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智随法师文章
top

智随法师文章

法义篇

  1. 广说诸法与专修一法有何关系
  2. 《无量寿经》的「法深信」观
  3. 禅与净土之比较
  4. 西方净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种执着吗?
  5. 36次呼唤你的名字,只为让你「醒来」
  6. 《楞严经》中暗藏的玄机是什麽
  7. 因果与空性
  8. 法门无量,念佛第一
  9. 如何超越三界
  10. 念佛,需要清净心吗?
  11. 在念佛之余是否要另念一半的观音?
  12. 一声称念罪皆除,为什麽还在胞胎中住十二劫?
  13. 善导大师为何以疏释《观经》开宗?
  14. 十方诸佛为什麽要赞叹阿弥陀佛?
  15. 净土宗之特质——指方立相,住心取境
  16. 弘扬佛教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
  17. 净土三经对告众之探微
  18. 无上利益的法门(三)
  19. 无上利益的法门(二)
  20. 无上利益的法门(一)
  21. 净土法门的信心从哪里来?
  22. 观音与弥陀
  23. 概说佛法之判教(二)
  24. 概说佛法之判教(一)
  25. 《大经》解读
  26. 机法深信
  27. 《净土文献丛刊》总编序
  28. 《灵岩法要》编序
  29.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学习补充资料
  30. 有关自力他力的妙喻
  31. 印光大师念佛问答
  32. 略说净土法门兴起缘由二
  33. 略说净土法门兴起缘由一
  34. 略谈「护念」之义
  35. 佛来助念 正念往生
  36. 一心不乱 三心具足
  37. 念佛余行 胜劣比较
  38. 何故无问 自说此经
  39. 佛何偏劝 往生西方
  40. 三经五经 亲疏有别
  41. 话说净宗 师资传承
  42. 也说「易往而无人」

随笔篇

  1. 我们发起往生心,是因为佛在忆念我们
  2. 为什麽观音菩萨得自在,而我们不自在
  3. 能安心念佛,得到的就是无量宝藏
  4. 净土法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惑心
  5. 不信佛的人走轮回道,念佛的人走成佛道
  6. 损失往生大利,人生就白过了
  7. 往生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
  8. 往生的大门在哪里
  9. 我们的心量要敞开,敞开到接纳所有人走向念佛的道路
  10. 教理越深入、信心越扎根,越会老实念佛
  11. 人生最大的福报
  12. 每天念一声佛就可以往生,为何还要多念
  13. 人生的归宿,成佛的宝典
  14. 十方世界都流行,十方诸佛都赞叹的一部经
  15. 净土法门真能「即生成就」吗?
  16. 如何看待佛教众多不同的经典
  17. 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的「合作」
  18. 《观经》讲了修行的三种方法,你知道是哪三种吗?
  19. 善导大师讲的「决定深信」有何含义?
  20. 佛为三个人说净土三经
  21. 我们的善根可以跟弥勒菩萨一样多,你相信吗
  22. 一部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的经典
  23. 净土复兴的根本保证
  24. 佛力最能改变人心
  25. 乐邦有路 起信即生
  26. 关於《无量寿经》翻译史与会集现象
  27. 佛是如何护念众生的?
  28. 如何看待不同经典?
  29. 人是活着往生还是死了往生
  30. 佛面与人面
  31. 一个道场的氛围比什麽都重要
  32. 怎麽知道亲人往生没有?
  33. 得到25位菩萨保护的人
  34. 暂居於娑婆,常住於极乐
  35. 什麽是佛心?
  36. 果已熟,速摘!
  37.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38. 为啥要往生?
  39. 提升自我无止境
  40. 无诤
  41.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42. 如何看待道场、团队里的是非
  43. 学佛,越简单越好
  44. 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念佛
  45. 入佛门径 判教为首
  46. 如何判别「真实之法、方便之法」?
  47. 常与无常当如何?
  48. 从解、行二门谈「一门深入」「广学多闻」
  49. 何为「一门深入」,你真了解吗?
  50. 「三业无功」的念佛能往生吗?
  51. 《认祖归宗》
  52. 学佛法,找明师,有方法!
  53. 为什麽有人念佛念得很开心,有人却念得很烦恼?
  54. 居士能做弘法的事吗?
  55. 逼上梁山
  56. 关於念佛现当二益的法语
  57. 五浊恶世的我们一定要仰靠阿弥陀佛
  58. 做一个真实的念佛人
  59. 念佛能否成为千万富翁?
  60. 弥陀垂迹,大成净宗
  61. 人人皆需要佛法
  62. 重庆一行记实感怀
  63. 何为「一心不乱」?
  64. 岂能任意随缘
  65. 凡夫不可盲目地效仿菩萨
  66. 为学与为道
  67. 学净土门之人 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
  68. 念佛人应建立内心的道场
  69. 念佛人应保持的心态
  70. 念佛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71. 印祖论全仗佛力与兼仗佛力
  72. 监狱里寄来求法之信
  73. 不敢有疑
  74. 话说「名」与「利」
  75. 什麽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76. 亦论「随缘」与「攀缘」
  77. 平淡是真 念佛最乐
  78. 人生的希望 生命的归宿
  79. 一德具万德 一福纳万福
  80. 瞻礼「龙门石窟」有感
  81. 略谈杨仁山与日本学人辩论法义之事

