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2.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3.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4.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5.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6.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7.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8.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9.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0.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1.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2. 悲欣交集見彌陀
  13.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14.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15.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16.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17.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18.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19.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0.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1.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2.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23.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24.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25.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26.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27.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28.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29.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0.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1.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2.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33.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34. 引路菩薩圖
  35.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36.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37.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38. 大勢至菩薩像
  39.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0.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1.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2.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43. 回顧的阿彌陀佛
  44.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45.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一、淨土易行,乘船譬喻

       淨土法門是佛出世本懷,凡聖善惡,平等往生,皆悉成佛。如此力用,賢聖不測,因此難說,卻是佛所必說。即使眾生有種種疑惑,佛也要暢懷宣說,為眾生開成佛之門。

       為消除眾生疑惑,信受彌陀救度,佛隨順凡情,用種種方便,令眾生破疑生信,念佛往生。

       在種種方便中,譬喻說明是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譬喻將深奧的佛法生動形象化,令眾生也易理解。

       佛經中譬喻眾多,其他法門中,比較有名的有《金剛經》六喻、《法華經》七喻、《般若經》十喻、《維摩經》十喻、盲龜浮木喻、無常之虎喻等;甚至有經典直接以譬喻命名,如《雜譬喻經》、《百喻經》等。

       在淨土法門內,譬喻亦有很多,《無量壽經》列舉往生人自利利他之勝德,有二十三喻;廣而論之,《觀經》中十六觀皆是佛「廣說眾譬」。

       祖師傳承淨土法門,為將彌陀他力救度和盤托出,亦有種種形象譬喻,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龍樹菩薩《易行品》中「步行」、「乘船」之喻。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中,將佛一代時教分為難行道與易行道,言: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龍樹菩薩將淨土易行道喻為乘船,乘佛願力,能出離生死苦海,速得成就,正如龍樹菩薩所言:

       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

       道綽大師《安樂集》釋佛「不思議智」時,舉出七個譬喻,其中亦有乘船之喻,言:

       譬如躄者,寄載他船,因風帆勢,一日至於千里。豈可得言「躄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也?

       難行道,如險路徒步而行;易行道,如海路乘船而往。

       足跛目盲之人,不能行於陸路,唯可乘船,得至彼岸。

 

般若龍船圖 朝鮮時代佛畫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我們是凡夫,沒有智慧眼,修行路上正如跛足,難行聖道險路,一切絕望,唯可乘彌陀本願之船,渡生死海,至極樂彼岸。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乘著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徹底靠倒彌陀,正像在生死海中,向著極樂的彼岸,緩緩前行,安心自在,快樂安穩。

 

二、龍船佛畫,本願彰顯

       隨著淨土法門的傳承與弘揚,尤其善導大師集淨土之大成以來,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得以徹底彰顯。

       龍樹菩薩乘船的譬喻,也被念佛人描繪得愈發生動形象,甚至有人將此譬喻繪畫成圖,念佛人乘坐名號大願船,阿彌陀佛與諸佛菩薩護航,浩浩蕩蕩過渡生死海的景象,躍然紙上。有緣見者,彷彿身臨其境,安坐願船,與佛同行,一路向西。

       讓我們靜靜欣賞一幅極樂航舟圖,走進彌陀願船的恢弘場景。

       這一幅「般若龍船圖」,是十九世紀朝鮮時代佛畫,絹本,高143公分,寬59.8公分,收藏於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畫面中,大海茫茫,一艘龍船風帆順水,向著極樂世界疾行。或許是朝鮮人對龍船素有鍾愛、嚮往,將這一艘通往極樂世界的航船,畫成龍船,給人無比的安心,而通身信靠。畢竟大海驚濤駭浪,普通之船行於海中,險象環生,令人擔心憂畏。但是龍本生活在海中,現在以龍王的形象成舟,便是載承龍王的威德,所向無敵;龍船再掛上一帆,正如龍歸大海,任運遨遊。所以船上的人儘可以安心,輕鬆自如,看取浩瀚的景色,怎會有半絲危險?何況,龍又是佛教的護法之一,念佛人登護法船,更給人安穩牢固之感。

