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祖传

  1. 《阿弥陀经》以十方众生为对象
  2. 必得超绝去之义
  3. 《小经》要文三译对照
  4. 人身难得之喻
  5. 圣净二门判
  6. 《往生论注》要点
  7. 《小经》要文善导释
  8.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9. 皈依即是求救护
  10. 弥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12.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称名念佛」 的经证与祖传
  14. 弥陀「本愿」二字之根据(抄要)

净土宗教理

  1. 寻求法门
  2. 净土宗概念
  3. 净土宗的创立与流变
  4. 机法深信浅说( 五 )
  5. 机法深信浅说( 四 )
  6. 机法深信浅说( 三 )
  7. 机法深信浅说( 二 )
  8.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9. 昙鸾大师之弥陀佛身观
  10. 净土宗义略说
  11. 净宗原理:二愿和合
  12.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13. 南无阿弥陀佛之简释
  14.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15. 净土宗是弥陀之回向
  16. 往生极乐的条件
  17. 弥陀名号
  18. 弥陀净土之相
  19. 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20. 兜率极乐优劣比较
  21.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
  22. 「忆念」之义
  23. 「念」之义
  24. 弥陀净土的特性----超
  25. 阿弥陀佛愿力的根本特性
  26. 《往生论注》「赞叹门」解释
  27. 弥陀愿心的根源——《无量寿经》「赞佛偈」
  28. 四十八愿分类
  29. 念佛四德
  30. 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31. 「见佛」论
  32. 认真去做时
  33. 大慈悲五要点
  34. 净土起信
  35. 弥陀梦中显明摄取之义(唯莲房典故)
  36.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37. 往生要关
  38. 弥陀.本愿.净土
  39. 譬喻
  40. 本愿之念佛

规约 

  1. 敬致净土宗教团出家众
  2. 手机的规范
  3. 善待老人
  4. 净土宗教团僧众共住规约
  5. 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
  6. 杜氏家庙念佛超荐仪轨
  7. 僧诫
  8. 净土宗念佛会共修须知
  9. 念佛超荐仪轨

我的命盘

  1.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五)
  2.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四)
  3.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三)
  4.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二)
  5.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一)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编述
top

编述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五)

  五、第三次算

  人心总是不知足的,永远觉得不够。好的,还想更好;多的,还希望更多。尤其是当与出家因缘、复兴净土宗相关的神奇经历渐次展现时,内心总期待是否还能有更深的启示。

  那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我再度前往香港,便顺道请一位乙算师为我考刻——这已是第三次,心中隐隐期待,是否能出现更神奇、更契理的条文。

  乙算师要我先写下姓名与八字。我写下的是「释心严」——这是我的内号;外号是慧净,平常对外都是用慧净。此番之所以写内号,是因出家多年,内心不免有所顾虑:若被人知晓出家人仍去算命,恐惹非议。谁知乙算师似未熟悉佛门之制,竟称我为「释先生」。

  乙算师年约三十余,看来质朴真诚,虽年轻,却已开班授课,教授风水地理。但铁版神数则为家传技艺,只传子孙,不外授。

  考刻的程序,与前略同,亦先排卦,再起数。乙算师所用条文数量更为庞大,超过两万四千条。

  第一条条文即出现:「西方取经,必有所获。」

  一见此语,我心即震。这不是单纯的吉凶之判,而是直接点出我人生求法历程之核心。条文之语,宛如预先为我下了注脚:向西方求法者,必有所获——如唐朝玄奘大师西行天竺,终得真经归来,翻译宏深,利益千秋。

  我忆及当年赴日本留学,也是怀着一份坚定不移的愿心。那是在台湾时,偶然读到一本描述法然上人生平的漫画,书中提到:「法然十三岁时,已在乡间寺院出家,为求进一步深造,决意前往京都比叡山。其母落泪相劝:『儿啊,你在乡下也能修行弘法,何必远行京都?你年仅十三,独自前往,路途遥远且险恶,为娘放心不下!』法然却答曰:『要成为伟大的和尚,必须走遥远的道路!』」

  这句话深深刻印在我心中。我又想到玄奘大师,为求正法,不惜涉足八百里流沙,上不见一只飞鸟,下不见一根青草,沿途处处可见白骨成堆,可说九死一生,如此险峻,但大师坚定地说:「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与此相比,我飞往日本京都,只需两个半小时,有何困难?身为出家人,我无家累,无牵挂,我若不去,谁能去?所以我就是抱着非去不可的决心。

