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2.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3.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4.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5.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6.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7.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8.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9.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0.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1.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2.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3.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4.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5.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6.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7.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8.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9. 悲欣交集見彌陀
  20.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1.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2.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3.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4.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5.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6.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7.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8.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9.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0.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1.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2.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3.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4.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5.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6.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7.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8.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9.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0.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1. 引路菩薩圖
  42.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3.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4.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5. 大勢至菩薩像
  46.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7.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8.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9.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0. 回顧的阿彌陀佛
  51.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2.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一張殘缺的手抄經文,正靜靜陳列在博物館裡,這是存世唯一圖文兼備的《阿彌陀經》寫本。然而,那僅存的幾段經文也變得模糊不清,局部的彩繪西方淨土畫上一位菩薩像也不復存在,至於整卷《阿彌陀經》以及那依經文而繪的淨土莊嚴畫面,也永遠隱沒於世。

  如今,凝視這一頁經文畫卷,千年前燦爛的淨土藝術依然可見,只是,淨土清淨之美隨著經文印入心底之時,那段隱藏的歷史也不覺浮現眼前,一如曾經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給中國帶來的震撼與悲痛……。

  1900年6月,王道士不經意間挖開一堵牆壁的同時,也打開了一道奇蹟的大門,莫高窟隱藏千年的藏經洞終於敞開胸懷,那隔世千年的佛教文物,呼吸到了陽光照耀下的新鮮空氣,正向世界展示著千年前佛教的燦爛輝煌。可是,如此稀世奇珍,卻得不到國人的重視,斯坦因、伯希和、鄂登堡、吉川小一郎、華爾納等外國人不遠萬里,漂洋過海,用盡一切方法,將無數震驚世界的遺蹟帶回了自己的國度。因此,那些本來可完整存留於世的精美,注定散失於漠風沙原,古道荒村;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冊卷,注定流落異鄉,歸家無路。以至現在藏經洞的文物,英國最多,法國最精,俄國最雜,日本最隱秘,而留在中國的卻是最散亂。

  雖然,那精美絕倫的藝術渲染了悲傷,留下了遺憾,至少還有被珍藏於世的,若能發現散失在外的一頁殘卷、一幅殘畫,亦必視同連城之璧。然而,到了1956年,僅過五十六年,不僅沒有以史為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浙江省龍泉縣為了「節約」修馬路的磚,竟然將五代的金沙寺塔、北宋的崇因寺雙塔拆除,千年古塔,歷經多少戰亂、風雨,依然屹立於世,最終卻逃不掉毀滅的命運,塔身的磚塊平鋪在狹窄的路面上,無聲悲泣。

  塔內石函中無數可與敦煌藝術相媲美的唐宋寫經、木刻經卷及彩色佛像畫,被付之一炬;出土的小銀塔、鎏金古錢等,也被銷毀熔化。尤文貴,一位依舊清醒著的人,匆匆趕到現場時,只能悲痛地看著古塔蕩然無存的寺院門前,滿目狼藉,被撕毀的阿彌陀經插圖殘頁 唐代繪製 紙本 浙江麗江市龍泉縣金沙塔出土經卷碎片隨風飄落,散落的幾片彩繪絹畫,隨手去撿,也酥散而化;還有那焚毀經卷殘留足足兩米寬、半米高的灰燼,亦在風中哭泣、飄散。

  他竭盡全力經收集散失而不被毀滅的文物,最終只收回了十三卷經卷,並經過重重的阻礙,甚至付出了二十年的苦難生涯,歷經磨難,才得以將這十三卷經文保存於世。其中一件上是彩繪、下是經文的殘片,便是這張存世唯一圖文兼備的《阿彌陀經》寫本。

  這頁殘經背後的歷史,無不顯示著世事的無常,佛教的盛況、藝術的輝煌,終究會在時間的流逝、世事變幻中淡去;世人多無知,不僅看不到經卷中珍藏的絕美藝術,更是難以信入經文中描繪的淨土清淨莊嚴。故面對殘卷經文,深感無常之際,更應透過卷中圖文,看向那永恆的淨土世界,並尋求獲得永恆、清淨之要徑。

  盛唐之時,善導大師自利成就,悲心不捨眾生,乘二尊之教,廣開淨土門,楷定古今,大成淨宗。為廣弘淨土,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西方淨土變相三百餘鋪。這張集經文與淨土變一體的殘卷為中唐之作,或許亦是善導大師寫經、繪淨土變之遺風。

