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里面讲到「三心」是往生的正因。三心包括: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其中善导大师在解释「深心」的时候,就讲到: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关於深心,我们之前讲十八愿时讲到:至心信乐。什麽是至心信乐呢?《观经四帖疏》里讲「至心」就是深心,深就是深浅的深,心就是心灵的心。善导大师讲深心就是深信,信仰要深。
然後再把深信分为两种: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就是机深信。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两条非常重要,善导大师的思想里虽然讲到很多内容,但是可以说这两条就包含了其中所有内容。
前面「机深信」是讲:我们要看清自己是何种根机;第二点「法深信」是讲:我们要对净土法门有深信无疑的信仰。很多念佛的人对净土法门的法义的信仰不够,就是缺少机深信,缺少法深信。有「机深信」的人才会来专心念佛。「机」就是看到我们是凡夫众生,然後解脱的方法就是念佛,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来看善导大师的这两种深信的意义。
第一是从总的大意来看,善导大师提出机法两种深信是有一个大的环境。他是延续了前面龙树菩萨、昙鸾祖师、道绰大师的思想,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前面的祖师开显净土法门都是针对凡夫而开。都是看到凡夫众生到了末法时代,没有办法解脱,然後逐步逐步地开显净土法门。然後善导大师将这些思想理论化、体系化,就提出了机法深信。
所以第一点就是:提醒我们要善於观察时节因缘。我们处於什麽样的时代?我们处於什麽样的环境下?我们对於外部环境与时空要有一个观照,因为学佛的人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如果对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不知道该选择何种教法,不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
那麽对时节因缘的观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度世;
第二、审时;
第三、观机;
第四、择法。
「度势」,我们是处在五浊恶世;「审时」就是时间,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观机」,我们是凡夫之机;「择法」,凡夫之机要选择何种法门呢?就是净土一法!
先从大的环境来看,度世、审时、观机、择法,这四点如果细讲恐怕是一天两天也讲不完。净土法门对这四点非常重视。
一般的教法,学其他的法门,像学禅宗、教理、持戒的人,他注重的就是如何选择法门,然後对法义有阐发。而我们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对时代因缘与自我的根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於时代因缘与自我的根机有清醒的认识之後,我们才会选择相应的教法。
下面我们就用印光大师的一段法语来说明认清时代因缘的重要性。印光大师讲「时节因缘实为根本」,就是说我们学佛首先应该观察时代因缘,这是最基本的理念。如果对时代背景,对自己的根机不了解,我们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不知道该选哪一种法门才好。
「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我们如果在修学佛法之时,违背了时节因缘,就犹如冬天穿单衣,夏天穿裘皮棉袄。大家都知道冬天是要穿棉袄的,身体才受得了。冬天穿单衣,夏天穿棉衣;口渴时吃东西,饥饿时喝水。这都是违背了我们的身心需要。如果对时节因缘不了解,对此没有深刻的体悟,我们就犹如冬天穿单衣一样,不仅没有好处还会伤害我们自身。
现在很多人学法修苦行,效仿菩萨道精进勇猛,一日一餐,夜不倒单,这些行为很好,是佛法所提倡的。但是,我们是不是那种根机呢?很多人不考虑。如果你并非这种根机,那这些行为可能反而会伤害到自己。没有学到法,反而把自己的身体折腾坏了。这就是「费而无益反而有害」。
印光大师非常注重时节因缘。身为学佛的人,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观察时节因缘,印光大师对这一点特别敏感。因为他生在民国时期,这是个充满战乱、饥荒,动乱不安的时代,所以,他对时节因缘特别注重。
他说:「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於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就是说即使是古佛再来,比喻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或者是古代的某一尊佛,燃灯古佛,即使是这些古佛再来示现在这个世间,他们也决不会在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之外,再对其他法门有所提倡了。因为现在的时代,只有敦伦尽分和净土法门适合我们末法众生。这是时节因缘决定的。
又说:「使达摩大师现於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这就是引用我们中国古代的禅宗祖师——达摩祖师,他是弘扬禅宗的。如果达摩祖师生在末法时代,他还会讲禅吗?恐怕他讲禅就如祖师讲的门前草深三尺,这就是形容没人来听法,没人懂。世间有句话叫门可罗雀,门前停留着很多麻雀了,现在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禅宗,但是真正的禅我们很多人并不懂。
