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四)
四、第二次算
我虽然早就听闻香港有几位铁版神算高手,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推算也更为完整详尽,只是一直未曾遇上机缘。直到民国一○八年(2019)三月十六日,缘分成熟,我终於得以前往香港,请第一位老师——姑且称为甲算师——为我批算。
我一走进去,他一见面便说道:「你是出家人,怎麽也来算命?出家人不是四大皆空了吗?再说,我不敢为出家人算命,怕对我不好。」
听他如此推辞,我便从容地向他说明:「如果算得准确,正好可以验证佛陀所说的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并非虚言,反而更能激励人心,弃恶从善,趋吉避凶。这样一来,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功德无量。即使真有什麽不好,也只是我的果报,不干您的事。实则只会有益,决无损害。」
他听我一番话语诚恳,也觉得言之有理,於是点头答应替我批算。
我当下恭敬地将预备好的润金放在他桌上,以示诚意,随即将八字清楚地写给他。他说:「铁版神数的批命特色,就是算师必须与应算者互相考核『出生的年月日时』和『刻分』是否正确,因不同刻分就有不同命运,这就是铁版神数与其他术数有所分别和细微之处。
批算时,应算者毋须将事实的情况预先告诉算师,当互相考刻之间,应算者亦无须多言,因算师会把每一刻分的六亲情况说出。如第一分第一条不对,就不再算第二条,改由第二分,如第二分不对,在改由第三分,直到应算者的六亲生肖完全正确说出为止,这一刻分就是应算者的真正出生时分的卦气了。
你是申时出生的,也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这一百二十分钟内,每一刻、每一分都攸关命盘的精确度。我先从下午四点四十五分开始试算,如果不对,就逐步往前推。」
於是,他一条一条地推算下去——先由4点45分逆算,第一条不对,改由4点44分,又不对,算了八条都不对。直到推算到四点三十二分时,所对应的条文序号是第15529条,他使用的铁版神数条文共有两万四千条,这条文在第十五册,是「第一次开始准确」的条文。条文内容为:
第一条:「一刀之痛,在所难免,怨不得。」
我当即问他:「这条是指什麽意思?」
他说:「这是在讲你身上开过刀的经历。你有没有动过手术?」
我听了,心中一惊,立刻答道:「有,我十岁那年,因为急性盲肠炎动过手术。」这件事直到今日仍记忆犹新。
当年在医院手术室里,我父亲按住我的头,我母舅则压住我的双脚,医生就在我右下腹的位置进行开刀。虽然年幼,但那份「一刀之痛」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但那时年纪小,心思单纯,既没有怨怼,也未生瞋恨,只感觉身命脆弱,人生是苦,而默默忍受,平静接受命运的安排。
如今看见条文如此分毫不差地记录下这段儿时记忆,不禁令人心头一震,这不只是「准确」,简直是「神准」!