  原卷軸裝的經卷,如今僅剩長29cm、寬45.5cm的局部,下方《阿彌陀經》經文為正宗分極樂依報莊嚴欄網寶樹、寶池蓮花、供養諸佛部分,亦有殘缺,有些經句已經毀損。經文為墨書唐楷,朱筆點讀,法度規矩,字形齊整方正,筆劃寬厚、轉折分明,用筆頓按之跡一目了然,已然脫去唐初清雋舒秀、盛唐整肅端麗之風。

  雖經文殘缺,隨著墨書品讀,淨土欄楯、羅網、行樹之重重無盡,七寶池四色蓮花之微妙香潔,十方淨土供養諸佛之隨意自在,皆可浮於目、寓於心。又,經卷上部依經文而繪的西方淨土變,與經文相輔相成,淨土之微妙莊嚴,更是一目了然。

  縱觀全畫,畫面色調以土紅、朱砂、墨、白為主,佛、菩薩頭光或背光內沿以綠色稍加暈染,構圖韻致無窮,動靜互攝。七寶池與寶樓閣居於畫面正中,一佛二菩薩居右,當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位極樂國土眾生居左,正以衣裓盛花,歡喜踴躍,禮敬供養以阿彌陀佛為代表的十方諸佛;自虛空飄然而落的曼陀羅花,散落於畫中空白之處,給人靈動歡喜之感。細觀其中,更能體會淨土之莊嚴成就。

  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臺之上,神態安詳,一手撫膝,另一手施說法印;佛像圓形頭光、二重同心圓身光,法相莊嚴,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之意;佛肉髻低平,頭前方有紅色髻珠,著赤紅「偏衫式」袈裟。菩薩亦結跏趺坐於蓮臺之上,頭光和身光與佛相似,不同之處為菩薩頭戴華蔓冠,著粉色裙、紅色披帛,白色纓絡繞身,雙手合十,雙腕戴白色臂釧。惜佛下方之臺座與右側菩薩湮滅,所幸左側菩薩比較完整,尚能一睹臺座原貌:多重束腰圓形臺座,上承二重仰蓮座,臺座上蓮瓣造型豐腴開張,亦飾以「七寶」,或可稱為「七寶臺座」。

  三聖身後寶樹圍繞,樹冠飾以捲雲、七寶,正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只是欄楯、羅網部分未能存世。

  佛前方七寶蓮池為橫長方形,池壁以土紅、墨、赭為主,繪成富麗的琉璃質地,且飾以「七寶」;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墨筆繪陣列波浪線,相互交織,則顯池中八功德水「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能波揚無量妙聲,滌蕩心垢,開神悅體。朵朵盛開的蓮花,亭亭立於池中,微妙香潔,墨色蓮葉、寶物亦點綴池中。

  畫面正中上方有三座寶樓閣,均為兩層,第二層則有飛廊,環繞連通,可謂「寶欄遍圍繞」;單簷歇山式大屋頂,舉折平緩,出簷深遠,翼角方剛穩健,唐風鮮明。極樂世界之寶樓閣正如《往生論註》所言:「宮殿樓閣,鏡納十方。的無所屬,亦非不屬。寶樹寶欄,互為映飾。」

 

  右邊三位極樂國土眾生,著上下異色的褲褶,頭裹巾,足登履。正手持妙花,邁著輕盈的步伐,向三聖歡喜而去,準備禮敬供養;或許也是盛眾妙華,供養十方諸佛,又還到極樂本國,飯食經行。當知,往生極樂世界之眾生,與佛無異,遍至十方,無餘供養。正如善導大師《法事讚》所言:

彌陀佛國最為勝 廣大寬平實是精

天樂音聲常遍滿 黃金為地間奇珍

晝夜六時華自散 法音常說自然聞

彼國眾生更無事 衣裓盛華詣十方

一一親承修供養 塵勞垢習永消亡

種種隨心皆稱意 無不利益是真常

欻爾飛騰還本國 飯食經行七寶臺

眾等傾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看著極樂世界如此清淨莊嚴之描繪,那因殘缺而感的黯淡,也在八功德水之蕩滌中消失,心中唯存阿彌陀佛之光明顯耀;若往生淨土,永遠無須擔心經卷被毀,不聞佛法,因極樂國土一花一葉,無不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亦可親近彌陀,聽聞妙法。

  故,觀世間之無常,當欣求極樂;見西方淨土之經文、畫卷,更當願生極樂。彌陀大悲,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眾生只要稱「南無阿彌陀佛」,自然乘佛願力,往生淨土,七寶池中,蓮花化生,悟無生忍,必定成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