因果记实篇

  1. 因地不真 投身为猪

念佛感应篇

  1. 烧香礼佛 祸去福来
  2. 乞求观音 儿子病好
  3. 弥陀捶背 幸免车祸
  4. 可爱小鸟 系列感应记
  5. 一念呼救 立蒙感应
  6. 梦见善导 归入念佛
  7. 我的眼好了 佛眼却坏了

往生记实篇

  1. 猪闻开示 柔软往生
  2. 舍利现心字 昭示念佛理
  3. 植物人念佛 安祥往生
  4. 临终遇缘 奇特往生

法师介绍

  1. 智随法师介绍

西方净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种执着吗?

  《阿弥陀经》是一部指方立相、依事显理的经典。

  指方立相是善导大师明确讲的,这也是净土法门和其他法门最大的差异。其他法门会讲万法唯心、心即是佛、不用外求,所有的法都在心里面。心在哪里呢?心不在身体里。一般人认为的「心」是物质心脏的「心」,其实这个心不是佛讲的心。心是没有「我」的,如果认为有你的心,我的心,大家的心,那就不是佛心了。

  佛心里没有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心。

  万法唯心,万法都在心里面,不用在心外求法。如果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了。很多人就以这个观点来说净土法门,认为净土法门是心外求法,「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跑到心外去了」。我们往生西方,是不是跑到心外去了?西方是不是在我们心外?这个有些不好理解。其实,心是没有内外的,无始终,无内外。心如果没有内外,那极乐世界是在内还是在外?这就要靠智慧来理解。我们凡夫几乎理解不了这一点。

  禅宗就主张直指人心。如果能明白佛心,那就成佛了。但是心摸不着,看不见,无色无味,无形无相,这个心到底在哪里?抓也抓不着,看也看不见,天天都在用心,但就是不知道心在哪里。六祖大师悟性高,一听《金刚经》就开悟了。我们现在就算天天念《金刚经》,还是不知道心在哪里,还是不能开悟。所以,这个心是很难捉摸的。

  净土法门不走这条思路。净土法门不讲心,只讲境——心境。为什麽不讲?不是净土法门的道理违背了「心」,而是因为「心」的理论很难让人明白,那就换一种方式,讲境界,所有的境界都跟心有关。

  我们这个世界从哪里来?从我们的贪瞋痴来。贪瞋痴也是心,是人心,是凡夫心,凡夫的心就召感来一个贪瞋痴的世界。这个社会在发展,但不是它自己在发展,是人心在让社会发展。人心制造出汽车、手机、仪器、设备……,凡夫的观念,就创造出一个凡夫的世界。

 

那佛心呢?

