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部分

  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弥陀经》要旨(二)
  4. 《阿弥陀经》要旨(一)
  5. 《阿弥陀经》之目标与方法
  6. 《阿弥陀经》大意
  7. 《观经》大意、宗体、隐显、废立
  8. 《观经》要旨
  9. 《观经》正意
  10. 《观经》眼目
  11. 《观经》构造
  12. 《无量寿经》摘要(二)
  13. 《无量寿经》摘要(一)

祖论部分

  1. 难易二道
  2. 五念门
  3. 《小经》要文善导释
  4. 「极乐无为」之偈解释
  5. 善导信愿行之侧重
  6. 善导大师「赞佛偈」补充讲义
  7. 善导大师「赞佛偈」
  8. 善导大师解释念佛之殊胜利益(略钞)
  9. 缘佛愿力速成佛
  10. 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纲
  12. 《易行品》「本愿释」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愿

  1. 第十八愿善导释
  2. 《大经》第十七、十八愿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愿之白话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图表
  4. 第十八愿善导释之「补充讲义」
  5. 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
  6. 第十八愿之义(三)
  7. 第十八愿之义(二)
  8. 第十八愿之义(一)

经证.祖语

  1. 门余大道
  2. 现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证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处
  5. 「弥陀名体相即不离不二」之经文与祖语
  6. 念佛超度三涂众生
  7. 厌秽欣净,切愿往生
  8. 光明摄护 念佛众生
  9. 弥陀本愿是凡夫为本、现生不退
  10. 念佛诸行比较
  11. 助念开示之经证
  12. 专念弥陀之根据(经文、祖语)
  13. 「但念弥陀,必生极乐」之经证祖传
  14. 念佛能灭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无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圣护念赞叹之文
  17. 极乐依正庄严之文
  18. 弥陀是本师本佛之经证

净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弥陀以名号度生(讲义)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净土五观 (净土三观二信)
  6. 阿弥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种深信
  8. 往生与预知时至
  9. 五逆往生 为显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诸善
  11.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摘要
  12. 弥陀悲愿 天性自然
  13. 念佛与佛 机法一体
  14. 念佛生极乐 脱出三界狱
  15. 一虚一实
  16. 六字释
  17. 一代圣教六字全收
  18.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19. 净宗指要
  20. 弥陀与众生的关系
  21. 净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对比劝善,彰往生益
  24. 弥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愿?
  25.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一)
  28. 名号度生
  29. 凡夫入报问答
  30. 弥陀救度众生(二)
  31. 增上缘(二)
  32. 弥陀救度众生(一)
  33. 增上缘(一)
  34. 三重选择 净宗口诀
  35. 第二十二愿略解
  36. 正行与杂行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弥陀以名号度生(讲义)

一、名号度生

  道绰大师《安乐集》(净土宗圣教集362页)说:

诸佛出世,有四种法度众生。何等为四?
一者口说十二部经,即是法施度众生;
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
三者有无量德用、神通道力、种种变化,即是神通力度众生;
四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名号,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

 

佛以四法度众生。
第一种,相好度众生,是以身业度众生。
第二种,说法度众生,是以语业度众生。
第三种,神通度众生,是以意业度众生。
第四种,名号度众生,是以愿力功德度众生。

 

二、弥陀以名号度生的经文

01.17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02.18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03.20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04.34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05.35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後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06.36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37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41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於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09.42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43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後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44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45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47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14.48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15.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16.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17.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18.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由上列所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之中,有固定的定型句「闻我名字,……」,总共出现十一愿之多,而「闻我名号」或「闻其名号」及与「称念佛名」的相关愿文与经文也有七句之多,共十八句。

  此外,《庄严经》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观经》「流通分•付嘱文」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小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法事赞》解释说: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

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般舟三昧经》说: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来生。
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大集经》说(取意):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以上所举「弥陀以名号度生」的经文,其内涵显示:阿弥陀佛以其名号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任何众生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今生能获得种种利益,将来能往生弥陀净土,因为弥陀名号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正如《称赞净土经》所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三、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於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四、三经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此《经》(观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五、弥陀无量寿光的体性力用