  把我到日本京都游学,居然形容为跟伟大的玄奘大师西天取经一样而说「西方取经」,岂不是在讲我三十八岁到日本京都修学的心境与事情吗?其「必有所获」,更非虚言——正是於日本,我接续了失传千余年的善导法脉。得以将纯粹净土宗教法带回汉地,重现於世;使弥陀摄取不舍的光明普照寰宇,广度群萌。

  所获者,如同摩尼宝珠,不仅是知识学问,更是能导引众生往生成佛的无价法宝。所以这一条非常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刻,一开始便显出如此核心的条文,似是在标举我一生之主线,以作总提。这让我不禁惊叹:冥冥中自有安排,一切果然如是。

  「占卜之时,未有儿女」,「占卜之时,人未婚喜」,接下来的条文,一条条逐渐显现。虽然与前两次所算的文字稍有不同,因为派别不同,所用条文体系亦异,但意思一样。

  其中最令我震撼莫名的,是这一条——

  「一字记之曰杜」,读到这句时,我几乎怔住,不禁手心冒汗、双眼瞪大。这一字「杜」,赫然就是我俗家的姓氏。须知,我在填写资料时,所交出的姓名乃是出家法号中的内号「释心严」,既未标明俗姓,更未提及任何在家资讯。

  而乙算师却毫无提示地,一语中的,直点出「杜」这一字。那一刻,彷佛时空静止,连呼吸都凝住了。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极深的灵感显现,犹如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揭开了命运的帘幕,令我顿感寒毛直竖、瞠目结舌。

  乙算师所传承的派别,据说有能力算出你今生最有缘的姓氏,甚至可以指出与哪个姓最相契、最吉利、最具扶助力。然而此刻,他所说的并非一个虚构的吉祥姓,而是我血缘所传、祖宗所系、现世所属的真实姓氏——「杜」。

  这种精准,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一种直击本源的穿透力。在未见我俗家身份、未问及半点来历的情况下,竟能「一字记之曰杜」,岂止灵验?简直匪夷所思,令人敬畏。

  紧接着,又出现另一条:

  「自然宿世因果,佛道缘分良深。」

  这一条,明白指出我与佛教之关系非由今生始,而是早已深植於宿世之中。

  「自然」,即非人为安排,亦非偶然巧遇,而是法尔如是,顺着因果法则的自然显现。

  「宿世因果」乃佛教核心义理,讲明人生境遇皆由过去所造之因而来。若今生能遇佛法、亲近三宝,必有前世所修之因。是故,能出家修道,弘法利生,不是福报浅薄之人所能,乃过去世长久累积,方有今日果熟之机。

  「佛道缘分良深」,则更指出我与佛法有极深之根基,不仅今生信受,实由多生之薰习所成。对佛法之亲近、出离之志、念佛之乐,皆不是强迫学习,而是一种内在自然涌现的熟悉感,彷佛早已记得,只是今生再度忆起而已。

  这一条,不仅是一句描述,更像是对我今生践履佛道使命的总结——我今生的出家、念佛、弘扬善导法脉,是宿世带来的,可说前世因、今世果。

  接下来所考的,是六亲的属性。一条条出现,也是字字吻合,令人再度惊叹不已。

  「父牛母龙」,「父大二十五岁,数也不差」,「一兄属鼠」,「弟属龙,一定之数」,「弟属狗,一定之数」,「妹属马,妹属猴」。

  以上几条,分别指出父母与兄弟姐妹的生肖,连父亲年长我二十五岁的差距都明确指出,果然与实情丝毫不差。可见其所据之数理、所凭之理法,非人力可妄测,实有神准之处。

  接着又出现:「兄弟四人我为二」

  这一条更加明确。台湾所算的是说「兄弟数人我为二」,意思是有几个兄弟,自己排行第二;而香港第一次所算的是说「兄弟四人方合」,未明言排行。但这一次,条文中直接标明「兄弟四人我为二」,不仅点出总人数,连排行也一语道破,与我实际在家中排行完全相符,再次令人叹服。

  最後第十二条文,作为总结,极为殊胜:「削发做僧尼,前生善果。」

  这一句,指出今生的出家,是前生宿善的果报。

  「削发做僧尼」,指剃掉头发,出家成为僧尼,男性为僧,女性为尼。这表示完全放下世俗的一切,将自己全心投入佛教的修行。是剪去尘缘、断绝俗网,远离俗世牵缠,对一个人而言,这是最重大的抉择与转捩。

