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讲的「机深信」: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机深信之文可以分成四个小节:一、总信;二、信现在机相;三、信过去机相;四、信未来机相。此机深信是就自己之三世皆恶而言。
「一者,决定深信」,此是总信,总地机深信。确信自己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与未来,皆是罪恶众生,以罪恶为因,以轮回为果,在六道流转,而且常沉没於三恶道者多。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这是指今生今世。「自身」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现」就是指今天现在,深信我们今生今世的现在,自己今生从发心修行以来,一直到今天现在,依然是个罪恶生死凡夫。
「凡夫」前面没有好的形容词,总是说「烦恼凡夫」、「乱想凡夫」、「颠倒凡夫」、「罪障凡夫」、「苦恼凡夫」、「杂念纷飞的凡夫」。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不是「福善生死凡夫」。「罪恶」是因,「生死」是果。起恶造罪,所以生死流转,常没在三恶道。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这是指过去世。深信我们的过去世,从过去的旷劫,一直到今生今世,我自己都是「常没常流转」,否则早已解脱,不至於流转出生於此五浊恶世成为罪恶之苦恼凡夫了。
「常没」,多数时间在三恶道,少数时间在人天道。「常流转」就是常在六道当中翻滚,从来没有出离过三界六道轮回。
「常没」,就像在水里一样,沉没下去了,好不容易探出头来,喘一口气,还没喘过来,又沉下去了,如此重复来回,其苦无比。
「无有出离之缘」,这是指我们的未来世。深信我们的未来世,也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尽未来际也不可能有好机缘以出离六道轮回。
善导大师斩钉截铁地说,未来啊,我们未来也没有出离之缘,既没有出离生死的自力,也没有出离生死的外缘,任何可能性都没有!「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们听到之後,心就惊醒了,就觉悟了!
一般学佛的人都很自信,我这一辈子精进修行,即使这一辈子没有断烦恼、解脱轮回,下一辈子会再度生而为人,会再度有机会修行,下一辈子或许会解脱,如还没有解脱,下下一辈子,不然在下下下……辈子,总有某一生某一世会断除烦恼,会解脱生死轮回。但善导大师要我们自觉而且深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我们要这样的、决定性的自觉、深信,切莫误认为自己是一个贤善、锐利的根机,认为这一辈子不能成就,下辈子、未来生生世世不断精进不懈,总会有成就愿望、断烦恼、出轮回、成佛道的一天。善导大师说,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痴心妄想,不要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无知。这个就是机的深信。
这三句话是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说明我们本身的状况,也是所信的内容。「决定深信」是能信的心态。就是说,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对这个事实,如实地认识它,称为「决定深信」。
机深信非常重要!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机。善导大师很慈悲,替我们画一张真实形像,同时拿一面镜子给我们对照,说:「你就是这个样子!你看清楚,就是这个样子!」
讲深信,讲浅信,其实是相对於还没有相信来讲的。比如说我叫释慧净,我并不会说:「我决定深信,我叫作释慧净。」会这样讲吗?不会的!如果别人对我说:「我决定深信你就是释慧净!」这样说就很滑稽,我自身就是释慧净,怎麽还要你来提醒我决定深信?