  第十二愿说: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三愿说: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光明如果有限量,最低限度达不到照彻无量百千亿亿佛国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寿命如果有限量,最低限度达不到超过无量百千亿亿劫,而有穷尽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具有无量之德,而此处却只誓了光明与寿命无量,为什麽?这可从阿弥陀佛二利圆满一事去理解:

  一、就「自利圆满」而言:大乘佛教以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为报身佛之特色。在许多经文中,有关佛之报身果体,常以光寿之德做说明。

  「无量光」是智慧相,代表「报身」和「化身」,属於「力用」,指证得无限之正智,觉悟究竟之真理,在空间上是超越空间,无所不在。

  「无量寿」是涅盘德,代表「法身」,属於「体性」,指证得常住不变之佛身,永远离於生老病死,在时间上是超越时间永恒存在。

  所以,在自利之德中,再无有胜於此二德者。

  二、就「利他圆满」而言:光明无量之愿,横的在於空间上普遍救度十方众生;寿命无量之愿,竖的在於时间上久远救度三世众生。所以在利他之德中,也无有胜於此二德者。

  如上所述,正是因为光寿二种无量,不论是在自利的层面还是在利他的层面上,都超胜於其他功德,所以才以这二种无量来指代其他功德。可见,光寿二种无量不仅是阿弥陀佛自证之妙果,同时也是其救度十方众生的大根大本,故法然上人说:「光明寿命之誓愿,为大悲之本」

  蕅益大师说: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印光大师说: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

  法然上人说: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阿弥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六、名即法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弥陀名号就是弥陀本体: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昙鸾大师解释为「名即法」,由其所解释的内容,可看出此名即法的涵义有二:

  (一)名即法之故,弥陀依自己之名号实现自己。

  昙鸾大师解释弥陀名号就是弥陀自己,是「实相法」,圆具真实功德。

  弥陀自己修行成果,并将其果德成为弥陀名号,依自己之名号实现自己。

  弥陀佛名既是弥陀自己,也可说弥陀之名与弥陀之体是「名即体」「名体不离」「名体一如」「名体不二」。亦即名即佛,佛即名,名外无佛,佛外无名。

  故弥陀名号乃是「实相法」,实相法即是佛之真实功德。而此「真实」,昙鸾大师解释为「不颠倒」与「不虚伪」。不颠倒指真如法性,亦即法性法身之实相身;不虚伪指妙相功用,亦即方便法身之为物身。因此,弥陀名号是「实相身」,是「为物身」,从真理界(佛界)垂示现象界(众生界)。因此,弥陀名号具足弥陀本身所有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之功德。

  (二)名即法之故,弥陀名号能使众生破闇满愿。

  昙鸾大师於《论注》说:「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即是弥陀名号是自体清净,同时也圆具因地万行与果地万德,故弥陀名号就是本愿成就的果号,并具足常行摄取不舍的大悲。

  以上二种涵义,可以归纳为二点:

  一、弥陀自己修行成果—–故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本愿成就的果号。

  二、弥陀将自己之果德回施给众生—–阿弥陀佛依其名号回施自己的全德给众生。

  一言以蔽之:

  弥陀名号就是弥陀自己,

  弥陀名号就是本愿成就的果号,

  弥陀名号就是摄取众生不舍的大悲。

 

七、善导大师四段法语、四首偈

  《阿弥陀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一)四段法语

  一、《往生礼赞》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二、《观经疏》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三、《观念法门》说:「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四、《往生礼赞》说:「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二)四首偈

  一、《法事赞》说: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二、《往生礼赞》说: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三、《般舟赞》说: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四、又说:

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
欲比十方诸佛国,极乐安身实是精。

 

八、阿弥陀佛之「名」与「体」的关系

  (一)名号

  显体为名,名彰於外而号令於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是一。

  此名号之目,虽通於诸佛诸菩萨;然通常是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

  (二)名体

  呼召实体的是名,名是能诠释的,能够诠释显明他的本体;体,是所诠释的,就是事物的本体,被名所诠释的实物为体。

  由於「名」是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的本体,所以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於体,体不即於名,是名体各别,叫做「名体互为客」。

