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求爱,刀口舐蜜;初尝滋味,已近割舌;所得甚小,所失甚大。
世人得爱,如入火宅;烦恼自生,清凉不再;其步亦艰,其退亦难。
莲友问:听说极乐世界都没有女人,肯定更不能谈恋爱、娶妻、生子了,那极乐世界算什麽「极乐」呢?
答:也许你比较年轻,你可能也比较执着於男女欲乐,才会如此想,如此问。当然,问的也很正常,说不定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
快乐有两种,一种快乐,是众生感受到快乐,而其本质也是快乐的。比如我们真心实意去帮助一个人,帮人的当下是快乐的,未来所招致的果报也是快乐的,这种快乐不带有一丝毫的染污。另一种快乐,是众生感受是快乐的,然而其本质却是痛苦的。所谓本质,是指去其「快乐」的外衣,内在的质体,非以众生当下的感受为依准,而是以佛陀智慧之眼观察所得之结论,往往能觑破其虚伪性、表面性、暂时性。举个例子,比如说吸毒,吸毒者当下确实会得到短暂且强烈的快乐,但其引发的後果却是无比痛苦的,故其本质并不属於快乐,有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这样做。
前者之快乐因为顺了法性,所以能从乐入乐。後者所以由乐入苦,或从苦入苦,本质是因为其背离了法性。
爱情、男女之欲等等,在圣者眼中,本质与吸毒并无二致。
众生觉得乐,是因为在其低级生命的状态下,此事乃与其无始习气相应,若在高级生命下看,则毫无乐趣可言。正如狗喜欢吃屎,吃得又香又甜,可是在人类看来,直觉得恶心不已。佛菩萨、阿罗汉视众生享种种欲乐,亦复如是。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众生只看到表面的快乐,却想不到为了得到些许之乐,需付出的种种苦恼:贪爱、不安、忿恨、嫉妒、怨恼、焦虑、恐惧、伤心、失落、痛苦、无聊……前者短暂之乐,与後者无际之苦比起来,实是万分之一都不到。龙树菩萨青年沉溺於欲色,後险些丧命,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四十二章经》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又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烛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
人类对於男女感情、欲乐的执着,可以说是人类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认知之中最大的颠倒见:本来极苦,却认为极乐;本来最无聊,却认为最有意义;本来给人不安,却认为最能给人安全感……这里面充满了迷惘、想像、粉饰、非理智,古今中外,千千万万男男女女,浩浩荡荡,前仆後继,如群蛾扑火般冲进其中,不能自拔,诚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其实,一切众生轮回之原动力即在於此,《楞严经》言:「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圆觉经》言:「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昙鸾大师说「四倒常拘」,正是众生颠倒知见,永远拘束其难出三界,轮回不息。即使道理知见上明知其罪与害,真到了事上,其无始习气也不易抵挡。
极乐世界既是「极乐」,绝不可能存此「有漏」之乐,「染污」之乐,「无常」之乐,「轮回」之乐……极乐世界是「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是「永离胞胎苦,莲花开化生」,是「清净之身,无为之体」,如此,方称得上极乐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