达摩祖师在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之後,当时中国的佛教还比较盛行。大家都喜欢修学佛法,人的根机也比较高,根机猛利。但即使是那种时代,也只有慧可大师一人得到达摩祖师的真传。那如果达摩祖师来到现在这个时代,虽然也会有很多人希望能在达摩祖师那得到真传,但是现在的时节因缘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参悟到其中真义,也不可能从禅宗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印光大师讲:即使是达摩祖师再来,他也不会再讲禅法了,而会弘扬仰仗佛力的净土法门。这就是这个时代因缘决定的。
那麽我们学佛,首先就应该观察这个时代的时节因缘。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点就是对於世,就是对於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要有个认识。我们读佛经时经常会看到一个词语叫:五浊恶世。我们这个时代叫五浊恶世,不是一个善良的世间,不是一个清凉的世间。
五浊是指哪五浊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就是浑浊,是染污的。五浊恶世不是一千年、两千年的时间,而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所处的时期,所处的这个劫运是一个五浊恶世,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
首先的劫浊就是说:我们整个就是处在一个非常大的浑浊的时代。为何原因呢?後面四浊就是其中原因,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见浊,见就是知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各持己见。各持己见就形成了混乱,知见混乱就形成了浑浊,染污不清。在这个世间有佛教信仰,有其他宗教信仰,还有世间的学问,这也是浑浊之处。这让我们分不清什麽是佛法,什麽是外道,什麽是世间法,什麽是出世间法。这就叫见浊。
烦恼浊,每个人都有烦恼,都有贪瞋痴,个人有烦恼,大众有烦恼,大家聚集在一起,各自的烦恼都很炽盛,互相干扰和影响。
众生浊,就是我们众生都有贪瞋痴,都是被染污的,都是带着业力而来的。
命浊,就是指我们寿命短暂,生命无常。有些人一出世就离开人世了,寿命长的也不过一百岁左右。
这就是五浊。因为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整个这个时代被称为劫浊。而我们现在出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都是处於五浊恶世的时代,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讲到如何认识五浊恶世,他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是恶时,恶的时间;恶世界,是一个恶的世界;恶众生,众生是恶的;然後恶见,大家的知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恶见,自私的凡夫之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这些都是恶的,不是善的,如果从善恶来讲,都是恶的,基本的善法都不具备。所以,就称为五浊恶世。
在这个五浊恶世,能够让我们的解脱的法门就是净土一门。我们生在这个五浊恶世说明了什麽?我们就是五浊的恶人,我们不是善人,如果是善人就会出生在善的地方,比如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以及其他佛的净土。那麽能够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就是被业力带来的。所以善导大师讲:十方诸佛都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就是为五浊恶世众生开显净土一门,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我们这个时代叫五浊恶世,也叫娑婆世界,也叫堪忍世界,娑婆就是堪忍。我们在五浊恶世可以勉强忍受一些无常苦,生老病死苦,在堪忍的同时如果能够遇到佛法,再精进勇猛地修行,这是五浊恶世的众生唯一的一点善根福德。
但是在五浊恶世要解决生死大事,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十方诸佛都劝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就不是五浊恶世了,就完全变了。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讲到:於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为什麽我们靠自力修行难以解脱呢?首先我们生於五浊恶世,同时又生在无佛之时,现在释迦佛已经不住世了,已经远远离开我们。五浊恶世,又没有佛陀住世,那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通过修行「求阿毗跋致为难」。阿毗跋致就是不退转,我们学佛要成佛,第一步就是要达到不退转。你能够不退转才能够上成佛道。