从这一条开始,他便以下午四点三十二分为准,继续考刻。
从第二条至第十三条的条文,不仅条条准确,犹如层层剥茧般,揭露命中早已注定之事,更让人惊叹铁版神数的精细与神妙。
第二条是:「占卜之时,双亲已逝。」
我立刻点头认可。因为此时的我,父母亲都已辞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早已不在人间。
「若问椿萱萎何日,定是父先母後归。」这一句是事後批命时所批出来的,并不是考刻之文,这一句更令人赞叹。「椿」指父亲,「萱」指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要问双亲去世的先後顺序,命中注定是父亲先逝,母亲後归。
事实正是如此:我父亲於民国八十三年(1994)离开娑婆,母亲於民国一○二年(2013)回归极乐。铁口直断,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样具体且敏感的内容,却又完全吻合,这绝不是猜测所能为之。令人肃然起敬。
更令人惊奇的是,甲算师并未询问任何口供,也没有刺探背景,纯凭命数推演,便层层揭示出人生的每一环节,真是奇准无比。
从此以後,他劈哩啪啦如珠串连,条文一条接一条迅速而出,丝毫无有迟疑与停顿,每一条都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条条准确,不是偶合,而是必然。
第三条:「父命牛年生方合。」
第四条:「母命龙年生方合。」
我父亲属牛,母亲属龙,正是如此,毫厘不差。
第五条:「兄弟四人方合。」
我有一兄二弟,合计四人,这一条又准确无比。
接下来更具细节性地推演出兄弟的生肖顺序:
第六条:「兄属鼠,先天定数。」
第七条:「弟属龙,一定之数。」
第八条:「弟属狗,一定之数。」
我有一位哥哥,属鼠,两位弟弟,一位属龙,一位属狗,全数吻合,与在台湾所算的命盘如出一辙。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算命时仅说:「兄弟数人,我为二」,这位算师虽未明言我排行老二,但从条文逻辑来看:一位哥哥、两位弟弟,正好我在中间,不言而喻。
接下来是有关姊妹:
第九条:「姊妹二人。」
我有两位妹妹,在命理上都算是「姊妹」,这一条自然吻合。
第十条:「妹属马,数由前定。」
第十一条:「妹属猴,数由前定。」
这两条更具体道出我两位妹妹的生肖,一位属马,一位属猴,再次一一对应、毫无偏差。命运彷佛早已书写於冥冥之中,令人无法不感到惊叹与肃敬。
进入个人特质的部分:
第十二条:「占卜之时,未有洞房之喜。」
第十三条:「占卜之时,未有儿女。」
接着这两条出来的,跟在台湾所算的一样。这两条所揭示者,正是我毕生的修行之路——我未曾结婚,亦未有儿女。这样的个人特质,与我自选出家弘法的清净人生完全相符。
从父母爻、兄弟姊妹爻一直到婚姻、子女爻,整体命盘都丝丝入扣,准确如一,再次印证这命理学问绝非民间迷信,而是精密至极、暗合天理之道的世间一法。
然而,真正令我起深信与惊奇的,还是接下来所批出的四条奇特之语。这四条内容,已非仅止於人伦关系、生肖配对的精准,而是触及了我生命深层的转折与灵性抉择——正是我此行最想印证、最值得述说之处。
第十四条:「焚香晨诵法,点烛夜谈经。」(条文编号2819)
这条条文一出,令人惊讶不已。其意境分明描述了一种清净修行的生活方式:
「焚香晨诵法」,意指清晨焚香,诵读佛法经典,启动一天的修持;
「点烛夜谈经」,则是夜晚点燃烛光,或静坐阅读,或与人共谈经义。
这正是佛门中的早晚课诵。若从命理角度观之,这样的条文不啻於明言:此人与佛法有深缘,其命格中本具宗教倾向,或终将步入出家之途。
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在我尚未出家之前,每天清晨与夜晚,我都已自行打坐念佛,并阅读经典,如同正式僧团中的早晚课一般。因此这一条,不仅预示修行之道,更真实映照我出家前的生活状态,准确得几近神奇。
这不是後天选择,而是早已深植於命中的本性——我之所以出家修行,不过是顺应命中注定的心灵轨道而已。
