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娑婆望向净土:
逝者如斯,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这几次分享的主题「寻觅菩提道」,今天也要告一段落。之前的分享,我们从世间的真相,观察醒思苦、空、无常、无我及生死轮回之危险,令我们厌秽欣净。毕竟,倘对世间苦空无常的真相,毫无体悟,欲期待其寻觅究竟离苦之道,乃至将眼光从娑婆望向净土,实属缘木求鱼。
二、要弘分判:
欲出离生死轮回,圆满菩提道,诸多法门中,须有所取舍。我们上次援引上人有关三重废立(即内外废立、圣净废立、要弘废立)的谈话。今日我们探讨净土门内的要弘分判与要弘废立。
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一般人讲净土宗,认为净土宗就是一个法门,但是善导大师以独特的眼光,在净土门中,细判为「要门」与「弘愿」(要弘分判)。「要门」就是「定善」和「散善」。此定散二善摄尽六度万行,本来是圣道门自力难行之法,以之回向求生极乐,即转入净土之要门,引导圣道行人转入净土门,非常善巧方便!
「弘愿」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念佛,即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乃阿弥陀佛的本愿,乘托阿弥陀佛愿力,系完全佛力,毫无自力,与阿弥陀佛一体不离。
三、要弘废立:
释迦牟尼佛於《观经》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先虽广开定散之要门,後还舍之,而独取弘愿之念佛一行。「要门」是权假方便,「弘愿」是真实究竟。众生累劫来执着自力,未能信受佛力,因此,在根机未成熟之前,先以要门为方便,引导进入净土门,待机缘成熟,再归入弘愿,以佛果地一句万德洪名,总摄一切因中六度万行,舍劣取胜。
《观经》付嘱流通文:释迦牟尼佛交待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单提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执持名号,独留弘愿(废权立实,花落莲成)。善导大师真知灼见,洞悉释迦牟尼佛本怀及弥陀本愿,於所着《观经疏.散善义》最後结论:「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即「要弘废立」,舍方便「要门」,取真实「弘愿」,一锤定音,楷定古今。
这部《观经》如果不是善导大师以弥陀化身之姿来解释,没有人能解释得如此到位,拨云见日,真正彰显了阿弥陀佛的别意弘愿,令十方众生放下自力观念,信受阿弥陀佛本愿的救度,进入弘愿,一向专称,无疑无虑,乘佛愿力,往生净土,速成佛道。
末学之前由圣道转入净土(要)门(宋明净土,夹杂其他各宗自力思想),因未能听闻接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无从得知净土门内尚有「要门」与「弘愿」之分判,未能了解弘愿的思想,虽入净土门,内心疑云重重,无法安心。而今,庆幸得遇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终得亲沐弘愿思想,信心华开,一向专称,大安心大满足!感恩啊!感恩善导大师无尽的慈悲与大智慧,为众生点亮了往生净土的易行安乐大道!
四、要门与弘愿之利益悬殊,可由以下几点比较:
(一)、是否阿弥陀佛本愿?要门非阿弥陀佛本愿;弘愿才是阿弥陀佛本愿。
(二)、是否完全依靠佛力?要门多少夹杂自力,不全靠佛力;弘愿完全信靠阿弥陀佛本愿力,毫无自力。
(三)、是否往生正定之业?要门非往生正定业;弘愿是往生正定业。
(四)、是否为弥陀光明摄取?要门不受弥陀光明摄取;弘愿受弥陀光明摄取(《观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五)、是否平生业成?要门非平生业成;弘愿平生业成。
(六)、往生之确定性?要门往生不确定;弘愿往生决定。
(七)、疑惑佛智或明信佛智?要门疑惑佛智;弘愿明信佛智。
(八)、直入报土花开见佛或边地胎生?要门疑惑佛智,纵得往生,边地胎生;弘愿明信佛智,直入报土,花开见佛,十地愿行自然彰。
五、甚多行者何以无法舍要门入弘愿?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愿切, 愿切则行专。本愿称名系自然法尔、非定非散的念佛,完全佛力,毫无自力,超越凡夫思惟,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一般人如未接触或未深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纯净的净土教理),甚难期待其放下自力观念而信受佛力救度,一向专称。因此,恋恋不舍於长久朝夕相随,甚至有感有应的行法。
兹举数例,说明甚多要门行者,停滞於方便施设之权法,无法提昇转入完全信靠佛力之弘愿!我们试分析其原因(障碍)何在?
(一)、不少莲友认佛菩萨各有专擅分工,消灾延寿念药师佛,救苦救难念观音,求智慧念文殊,度幽冥念地藏……,乃兼修其他经咒、佛菩萨名号回向求生(万行同一的念佛)。
此乃属初机,信仰尚未深入,属散善的念佛。未能了解弥陀名号乃万德洪名,称名即是实相行,圆超万法,含摄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所有功德。
(二)、某莲友精进不懈,行住坐卧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但内心认念佛如没有达到相当的功夫,仍不能往生(万行超越的念佛)。
此属定善的念佛,执着自己念佛的功夫,未完全仰靠佛力。弘愿念佛,非定非散,完全仰靠佛力,丝毫不靠九界众生任何自力。因此,不论众生罪福多少,妄念多少,亦不问功夫深浅,只要称名愿生,自然乘佛愿力,齐入报土。
(三)、某莲友恒常念佛,唯仍每日称念观音圣号回向求生!问曰:「既愿生净土,何不顺佛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答曰:「一路走来,承观音菩萨护佑,有感有应,内心实在割舍不下观音法门!」甚多行者困惑於此,内心挣扎。
观音菩萨之本心本愿,是期盼我们可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得生极乐净土,永脱轮回,速成佛道。否则,轮回生死,每世皆须菩萨救苦救难,当非菩萨所乐见!我们应信受佛言,善体菩萨本心,愿生净土,执持弥陀名号,勿以世情相妨碍。
(四)、某莲友誓生净土,每日数万声佛号不辍。惟数十年每日诵地藏经并持灭定业真言,期莲品增上。某日称其梦境遇险,生死关头,反覆持念灭定业真言。梦醒後,自己甚感困惑,生死关头,何以忘失念佛?
该莲友未能一向专称弥陀名号,仍夹杂其他行法,透露内心尚有疑惑,梦中第六意识薄弱,平素喜爱持念灭定业真言的习惯,即於梦中起行,所谓的「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六、入弘愿,一向专称,轮回休矣!
漫漫轮回路,有幸得此人身,遇难遇之佛法。诸多法门中,舍圣道自力难行,入净土门。净土门中舍方便要门(夹杂自力),入安乐易行之他力弘愿(完全信受佛力),一向专称。从此生死轮回休矣,安心守愚无诤念佛!
七、结语:生命不息,念佛不止!
本愿称名,系尽形寿的念佛,生命不息,念佛不止。念佛人信受弥陀救度,常怀惭愧,仰谢佛恩!谨以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共勉!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