如果达不到不退转,我们就会随时有进有退,所以「阿毗跋致」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就像现在人读书考大学一样,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只是义务教育之类的,只有读到大学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一个阶段。而佛法修学里面最重要的一级就是达到阿毗跋致的阶段,不退转。我们绝大部分人要想在现生达到不退转,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那是很难的。所以自力修行称为难行道。
那麽怎麽来转变五浊恶世呢?蕅益大师的思想里面讲到一点,大家看过《要解》的可能有印象。蕅益大师讲: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学理论的人可以多去思维体悟一下。
我们只要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信愿就是要相信这一句名号,愿意往生西方。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往生西方净土。只要你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庄严」就是随口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当然这种称念与一般念佛不同,他是信愿(有信有愿)来念佛。只要你来念佛就可以转劫浊为清净海会,清净海会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怎麽来转变它呢?把它变成一个清净的极乐净土呢?现在有些人提倡人间净土,怎麽提倡?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改变不了它。你提倡再多的善法,这个世间还是一个五浊恶世。但是只要你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转劫浊为清净海会了,就转变过来了。
转见浊为无量光,因为这句名号是无量光,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是无量光,我们的见浊—凡夫之见就在无量光之中转成无量光了。这是在一念之间就转过来了。
转烦恼浊为常寂光,「常寂光」这个词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寂光」就是佛的境界,寂光净土。我们平常说佛入了涅盘,涅盘就是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最高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只要你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转我们的烦恼浊为寂光净土,就到了佛的境界了。这是在一念之间就转过来了。
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我们这种众生的寿命都有限,都是父母所生的胎生。但是只要我们念佛,就可以是莲花化生,处在佛的无量光之中,是在佛的正觉当中化生出来的。这就是念佛成佛的道理。
转命浊为无量寿,我们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念佛,就可以把有限的生命转化成无限的生命。
所以,把五浊恶世转过来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念佛,只要你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圆转五浊,整个五浊就转过来了。
蕅益大师後面还有一个说明: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
所以信愿念佛一门,它不涉施为,不涉及施为,施为就是平时所说的修行、用功等。净土法门是不靠我们自己的有为造作,就是说不是靠自己的用功,观想,思维,用个人的精进勇猛,它不是自力修行的观念。因为信愿就决定了净土法门是靠佛力,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愿意往生西方净土,然後以这样的心态来念佛,他自自然然圆转五浊,当下就圆转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不是靠我们自己如何努力去转变它,不用去想它自然就转过来了。就如同发动机一发动,机器自然就动起来了。开关一开,灯就自然亮了。我们只要来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五浊恶世就转变成净土了。
唯信乃入,是靠信仰进入的,不是靠我们的智慧,不是靠我们的修行,所以净土法门被称为难信之法就在於此,非常难以相信。我们在称念这句佛号之时就直接与佛心相应。
以上是对五浊恶世的一个大的认识。当然具体的解释,大家在很多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比如《地藏经》,说因果轮回,五浊恶世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了。还有《悲华经》以及我们净土法门的《无量寿经》的後段部分说到:五恶、五痛、五烧,也是讲的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的一个现实状况。
第二点就是「时」,就是时代因缘,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又处在一个什麽时代呢?这个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出世,那时是属於正法时代,佛陀出世称为正法时代,佛陀灭度之後,佛法就慢慢地衰败了。当然我们可能以为佛法还很兴盛,其实从佛一离开世间,佛法就开始衰败了。