  佛心是功德,佛心是清净,佛心里面没有贪瞋痴,所以,佛的世界是清净的世界。

  真正心清净的人,他的国土、他的境界也绝对是清净的。我们现在的环境清不清净?不清净!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很多人经常讲自己心很清净,看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就知道自己的心清不清净了。还有人讲大道理说:「我放下了,我的心清净了,我无所谓,我不执着了」。真的不执着吗?生老病死、五欲六尘一现前,还会觉得自己不执着吗?那时候就知道我们的心跟境界捆绑得很紧。境界变,心就跟着变。境界好,就很欢喜;境界不好,烦恼就起来了。只有佛心才彻底清净,佛的世界才是清净的境界。

  所以,境界和心是必然联系的。凡夫心创造轮回的世界,佛心生成清净解脱的世界。

  西方净土叫极乐世界,「极」是极限,最顶点,究竟圆满,没有办法再超越了。「乐」就是没有苦。饥饿时给我们好吃的,当时很快乐,但烦恼还会来。今天突然中了一百万,很乐,然而这种乐能保持多久?人世间的乐都是暂时的,变化的,不是究竟的乐。

  极乐世界的「乐」,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乐」。这种「乐」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是法乐,就如佛经里常讲的「法喜充满」。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欢喜,三分钟、三天、三年就没有了。佛法给我们带来的欢喜,才是真实的、永恒的。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是清净圆满的。阿弥陀佛的净土一片光明,不会担心衣食住行等问题,一切随心所欲。

  我们这个世界,出门还要考虑交通问题。极乐世界诸圣众到我们娑婆世界来,一念就到了;想回去,刹那之间又回去了,没有时空的任何障碍。这才是真正的乐,没有烦恼,没有障碍,没有世俗牵绊、约束,这是法乐。

  法从哪里来?法从我们的心里来,又回到我们的心里去。这要求心里没有障碍,有障碍就要排除。佛的世界,这些障碍都没有了。

  佛知道在这个世界要排除障碍非常难,先不讲其他的障碍,就把自己家里的障碍排除掉,都做不到。世间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家庭天天吵架,烦恼一大堆。有很多人说万法唯心生,心清净就国土清净。那请回到自己家里试一下,坐在那里,不管孩子吵闹,自己保持清净,再多的问题都保持无所谓,看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啊!我们靠自己,无法把这些世间烦恼排除。

  佛知道我们凡夫众生要转心非常难,没有能力改变心境。净土法门就给我们开了一个特别的方便,用已经清净的地方来摄受我们,让我们归向它、依靠它,靠佛的力量来转化我们的内心。

  佛指方立相用一个事实来转变我们的内心,净土法门妙就妙在这里。它不讲大道理,而只是给我们指一条出路,「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通过境界来转我们的心。

  我们为什麽要往生西方?因为往生之後没有贪瞋痴烦恼。极乐世界的人是莲花化生,不是父母所生;极乐世界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极乐世界的菩萨无染浊心,无系缚心,没有贪瞋痴之心,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天天法喜充满。

  在极乐世界还有什麽可贪的呢?没有钱,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没有宫殿楼阁,没有高楼大厦,在极乐世界一动念,想要什麽样的亭台楼阁都可以,想要什麽样的装修也可以。不像我们这个世界,装修还要费很大的劲。到了极乐世界,自己就是设计师,又是施工方,想怎麽庄严就怎麽庄严。这样的世界,当然不会起贪瞋痴了。因为一切需求都能满足,真正的随心所欲,万法唯心。

  如果我们能够在娑婆世界靠自己的修行,达到心净国土净的境界,那这个书院就不用装修了,只需心中想一想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做得到吗?凡夫的心转不过来,一定要换个地方才能解脱。为什麽今天要在这里听法,而不是坐在家里听法呢?因为家里没有法,家里没人讲,就要换地方,找清净的地方,找有法的地方。环境不同,凡夫的心就会随着变化。

  极乐净土,是没有染污的地方。到了极乐世界,自然清净,自然成佛,不想成佛都不行。

  《阿弥陀经》指方立相,指一个方位,立一个形相。「指方立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方」是方向,我们净土法门的「方」在西方。世间人走路,都要问清楚方向,方向不对就会走错路,本来是往西方走,结果走到东方去了。本来想往生西方,但是天天念《药师经》,那就是方向不对。「相」是形相,比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的形相就很庄严,西方的主人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弥陀佛所居住的环境——极乐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黄金为地,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七重罗网,这就是形相。

