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夫的肉眼看不到佛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无形无相的,谁都看不到。开悟的人、觉悟的人知道,那是靠悟性。
佛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法身,我们凡夫也有。为什麽凡夫和佛没有差别?因为法身都是一样的。比如长江水、黄河水,体性上都是水,没有差别。但是长江水、黄河水还是有差别,差别在相状上,长江水相对要清净一些,黄河水染污,有沙石要浑浊一些。这是表现出来的相的差异。我们凡夫就浑浊,佛就清净。表现的相,就是报身不同。
佛的报身,非常高大。经典里讲,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麽高大,我们凡夫的肉眼根本看不到,比喜马拉雅山还高很多。这麽大的佛像怎麽能看得见?凡夫的肉眼看到三十三层楼的高就觉得很高了,佛的真身、报身我们肉眼看不到。佛的化身,像善导大师,化现成一个人的身,或者我们身边某一个普通人,凡夫肉眼可以见到。一切诸佛都在护念我们,我们也看不到,但是也能得到这种利益,这叫冥冥之中有诸佛护念。
所以很多人念佛有感应,这些感应从哪里来?很多人也看不见,突然感觉事情很顺利就解决了。有些人早上出门求菩萨加持,希望今天顺利,就能感觉到有感应。这个感应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有动,佛就有知。
(二)众生念佛,十方诸佛都来护念
善导大师说我们的心念佛,佛即知之;我们在那里拜佛,佛即见之。所以佛和我们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我们自认为与佛相隔很遥远,佛高高在上,我们普通凡夫见不到佛。但是我们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在佛的眼目当中。世间有些不相信佛法的人,胆大妄为,因为他觉得佛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有没有佛。实际上我们学佛的人就知道,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他都在。我们的任何行为、言语,乃至心中私下打了一个妄想,佛都知道。
我们念佛的人,释迦牟尼佛知道,阿弥陀佛知道,十方诸佛都知道。所以,只要我们念佛(受持),十方诸佛都会来护念。因为十方诸佛的护念,所以我们都「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阿弥陀经》的原文。因为诸佛护念我们,在我们现生念佛的当下,就得到了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生就不退转。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麽意思
这是印度语,翻译成我们中国的语言叫无上正等正觉,再简称就是佛。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没有再高的了,到顶点了。如果上面还有上,比如菩萨,上面就有更高的佛。无上,就是上面没有了,圆满了,无上正等正觉。
(三)念佛可得最大的现世利益
我们只要听到这部经来受持的人,因为诸佛的护念,现生都得到了不退转於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就是前面所讲的,不退转位,现生就不退转了。
什麽叫不退转
就是在成佛的道路上,我们必定成佛,现在已经走在成佛的光明大道上了,不是凡夫之路,不是轮回之路。不信佛的人是走在轮回的道路上,念佛的人是走在成佛的道路上,一个是轮转,一个是超生。所以往生就在这里,能念佛,我们的生命就在向佛的道路上行走。这是现世得到的利益,保证我们能成佛,就像前面讲的,犹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阿弥陀经》还有一段文字,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里有三句话非常重要,若已愿、若今愿、若当愿,跟它对应的就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我们读经文,要好好地去体会。
这三句话怎麽理解?若已愿,若今愿,若当愿是什麽意思?
佛经的语言,比较简洁,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已发愿,已经发愿的。已,是过去;今发愿,今是指的现在、当下,或者说今世。当,是当来、未来。实际上是代表的三个时间段,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过去的,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早就发愿往生了;「今」,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人,这一生一世,或者说当下,我们现在遇到净土教法来发愿;「当」,还没有遇到,或者还不相信,那就是後来的。
已发愿的人、今发愿的人,或者当来发愿的人,只要发起往生心,欲生阿弥陀佛国,「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後面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大家知道,弘扬善导大师净土思想里面有个重要的词语叫 「平生业成」。平生业成是从哪里来的?有很多人会怀疑,这个平生业成,佛经里面没有啊。但《阿弥陀经》里有这个意思,《无量寿经》里也有。
《阿弥陀经》讲「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跟前面的对应关系就是:已发愿的人就是若已生;今发愿的人就是若今生;当发愿的人就是若当生。什麽时候发愿就什麽时候往生。已经发愿的人,已经往生;现在发愿,就现在决定往生;有些人还要等,等自己老了再念佛,等临终了再念佛,或者等到了地狱受苦,再来念佛,那就是若当生。这就是祖师讲的:有愿必生。我们只要发愿往生西方,就一定往生。什麽时候发愿,什麽时候往生。
我们很多人还在关心临终往生,其实往生不是看临终,是什麽时候发愿,什麽时候想往生,就决定可以往生了。这就是「现生不退」,不然怎麽叫不退转?很多人担心,「我发愿了,修行几十年,万一临终打妄念怎麽办?先前的愿白发了,临终一个妄念就把我的愿望破坏了」,那就不是若今生、若当生了。已发愿的人,只要现在发愿,而且愿望不退转,始终愿意往生,那就一定能往生,这就是若今生,今生今世一定能往生西方的。
这些在《无量寿经》讲得更彻底、更明了,「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乃至一念」,对「今」字解释得更短、更明了。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理解「今」字,今生、今世、现在、当下,都是今。但是「乃至一念」,就把这个「今」具体到一个时间段、一瞬间。我们闻到名号,信心欢喜的那一瞬间,就发起了往生心,「我愿意去,我接受佛的救度」,这一念就得到往生了。
就像我们上次讲的,太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是皇帝的身分了。他虽然很小,但是一出生,他的身分就和大臣不一样,超过了所有的大臣。我们念佛,虽然是凡夫,当下的身分还没有变,但是念佛的那一刻,身分就变化了,就是往生的身分、成佛的身分,这是现世利益。
摘自《阿弥陀经大意》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