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2.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3.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4.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5.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6.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7.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8.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9.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0.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1.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2.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3.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4.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5.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6.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7.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8.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9. 悲欣交集見彌陀
  20.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1.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2.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3.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4.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5.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6.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7.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8.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9.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0.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1.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2.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3.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4.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5.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6.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7.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8.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9.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0.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1. 引路菩薩圖
  42.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3.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4.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5. 大勢至菩薩像
  46.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7.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8.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9.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0. 回顧的阿彌陀佛
  51.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2.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文 / 樊錦詩
(曾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莫高窟 阿彌陀佛之西方淨土圖

 

  「西方淨土變」是敦煌壁畫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經變。淨土變所表現的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因為阿彌陀佛在西方,故而統稱為西方淨土變。西方淨土也稱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那裡,對阿彌陀佛的信仰反映出中國老百姓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白居易曾作發願文:「我本師釋迦如來說,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故也。其國號淨土,以無三毒五濁業故也。其佛號阿彌陀,以壽無量、願無量、功德相好光明無量故也。」

  早期淨土變只是單幅的《無量壽佛說法圖》,到了唐代則出現大量場面宏大、富麗堂皇的大幅淨土變。淨土變根據所依據的經典,又可分為《阿彌陀經變》、《無量壽經變》和《觀無量壽經變》三種。

  《阿彌陀經》的特殊性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經文內容一部分是言說極樂世界的「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另一部分是言說「六方護念」,也即六方諸佛都來讚歎阿彌陀佛,證明其說法真實不虛。

  盛唐時代的《阿彌陀經變》,我們可以在莫高窟第225窟見到。南壁正中是《阿彌陀佛說法圖》,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掌對坐,周圍環繞聽法的菩薩,法相莊嚴,嫻靜美好。空中彩雲遍布,飛舞的箜篌、古琴、排簫、琵琶、雞婁鼓等鼓樂合鳴,還有白鶴、孔雀、鸚鵡、迦陵頻伽展翅飛翔,呈現了「廣淨明土」的令人嚮往的境界。

  此外,莫高窟第329窟南壁也繪有《阿彌陀經變》。這一窟壁畫大約修建於唐貞觀年間,最突出的是表現了綠水環繞、碧波蕩漾的水域,還有兩進結構的水上建築。第一進為三座平台並列,主尊及脅侍菩薩、供養菩薩居中間平台,左右兩座平台為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諸菩薩,三座平台之間有橋相連;第二進也有三座平台,中間平台之上為巍峨的大殿、兩座樓閣和「七重行樹」,營造了風吹寶樹、法音遍布的佛國世界。

 

莫高窟第220窟(局部)

 

  莫高窟第220窟是空前絕後的壁畫傑作,其南壁的通壁大畫《無量壽經變》,是敦煌《無量壽經變》的代表作,畫面呈現了極樂世界的種種令人嚮往的美妙圖景。《無量壽經》被譽為淨土群經之首,是公認的淨土宗的根本佛典。

  《無量壽經》的大意是一個國王棄國捐王出家當和尚,法號法藏,他發了四十八個大願,如願不成誓不成佛。最終修成正果在西方淨土成佛,佛號無量壽。敦煌莫高窟的《無量壽經變》,始於初唐而終於西夏。

  第220窟的《無量壽經變》勾畫了安樂國的種種莊嚴,飛舞著的樂器代表十方世界的妙音,鐘磬、琴瑟、箜篌樂器諸伎,不鼓皆自作五音。極樂世界的精舍、宮殿、樓宇、樹木、池水皆為七寶莊嚴自然化成,所謂七寶,即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莫高窟第220窟(局部)

 

  在最重要的阿彌陀佛說法的場景中,所有天人都置身於碧波蕩漾的象徵八功德水的七寶池中。無量壽佛居中,左右兩尊脅侍菩薩坐於蓮台,周圍還有三十三位菩薩。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可以順應人的心意,自然調和冷暖,如想吃飯,七寶缽器自然現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一切慾念皆可應念而至。特別是七寶池九朵含苞待放的蓮花,能看見裡面的化生童子,活潑可愛。

 

莫高窟第321窟(局部)

 

  第321窟北壁也繪有通壁《無量壽經變》,以十身飛天,三十五件繫著飄帶的飛動的樂器,散花飛天撒下漫天花雨,萬種伎樂勾畫了十方佛國飛來聽法的妙不可言的盛景。

  經變畫實際上是佛教思想傳播和普及的重要形式,是佛教各宗派為了宣揚各自的佛教思想和教義而採用的藝術方法,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各種佛教思想、佛教宗派教義大多都能在經變畫面中反映出來。雖然當地的佛教文化隨著莫高窟的廢棄而衰落了,但是和佛教思想相關的佛教藝術得到了生根、繁衍、發展、傳播。

 

莫高窟第225窟(局部)

 

  在我看來,幾乎每一鋪經變畫就是一個大課題,等待著研究者的破解和闡釋。有時候在一個洞窟內,既有彌勒淨土變,又有西方淨土變、藥師淨土變、《法華經》變等,甚至多達十多鋪經變,研究起來就更複雜。經變畫藝術形式上的變化,固然與佛教藝術本身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中國佛教思想和佛教宗派發展的歷史有關。例如,敦煌石窟淨土變的傳承與變化正反映了中國淨土宗從萌芽到最終形成的歷史,反映了唐代及其以後西方淨土信仰在中國民間的興盛與傳播的歷史。

 

  (摘自《我心歸處是敦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