第十五条:「欲成来生佛,早晚须诵经。」(条文编号2994)
这一条,更是如晨钟暮鼓般的修行箴言,直指修道核心:
「欲成来生佛」,若欲於未来世解脱生死,出离轮回,乃至成就佛果;
「早晚须诵经」,则必须在今生精进不懈,晨昏诵读经典,持戒修福,修慧修心,点滴积累不可懈怠。
这一句话看似普通,实则蕴含深意。从命理角度来看,这条文透露:我命中虽有宗教倾向与修行之愿,但「成佛」之果报,必须建立在今生不断修习与实践之上,不是侥幸而来,亦非天赐,而是脚踏实地、日夜持诵中慢慢积成的正因正果,所谓「今生努力,来生得果」。
若再以净土宗的眼光解读,这条文所说的「诵经」,不仅仅是读诵文字,更是指向净土法门的核心实修——念佛。因为净土宗的正依经典就是净土三经,净土三经讲方法就是念佛(专称弥陀佛名),目标就是极乐(愿生弥陀净土)。到了极乐,就能成佛。
因此,这句「早晚诵经」,我内心的解读是:「早晚念佛」。换言之,「若想来生成佛,必须时常念佛」。这正是我在尚未披剃前,就已每日勤行之所为。
更深的感受在於:这条文不是普通的命理预测,而是来自冥冥之中的提醒与鼓励——既已种下愿生净土的因,那麽今生当更加精进不懈,善用光阴,真诚念佛,行愿一致,方能於来生成就佛果,不负此生难得之人身与佛缘。
至此,从「焚香晨诵法」到「欲成来生佛」,两条条文如接续法鼓,清晰勾勒出我由在家修行而至出家弘法的生命轨迹,丝丝入扣,宛如一场早已注定的佛道之旅,只待今生一一实践,将宿世因缘转化为今生果报。
这第十四与第十五条,不仅语义深远通透,更与我实际的修行历程严丝合缝,彷佛命盘中早已刻画的修道蓝图,真实展现出「宿世修因,今生得果」的殊胜与庄严。
後面两条最为灵异与神奇,正是〈我的命盘〉所要表达的核心之处。编号3043:
第十六条「27、28,璞玉幸遇良工识,免令终岁隐於山」。
「璞玉」,指未经雕琢的宝玉,比喻尚未被发掘的才华与潜质,暗指命主本人;
「幸遇良工识」,意指有幸遇到识货的匠人——亦即能够赏识、提拔、引导自己生命转向的贵人;
「免令终岁隐於山」,则说明若无此「良工」的识拔,这块宝玉便将终生埋没於山林,无人知晓其价值。
整句条文清楚指出,我於二十七、二十八岁之间,将遇贵人提携,使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从此转向,走上此生重要的生命之旅。
当时我尚未明了条文含意,便请教他:「这是什麽意思?」
他看後立刻说:「你在二十七、二十八岁那年出家,你师父栽培你。」
我再问:「这怎麽说?」
他答:「就是指出家後,师父对你有所提拔。」
我心想:「师父对我栽培提拔,具体是怎麽栽培提拔的呢?」
我实岁二十七、虚岁二十八时至佛光山剃度,出家後不久,就被分派到工程组从事杂务。这是很平庸的工作,感觉这并不是怎麽栽培与提拔。
到了隔年,民国六十七(1978)年春,被指派到台北的「研究部」读书。那时候,佛光山前一次所办的丛林大学结束了,几个学生想要进一步进修。所以,在台北设立「中国佛教研究部」,因为台北的师资比较多,选拔了约二十位出家众去研修,於三月十三日正式开学。男女众各十人左右,他们大多是大学或佛学院毕业者,而我仅有小学学历,出家未久,师父竟然也派我跟他们一起到台北读书,我在想或许是我剃度之前所缴交的〈缁门崇行录心得记〉被师父赏识,才破例派我去读研究部。一年半结束之後,意想不到的,也发给我一张毕业证书。
我当时还在疑惑:「这算是什麽栽培呢?」
直到日後回顾,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是这张「毕业证书」,使我得以赴日留学,进入日本净土宗的大学深造,才有今日致力弘扬善导大师法脉、推动净土宗复兴的整个生命历程。这一切,都源於当年师父破格提拔的那一念慈悲,那一段因缘。
如条文所说:「璞玉幸遇良工识」,师父正是那位慧眼识才的良工;而我,也是在那一年脱去尘俗,踏上修道之途。师父无意中的一念安排,成就了我一生修学与弘法的根本。
所以,他说师父栽培我,我那时候不知所以然,到了後面那一条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真的,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师父让我破格到研究部,无意之中栽培了我,师父对我恩德很大。
