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2.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3.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4.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5.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6.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7.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8.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9.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0.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1.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2.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3.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4.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5.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6.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7.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8.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9. 悲欣交集見彌陀
  20.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1.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2.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3.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4.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5.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6.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7.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8.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9.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0.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1.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2.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3.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4.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5.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6.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7.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8.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9.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0.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1. 引路菩薩圖
  42.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3.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4.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5. 大勢至菩薩像
  46.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7.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8.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9.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0. 回顧的阿彌陀佛
  51.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2.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千年慈光,巍巍雲岡

       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太武帝破滅三寶,一境之內,無復佛法。僧眾只能隱跡山林,靜待光明。

       法難在七年後結束,文成帝即位,恢復佛教,佛法之光又照耀北魏之境。有一天文成帝出行,御馬忽然銜住一位法師的法衣,不讓他離開。真是萬物有靈,馬識善人,文成帝見了感動不已──才宣布要恢復聖教,就立即得到了天助。這位法師,正是走出山林,將奔赴御前志在復法的曇曜法師。於是曇曜法師擔任沙門統,主持復法大業。

       「曇曜」二字,有「陽光照破層層雲翳,下射一縷光明」之義,這一道耀眼的光芒,飽含慈悲,將佛法鑿刻在平城武州的山石之上,冠絕一時。

       西元460年,曇曜法師攜數萬巧匠,在厚薄難知的武州山上開鑿出五個大型石窟,即雲岡十六窟至二十窟。「曇曜五窟」從此聞名於世。這五窟氣勢磅礡,龕室廣大,高者至三十丈。主像古拙偉岸,合北魏五位帝王之像。或許曇曜法師曾目睹毀佛之悲涼,期望歷朝護持聖教,杜絕惡行。果然隨後幾次法難,雲岡石窟都不受暴亂,以至今日依舊慈光遍照。

雲岡石窟 第三窟 西方三聖像

 

       雲岡石窟於復興佛法之功不限於北魏,乃利在千秋,正如《金碑》讚言:「青鴛肇於西域,徒見其名;白馬興於中土,竟隳其志。未如此寺殊功聖跡,亙古今而常存者也。」

 

千古之謎,靈岩寺洞

       雲岡石窟開鑿的時間不長,僅集中在北魏一朝百年之間。後來朝廷南遷洛陽,一些大型洞窟少了皇室支持,只能停工。雲岡石窟第三窟──靈岩寺洞,便是未完工的洞窟之一。

       1993年,第三窟遺址被列為十大考古發現。窟中佛像開鑿於何時,眾說紛紜,有說完成於北魏,有說唐初續鑿,還有說隋煬帝為父母所造。然第三窟終究是最大的一個,亦是最奇特的一個,留給後人莊嚴靜謐的西方三聖像。

       或許最大的洞窟,本就應該鑿刻諸佛之王、光中極尊的阿彌陀佛,唯有彌陀無量光,才能讓雲岡的萬千光芒遍照世間。

       第三窟外部高大平展,原設計為大型塔廟窟,窟外闊五十米,崖壁高約二十八米。崖壁上部有十二個長方形梁孔,呈縱深形,內部深處均與山頂以豎井相通,可見原構乃宏偉之巨製。

       此窟形制奇特,分前後室。前室呈「凸」字形,東西對稱,各有一門兩窗,頂部東、西各矗立一座三層方塔。後室呈「凹」字形,寬大深遠,可納三千餘人。但窟頂展闊,卻沒有滿壁飛天,亦無穹頂藻井。石壁質樸,有風化之跡;巨石地面,竟凹凸不平。僅在凸出的壁面西側刻著西方三聖像,約壁面的三分之一,使人深感幽深遠寂。置身其中,彷彿於廣袤無邊的佛法中,唯見彌陀一佛。

       明窗投下一束陽光,灑落古壁,阿彌陀佛像大放光明,遍照世間,一切光明皆悉隱蔽,猶如聚墨,唯見彌陀明耀顯赫。

 

西方三聖,相好莊嚴

       佛身倚崖正坐,高十米,偉岸而簡樸,平淡而熱烈,幾道衣紋簡單流暢。身光亦簡約,陽光之下,身光四散,「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一雙佛眼慈悲注視前方,看向明窗,洞察大千世間,尋找何處有念佛之人,可謂:

以佛眼十方遍覽,有否念我名號之人;
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
是故,一稱一念之人,阿彌陀佛無有不知;
攝取光明,不捨其身,臨終來迎,無有空過。

 

雲岡石窟 第三窟 阿彌陀佛坐像

 

       又,右手作施無畏印,安慰十方眾生,「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當光明灑在佛手,恰如「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寫照;雙足踏地,似在等待念佛眾生前來,頂禮佛足,歸命禮拜。

       佛像兩側,有二菩薩侍立。西側造像的寶冠刻有寶瓶,即大勢至菩薩;東側造像即觀音菩薩,但寶冠飾獸首紋,尤為少見。菩薩衣紋貼體,頭戴寶冠,髮髻向上,下披兩肩成辮,雕鑿細緻;然六米的身形仍顯得雄健寬厚。只是遠不如十米的佛像。這顯示彌陀為主,二大士為輔,「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導歸淨土。

       菩薩像的雙足部分,略有殘缺,那消失的雙足或許正腳踏蓮花,行走在世間某一個角落,守護著念佛眾生,與眾生一路同行,走向極樂淨土。

 

彌陀光明,一切無礙

       第三窟最大卻也最簡約,廣闊的石室僅見西方三聖像;而且三尊極少雕飾,亦無千佛輝映,雖然可以推知是未完成,竟也暗合道妙,簡直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演義。名號具足萬德,攝化大千,三藏十二部盡在此中,十方一切法亦在稱念間。輕輕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度萬行當下具足,往生功德自然彰顯,無須以自力為修飾,亦無須添加色彩,像沒有加工過的白木,專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淨土,簡單殊勝。

       石窟殿堂,尤其是皇家石窟,往往紛繁富麗,但是有阿彌陀佛端坐的這一窟,卻彷彿看到無量諸佛共讚、無量聖眾側塞,極樂莊嚴亦歷歷在目,寶樹樓閣,寶池蓮花,化生童子,無量妙音……。這是隱藏在輝煌的曇曜五窟身後最殊勝的景象。

       大佛在明窗透下來的光明間,如活動一般,來往於光明與陰暗、真實與虛幻兩重世界,又歷千百年來巍然不動。如此時空場景雖然一閃即逝,但佛眼慈愍、佛光無盡,要使一切眾生皆在永恆的慈眼中獲得安寧,在名號的光明中往生決定。因為阿彌陀佛廣施無畏,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他是大雄大力的佛,寬厚的肩臂將永遠地給眾生依靠,撫平罪業;那慈悲的笑容,顯示沒有救度不了的苦難,十方眾生,皆將得到平等之救度。

 

雲岡石窟 第三窟 大勢至菩薩像

 

雲岡石窟 第三窟 觀世音菩薩像

 

雲岡石窟 第三窟 西方三聖像

 

       巍巍雲岡,阿彌陀佛的光明最耀眼,也最慈悲。當世間一切輝煌都淡去了,阿彌陀佛的光明依舊顯赫,一切障難皆不敵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當萬年法滅之際,阿彌陀佛的光明依舊遍照世間,有緣見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文/覺悅 法師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