  「前生善果」,显明今生能有出家之缘,决非偶然,乃是前世所修善根福德所感之果报。唯有宿世曾深植菩提种子、累积福慧,今生才有机会脱俗入道,走向成佛之路。

  这一条深刻揭示了命与愿、果与因之间的深层关联——我今生出家,不是外在环境推动,不是偶然心血来潮,而是过去世曾经发愿、修持、种下出离之因,今世因缘成熟,方能披剃修道。

  这也印证了我出家後,内心对於佛道修行的自然亲近与安住,不恋世间名利、不喜繁华热闹,而倾向寂静简朴、专志修行的性情。这种性格不是今生养成,而是过去生久远培养所致。

  考刻至此即止。这次我仅请乙算师「考刻」,尚未请他进一步「批命」,便已得到如此详实而灵准的结果,可见所出条文之玄妙,直指本命本缘,不容轻忽。

 

  六、姓杜,一刀,出家,取经,十八,鼎新,莲花,不灭

    (一)姓杜

  乙算师算出我的俗姓「杜」,实在令人惊奇。华人姓氏繁多,据《百家姓》记载已有五百余种,现今常见姓氏亦有两千多个。「杜」这个姓氏除因诗圣杜甫而稍具知名外,实际上人口不多,也非特别显赫,竟能在铁版神数的推算中被准确指出,令人叹为观止,已非科学所能解释。

  记得三十年前在台北市曾有一位逍遥派的传人林炎成(後改名林晋德),於和平西路一段80号10楼之五开设命馆,专门为人批算铁版神数。他自信满满,声称:「直断命主何姓,当场验证,不准免费。」我们教团有一位核心的志工吴舜华居士,生於民国五十七年(1968),曾於民国八十八年(1999)三十一岁那年,因好奇特地前往批算。

  据吴居士回忆,林先生斩钉截铁地再度陈辞,若无法先断出命主姓氏,便不收分文。他的推算法略有不同,是由来者提供生辰八字,并附上父母、兄弟姊妹的生肖,藉由这些资讯一同推演,若能合刻,方为真正之卦气。当时吴居士依指示详述其八字与家人生肖後,林先生便细细拨算算盘,约莫十分钟後,算出一组号码,请吴居士查阅桌上的神数条文。果然,该条文清楚指出来者姓「吴」,正与他本姓相符!

  吴居士自述当时甚感惊异,直呼不可思议,竟真有世间数术能至於斯等神奇之境。可惜,吴居士当时只关心自己未来的运程,因此注重考刻之後的批命之文,未将该神奇条文抄录下来。至今林先生也已去世多年,无从再询,每谈及此事,吴居士总感遗憾不已。

  三种「神数」(铁版,邵子,蠢子)除了能断出命主姓氏,甚至亦能推算配偶之姓。

  如当代中国预测家陈鼎龙先生之父陈世霖也曾给人以「邵子神数」批命,亦断出其配偶姓「左」,其条码是5216,条文为:

  一对鸳鸯共枕床,夫唱妇随百年强,并翅交颈恩情美,妻是左氏为命长。

  文学大师贾平凹也有类似经验,被批命时条文指其配偶姓韩,其条码是4246,条文为:

  婚姻配合是前缘,鸾凤和鸣两相全,一双鸳鸯双双舞,洞房配妻定姓韩。

  此类条文很多,如5376条文:

  蓝田种玉是前因,配就佳人毛氏身,欲奏瑶琴有良伴,花前月下正相亲。

  9513条文:

  簿上姻缘定得清,五行推算克妻宫,兰房再娶何家女,举案齐眉百福臻。

  又如「蠢子神数」中亦有类似推算,讲求五音与律吕之配合,如3681条文:

  夫妻星度演刻分,刻分数中声音藏,律吕卦气五音合,妻姓羽音夫姓马。

  2581条文:

  夫妻星度演刻分,刻分数中声音藏,律吕卦气五音合,妻姓商氏夫公羊。

  由此可见,「神数」之妙,确有其玄奇处,尚非今日科学所能穷究。

  然而,命文不直言「姓杜」,却说「一字记之曰杜」,我一看便知其妙,一方面指出我本来姓杜;另一方面暗示我於杜姓宗族有某种深厚因缘,这可从数端加以阐明。

  一、佛命超越凡籍:我虽本姓杜,然既披剃出家,更进而归命弥陀,身分证俗名也已改为「释慧净」。一日归命,终身归命,故此身已属佛命,非凡夫之命,六道除籍,三界无名,阎罗王无籍可查。自此浮世吉凶,命盘再难推算。铁版虽铁,能推算凡夫之命,於出家佛子则不复应验。