这一条准确,就再算下一条。下面这一条编号是4818:
第十七条「38,山桥曲转,革故鼎新路是阻」。
「38」,对应的是我三十八岁的人生节点,是命运的另一个关键转捩点。
「山桥曲转」,象徵人生之路崎岖险峻、峰回路转,暗示将有远行之机遇与转折。
「革故鼎新」,指改革旧有模式,创建新的制度或局面,使其焕然一新,是一种重大改变或变革。
「路是阻」,则是预言这场变革的道路将不会顺利,必有重重障碍与考验等待着。
初见此条,我茫然不解,便再度请问。他看了一眼,立刻回答道:
「38,是指你三十八岁。『山桥曲转』就是说你出国去定居,或出国去深造。『革故鼎新』是指你回国之後,就会改革一个旧的,或者是错误的、不完整的一个思想体系或教派。『路是阻』,只是这条改革之路,会遇到不少阻力。」
这番话使我恍然惊醒,的确,我就是在三十八岁那年,前往日本京都,探求善导大师的净土正法。
彼时,我并未存有改革净土法门的雄心壮志,只是一心思惟,此一法脉在台湾杳无踪迹,在中国大陆更早已失传一千三百多年,唯有日本犹保存善导思想之薪火,经典与注疏浩繁完整,且有专宗专弘之传承。此为我发愿前往日本修学的初心。
民国七十四(1985)年农历二月初一,是佛光山的信徒大会,下午大会结束之後,我为了能够一人寂静地清修,因此向剃度恩师请假离开佛光山。从此隐姓埋名,潜居在一个人烟罕至的荒山野岭之中。
到了民国七十五、六(1986、1987)年之间,偶然阅读到日本净土宗开山祖师法然上人的着作,因此晓得善导大师的法脉才是净土宗纯正的教理,也因此发心要到日本一探究竟,深入了解,就自己学日文。
但是,要怎麽去,去哪里,都没有去想,只是一心一意想到日本。因为我离开佛光山之後,就先行脚台湾大约一个月,参访一些道场及修行人,接着前往泰国一个月,之後转到尼泊尔也是一个月,在泰国到处参访,了解南传上座部,到尼泊尔是挂单在喇嘛庙里,了解密教。
我以为跟前往泰国、尼泊尔一样,拿一个观光护照便可随时随次出国,但事後才晓得不是那麽回事,因为日本的观光签证短暂且严格。
到日本之後,要住哪里?日本寺檀制度下的寺庙也是僧人的家庭。意思是说,我当时只是一心向往而已,至於到哪里,怎样停留,能停留多久,都没有考虑到,其实这些才是关键。
就在民国七十七(1988)年8月初的时候,似乎是仙人指路,更确切地说,是命中已定,也是阿弥陀佛巧妙的安排。无意中,偶然地经过介绍,去拜访一位住在新北市中和区姓李的老先生。意料不到的是,这位老先生居然主动推荐,并亲自带我到日本京都净土派系所办的○○大学就读,这是压根儿从没想到的。
记得那天下午去拜访这位老先生,他年约六十几岁,他晓得我迫切地想要去日本修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法脉,就跟我说:「要到日本修学深造,最好是进入他们的大学就读,才能一年一年地签证,也才能常久地居留,深入这个法门。如果你同意,我可以推荐你到日本京都的○○大学,这所大学是净土派系○○宗所办的。」听了他所讲的这些话,又看他的神情,可以感受到他是一片真心诚意要助我一臂之力。
原来他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他的太太又是日本人,而且又是○○宗末寺的女儿,他太太的弟弟正是这所大学的教授。他就问我:「要不要去?」我说:「好啊,机缘难得!请高抬贵手。」
他接着说:「日本的大学不看初中文凭,只要把高中文凭给我就可以了。」
我一听,就很失落地跟他说:「我没有读高中,也没有读初中,只是小学毕业而已。」他一听,也非常气馁,显出很失望的神情说:「那没办法了,只有小学怎能入大学?」
正感绝望之时,他好像想到什麽,突然问说:「你有没有读过佛学院?」
我说:「有。」「有没有毕业证书?」我也说:「有。」
他有点激动地手往桌上一拍说:「这下可以了,你把毕业证书拿出来,这样就够了!」意味着凭他的关系,就可以把我送进这所大学。
然後他又问:「你还有什麽文凭吗?」
我说:「我曾经在佛学院兼课,滥竽充数。」
「那有没有聘书啊?」我说:「有,佛学院的院长有给我聘书。」