因为我们愚痴又骄慢,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貌,所以善导大师以这一段机深信的法语说:「你要决定深信,你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一旦落实,就「是」了,就不谈信跟疑,也不讲决定不决定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只是我们懵懂无知而已。
善导大师《观经疏》「机法二种深信」,第二「法深信」说: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法深信」就是救度观,对弥陀(法)的认知。
这法深信之文可以分成五个小节:一、总信;二、信弥陀救度;三、无疑相无虑相;四、乘彼愿力;五、定得往生。
「二者,决定深信」,此是总信,总地法深信。确信阿弥陀佛是一尊大慈大悲救度罪恶凡夫的佛,罪恶凡夫唯有信佛念佛,才能出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能往生弥陀净土,才能快速成就佛道。
「彼阿弥陀佛」,「彼」之一字,与「自身」相对应,「彼」是佛,「自」是凡夫。「彼」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自」是「罪恶凡夫,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彼阿弥陀佛」是要摄受(救度) 「罪恶凡夫」,「罪恶凡夫」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罪恶凡夫」没有「阿弥陀佛」的救度,则「无有出离之缘」;「阿弥陀佛」不能救度「罪恶凡夫」,则「不成正觉」之誓言,就不能成立。「罪恶凡夫」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也需要救度「罪恶凡夫」。「彼」与「自」,「自」与「彼」,两者如共命鸟,互相依靠,「机法一体,佛凡不离」。
「彼」之一字,也显示「指方立相」之意。即是,我们在此东方的娑婆世界,「彼阿弥陀佛」在彼西方的极乐世界。指出西方有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乡,让我们十方众生有目标有方向;立出佛相,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犹如我们的慈父悲母,他在呼唤我们,他要救度我们回家,这让我们十方众生有依靠不旁徨。所以「彼」这一个字,给我们人生有目标有方向不旁徨,给我们生命有依靠不恐惧不忧虑。
「彼」之一字,也说明净土法门是有此有彼、有来有去、有取有舍,跟禅宗或其他圣道门的各宗各派都不一样。圣道门尤其是禅宗,是以自力修行,领悟般若空性,体证真如实相为目标,因此,强调无彼无此,无人无我,无来无去,无取无舍,乃至无善无恶,无业无报,无修无证,无凡无圣,无能无所,无主无客,一切空相,无二无别。然而,净土门是指方立相,就有彼此取舍的分别,就分别出「彼阿弥陀佛」。
「彼」之一字,还有拣择的意思,就是:十方诸佛虽然很多,但不是指药师佛,也不是指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光明王佛,而是特指这尊阿弥陀佛。所谓「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是把我们的目光先从我们自身引开,然後在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法门里面,聚焦到阿弥陀佛一佛身上: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唯一一尊阿弥陀佛,唯此一尊佛,无二亦无三!
「四十八愿」,彼阿弥陀佛的什麽让我们深信呢?为什麽决定深信这尊佛呢?因为唯有这尊佛为我们发了「四十八愿」。没有第二尊佛为我们发如此的四十八愿,或为我们建立如此的极乐净土,及呼唤我们回归极乐家园。所以,我们「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作什麽呢?就是下文所讲的「摄受众生」
「摄受众生」,「摄受」就是保护与救度,「众生」是什麽样的众生呢?就是前面「机深信」所说的「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的凡夫众生。这样的众生,十方诸佛、通途的教法不能救度。但是阿弥陀佛一个也不遗漏,发了四十八愿,把我们全部救度起来。所以说「摄受众生」。
深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有了这个自觉,肯定会去寻找合乎自己根器的法门,总有一天就会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晓得阿弥陀四十八愿,是为了摄受救度任何的众生,尤其是如我这般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才是阿弥陀主要的对象。
「无疑、无虑」,对阿弥陀佛四十八的救度,无疑相,无虑相,没有这两种现象—–没有怀疑,也没有顾虑踌躇。「无疑」「无虑」这两种心态,在前面的「机深信」当中就已经给我们解决了。怎麽这样讲呢?因为我们既然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现在遇到了阿弥陀佛的救度,难道还会怀疑,还会心存顾虑,还会有其他的选择吗?就不会了。没有出离之缘的人,就没有疑虑的余地,也没有选择的资格,我们再怎样怀疑、顾虑,都没有第二条路,都无有出离之缘。所以反而能破釜沉舟,通身放下,舍自归他,彻底靠倒。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样无疑无虑信佛愿力救度,结果怎麽样?「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所信决定,才有能信决定。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决定要救度我们,决定救得了我们,能信的心再怎麽样也决定不了。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不乘彼愿力,决定不能往生。「乘」是乘托依靠之意,如何乘托依靠弥陀愿力?善导大师很恳切地劝导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个理论,下文《往生礼赞》的机法深信之文会解释到。
「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摄受」就是救度、保护的意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愿每一愿都为了救度众生,但是这段「法深信」之文,善导大师所说的是指第十八愿。「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三句,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无疑无虑」就是第十八愿「至心信乐」的意思。「无疑」就是无疑相——无怀疑,「无虑」就是无虑相——无顾虑。若没有怀疑,自然就没有顾虑,这是指第十八愿的「信」。
「乘彼愿力」是指第十八愿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也就是说,愿往生极乐世界要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怎麽靠?念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反之,没有念佛,就没有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往生愿和念佛行,就是「乘彼愿力」的意思。
「定得往生」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能使十方众生往生,阿弥陀佛就没有力量与资格成佛;而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因此念佛人决定可以往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