  二、翼助宗亲因缘:然命文中仍言「一字记之曰杜」,说明我虽出家为僧,也改为法名,然犹记得亲恩祖德,不忘木本水源。诚然,我十几岁进入私塾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背诵《孝经》,常读《四书》,深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亲亲仁民,仁民爱物」(《孟子》)的孝道精神;正如《孝经》引《诗经》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尤其《梵网经》强调:「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可知佛法特别推崇孝道,视之如戒,不可毁犯。故凡宗亲盛事,我必随力助之。可说血脉不断,祖德永怀,孝恩常思。命文此句,亦显命理玄妙之处,令人叹服。

  三、寻祖庙续宗情:杜氏来台始祖高銮公,自明崇祯年间(1628—1644)从泉州同安马銮乡渡海来台,奠基於台南市南区湾里,是我十余代前之远祖。

  湾里设有「杜姓宗祠」,存有族谱,族谱所载,原乡犹存「杜氏家庙」,历四百余年,宏丽壮观,清代石刻尚在,古意盎然。(今为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闽南传统祠堂建筑之佳例,蕴含深厚文化价值。)
  然由於历史阻隔,两岸宗亲久不相知。我得闻此讯,遂兴起寻访之念。

  初行未果:民国九十五年(2006)十月一日,我首赴厦门,由莲友开车前往寻找马銮乡之杜氏家庙。然因地名已更为「厦门市集美区马銮社区」,未能寻获。

  再访得遇:民国九十七年(2008)十一月十七日再度前往,终於觅得,方与宗亲相会。素昧平生,却因同宗而亲切如故。那一刻,我深觉血脉纵横,穿越世纪而仍温热。

  我遂劝导当地宗亲信佛念佛,并捐献「南无阿弥陀佛」匾额,悬於家庙正门内上方,以祈弥陀光明摄受杜氏先人。又倡导两岸宗亲互通往来,共思祖德。

  果然,民国九十九年(2010)十月二十七日,马銮宗亲数十人首度组团,由理事长带队,前来台南杜姓宗祠谒祖。翌年(2011)八月二十九日,台南宗亲亦往马銮家庙祭祖。自此两岸宗亲往来不辍,并联系至南洋诸地杜氏宗亲,交谊日隆。

  我每至厦门,亦率僧信二众前往家庙,念佛超荐,为历代祖先回向。

  四、牵引海口宗祠:民国一百零四年(2015)五月八日,我至海南省海口市,闻当地有「杜家村」(即道盖村),亦有宗祠名「神王庙」,奉祀杜氏先人,历六百余载。遂与当地宗亲缔结法缘,并邀请宗亲与台南杜姓宗祠互访。

  其後於一百零七年(2018)一月二十六日,海口宗亲由村书记杜经典、村长杜成新等七人至台北教团参访,继而谒祖於台南杜姓宗祠。

  三月二十九日,我复率僧众二十余人赴海口宗祠,并举行念佛超荐法会,与当地同族,同声念佛,法喜洋溢。

  五、协寻林姓宗祠:湾里林姓族人见两岸杜氏往来热络,心生欣羡。其宗祠开基祖林孝德公同样来自泉州同安,当地亦有林姓宗祠,然原乡久已迁徙,失其所在,从未来往。宗祠理事长林清泉遂请我协寻。我乃托杜明聪副主任协助,数日奔走,果觅其地,终使两岸林氏宗亲,彼此相认,眼泪盈眶,香火重续,往来祭祖,交流不断。血脉、香火、信仰,在时空中交织,令人深感世事之奇。

  六、宗亲贤达来访:我屡至厦门,必访杜明聪副主任。其於民国一百零一年(2012)五月间,率市府官员来台,与台中市议会交流。特於十二日偕台湾办事处处长至教团晤见,并赠一座长宽各12.5公分、高21公分的「和谐宝鼎」作为纪念。
  又,我两度赴海口时,亦与市府副秘书长杜欣能会晤,情谊深笃。民国一百零八年(2019)一月,杜副秘率团访台,十八日亦特来教团参访座谈。

  此皆以宗亲情谊为基,复增进两岸和谐之意。

  七、语意贴切奇妙:凡此种种,皆以「一字记之曰杜」统摄。其用语之精妙,既贴切且深远,足见命理之奇,亦显命运与佛缘交会之旨趣。

 

  (二)一刀

  世人常以祸福为偶然,若从命理与佛法来看,便知一切皆有因果。所谓因果,不仅是报应之理,亦是转机之道。若能於果报之中省悟,则苦难即为道缘,厄运反成善根。回顾我一路走来的身命历程,无论贫寒、病苦,乃至出家、修行,皆非偶发,而是命定、业感、愿力交织而成的一幅图卷。