       其實,給人最安心的不是龍船,而是船中護航之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三聖,鎮守龍船中央。阿彌陀佛面容慈祥,右手垂伸,似乎在安撫身前掌控繩索的童子;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佇立兩側,合掌注視前方;還有一尊引路菩薩手持長幡,立在於船頭龍首處,微微回視,看向中央的阿彌陀佛,似乎隨時在向阿彌陀佛報告前方的航行狀況。船尾還有地藏菩薩穩穩地坐著,牢牢控制後帆。

       正因如此,有龍王為舟,阿彌陀佛親自慈悲護航,菩薩控帆隨行,縱然大浪翻騰,龍船依然平穩,速疾如飛。

       在這艘大船上,蒙佛接引而前往極樂淨土的是四眾弟子,有比丘、比丘尼、居士、補寺女及童男童女等,正安心坐在下排的船艙中,個個容貌平靜,看著窗外怒濤,絲毫不顯擔心害怕,安如泰山。

       再看畫面的上幅,無量光明從阿彌陀佛頂上舒放,呈絢爛的七色,婉轉交旋,忽然化成絳紅色的傘蓋,豔麗鮮明,高高飄舉,把彌天陰雲大力撐開,傘外妖氛欲下;傘下所覆,卻是清明祥和,光明徹照。

       我們想想這樣的場景:其時大海遼闊,天色漆黑,風雲變幻,水則巨浪滔天,天則陰霾下覆,何其凶險、何其危殆!要不是阿彌陀佛往來護航,駕船接送,卑微如我們,將如何度過這可怕的險阻,前往清淨的彼岸呢?

       然而,有了阿彌陀佛的這艘龍船,險象沒有了,反而一派喜氣:大海收歛了駭人的暴怒,轉為歡呼奔騰,加入諸佛菩薩的歡送隊伍,為前往極樂的往生者慶喜、祝賀。所以船中寧靜美好,眾生如乘坐觀光航船,與諸佛一同在海上泛舟遊玩,看日出日落,賞海天風光。

       這艘龍船是極樂航船的標識,隨時都在呼喚著眾生乘船歸去,也成為大海中迷失方向者求救的信號,只要看到船帆,就知道是阿彌陀佛的航船,可以隨時隨地登船,離開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

       此畫具有濃郁的朝鮮特色,整幅畫面氣勢恢弘,色彩明豔,極具想像力,畫風用色,高貴虔敬,將龍樹菩薩易行道「乘船則樂」的譬喻,描繪得淋漓盡致,彷彿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就在畫中等待我們登上,乘佛願力,過度生死苦海。

 

三、一句名號,則為大舟

       曠劫以來,眾生在生死苦海中,常沒常流轉,諸佛大悲,願做船長,引導眾生過度生死,因此佛有德號曰「大船師」,正如《涅槃經》言:「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為汝作大船師。

       諸佛皆不忍眾生輪迴受苦,不斷呼喚眾生乘船而去,《心地觀經》曰:「應念我何時,乘悲願船去?」 

 

般若龍船圖 局部

       只是在苦海沉淪的我們,常常看到諸佛的大船從眼前駛過,我們卻無力游向諸佛的航船;就算勉強游到船旁,那高高的登船梯子,我們也難以登上,只能看著諸佛的大船,漸漸遠去,還有船上聖者對我們呼喊:「游上來!游上來!」的聲音,也消失在海浪聲中……。

       阿彌陀佛的願船,也入生死海中,救度眾生。《淨土論》中言: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乘大願船,浮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喚眾生,令上大願船,送著西方。若眾生有上大願船者,並皆得去,此是易往也。

       阿彌陀佛的願船,無論我們是何人,是否會游泳,只要輕輕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無須我們努力游過去,也無須費力登上梯子,就輕鬆乘在大願船上。

       即使我們不知登船,阿彌陀佛也將躬身入海,把我們救上願船中,帶我們離開生死海。

       我們坐在彌陀的大願船,不必忙加油,也不必幫忙掌握方向盤等等,只要專一念佛,自在、安樂地坐在船上,就能輕鬆度過六道的苦海,抵達極樂涅槃的彼岸。

       原來乘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如此簡單;坐在願船上,也這般輕鬆自在。只要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乘佛願力,自然決定往生,正是「一句彌陀作大舟」。

       如今,我靜靜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也走入了畫中,變成了極樂龍船的乘客,正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與阿彌陀佛暢談娑婆苦樂,靜觀海上輪迴風光。談笑風生中,娑婆歲月悄然流過,淨土風月近在眼前。

 

般若龍船圖 局部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