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行易行,自力他力,为净土宗对一代时教总的分判。欲学净土者,不可不知此义也。欲明二法之难易,须先明自力他力之胜劣。欲明自力他力,须先明了何者为力?所谓「力」者:功德力量也,即断惑之力,出生死之力。小而言之,即有了生死出三界之力(小乘);大而言之,即有成佛道度众生之力(大乘)。欲达此目的,有二种力:谓自力他力。自力者:即依自修行力,断惑以了生死也。(若无了生死之力,纵有修为,如五戒十善等,仍是有漏人天福业,非此所言之自力也。)他力者:即乘佛愿力了生死也。自力之道以戒定慧为本,常人多易理解。他力全是佛境界,唯信乃入。因其绝思绝议,故使本为易行之道,反成难信之法。可知常言之「信佛」是何其难,是以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证诚劝信,以消十方众生「我知我见、我执我慢」之障。如何彰显他力,使三根普被之道大明於世,自为弘扬净土诸大善知识之竭力用心处。古大德除以经论要义详明之外,更巧以譬喻别显之,将他力超胜绝伦之义简易平实地展现於吾人面前。使难信之法,易於趣入。虽愚夫愚妇,亦可因喻得解。总而论之,其喻有五:
一、乘船渡海喻:
此一喻古德多有发挥,最早出自龙树菩萨,其《易行品》言: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自力修行即如陆路步行,勤行精进,久乃可得。他力往生即如水上乘船,以信方便,易行疾至。此喻贯穿於净土法门整个弘传过程中,而将此喻发挥至极者,即印光大师,其《文钞》多有阐发。引用二言以明之:
一、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二、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於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於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
沙子虽轻,入水即沉。石头虽重,乘船可度。自力他力之难易不待言而明矣。故知:无论沙子石头,皆得乘船,方可安然到达彼岸,任意使用也。意谓无论有修无修,都得乘佛愿力,方可确保圆成佛道矣。十大行愿导归极乐,其深远意义即在於此。
二、乘轮王宝喻:
昙鸾祖师及印光大师皆有此喻:
昙鸾祖师《往生论注》言:
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印光大师言:
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
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观二位祖师之言,即知所谓自力者,藉三学而得解脱也。即能持戒、修定、得通、游四天下。所谓他力者,即乘弥陀愿力得解脱也。其喻曰:虽是劣夫,跨驴不上,若乘转轮王行宝,即可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劣夫喻无戒定慧之人,业障深重之人,转轮王宝,即喻弥陀愿力。无自力之行人,只要乘弥陀愿力,即可往生净土而超越生死,纵然业力深重,烦恼未断,亦毫无障碍。如善导大师所言:「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三、顺水扬帆喻:
古德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於顺水。」即顺水扬帆之喻,明念佛一法轻松自然,不费丝毫之力,并能快速到达彼岸。安乐易行之道,大显其中。印光大师显此义言: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於顺水,以仗佛力故也。
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於高山,全凭自力故也。
两相比较:仗佛力者,用力少而成功易;仗自力者,用力多而成功难。我们是愿如蚂蚁一般一步一步往上爬呢?还是顺水扬帆,早归家乡?久劫轮回养成的习贯,已使我们有时难免会陶醉於爬山的感觉,感叹於那难能可贵的勇猛精神。只是不知何时才能爬上那高高的山顶(印光大师言:当在驴年),不得不苦了阿弥陀佛十劫的期盼。
四、如照山水喻:
此喻出自印光大师,其言: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
通途者,自力难行道;特别者,他力易行道。自力修行如画山水,一笔一画而渐次成就(渐教);他力修行如照山水,一照俱了,当下圆满成就,所谓一念具足无上功德也(顿教)。如是巧喻,将二法一渐一顿,一难一易,显彰无遗。
五、太子堕地喻:
此喻出自印光大师,其言:
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
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世之士人,须由自己的艰辛努力,方可混得一官半职。太子堕地,即可承绍大统,贵压群臣,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也。喻净土一法,仗他力者,圆成佛道,力超众圣。二法之「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如是众喻,无不阐明净土法门之易行易往,他力本愿之圆顿直截。所谓「至简至易,至顿至圆」也。若如此明了之譬喻仍难信入,则佛亦无可奈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