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一、滿壁清輝,光照大千
戈壁茫茫西風烈,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絲綢之路上巍然矗立的敦煌,經朝代更迭、風雲幻變,又僧人駐錫、行人往來,無量佛法妙音在此蒼茫大地上宣揚已久。石室壁畫雖然斑駁,淨土聖境猶恍若目前,給瞻禮的人們無限光明,待因緣成熟,一切眾生終不空過,都會因這滿壁清輝而有所觸動,然後稱念彌陀名號,往生淨土故鄉。
二、淨土變相,法音傳揚
莫高窟的變相圖中,淨土圖像數量最多,也最精美絕倫。唐代更是出現很多場面宏大、富麗堂皇的大幅淨土變相圖。尤其當善導大師(613-681年)的淨土思想遠揚敦煌,凡夫念佛往生報土之思想,也漸漸注入其中,成為變相圖之內在神韻。
開鑿於盛唐(約721-723年)的第321窟是極其精美的石窟。此窟西壁開龕,覆斗方形洞窟,主室西壁一佛趺坐,菩薩、弟子、力士相護左右,宛如世尊說法會上。窟頂藻井繪飾團花,周繪千佛,若十方諸佛輝光吐舌,遍覆三千,證明世尊所說念佛往生之法真實不虛。
巧合的是,石窟北壁通繪一西方淨土變,窟頂千佛正與《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證誠之文,遙相呼應。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三、彌陀端坐,淨土說法
這幅淨土變相圖已局部剝蝕,但青金顏料歷經千年,反而更深幽湛藍,深邃不測,正像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功德。
圖面正中,阿彌陀佛莊嚴慈祥,跏趺坐蓮臺上,雙手結印,正是說法之相,所謂「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阿彌陀佛的法音從十劫以來從未停息,正如《阿彌陀經》所言「今現在說法」。又觀音、勢至二菩薩為脅侍,呈遊戲坐,一足半跏,一足垂放,神通自在,助佛度化群生。如《無量壽經》所言 「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另有聖眾圍繞聽法,其神態各異,或坐或立,或凝神佇立,或神志莊重,或憑欄眺望。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此三聖頂上各懸一華蓋,彌陀華蓋尤為莊嚴;周圍還有寶樹環繞,彰顯出阿彌陀佛之光中極尊,極樂世界之國土第一。彌陀華蓋之上,祥雲飄動,上托兩層樓殿,上層一佛跏趺,下層一佛倚坐,二菩薩脅侍在側;殿前又有七寶道場樹,周匝環繞,給人層層無盡之感,猶如《無量壽經》中「華光出佛」之義,阿彌陀佛巍巍獨坐,化身無數,廣度十方。
四、法音宣流,遍滿虛空
上方虛空佔三分之一畫面,藍色為底,殿宇虛懸其間,流雲飛動,天雨妙華。在這微妙莊嚴的畫面中,有四組的「一佛二菩薩」,左右相對,翔臨法會,衣帶高颺,滿壁風動。他們代表十方無量諸佛,皆乘阿彌陀佛第十七願而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名號功德。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冉冉升起的祥雲上,有三間閣樓,閣道相連,精美莊嚴。虛空中繪飛天十身,輕盈優美,隨意自在,姿態各異:或穿遊花幡,或揚手散花,或撚花踏雲,或舒臂橫空,或倒立飛舞,或雙手合十,或立身飛降……。畫匠其藝已精,寫出了飛天的氣韻、神思,引人流連。
虛空中的樂器共三十六件,為敦煌壁畫中最多的一幅,皆繫彩帶,自然鳴奏,令聞著悟道。然而堪作音聲佛事的,固不止於樂器而已,如《無量壽經》所言:「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又言:「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一切水流、花樹、寶鳥等,其聲皆世所稀有,「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這一切妙聲都是阿彌陀佛宣流變化所作,就此飄向十方,入眾生耳、住眾生心。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五、淨土勝境,隨意自在
