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为什麽谦虚能带来那些利益,因为谦虚是趋向於无我的,内心的「我」如果不拿走,怎麽谦虚起来呢?无我就自然趋向於空性,空性就是佛性。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有我就没佛,有佛就没我,自他二力是相互消长的,只有把这个我拿掉,这个他力才能乘得上。拿掉「我」的办法就是谦卑。
第二,谦卑的人最柔软,傲慢心坚强。谦卑人的心一定是柔软的,真正的柔软不是相上的柔软,而是软到没有,软到空性,这才是软。老子说:「柔软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人身上舌头最软,到死都不坏,牙齿最硬,但也最先坏。
第三,谦卑的心有力量。这种力量有内在的,有外在的。从内在来说,这种心本身就跟佛性相应;从外在来说,谦卑的心受教有地,走到哪就会有能量输入给他,心就会得到武装,当然就有力量了。
谦卑跟自卑不同,自卑跟高傲是一样的,可以划等号的,骄傲的人往往是用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所以,骄傲和自卑都表示心灵的软弱无力。「心无下劣,亦不贡高」这是佛讲的,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心没有力量的表现。
第四,谦卑的人最实在,少伪饰,少不切实际之想法。谦卑之人最自在。
第五,想要谦卑,可以教大家一句口诀,就是:「把自己当成最没用的人」──抓住这句口诀你就谦卑了。
最没用,反而成为最有用,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语)。
脚踏实地,低处最安全。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放到最低处是最安全的,把自己当成最没用的人,就是把心放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处於施展大用之地,但这也不妨碍无用之心,我们要自视为弥陀手中一颗棋子,是马就要走「日」字,是炮就可以隔山走,是车就要走直线。我即使有能力也是佛所赐,我本身仍然是最无用的。这样即使有能够施展自己的能力的机会,也成为一种额外的恩宠,完全不是自己应得的。 我本来是无用的,怎麽阿弥陀佛给这麽好的礼物?完全不是应该得的,而是一种惠赐,这样的心马上就舒畅无比,而且这样的心不会受到伤害,因为没有落差,有落差就会有伤害。
第六,念佛人基本特质应该就是谦卑,善导大师说的「机深信」,这是从根机来论,因为在生死面前,我们高傲的起来吗?在世间来说,学问、职位的高低,我们还有可比之处,有进步努力的空间。可是在生死面前,有什麽可以高傲的呢?生死的巨壑面前,尽我们所有的力量,都不可能逾越的。
特别是在弥陀的光明下,经文上讲:「一切菩萨身光,悉皆隐蔽,犹如聚墨」菩萨尚如此,何况是我辈?
第七,有的人学了这个法门,都念佛了还不能谦卑,分析其由,一个是他生死心单薄,另外一个是他对弥陀光明的感受不充分。一个人生死心中,真的感受到弥陀的光明的照摄,他不可能不谦卑。
第八,佛性中本来就有谦卑。慢心属凡夫性,傲慢跟怀疑是有关系的,往往因为傲慢而怀疑,因为怀疑而傲慢。慢背後是我,因我所知所感而疑惑不可知不可感之物,这不就是怀疑吗?「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我们久在生死中沉沦,以净土门来看往往就是怀疑,怀疑这个法,没有信顺弥陀救度。
谦卑最容易跟这个法门相应,因为谦能开塞,把心门打开。
第九,印光大师说:「汝虽於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
弘一大师也说:「我的性格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一个人如果事情弄完满了,那麽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功高傲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无论什麽事,总希望它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啊!」
古德也有看似不谦卑的时候,善导大师说:「一句一字不可增减」,楷定古今,这样的口气我们看起来好像很高傲,张仲景也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但是这些人其实不是傲慢,他讲这些话的时候,也是以谦卑的心来讲的,纯粹是为了利物,为了使後世能够起信,庄严地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