  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什麽佛讲《阿弥陀经》一定要讲一个方位,「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假如极乐世界哪里都有,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所以,一定要指方立相,指方就是指一个明确的方向。因为净土法门是给凡夫说的,不是给圣人讲的。凡夫没有那麽高的智慧,凡夫理解不了破相,也做不到破相。我们都很在意「相」,好的东西很喜欢,不好的东西就不喜欢。《金刚经》或其他讲般若的经典,就是要破相,不执着相就解脱了。但众生理论上知道不应该执着,事实上又做不到,理和事不能圆融。

  释迦牟尼佛有大智慧,知道凡夫执着於相,那就给一个更好的相。我们执着於世间的房子,就给更好的房子;我们执着於五欲六尘,就给更好的五欲六尘。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应有尽有,这让我们的贪心更大。我们想尽办法去改变这个世界,希望生活得更好一点,更幸福一点,佛就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更好的世界,这样我们往生的心才会发起来。

  我们已经在这个世界待得太久太久了,无量劫以来都在生死轮回,都在造业,而且不思出离。佛要把我们这样的众生劝出来,要费很大的周章,费很大的劲。

  《法华经》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譬喻——三车喻。小孩子们在一个着火的房子里玩游戏,长者发现这里很危险,呼喊他们赶快出去。小孩子们听到当没有听到,还在继续玩,火要烧到身上了,仍然无所谓。长者最後就告诉他们,外面有更好的玩具,有羊车、鹿车、大白牛车。这时候,小孩们才从火宅出来。

  我们有贪瞋痴,我们想吃的、穿的,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通通圆满,什麽都有。这时候我们才愿意发愿往生西方,才愿意归命阿弥陀佛。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净土法门指方立相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发往生心。

  往生心不容易发起来,很多人都不想往生。劝人往生不容易,特别是劝家里人,可能劝了几十年,家人依然无动於衷。众生的执着心非常重,只能用境来转化。

  《阿弥陀经》直接、简单、明了,不讲大道理,只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有一个极乐世界,念佛就可以去了。西方,方位很明确。我们往生的时候,是不是要辨别西方还是东方?不用,这只是一个代号,只是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定位。

  指方立相还有一个用意,如果方位不明确,凡夫的心就无法安住,找不到归宿。

  指方立相就是净土宗特别强调的专修。

  「方」,只有一个西方;「相」,只有一尊阿弥陀佛,一个极乐世界;只有一个法,念佛往生之法。净土法门是一佛一法一净土,这样我们求生西方,自然就专修了,这是《阿弥陀经》最为简洁的一点。《阿弥陀经》指方立相,依事来说明道理,不讲理只讲事,但事中有理,只讲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把佛的境界讲出来。

  有些人读《阿弥陀经》会有一个想法,佛教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不要把世间的金银财宝看得很重,但是《阿弥陀经》处处讲「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那是不是让我们起贪心?其实也可以讲是让我们起贪心,但也可以讲不是让我们起贪心。这个贪心是大贪,贪佛功德。七宝池,八功德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是用世间的语言来描述极乐世界的庄严,佛的境界一定要找到凡夫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如果到了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法,肯定就不是这些词语了,意境也变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後就会发现,极乐世界的黄金和娑婆世界的黄金不是一回事。娑婆世界的黄金有价,多少钱一斤;极乐世界的黄金是无价之宝。极乐世界的黄金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所理解的黄金,佛讲法是按照凡夫平常熟悉的、知道的、尊贵的东西来讲。世间人都喜欢黄金,都喜欢金银琉璃,佛就以这种方式,让我们大致了解西方极乐净土的庄严,这样我们才会安心念佛,老实念佛。

 

为什麽很多人不容易老实,心老实不下来?

  因为对这个世界想贪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会让我们眼花缭乱,六根对六尘,随时都有东西动摇我们。

  只有对西方净土真正了解、信仰之後,才会专修念佛,才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也就是归命。所以,「南无」的意义非常深。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