  然而诸佛菩萨的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了表显诸佛菩萨的真如体性之外,更蕴含着诸佛菩萨广大的愿力与功德,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於体,体即於名,叫做「名体不离」,又叫做「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的关系。亦即弥陀名号本身,非离弥陀实体而孤然别存,如水与冰,两者相即不离不二。可谓「名即体,体即名」;「名外无体,体外无名」;「名号是有声佛体,佛体是无声名号」。何以故?因为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没有差别,弥陀佛名等同弥陀佛体,本身具备弥陀所有之全德全力,故名「名体相即」「名体不离」「名体不二」。以名体不离故,阿弥陀佛之名号,即等同阿弥陀佛之法体。

  (三)名义

  指名称与义理。如说「诸行无常」,则诸行是「名」,无常是「义」。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叫做名;而诸法本体的真实义,叫做义;由於名能够诠释显现法体的真实义,所以叫做「名义」。然而名是假立施设的,虽然能够诠释义理,却非诸法的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的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这是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的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的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不离、名义相即、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是名义不相即。

  (四)名义不离、名义相即、名义不二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即已蒙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已是平生业成,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五)名体不二

  名体不二,主要在於说明南无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间,存在着相即不二的关系。

  《往生论注》卷下说「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说明由於弥陀名号就是法之故,所以众生如果信受此名号而称念之,则能破灭一切无明,满足一切志愿。《安乐集》卷上第二大门之「第三广施问答」所说之内容也与这相同。

  又法位法师於《无量寿经义疏》也说:「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都是在说明名与法相即不二的道理。

  在阿弥陀佛的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两者之间存在不离不二的关系。因为弥陀名号并非离开弥陀的实体而独立存在,故谓之「名体不离」;又因为阿弥陀佛的实体与阿弥陀佛的名号,恰如冰与水之不二,故谓之「名体不二」。因为弥陀佛体所有之功德能力与弥陀名号所具之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有差别,故谓之不二。

  我们人类的名字都是为了称呼实体而假立的符号,其名本身并不具有能力和作用,因此无法名体相即不二。可是阿弥陀佛之佛体与名号是相即不二的,其名号也具足其佛体所具之全部功德与能力,因此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才能够给予众生大利益。

  总而言之,因为佛证悟了万象无碍圆通之理,所以其名与体才可以不二。

  不过虽然佛名体不二,但佛体是观念的对象,而名号是信仰的对象,两者的区别不能够混淆。详细来说,佛体是观念之对象,而非信仰之对象,也就是说佛体不是通过信仰、而是需要通过凝神观想才能够接触得到。同时,观念佛体之人则可以通过观念佛体得到佛体所具之功德,但佛体的功德却无法通过信仰得到。

  正因如此,圣者才可以通过凝神观想直接与佛体相接触而获得广大之功德,但凡夫就无能为力了。阿弥陀佛为了让不堪修观的乱想凡夫只要信仰、称念佛的名号便可以获得佛的广大功德,故而成就圆具佛体全部功德、能力之名号。

  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佛体是无声之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两者不二。但不二并不等於唯一,所以在涉及到对所归之体的讨论时最好不要妄下定论。以净土宗来说,是以第十八愿及第十八愿成就文为依据,确定所归之法为名号的。

  (六)弥陀名号是弥陀全德全力的表象。

  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与我等人类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别之异。

  呼召本体的就是名,名称所诠释的实物就是体。世间一切之事物,所有人类之名称,只是为了各自区别,或为了称呼对方而给予的符号,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其名不即於体,体不即於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

  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於体,体即於名,这叫做名体不离。

  弥陀佛名不只是与他佛区别,或为了称呼某一佛而已,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立名的。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涵盖阿弥陀佛因位所发大愿、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种种功德。简而言之,是阿弥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综合阿弥陀佛因位之大愿大行与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绝大价值体。故法然上人《选择集》说: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七)弥陀名号是弥陀救度众生的方法。