「那你也拿过来,这样够了,够了!你还有什麽?」
我说:「我曾经在旗山念佛会领众三年。」
「那就是住持了?」我说:「住持嘛,谈不上。」
他说:「这就是住持!何处何时毕业的,还有担任佛学院老师,以及念佛会住持,你都通通把它写上。」
然後他就当下打电话到日本给他太太的弟弟说:「这里有某某人要过去就读,请你把表格寄过来填写。」
就这样,凭这位老先生的关系,一切手续很快办妥,就在九月下旬,他亲自带我到日本京都○○大学报到,从此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签证一次一年。
我之所以能够到这所大学就读,并且广参各地善知识及妙好人,尤其事後回台湾复兴善导大师的纯正净土宗法脉,最关键的就是这位李老先生,还有这张毕业证书,若无此证,我今生恐难进入净土正脉之殿堂。
这一条出来的时候,我才晓得,前面所讲的「师父栽培你」,诚然,无意中栽培我。然而,我深怀惭愧,因为我生性愚钝,既不会读书,也志不在此。而在研究部之时,我正专注於念佛与禅思。每天早起,就先静坐念佛三小时,之後才进入教室。身虽在教室,却不在听课,往往不是内心思维禅宗所讲「不思善不思恶」、「思量个不思量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等的含意;不然就是琢磨《小止观》、《六妙门》、《释禅波罗蜜》等一些禅观的理论与方法;或阅览净土法门的书籍。可说在研究部的一年半,是蒙混过来的。所有的同学都应该获得这张毕业证书,唯有我是最不应该有的。然而人人有奖,我也有分。
我虽然有这张证书,但并不重视,因为我认为自己是不配的,名实不符的;同时以我禀性愚拙的根机衡量,似乎将来也用不到。而且寺院自己开班上课,自己印发证书,只是奖励的意义,少有实质的作用,在学术界或公家机关,是根本不被承认的。
论佛光山当年所办的中国佛教研究部,顶多一年半,学生约二十人。课程结束後,那些男众与部分女众陆续离开佛光山。对他们而言,有无这张证书并无增减,因为他们原本皆具大学、专科或高中学历,本就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文凭。唯独我一人,既无学历,又无文凭;若没有这张毕业证书,就没有今日的我——我不可能得以进入日本京都的净土大学,深入研习善导大师的法脉。就得长时潜隐山中自修,而无从肩负起复兴净土宗的使命。深思之下,那一期研究部的开设,彷佛正是为我一人而设。若说「师父栽培我」,真是一语中的。表面上未见特别提拔,实则因缘早已铺陈妥当。
「革故鼎新」——回国之後,我并无意图改革什麽,只是秉持真诚之心,致力於复兴善导法脉而已。然此一「革故」之举,终究突破旧有成见与偏误,为当代净土宗开启了另一扇契理契机之门。
回望当年三十八岁远赴海外,寻求纯正净土正脉的初衷,方才明白,那原来是一件命中注定之事。当时只是一念之诚,但却已走在革故鼎新的路上。这份使命既非偶然,也非出於个人意志的造作,而是命中既有的安排,是我一定会去做的一件事情。
自然也难免遭遇阻力与非议,诚如条文所示:「路是阻」。然而,只要志在弘法利生,必有龙天拥护加持;况且纯正的净土法门正是阿弥陀佛无条件大悲救度的体现,众生无论根机利钝,皆能等蒙摄受,实为「究竟平等」之光明大道。
黑暗之地,最需光明;末法之世,最需弥陀。净土宗,正是学佛者的最後希望、永恒依归。虽当下路阻难行,然未来必当光被十方,令无边众生同生净土、共证菩提。
第十八条「数止於此矣」,这是最後一条。「数止於此矣」,语气果决,意含终局。此言考刻之文至此已然完备,不再延续。命数所显,一切昭然,既无增补之余地,亦无可推演之余波,此正是我八字中正确的刻分。
考刻到这里,他就说:「七日後你再来,届时可为你批命。」所谓「批命」,即是根据现已考定的正确生辰,再推演出一生流年大运——哪一年有何吉凶,直至何年何月命终等等。
我说:「第七日正逢我返台之期,可否提前一日?」他说:「可以。」
於是第六日我再度前往。他已开始为我逐条批命,条分缕析,层层铺展,终成一小册,当场装订为一本《命书》交付於我。
他的批命与台湾所见者大异其趣——更具系统、条理分明。台湾的稍显笼统,觉得准确了就好,不仅考刻笼统,批命也很笼统。当然,各家有各家之法,也不必一概而论;同时或许那只是粗批,若细批当也自有条理。