真正的正法时代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以佛法的整个法运来看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正法时代;第二、像法时代;第三、末法时代。正法时代是一千年,像法时代是一千年,末法时代是一万年。这是佛教大致的一个时间观。但是因为女众出家,正法时代就少了五百年。
佛陀早期是不同意女众出家的,後来因为阿难尊者的祈请,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同意了之後,因为女众出家,正法时代就少了五百年。所以一般讲到正法就是五百年,像法就是一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是两千五百多年了,已经是处於末法时代了,是末法一千多年之後了。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间段。
那麽身为学佛的人,我们就应该看到自己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出生的,说明什麽呢?我们没有生在正法时代,也没有生在像法时代。在我们中国的唐代,高僧辈出,八宗并弘,但是我们没有生在这个时代。为什麽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呢?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够,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他就一定会生在佛的正法时代,像法时代那种佛法兴隆的时期。而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就说明我们自身的根机福报有限,这就是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然我们凡夫众生会傲慢自大,觉得自己有点知识,有些文化,我看过几本书就不得了啦。这就是对时代的了解。
同时对时代有所了解之後,还要,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从根机来讲。在《法华经》里面讲到: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是靠自力修行会有很大的差异。
正法时代教、行、证具足。有教,就是有佛的教法;有行,就是有修行;证,就是证果。你看佛陀在世之时,有些人一出家三天就证罗汉果,有些人听法的当下就证得初果罗汉。大家看经典里面就知道了:在听法的现场就有一些人得法眼净、须陀洹果、阿罗汉果等,他们就是一闻法就证得果位了。他们就是有教,有行,有证。
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教、理、行、证。「教」是阐叙一个理论,懂得教理之後开始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证果位。证什麽果位呢?凡夫到圣人的果位(圣人的最低果位就是小乘的四果罗汉),然後到大乘的菩萨,最後再到成佛。这是从凡夫到圣人证果,我们证果的最低标准就是须陀洹果。佛陀在世之时的人,他们就是有教有行有证,这是在正法时代。当然在佛陀离开之後的五百年之内,还是有很多人可以证得果位。
到了像法时代之後,就是唯有教行,无证果者了。有教有行,但是证果的人就很少了。教理有,经典有,法门也有,很多人的行持也很好。我们看古代的高僧大德,他们行持很好很高,但是能证得果位的人就很少了。
一般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理论,觉得某某人修行很好啊,就以为他是圣人再来,菩萨再来。其实菩萨不是我们自己给他贴标签,他就是菩萨;他能够修苦行,他就是菩萨。菩萨是有严格的标准的,要看你内在烦恼断的程度达到什麽境界,你的智慧与慈悲心达到什麽境界。当然从佛法的,大的,笼统的一个标准来讲:所有人只要你一发心就是菩萨,凡夫菩萨。如果从修行的角度讲呢?那就一定要证果位才能称为菩萨,叫圣人菩萨。
在像法时代的人,他既懂教理又能修行。吃苦,读经,研究教理,持戒,包括五戒十善他都能修。但是能证到果位的圣人就非常少。大家知道天台宗有个被称为「释迦佛再来」的智者大师,当他走的时候有人问他:你证到何种果位?他说:还只是五品凡夫位。还在外凡夫之位,内凡夫都没达到。当然这只是智者大师自己所说,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否圣人再现。智者大师讲:他如果不领众,不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他可能会达到内凡夫位。但是因为过早领众弘法,所以他还是外凡夫之位。
智者大师在我们中国佛教界就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了,被称为「释迦佛再来」的人,他还是凡夫之位,可想而知其他人了。所以断烦恼不是我们想像的那麽容易,很难断。当然智者大师是在隋朝时期,已经是末法时期的初期,进入末法时代了。所以像法时代证果位的人就非常少,到末法时期就更少了。
末法时期唯有教,而无行、证。末法时期,佛法还在,经典还在,理论也在,但是没有人修行,没有人证果了。所以很多学佛的人去寺院一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看到个个都是凡夫。学佛的人不论在家、出家,不论小德、大德,好像大家都差不多,那麽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有些人虽然懂理论,但是事项上做不到。
