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像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右脅侍,所謂「左觀音,右勢至」。《無量壽經》云:「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可見二菩薩與娑婆世界特別有緣,與阿彌陀佛也特別有緣,故於此界度化眾生,令生彌陀淨土的解脫生死。
自佛教傳入中國,西方淨土信仰逐漸興起,並普及到民間,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及形象可謂家喻戶曉,甚至不信佛的人遇事也會不自覺地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寺廟殿堂或家中佛堂也多見供奉單尊阿彌陀佛像或觀世音菩薩像。相比之下,大勢至菩薩的名號和形象似乎顯得較為陌生。
在西方三聖中,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大勢至菩薩名號的由來,據《悲華經》載:「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觀無量壽經》中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又說:「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佛菩薩名號都以其果德而立,大勢至菩薩智慧、威德廣大如大地,足以震動大千世界。
說起大勢至菩薩,不由會使人想起《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描述楞嚴會上,世尊問諸大菩薩修行的方法;問到大勢至菩薩,菩薩說他是以憶念阿彌陀佛的方法證得無生忍: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圖一 大勢至菩薩畫像
大勢至菩薩由念佛三昧成就佛道,故以此廣攝世間念佛人,往生西方安樂佛國。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主要出現在兩種場面:一種是蓮池海會說法圖,如敦煌莫高窟中繪製於隋唐時期的觀經變中,多包含阿彌陀佛說法圖;另一種是西方三聖接引圖,如內蒙古出土的西夏時期(1032~1227年)的阿彌陀佛接引圖(詳見《淨土宗月刊》第四期)。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詳細描述源於《佛說觀無量壽經》中第十一觀: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據《觀經》中描述:「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就是說,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與觀世音菩薩最大的區別是天冠:觀世音菩薩天冠中有一立化佛,而大勢至菩薩頭頂是一寶瓶。
故現在我們常見的大勢至菩薩像與觀世音菩薩極為相似,多呈女相。在唐代以後,隨著淨土宗的普及,以淨土三經為依據的西方淨土變相圖也隨之愈來愈多地湧現,頭立寶瓶和手持蓮花也逐漸成為大勢至菩薩的重要標誌,而這兩個特徵在唐代之前還不明顯。圖一即是典型的大勢至菩薩坐像。
圖二 莫高窟444窟西方三聖說法圖
圖二為莫高窟444窟西方三聖說法圖,作於盛唐時期。圖中阿彌陀佛居中坐於寶蓮上說法,觀世音菩薩在左側侍立,大勢至菩薩立於右側。二菩薩面孔皆微微朝向阿彌陀佛,如臣伴於君側,顯恭敬、遵從之意;身體則朝前,似面向大眾。
大勢至菩薩袒露上身,戴有耳環、項鏈、臂釧、手鐲,身披華麗的瓔珞,輕柔的繒帶自然經手臂垂落。膚色柔和,面容圓潤,秀眉慈目。髮式為高髻,餘髮披肩。頭戴金色寶冠,寶冠中央立一寶瓶。《觀經》這樣描述大勢至菩薩之天冠:「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
菩薩左手捧一蓮花,表示淨土念佛法門乃令人解脫輪迴、成就佛道之無上妙法;右手結無畏印,與阿彌陀佛像的手印相同,表示菩薩協助阿彌陀佛護佑眾生,令眾生獲得極大安心。
下身著華麗的長裙,裙褶飾有圖案,自然流暢。整體給人以雍容大氣之美感。
菩薩身後有頭光光明代表智慧,而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作為佛上首弟子的菩薩又豈會不照念佛之人呢。
《念佛圓通章》中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像中的佛與菩薩莊嚴、美妙、慈祥的形象令人望之即生仰慕、膜拜之心;又有母親般的親切和溫暖的歸宿感,令人嚮往西方淨土蓮池海會,觀音、勢至為道友,聽彌陀說成佛妙法的場面。然而人間所能呈現的佛菩薩像,就算極盡想像與藝術技巧,又豈能描畫出極樂國莊嚴殊勝之萬一呢?
說法圖中的大勢至菩薩也常呈現坐像,坐於寶蓮之上、寶帳之內,侍於阿彌陀佛右側。《觀經》中說: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乃至上方光明王佛,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側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說:
斯乃勢至威高,坐搖他國,能使分身雲集,演法利生,永絕胞胎,常遊法界。
大勢至菩薩或行或坐都會使國土震動,那不是我們人世間的地動山搖,而是心靈的震動,智慧的開發。菩薩到處,即是淨土法音宣流之處,即是眾生得到解脫,永絕胞胎之處。
圖三為十三世紀日本鐮倉時代(1185—1333年)的阿彌陀佛接引圖——「山越阿彌陀圖」,因佛菩薩有半身藏於山後而得名。
圖中大勢至菩薩頭戴金色寶冠,以眾寶、瓔珞莊嚴其身。菩薩面容圓潤,呈現中國盛唐時期風格。寶瓶在冠中央發出光芒;菩薩合掌而立,蓮花不是常見的持於手中,而是飾於冠側。
經中說:專稱彌陀佛名之人,平生之時,「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臨終時,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即現前保護往生人,令其心不顛倒,接引他往生到極樂國土;而往生以後,二位菩薩即為說妙法,令其斷惑證真,速疾成就佛果。
《觀經》中第七觀華座觀,世尊要為眾生說除煩惱法時,以佛力故,「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由此可以想像,西方三聖出現在空中時,是何等的威勢,何等的莊嚴!只能用美妙絕倫、不可思議來形容。
如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讚歎大勢至菩薩:
勢至菩薩難思議,威光普照無邊際。
有緣眾生蒙光觸,增長智慧超三界。
法界傾搖如轉蓬,化佛雲集滿虛空。
普勸有緣常憶念,永絕胞胎證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