此次所受之批命,层次分明,有序可循。先论父母爻,次及兄弟爻,然後婚姻、子女、品性、僧道、喜忌、自身、寿元等爻,世间人生诸事,直至命终,条条列举,有如命理之年表,宛然一生之预告,只待我一一印证。
其中,婚姻爻有一条写:「青灯自守,命犯孤辰。」
「青灯自守」,「青灯」古时象徵出家或守寡,也泛指独自一人清修或过着孤寂生活。青灯微明,照见内心的一片静土,也暗示着一种远离红尘染着的孤绝姿态。
至於「命犯孤辰」,在命理学中是一种神煞,常见於八字推演之中,主孤独清冷、婚缘淡薄,或性情孤僻、执拗寡合,难以与人长久共处共事。於俗世而言,这样的命格多被视为不合群、不易亲近者,甚至可能被误解为性情乖僻之人。
但若「青灯自守」与「命犯孤辰」相联,则可另作一种极其殊胜的解释:此人非但不属凡尘俗恋之命,反而极适於出家修行之格。其性情本喜清静,厌离喧嚣,对无谓交际无心,对红尘羁绊无恋。此类人往往自得其乐,隐居寡欲,与人无忤,亦无所求,如闲云野鹤,甘於简朴自足。内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宁静与怡然,并不以孤独为苦,反以寂静为乐,渴望身心回归生命最根本、最原初的清净本然。
此外,「命犯孤辰」亦有一说,出自《风水知识小课堂》(2023年8月23日发布),其文曰:「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有一定的依据。我们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因此一堆人聚在一起畅谈共事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是很孤立的,他们从不与人交往,行事作风有诸多怪异,因此被人们视为怪人,如身犯孤辰寡宿的人。那麽,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此说法正确吗?都有哪些依据?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知道,身犯孤辰寡宿的人大多性格比较怪癖,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待人淡漠,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触。尤其在婚恋情事上,因为运势欠佳,故而难以成功,如此一来,更显孤独。因此,在一般人看来,有孤辰寡宿的人,就不像是凡人。
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此说法主要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智商情况有关,因为身犯孤辰寡宿的人,除了性格孤僻外,其头脑是很聪明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知名的艺术家、美术家、科学家、哲学家等都是出自於此类人。因此,身犯孤辰寡宿的人,很容易被人们视为不平凡之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身带孤辰寡宿的人,其前身是天上的仙人,他们是为了渡劫而来,故而给人一种不爱与人交流、仙气飘飘、情感淡漠的感觉。此类人大多都有异於常人的能力,故而不是凡人。」
若以此文观之,则「六亲缘薄」、「命犯孤辰」之最极致者,莫过於释迦牟尼佛:释尊舍王宫,离亲族,弃妻子,而为天下父母;离人间爱恋,而成大悲救世之尊。是故「孤辰」不一定是命理的缺陷,亦可能是超凡修行的徵兆。
至於此次所批命的谶语与内容,请恕我现在还不宜公开。
当他将《命书》交予我时,亦同时将润金退还,并邀我当晚在堪称全香港最顶级的素食餐厅共进晚餐。此举令我十分意外,更表感谢。他说,他的母亲也是学佛之人,亦已皈依,当晚将与我一同赴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