你看现在的人修三皈五戒,能严持五戒的人有几个?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严持五戒。现在我们不谈六度万行,不谈菩萨道,只说五戒十善,能够把五戒十善做得好的人,现在有没有?这就是末法时代有教无行,更没有证果位的了。
所以在末法时期,大家都很感叹:佛法凋零,佛法衰败。这种衰败并不是指佛法衰败,而是众生的根机不堪。我们没有能力断贪瞋痴,没有能力断烦恼,没有能力证果位,这就是末法时代的一个徵兆。
在《大集经》里讲到: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就是修行的人还很多,但是罕一得道,难得有一个人得道(我们经常讲的开悟,见性成佛),悟道的人在末法时代没有了。那末法时代的众生解脱的希望在哪里呢?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凡夫众生靠自力修行已经没有办法,唯有仰靠佛力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唯一的出路。
那麽我们学佛第二点就是审时,要观察这个时代。我们生在末法时代,靠自力修行已经有教、无行、无证。教法还在,比喻《金刚经》《地藏经》等等经典还在,但是你已经没有办法修行了。我们世间人看不破五欲六尘,有几个人看得破?不讲其他的,世间最难过的就是名、利这两关。
清朝时期的康熙皇帝,还是乾隆皇帝曾经在径山寺一带(长江一带),遇到一个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所住的寺院就在长江边上。他每天就坐在寺院门口,看着一条条船在江面来来往往。皇帝就问他:你看到有多少船在来来去去?老和尚讲:就看到两条船,一条是为名,一条是为利。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不为利就为名。
以上就是对时节因缘的观照。所以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里面讲到:我们现在是去大圣遥远的时代。
那麽我们又是何种根机呢?这就要用镜子来照一照了。当然用世间的镜子照不出来,要用法镜,佛法这面镜子来照我们。佛法讲:有贪瞋痴,有烦恼,你就是凡夫;你身心清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你就是菩萨。我们是凡夫?是菩萨?拿经典一对照,我们心中就清楚了。
经典就是一面镜子,当然一般的人不懂。不懂教理的人,就很难看穿自己,到底是何种根基?我们可以自己观照自己,平常的起心动念想的是什麽?面对逆境之时,我们的心中是否平静,心如止水。苏东坡讲过: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讲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宋朝有名的一个大诗人,同时他也是学佛的一个大居士。他与当时禅宗的一位大德,叫佛印禅师的,经常有往来,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坐在家里突然头脑一动,妄念一起就写了一首非常好的偈子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写完之後桌子一拍,感叹自己写的太好了,心中非常高兴。然後就吩咐书僮将偈子送到江的那边,交到佛印禅师手中。他送过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佛印禅师对他的偈子表扬赞叹一下,心中有所期待。因为他觉得自己达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这「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结果,书僮把这首偈子送到佛印禅师那里,佛印禅师写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一看这两字就不平静了,然後他就气冲冲地过江而来,找佛印禅师理论。佛印禅师就刚好等在江边,对他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是一个宋朝的人,又是一个大文人,大诗人,而且非常精通禅理。从理论上讲,他写的这首偈子是非常高的一个境界。稽首天中天,「天中天」是圣中之圣,是佛,就是指他在顶礼佛;毫光照大千,佛的毫光照满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觉得自己八风吹不动了。
八风是哪八风呢?大家知道这「八风」不是指外面的狂风、暴风,「八风」是指的:利益、衰耗、譭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这八种境界。
他说自己八风吹不动,你看佛印禅师讲放屁,他就动了。这就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连苏东坡这样的人,他也经不起外界的名利诱惑,何况我们普通人就更不用讲了。我们只要听到别人讲到:某某人怎麽样。心里马上就动起来了。
我们是生在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我们都是凡夫之机,不是圣人,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有人说我读了几部《楞严经》、几部《金刚经》,就觉得自己无我像,无人相了。六祖大师一闻《金刚经》就开悟了,那我自己恐怕也悟了,有些人好像觉得是如此的。然後在心中沾沾自喜,无我像,无人相。我们把明白佛理当成开悟,当做证果,这是末法时代的很多人有的一个现象。以为自己懂得一些佛法道理,就证得果位了,就达到佛的境界了。「明理」与「证果」是两个概念。
