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2.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3.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4.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5.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6.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7.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8.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9.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0.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1.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2.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3.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4.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5.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6.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7.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8.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9. 悲欣交集見彌陀
  20.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1.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2.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3.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4.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5.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6.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7.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8.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9.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0.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1.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2.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3.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4.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5.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6.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7.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8.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9.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0.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1. 引路菩薩圖
  42.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3.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4.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5. 大勢至菩薩像
  46.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7.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8.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9.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0. 回顧的阿彌陀佛
  51.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2.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秣菟羅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1996年出土於印度戈文納賈爾,現收藏於印度秣菟羅博物館。

  有學者認為,佛像的造像活動就起源於印度秣菟羅地區,此尊立像,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有紀年和銘文的阿彌陀佛立像。

  從臺座立面所刻銘文得知,造像功德主為一富商之子,為供養一切諸佛故造阿彌陀佛像。推測此像約造於西元106年,屬於貴霜王朝(約一~三世紀)作品。

  臺座上佛足旁有殘餘的舉身光,依稀可見蓮花裝飾,而蓮花素來即為代表阿彌陀佛的象徵,更進一步確定該尊像佛名。

  此像雖僅剩雙足和臺座,但銘文卻是瞭解貴霜王朝秣菟羅地區阿彌陀佛信仰的珍貴資料。

  對於彌陀信仰,多數人以為是興盛於大乘佛教普行天下的中國,而對於佛教傳入中國之前的古印度,應該是湮沒無聞的,或者只是少數佛學大師的著作中才有所觸及,其實不然。僅通過此尊造像即可知,阿彌陀佛很早即作為普通平民生活中塑造並以此求取功德迴向的對象。

  在那樣一個小乘佛法興盛的時代,曾有祖師作論弘揚大乘彌陀信仰嗎?答案是肯定的。
  歷史上的馬鳴菩薩是中天竺國人,與迦膩色迦王同時代,也就是生活在此尊雕像誕生的那個時代。

  馬鳴菩薩在其著名的《大乘起信論》中將結尾處寫道: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馬鳴菩薩把「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門稱為如來之勝方便,並強調以專意念佛因緣,即可隨願得生淨土,不退成佛。此誠可謂整部《大乘起信論》的點睛之筆!以致後世追溯淨土法門的源頭,總是遠追到這位著名的馬鳴菩薩。

  而馬鳴菩薩逝去二百年後,被譽為「釋迦第二」的龍樹菩薩出世。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大量的大乘論典中,更是屢屢提及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之事。而他本人更是一如佛在世時所懸記的──「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著名的《易行品》自不必說,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卷第九(釋初品中十方諸菩薩來)中記載說: 

  復有一國,有一比丘誦《阿彌陀佛經》及《摩訶般若波羅蜜》。是人欲死時,語弟子言:「阿彌陀佛與彼大眾俱來。」即時動身自歸,須臾命終。命終之後,弟子積薪燒之。明日,灰中見舌不燒。誦《阿彌陀佛經》故,見佛自來;誦《般若波羅蜜》故,舌不可燒。

  這是一段記載史實的文字,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的往生紀實了,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在那個時代前後,已經有很多人念《阿彌陀經》或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了。

  世事滄桑,看雲卷雲舒,當初出資為供養一切諸佛而雕刻這尊阿彌陀佛像的那位富商,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數百年後,在東方的一個大國,處處有阿彌陀佛像林立,念佛之聲更是盈於四海九州。

  兩千年後的我們,凝視著這尊只剩下佛兩足和臺座的雕像,不由百感交集,遐思萬縷。曾經的臺座上的阿彌陀佛像該有多麼莊嚴,多麼攝人心魄?

  看到佛像的雙足,更遙想起無量久遠劫前,法藏菩薩「 從右脇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他心懷對眾生的無限悲憫之情,足踩「千輻輪相」,「 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救眾生離水火,度群萌往彼岸,悲心殷重,無言能表,不禁讓人耳邊迴響起龍樹菩薩在《十二禮》中的讚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彌陀佛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
無量佛子眾圍繞。

  當我們以至誠之心,虔誠膜拜在那臺座上僅存的雙足之下時,來自於阿彌陀佛的慈悲怎麼不會瞬間浸滿周身?而在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願力與威神功德攝受之下,我們的身心怎麼不會在剎那間柔軟如棉?歸投之念怎麼不會頃刻間堅如金剛?

文/佛取居士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