  弥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号,换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结晶体的名号,其目的乃是为了容易救度罪恶生死凡夫,以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作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医生用药救疗病者。元照大师说:「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弥陀名号如上所述,具备绝大功德,有使众生转迷开悟之作用故。弥陀以名号作为救度众生的方法,故其名号平等施予一切众生,恰如医生以药物作为疗治病者的方法,将药物给予病者饮用。亦即弥陀白白的、无条件的将名号之功德大宝施予一切众生饮用。此亦称为「名号之回向」。

  (八)弥陀本体与名号的作用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离不二的关系。佛体与名号的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的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并非离开佛的实体而孤然别存单独存在,是一体不离的,所以名为「名体不离」,也说「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的实体与佛的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什麽理由呢?因为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说不二。

  四、名号破满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说:「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由於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之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的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专称弥陀佛名,可消除罪障、灾难,往生弥陀净土。

  五、名号不思议

  弥陀之名号,是圣凡善恶,乃至阿鼻众生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

 

九、祖师大德法语略举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亲菩萨《往生论》言:

  •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

  •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 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
  • 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道绰大师《安乐集》言:

  •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观经疏》言:

  •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言:

  •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
    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
    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

  •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善导大师《法事赞》言:

  •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善导大师《般舟赞》言:

  •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法然上人〈大原谈义〉言:

  •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

  法然上人〈逆修说法〉言:

  •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摄在此名号中,是故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无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决》曰:
    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法然上人〈天台宗人之问答〉:

  • 弥陀因位时,代一切众生,於兆载永劫之间,修六度万行、诸波罗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纳於六字名号故,万行万善、诸波罗蜜、三世十方之诸佛功德,六字名号无有遗漏,是故名之为「极善最上之法」。

  法然上人〈念佛略记〉言:

  • 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内证外用、依报正报、恒沙尘数无边法门、十方三世诸佛功德,皆悉摄於六字之中,是故称名功德无尽。
    最後临终,一心称念,生死之罪速即消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圆满上求下化之大愿。

  法然上人〈三部经大意〉言:

  • 夫三字之名号虽少,如来所有内证外用之功德,万德恒沙甚深之法门,皆悉摄在其中,谁可测量之乎?

  法然上人於《选择集》第三章言:

  • 念佛易故,通於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

  源信上人《往生要集》第八念佛证据门言:

  • 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永观上人《往生十因》言:

  • 弥陀名号之中,即彼如来从初发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万行万德,皆悉具足,无有缺减。非唯弥陀一佛功德,亦摄十方诸佛功德。
    今此佛号文字虽少,具足众德。如如意珠,形体虽少,雨无量财。

  珍海上人《菩提心集》言:

  • 应念阿弥陀佛名,此名摄无量无边功德。
    称念此名,无量功德,来集我身,无始至今,烦恼恶业,皆悉消除。

  亲鸾上人《教行信证》言:

  • 此行即是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如一实,功德宝海,故名大行。

  法位大师《大经义疏》言:

  •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元照律师《弥陀经义》言:

  •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於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於果号。
  •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
    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言:

  •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 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於福,福已备故。
  • 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言:

  •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须方便自横超。

  印光大师《文钞》言:

  •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
    如帝网珠,千珠摄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
    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
    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如片雪近於洪炉,即便了不可得。
  • 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往生一事,如操左券。
    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
    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
  •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得熟,成佛有余,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 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
  •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做佛事以念佛为第一,余皆场面好看而已。
  • 只园始经营,天界宫殿已现;
    佛念才发起,净土莲花即生。
  • 莫讶一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古崑法师言:

  •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果得持名无异念,声声露出紫金容。

  古德言:

  •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十、阿弥陀佛为何要以名号度生?

  有二:易与胜。

  易:因为名号人人可称念,无有限制禁忌。

  如源信上人《往生要集》所说:「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胜:名以召德。弥陀佛号是阿弥陀佛万德之总集。

  如法然上人《选择集》说:「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阿弥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故弥陀名号功德甚深殊胜,超出十方三世诸佛名号功德。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