你看:教、理、行、证。教是经典教法,然後你去明理,依教奉行,明理之後就开始修行,你的行持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然後才是证果位。我们现在的人最多就是明理而已。教、理,後面的行持有没有,不知道。像苏东坡就知道了,这就是对他的一个考验。我们要从事上去考验自己,是否经得起八风的吹动?如果八风一动,我们就受不了,就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了。
那麽凡夫众生靠我们的自力修行,要想今生今世得解脱,就要断烦恼,断贪瞋痴,要戒定慧具足,我们就该问问自己能否做得到?如果我们今生做不到就要轮回。佛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世得到人身,如果不能了生死,不能解脱,来生到哪里呢?来世凭我们吃的肉,就要去还人家,生生世世都还不完。我们这一世来到这世间的人,不吃肉的很少。我们不讲其他的杀生、偷盗、贪瞋痴,单凭吃肉这一条,印光大师讲:就足以堕入三恶道了。佛也在经典讲:得人身者如手上的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以如果今世不解脱,我们来生能够保住人身的人,稀有难得!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
从佛法的因果来讲,至少要是持好五戒的人,才会在轮回中保住人身。如果是不学佛的人,恐怕没有哪个人会做得到五戒。即使是学佛的人,能够持好五戒的也不多。像大家都知道的弘一大师,他就是持戒非常严谨的。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持戒的高僧,但是他说自己也只是持初分五戒而已,做到了在家优婆塞的初分五戒。所以,由此可见持戒是非常难的。
凡夫众生为什麽靠自力修行非常难以解脱呢?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理深,自力修行的教理、行、果,这些教法的道理非常深奥。比如《金刚经》讲般若智慧,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讲真如实相,这些理论非常深奥,我我们凡夫众生没有办法契入。理深解微,我们的理解程度非常微小,只有一点一滴的。凡夫众生往往会把自己的理解放大,以为自己的理解达到了佛的层次,然後一坐下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佛了,自称自己是菩萨再来,或是某某佛再来。这种情况就是不懂得教理造成的。
第四点就是择法。凡夫的根机要修什麽法才能解脱呢?这点就非常关键了。凡夫众生就要选择与自己相应的,可以让自己得到解脱的法门。但是如果按普通的佛法来看,凡夫众生没有办法解脱。你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解脱。
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凡夫有一个解脱之道就是净土一门。净土是为凡夫所开的,凡夫亦只有靠净土法门才可以解脱!修学其他任何法门都无法解脱。其实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而是其他法门太好,好到我们达不到。因为禅宗很高,高不可攀,我们达不到这个境界,是因为他太好、太高、太妙。高深莫测,我们无法进入这种境界。
法就如同药一样,是用於治病的。法是治我们的凡夫之病,生死轮回的病,贪瞋痴的病,我们有病的人才需要求法。只要法能够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那麽这个法的目的就达到了,学佛的目的也达到了。
在末法时代就是净土一门,可以治我们凡夫众生的病,可以让我们凡夫众生可以出离生死轮回,这个叫阿伽陀药。什麽叫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总持,能治一切病的药,我们世间讲的灵丹妙药、不死之药。比喻说扁鹊在世,华佗再来,其他人治不好的病,他可以治,他的医术高明。那麽净土一门,就是其他法门度不了的众生,阿弥陀佛还有办法。学其他法门不能解脱的人,你念佛还可以解脱。这个叫阿伽陀药,就是面临死亡之人,哪怕就要堕入三恶道了,只要你来念佛就可以解脱。
印光大师讲: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我们想要了脱生死的人,不需要在法门上选择很多。只要你真心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就足够了。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我们纵然读尽大藏经十二部,也不过是为了成就此事而已。我们读经的目的是为了什麽呢?就是为了能够了脱生死。我们读了大藏经,学了很多经典法门,目的还是了生死。只要我念佛往生西方,就了生死了。所以说,虽然一字不识,一文不知的人,但是他念佛往生西方,那麽他就达到目的了,他就达到了学佛的目的。我们如果读了大藏经,但是还不能了生死,那你还不如那一字不识的老太婆,她念佛往生西方了。因为她可以了生死,她往生西方之後,就通达佛法教理了,还可以说经典了。她见佛闻法,花开见佛证无生。她自自然然就可以通达佛心,从佛心里就可以流露出经典来。
经典是佛有修证,他修证之後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看经典是看文字,看理论。我们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那麽不能了生死。能够往生西方的人,你就自然进入佛的境界了。所以往生西方净土,你就入佛境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一切智慧,辩才智慧无不具足,这时,你所有的经典都不用看了,你自然就会说了。
佛法的目的是了生死,所以印光大师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
