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农历2月15日(2025.3.14)是释迦牟尼佛涅盘(灭度/圆寂)日。彻底的「灭除」贪瞋痴,度脱「老病死」。就个人而言是诸苦永寂,《杂阿含经》云「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无量寿经》云:
於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
对众生而言,「如来出现於世的因缘,如昙花之短暂即逝」;若能於此「寿命」无常,而有珍惜「佛法」之心,即是释尊示入涅盘的方便之教。《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於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於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於佛,便种善根。
释尊自言「我成佛以来,甚大久远」,法身「常住不灭」,之所以唱言「灭度」,是为了让众生警惕於命「无常」、佛「难遭」,而不再贪着世间五欲,能於佛法多种善根:「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就是说,佛虽示灭而实非灭,至今常在灵山为弟子众说法: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盘,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但凡夫被「烦恼」障眼而不得见;反之,若於佛法有深确的认知与信受,则如《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云:
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
释尊已入灭,弥勒未下生之间漫长的「无佛」之世,若要「见佛」闻法,除了勤修般舟三昧或证入诸地境界(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 [1]之外,最简易而有效的是念佛往生极乐。
释尊於《无量寿经》以「一念无上功德」付嘱弥勒菩萨,将此法门流通到未来世。弥勒下生成佛,必讲《无量寿经》,劝大众念佛求生净土。因此,经由释尊的出世说法及付嘱流通,弥陀净土及念佛往生之殊胜法,乃纵贯三世、横被十方,绵延无尽。或可说娑婆秽土虽於过去佛与未来佛之间,有很长的时节是「无佛」之世,但释尊当年已说,净土经及念佛法虽经法灭而长存,到弥勒成佛之世又接续下去。何况,与此并行同在的是: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的法/报之身,常住不灭;且「现在说法」而无间无歇;极乐之门也永远开放,迎接众生而不闭。也可以说,从法藏比丘因地发愿,修行成佛已来,念佛往生的胜易之道,就完全开展於一切法界、十方佛土,从过去经现在到未来,有佛无佛之世,法在法灭之时,虽有显有隐而永不消失,给了众生无穷无尽的希望与依靠。
因此,释尊於此娑婆八相成道的出世本怀,就在宣扬这个正宗法门,降生修行、降魔成佛、说法入灭,每个人间的阶段,都在为我们指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信受救度,称名往生的一条二河白道。
释尊一代之教,巧设方便而显示三乘法,安置众生於佛法之中;乃至尽未来际为无力自修(下根)而常没常流转的众生,特开「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本愿成佛门,付嘱流通於弥勒佛龙华三会及诸佛十方世界;如是对众生的化缘已毕,「而现灭度」。这一切为众生的八相示现,乃依实相无相的无上智慧,称性起修,乃无作意、无所得、无人我、无生灭,四智圆明的平等法。《无量寿经》又云: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天下久久,乃复有佛,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後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释尊虽随顺娑婆人寿而现「入灭」相,然一生所说经法,已足以令有缘众生从根本上断疑启信、拔爱杜恶,顺解脱道而得成就。尤其「闻彼佛名号,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能得大利(往生成佛),具足无上功德,「随愿得度」的净土经与念佛门,既已反覆宣说於世间,流布於法灭之後,是未来世无量无边不思议阿僧只劫之一切众生永恒的救度,随着极乐净土的「建立常然」及阿弥陀佛的「现在说法」,这特殊法门也不因释尊於娑婆入灭而有些许减损。这是释尊涅盘日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我们也不须因此怀忧丧志。《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後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於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後,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释尊一代时教之能度者,皆已度讫;其未能度者,也另外宣讲弥陀本愿之救度因缘,令彼等信受愿生而一心念佛,且将此特别法门留至法灭之後,并附嘱於未来弥勒佛。因此,这一期的娑婆示现、说法度众之化缘,已然圆满无余,故於双树之间入涅盘。我辈释尊之遗法弟子若能依其教法辗转奉行,念佛往生极乐成佛,则不辜负释尊之教诫,亦令诸佛法身灯焰相续而常在也。
示现涅盘—(娑婆)无常命—必死—释尊过去佛
劝生极乐—(净土)无量寿—永生—弥陀现在佛
付嘱念佛—法灭独留,下生接续—弥勒未来佛
注释:
[1] 《华严经.离世间品》: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无着佛,安住世间成正觉故;愿佛,出生故;业报佛,信故;持佛,随顺故;涅盘佛,永度故;法界佛,无处不至故;心佛,安住故;三昧佛,无量无着故;性佛,决定故;如意佛,普覆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见佛;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能覩见无上如来。《大方等大集经.宝髻菩萨品》:「菩萨若得四如意足,则得面见十方诸佛,与共语言进止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