說法臺周圍有七寶欄楯,兩側各一引橋通向左右平臺,臺前東西樓閣相對,有寶水流貫其間,或激盪,或迴旋,或波平不興,或乍瀉急響,耳聞不盡。《無量壽經》言:
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
池邊有孔雀佇立欄杆,寶鴨、鴛鴦戲水臺下,迦陵頻伽逞其妙音;寶池中,共蓮花九朵,喻九品往生,同出於寶池,同誕於寶花,正覺一味,體無二殊。有童子從蓮花中化生,活潑可愛,正遊戲歡鬧,或許是對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境界好奇歡喜,任意神通,感受戲水的悠然自在。
兩側平臺上,各繪有來集的一佛與眾菩薩,神態安詳。菩薩緩緩行走於小橋上,右側樓閣裡有菩薩倚柱,正揚手向外,似乎在向池中拋物;在閣前廊上有菩薩一手扶柱,一手前伸,似乎正在與池水中蓮花裡的化生童子打招呼。極樂世界莊嚴美好的勝境,恍如目前。
看著這一幅淨土變相圖,善導大師的讚歌自然浮現:
菩薩眾會無窮盡,各各身光互相照。新往化生紫金色,與諸大眾無殊異。
或入寶樓眾中坐,大眾見者皆歡喜。種種莊嚴不可識,內外相看無障礙。
停足須臾受法樂,三昧無生自然悟。地上莊嚴眾寶間,雜色相參百千萬。
寶座華臺處處滿,隨心受用光來照。百千童子菩薩眾,各捧香華臨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或有尋階入寶池。或立於沙或至膝,或沒腰頭或懸注。
或取金華百寶葉,授與岸上看池人。受得香華千萬種,即散彌陀大會上。
六、淨土不遠,在稱念間
阿彌陀佛前方七寶平臺之上,有兩位伎樂菩薩,正在翩然起舞,披掛瓔珞,衣帶飛揚,舉足旋身,輕盈自在。兩側有菩薩持著不同樂器,為之伴奏,有琵琶、笛子、笙、拍板等。
在阿彌陀佛說法會上,菩薩歌舞隨行,似乎是剛往生到淨土的聖眾,迫不及待要用最美的音聲供養阿彌陀佛;又或是極樂聖眾以最微妙的音聲,歡迎讚歎念佛往生淨土的化生童子;更像是阿彌陀佛用種種音聲、種種方便呼喚十方眾生:因何事由而流浪三界?何時歸來,聆聽無上妙音!
敦煌321窟北壁 盛唐 淨土變相圖 局部
伎樂菩薩兩側的部眾,有的舉著長幡,有的雙手恭敬合掌,亦在認真聽佛說法。根據伯希和照片判斷,這些部眾左側兩人、右側四人,各身著世間服裝。喻意著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呼喚,開始稱念彌陀名號,雖然還身在娑婆世界,卻已非娑婆久客,早已是極樂的嘉賓。極樂世界的法會,阿彌陀佛的法音,在他們稱念名號,念念不捨之時,便是聽到了。因為阿彌陀佛無量功德智慧、光明相好,皆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中;只要稱念,當下具足一切功德,將來必定往生淨土。
除此之外,也喻意著阿彌陀佛悲心無盡,主動、平等、無條件救度,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法音廣流十方三世,不僅極樂世界聖眾菩薩能夠聽聞,也不僅是十方諸佛菩薩能夠乘著祥雲前來聽法,十方一切眾生,無論身在何處、何時,皆能聽到彌陀正覺大音,皆能稱念名號,往生淨土。
淨土與娑婆,不過六字之隔,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淨土非遠,就在面前;彌陀不隔,就在名號。正如《般舟讚》所說:「低頭禮佛在此國,舉頭已入彌陀界。」
紅塵世界,雖然充滿煩惱,但只要念佛,生死不侵,煩惱自然休止,如暗止於光。念念彌陀佛,聲聲極樂國!
文/覺悅 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