我们认为法门很多,多的目的是为了了生死,少的目的也是为了了生死,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麽多也不算多,少也不算少。不要以为自己只知道一句佛号,好像很少。一句佛号丝毫不少。
所以印光大师讲:念佛一法,成佛尚有余。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成佛都有余了,不学其他法门丝毫不遗憾,也丝毫不欠缺,这就是不存在多少的差异。法与法之间不用衡量数量多少,只在於是否能让我们了生死,超越生死轮回。只要能够了脱生死,能够让我们往生西方净土,修学这法就足够了。甚至是读过《金刚经》的就知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到最後是要舍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的法很多,法法都通,其实有一点就没有通,法到最後是无法可得。大家读过《心经》的也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就是指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最後,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告诉你:无智亦无得,当你达到无智亦无得的时候,你就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你如果有所得,你想求一个法,那麽你与佛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如果从自力修行讲,你是要舍,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与非法,通通要舍。
我们现在学佛人的通病是什麽呢?执着於法。我又读了一部经,我又得到了一个法,这是某某上师,某某大德亲自传给我的一个法,觉得得到了宝物一样。当然从传法来讲,是得到了宝,但是要知道这个法的目的,法是让我们断烦恼,出生死,破我相,破执着的。我们如果得到了一个法,就增加了一个执着,那不是在求解脱,反而是增加了执着。
所以说;学法不在多少的问题,只在於是否能让我们了生死。净土法门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破一切法执的。破一切我执,破一切法执。我们要看到自己是凡夫众生,我们一钱不值,我们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要把自己放得很低,把自己看淡,然後来归命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就是要放下自我,佛这边呢?他已经是成佛的境界了,佛心当中是没有法可得的。佛是大解脱的圣人,我们来皈依佛,无我亦无法。所以净土一法是真正的,破我执,破法执最究竟的法门。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净土法门虽然是破法执,但是它也立了一个法,立念佛一法。你就念这句佛号,直接就进入佛的境界。即有法而离一切法。
因此在选择法门的时候,不要在数量上去计较多少。我们只要选择一个,能够了生死就足矣。
第二点,我们在选择法门之时要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应机为本。佛法的每一个法门都很好,但是我们选择什麽法修行呢?要应机,「应」就是适应,要适合我自己,这就叫应机。就像我们吃药的人一样,你吃的药刚好对症,你感冒了就要吃治感冒的药,你是癌症病那就无药可治了,就没办法啦。我们是什麽根机,你就要找到相应的教法。这个叫应机之法。
凡夫众生,同时也包括一切众生,都应机的法门就是净土一法。净土法门是应一切众生之机的,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论你是上根,上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下至乃至五逆十恶的人。上至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不论你是何种根机,净土法门都适用。这个法门被称为「总持法门」就在於此。它是适合於一切人修学的。
如果说要选择根机,有些人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根机。我不知道哪个法门适合我?那麽,净土法门都适合,我们可以选择净土门。不论你是什麽人,都适合。禅宗适合什麽人呢?禅宗就适合利根之人、上根之人了,适合那种悟性高的人。但是我们的头脑很笨,别人是看一遍就全悟,而我们是看三千遍都不能开悟,那你就不要去参禅啦。看这个经典不懂,看那个经典不懂,那你就最好不要去参禅了,禅是什麽?问都不要问。我们不是那种根机。学教理、教法的人,比喻天台宗、《法华经》,如果我们看不懂它的文字理论,一看就打瞌睡,那你就不要去学教了,你不是那种根机。
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既然其他法门走不通,那就只有净土法门对我们敞开方便之门,为我们所有人开往生之道。这是阿弥陀佛特别慈悲的地方。他要救度众生,所以他为最低根机的众生,找了一个最方便的,最适合修行的法门。净土法门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它既适合於最高根机的人,也适合於最低根机的人修行。菩萨也要念佛成佛。
所以,如果我们凡夫众生不知道自己是何种根机,不知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修学,那我们就选净土一门来安心念佛。尤其是凡夫之机,就更要选择净土一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