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说文解字》:「念,常思也,从心。」表示内心的状态,本意是长久思念。
《康熙辞典》:「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着不能忘也。」
《书.大禹谟》:「念兹在兹。」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从这三段辞典的简短解说,可以了解,「念」是「常思不忘」、「心黏着不能忘」,是「念兹在兹」。
信受弥陀救度的念佛人,必生弥陀净土,不再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截断根本苦恼,因此,其念佛之心,彻入骨髓,常思常忆弥陀的恩德,常称常念弥陀的名号,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弥陀,心与弥陀黏着不能忘。
子女孺慕父母,因此「思念」父母,是亲情的相亲爱,黏着不能忘。
学生怀抱师恩,因此「感念」老师,是恩情的相亲爱,黏着不能忘。
情侣互相爱慕,因此「想念」对方,是爱情的相亲爱,黏着不能忘。
因「感」之一方有恩有情,故「应」之一方有思有念。
思念、感念、想念,都是内心的状态,故从心不从口。
子女思念父母,没有声声称父母之名,可是却心黏着不能忘,相亲爱也。
学生感念老师,没有声声称老师之名,可是却心黏着不能忘,相亲爱也。
情侣想念对方,没有声声称对方之名,可是却心黏着不能忘,相亲爱也。
念佛亦复如是:
不知弥陀的由来,
不知弥陀的慈悲,
不知弥陀的愿心,
不知弥陀的功德,
不知弥陀的伟大,
不知弥陀是怎样的佛,
不知弥陀对我们的恩,
我们怎麽能信佛救度?
我们怎麽能一心念佛?
怎麽能与佛感应道交?
怎麽能与佛相亲相爱?
怎麽能与佛心黏着不能忘?
然而,若真了解弥陀与我们众生的关系,则感念思念佛恩佛德之心,自然皆化为一声声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他力自然法尔的念佛,不是自力悲苦求救的念佛。所以念佛,是易行是乐行,非难行非苦行。
「念」必会因内心信佛救度的发露,而显现为「声」。因此,第十八愿愿文之「念」,并非只是停留在「想念」「思念」「感念」「忆念」,有显现为音声的必然性,故祖师相承,以「声」释「念」,而说「念声是一」。
再者,弥陀是一尊名体一如的佛,故,不论何人何时何地何缘,亦不论知不知信不信,只要心中念佛,或口中称佛,阿弥陀佛都知道都听到,阿弥陀佛当下立即住其顶上,并在其口中出入,也在其身上放光,消其业障,增其福慧,永保安康。我们念念不舍,弥陀佛光也摄护不舍,因为弥陀名体一如之故。因此,念佛法门,不论众生信疑净秽,只论弥陀大悲救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