  在香港甲算师的命理考刻中,第一条条文赫然写道:「一刀之痛,在所难免。」初读此句,心中震动莫名。当下儿时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十岁那年,因腹疾入院开刀,情况危急,整整住院一个月方脱险,几乎命丧病榻。至今腹部犹留一道清晰刀痕,彷佛为我铭刻那场生死交关的苦难。那一场病与那一刀之痛,不仅是童年最深的烙印,更是一生命运的转折点。若非亲历,难以领会此语之分量。

  「一刀之痛」,非泛泛而谈;「在所难免」,更是字字殷重。此言既是预示病苦,亦揭示其非偶然,而为命中注定之果,非人力所能避。然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当年虽然年幼,却在死亡阴影笼罩之际,内心深处第一次浮现对生命的追问与对出离的渴望。

  回忆那段卧病时日,年虽尚小,却已初识生死。每日在病床上与痛苦为伍,与恐惧相伴,幼小心灵首次直面「命在旦夕」的无常。彼时虽未识佛名,不知法义,心中却已悄然埋下一颗出离的种子,也为我日後的修行之路,埋下最初的伏笔。发心出家、专修念佛法门、复兴正统净土宗教理、追溯本愿他力之根,皆肇始於此「一刀之痛」。

  命理之语,早已指出一切。十年前,在台湾另一位算命师所批命文中,亦写道:「幼年行事实难为,逆水行舟又遇风。」算师当时解释:「你童年命格坎坷,不好抚养。」诚如所言,我自幼家境清寒,体弱多病,童年如逆水之舟,载浮载沉,而那场「一刀之痛」,正是病苦之极致。

  今世之命,原已前定,丝毫不爽,使人不禁心生敬畏。人生种种顺逆苦乐,表面看似偶然,实则无一不在因果轨道之中。昔日我或以为苦难仅是命途多舛,直至遇到佛法,方知一切果报皆有前因,而一切业果亦可藉佛愿转为出离资粮。

  命运虽然确立,然佛法告诉我:因果非死板报应,而是转化之机。人在苦中,若能省察内因、遇善缘导引,则苦不为苦,反成菩提阶梯。昔日那「一刀」,若无佛法照见,或仅是一段生命的不幸;然於我而言,却是信佛、念佛、走向净土的起点。

  《无量寿经》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的悲愿,是为十方罪苦凡夫而立。我虽愚痴劣根,宿业深重,然正因如此,才得与此最容易、最殊胜、最直捷之法门契合。

  净土宗之所以为究竟方便之道,不在苦修高证,惟在「专称佛名」。诚如善导大师所说:「专称佛名,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一切自力难行道,在净土门中,皆可放下;一切罪障凡夫,在弥陀愿中,皆得救度。

  一刀之痛,是苦也是缘;一场病难,是劫亦是路。若非童年之苦,我或仍沉溺於世途,逐名逐利,不识无常,不思出离,随业流转,安於虚妄之乐。正因遭逢病苦,方知生死可畏,始起厌离之心,发出世之志,皈依佛法,出家修行,专弘净土。回首彼时卧病之际,虽历重创,却正是那「一刀之痛」,令我初识生死,奠定未来念佛求生的信心,成为命运的转捩点。

  应知,若无病苦,何来出离之心?若无厄运,又何生信佛之念?凡所遭遇之逆境,皆为弥陀摄受之法缘。命中虽有「一刀之痛」,然佛愿有「万德洪名」,苦难之身反得解脱之道。今我虽仍是惑业未尽之凡夫,然信愿已立,念佛不退。於苦中得闻佛名,於劫中生起正信。若问我此生有何所得,非世智辩聪,非人间功业,而是「信佛救度、念佛名号、生佛净土」,此乃我命中最真实之福慧。

  命理告诉我,人生多舛;佛法教导我,舛中有路。命为过去之因,行为当下之力。若能念佛,愿生西方,则命再苦,亦能转为净业之资粮。

  此「一刀之痛」,正是佛愿所摄,苦中藏机,引我归向净土之门。莫怨命运,莫畏业果;一句佛号,万劫可超;一念回心,百难自化。一刀之痛,证明佛愿之真;一生命运,映照法门之善。此生虽苦,愿生极乐;此业虽重,念佛可转。若我得度,十方众生皆可得度。

  细思此「一刀之痛」,具足三层内涵:

  一、童年病苦之经历(事件层);
  二、命理预示之印证(命运层);
  三、信佛念佛之转机(佛法层)。(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